第三百二十四章 出发南蛮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季琮已年老,由小儿季佑接任百户之职,带兵二年多了,这一次接到了来自朝廷兵部的调令,护卫平安伯前往广西,一起接到调令文书的还有内官赵牧,也一起随行,章子俊对这位宦官没有什么好感,这些年来在榆林驻边虽然没有闹出什么幺娥子出来,却也不是省油的灯。自从御史汪奎带着内官赵牧、侍郎周石进驻榆林以来,御史汪奎隔年就回京复命后,留下了赵牧跟周石,又过了几年周石托人调回了京城,独留内官赵牧还在榆林,因为赵牧在京城没有人,就一直留了下来,经过这些年来西北的黄土已经把起先的骄横、专权恣肆等消磨的没脾气,整日想着朝廷什么时候记起来,把自己招回入京,可是朝廷好像已经遗忘了一样,渐渐地心智也变化了不少,由原来的颐指气使变成了积极参与,逢人低眉顺眼起来,因为在榆林这样的地方,哪怕你是皇子又能如何,每人都忙着做自己的事,没空搭理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太监。
某一日赵牧悟了,也死心了,要想在这里活的好,就要抱住平安伯的大腿才行,就托县令崔钰给自己说好话,赵牧明面上是榆林的驻守太监,还带着几千营兵,原本是一万的京兵,经过这些年来在榆林驻守,各参将也动用了在京的关系,找门路回了京城,留下的全是一些没有路子的病弱残兵。
章子俊只是提出一个要求,明面上的榆林驻守太监还是赵牧,也是这支团营的监军官,可实际上这几千号残兵划归榆林参将褚茂林练兵,赵牧不得参与其中,只负责这些兵的后勤保障,说是后勤其实就是只负责伙食的采购及供给。这不就是一个火头军么?职权还是一个餐食班班长。原本以为赵牧会大发一顿牢骚,最后不了了之,不想小看了他,也不知道是真的悟了还是傻了,爽快地允了。
这种些年来还真的是尽心尽力地在营地,为这些营兵管理着每日三餐,结果时日越久,兴趣越长,慢慢地这些营兵也喜欢上了赵牧。
自从赵牧交出兵权,褚茂林随即就把一些老弱挑选出来,劝退了一批发其一笔“退伍银”,余下手脚还算利索的组成了后勤队,一些看上去年轻力壮的组成了正式营兵,共七百余人,分成了三个火器队及一个炮兵队,整日操练。让赵牧感悟和反思深刻的是自从新的兵营组建后,全新的操练模式及营兵的福利上大大地提高了,起先看的目瞪口呆,后然慢慢地理解后才大呼道:“先帝曾拉过咱家的手轻轻拍之,这才是大明的兵将,鞑靼又有何俱哉。”说完后更是用心用力地在每日的伙食上下功夫。
过后逢人就说:“想当初先帝曾拉过咱家的手轻轻拍之,尔等这些猴崽子们就知足吧,现在的伙食比以前的不知好上百倍千倍,白面馒头管够,每日早上还有一个鸡蛋、牛奶,晚餐还有各种果食,这是当老爷才有的待遇。最不好好地操练出个人样来,看咱家收拾你们。”
营兵们也起哄道:“监军大人啊,打饭食时,你老人家的手千万不要抖,抖一抖就少了几块红烧肉,吾心好痛啊。”
赵牧在军营中的地位有点不伦不类,名面上是监军,实际做的是火头军,可别说营兵们还真有点怕他,怕得罪了他弄不到好吃的,饿着肚子操练可不好过。
这一次朝廷派一名内官随行章子俊心里虽然反对,却没有表露出来,这也是朝廷对自己不放心按排的耳目。
赵牧是东厂的人,目前东厂收缩,凡事不冒头,加上这些年来赵牧也没有什么危害,所以章子俊也就容忍了下来。
正要启程时,收到了朝廷驿报,兵部尚书余子俊病重,卧床不起,皇上擢左都御史马文升为兵部尚书,并命其兼督京城十二团营,边关营兵不改动,此时西北鞑靼诸部落不时扰边,而当前宣府之兵政废弛,战斗力虚弱。
马文升是景泰二年登进士第,先是授御史,去往山西、湖广,后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漕运总督。
从中可以看到马文升的能力很强,当初宪宗在位初期,鞑靼领主孛罗忽、满都鲁、癿加思兰连年入侵,使西北边境面临空前压力。在成化八年(1472年),马文升请求驻军韦州,在各堡寨伏兵,顺利在黑水口击破鞑靼,生擒其平章迭烈孙,又在汤羊岭取胜,斩首二百级。马文升连战皆捷,颇有战绩,但因在奏捷时据实而报,且朝中无人协助,故而仅获薄赏。
次年,三边总制王越取得红盐池大捷,马文升也派其子马琇报功。廷臣勘查,认为马文升所奏不实,宪宗于是给予他“表奏不实,停俸三月”的处分。时间到了成化十一年(1475年)春,马文升代王越为总制,协调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到十一月,即被召回朝中,任兵部右侍郎。
马文升的经历及遭遇跟章子俊有点像,到了成化十二年(1476年),被派出整饬蓟门至辽东边备,与辽东巡抚陈钺不和。马文升上疏言辽东事,多涉及陈钺,两人遂结怨。而陈钺的后台是权势颇大的太监汪直。到了成化十四年(1478年),发生陈钺错杀女真贡使、激变辽东之事。汪直打算亲往平定,以立功显名。太监怀恩建议派朝中大臣前往安抚,马文升立即支持,并受委任。汪直提出派人同往,马文升也没有同意。这一来,又得罪了汪直。汪直后来与刑部尚书林聪等勘边事,说辽东激变,是马文升禁止边方农器贸易所致。马文升申辩无用,被下诏狱,谪戍重庆卫。马文升在戍所滞留四年中,曾派儿子马琇前往榆林卫联络平安伯,因为马文升曾是三边总制,协调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而章子俊当时刚任延绥巡抚,可以说马文升就是章子俊的上司。平安镇初建,曾上报总制大人榆林卫的状况及改进办法,马琇来到平安镇正是尔林兔保卫战刚刚结束,过后马琇回到重庆卫,把榆林卫的火器说给了老爹马文升,以少胜多用火器打败了骑兵,让马文升内心激动无比,可是目前朝廷当红宦官如日冲天,这事就一直埋在了马文升胸中,直到汪直失宠后,马文升才复官。
再次被起用,以左副都御史巡抚辽东。这是马文升第三次赴辽东。要求朝廷给予火枪营,结果此火枪非彼火枪也,直到成化二十一年,马文升回京,进官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一带饥荒,马文升移调江南的十万石粮及五万两盐价银予以赈济。同年冬,入朝任兵部尚书。但方士出身的通政司左通政李孜省要推荐他人掌兵部,在宪宗面前做了手脚,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将马文升调任南京兵部尚书。
马文升不应,跟章子俊去往南京任户部尚书一样,接旨不动身,正当朝中有人开始针对马文升参本时,宪宗病亡太子即位,这一切发生的谁也想不到。
如今马文升入朝任兵部尚书,又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当然是要整顿一番,出于对李孜省之流的厌恶,他提出:“巡城御史及兵马司、锦衣卫逐一搜访,但有扶鸾祷圣、驱雷唤雨、捉鬼耳报一切邪术人等,及无名之人,俱限一月内尽逐出京。旋即又奉命提督十二团营严核诸将,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又请于团营内选马步锐卒二千人,遇警征调,且遵洪武、永乐年间之制,五日一操,以二日走阵下营,三日演武,朱佑樘允行。
正当马文升在京城“搞风搞雨”弄的焦头烂额时,弘治二年(1489)三月二十一日,章子俊带着内眷公上缨、玉儿、目前是都察院都事的妹夫马恕,家将章越、章勇、季佑带三百营兵充当护卫及监军赵牧南下,前往商洛,从宜昌座船到衡阳,再南下到达桂林。
这么多的人,每到一地就要联络各地朝廷驿站,所以章越、章勇各带一旗前出,作为前队探查道路及联系客栈打前头。三百护卫营兵的锱重有百辆马车,主要装载营兵的睡具、头盔、护甲、弹药等,还有干粮吃食及粮草,临时帐篷,虽然一路上有地方补给,可是大部份都是荒岭中行军,几日得不上补给,免不得风餐露宿。
这一次三百营兵的装备可谓是武装到牙齿,除了人手一人一火枪外还有五门六磅小炮,每人腰间挂着一把绣春刀和一把匕首,这把匕首可以装在火枪上的,都是精钢模具压制而成,开锋后非常轻便锋利,护甲就像是一件背心,前心大后背小,内衬双层厚布,头盔很像当年的美式M1头盔,全是一次成形冲压而成,这要归功于有了压板机及蒸汽机的加持,才能大批量制造不用榔头手工敲打。这些装具是在战时穿戴。
在服装上也摈弃了明朝笨重的鸳鸯战袍,采用了那个时代的50式军服,配上了一条牛皮腰带,可挂匕首、弹药包、急救包,行军时每人双肩包,内有一日的干粮罐头,预备弹药,个人物品等。
所以当这样一支队伍行军在明朝时,过往的人看着很是诧异,最看旗号全队只有一杆红色的大明日月旗,没有行牌,也没有开锣巡道,让人猜不透这是那一路兵将。
季琮已年老,由小儿季佑接任百户之职,带兵二年多了,这一次接到了来自朝廷兵部的调令,护卫平安伯前往广西,一起接到调令文书的还有内官赵牧,也一起随行,章子俊对这位宦官没有什么好感,这些年来在榆林驻边虽然没有闹出什么幺娥子出来,却也不是省油的灯。自从御史汪奎带着内官赵牧、侍郎周石进驻榆林以来,御史汪奎隔年就回京复命后,留下了赵牧跟周石,又过了几年周石托人调回了京城,独留内官赵牧还在榆林,因为赵牧在京城没有人,就一直留了下来,经过这些年来西北的黄土已经把起先的骄横、专权恣肆等消磨的没脾气,整日想着朝廷什么时候记起来,把自己招回入京,可是朝廷好像已经遗忘了一样,渐渐地心智也变化了不少,由原来的颐指气使变成了积极参与,逢人低眉顺眼起来,因为在榆林这样的地方,哪怕你是皇子又能如何,每人都忙着做自己的事,没空搭理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太监。
某一日赵牧悟了,也死心了,要想在这里活的好,就要抱住平安伯的大腿才行,就托县令崔钰给自己说好话,赵牧明面上是榆林的驻守太监,还带着几千营兵,原本是一万的京兵,经过这些年来在榆林驻守,各参将也动用了在京的关系,找门路回了京城,留下的全是一些没有路子的病弱残兵。
章子俊只是提出一个要求,明面上的榆林驻守太监还是赵牧,也是这支团营的监军官,可实际上这几千号残兵划归榆林参将褚茂林练兵,赵牧不得参与其中,只负责这些兵的后勤保障,说是后勤其实就是只负责伙食的采购及供给。这不就是一个火头军么?职权还是一个餐食班班长。原本以为赵牧会大发一顿牢骚,最后不了了之,不想小看了他,也不知道是真的悟了还是傻了,爽快地允了。
这种些年来还真的是尽心尽力地在营地,为这些营兵管理着每日三餐,结果时日越久,兴趣越长,慢慢地这些营兵也喜欢上了赵牧。
自从赵牧交出兵权,褚茂林随即就把一些老弱挑选出来,劝退了一批发其一笔“退伍银”,余下手脚还算利索的组成了后勤队,一些看上去年轻力壮的组成了正式营兵,共七百余人,分成了三个火器队及一个炮兵队,整日操练。让赵牧感悟和反思深刻的是自从新的兵营组建后,全新的操练模式及营兵的福利上大大地提高了,起先看的目瞪口呆,后然慢慢地理解后才大呼道:“先帝曾拉过咱家的手轻轻拍之,这才是大明的兵将,鞑靼又有何俱哉。”说完后更是用心用力地在每日的伙食上下功夫。
过后逢人就说:“想当初先帝曾拉过咱家的手轻轻拍之,尔等这些猴崽子们就知足吧,现在的伙食比以前的不知好上百倍千倍,白面馒头管够,每日早上还有一个鸡蛋、牛奶,晚餐还有各种果食,这是当老爷才有的待遇。最不好好地操练出个人样来,看咱家收拾你们。”
营兵们也起哄道:“监军大人啊,打饭食时,你老人家的手千万不要抖,抖一抖就少了几块红烧肉,吾心好痛啊。”
赵牧在军营中的地位有点不伦不类,名面上是监军,实际做的是火头军,可别说营兵们还真有点怕他,怕得罪了他弄不到好吃的,饿着肚子操练可不好过。
这一次朝廷派一名内官随行章子俊心里虽然反对,却没有表露出来,这也是朝廷对自己不放心按排的耳目。
赵牧是东厂的人,目前东厂收缩,凡事不冒头,加上这些年来赵牧也没有什么危害,所以章子俊也就容忍了下来。
正要启程时,收到了朝廷驿报,兵部尚书余子俊病重,卧床不起,皇上擢左都御史马文升为兵部尚书,并命其兼督京城十二团营,边关营兵不改动,此时西北鞑靼诸部落不时扰边,而当前宣府之兵政废弛,战斗力虚弱。
马文升是景泰二年登进士第,先是授御史,去往山西、湖广,后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漕运总督。
从中可以看到马文升的能力很强,当初宪宗在位初期,鞑靼领主孛罗忽、满都鲁、癿加思兰连年入侵,使西北边境面临空前压力。在成化八年(1472年),马文升请求驻军韦州,在各堡寨伏兵,顺利在黑水口击破鞑靼,生擒其平章迭烈孙,又在汤羊岭取胜,斩首二百级。马文升连战皆捷,颇有战绩,但因在奏捷时据实而报,且朝中无人协助,故而仅获薄赏。
次年,三边总制王越取得红盐池大捷,马文升也派其子马琇报功。廷臣勘查,认为马文升所奏不实,宪宗于是给予他“表奏不实,停俸三月”的处分。时间到了成化十一年(1475年)春,马文升代王越为总制,协调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到十一月,即被召回朝中,任兵部右侍郎。
马文升的经历及遭遇跟章子俊有点像,到了成化十二年(1476年),被派出整饬蓟门至辽东边备,与辽东巡抚陈钺不和。马文升上疏言辽东事,多涉及陈钺,两人遂结怨。而陈钺的后台是权势颇大的太监汪直。到了成化十四年(1478年),发生陈钺错杀女真贡使、激变辽东之事。汪直打算亲往平定,以立功显名。太监怀恩建议派朝中大臣前往安抚,马文升立即支持,并受委任。汪直提出派人同往,马文升也没有同意。这一来,又得罪了汪直。汪直后来与刑部尚书林聪等勘边事,说辽东激变,是马文升禁止边方农器贸易所致。马文升申辩无用,被下诏狱,谪戍重庆卫。马文升在戍所滞留四年中,曾派儿子马琇前往榆林卫联络平安伯,因为马文升曾是三边总制,协调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而章子俊当时刚任延绥巡抚,可以说马文升就是章子俊的上司。平安镇初建,曾上报总制大人榆林卫的状况及改进办法,马琇来到平安镇正是尔林兔保卫战刚刚结束,过后马琇回到重庆卫,把榆林卫的火器说给了老爹马文升,以少胜多用火器打败了骑兵,让马文升内心激动无比,可是目前朝廷当红宦官如日冲天,这事就一直埋在了马文升胸中,直到汪直失宠后,马文升才复官。
再次被起用,以左副都御史巡抚辽东。这是马文升第三次赴辽东。要求朝廷给予火枪营,结果此火枪非彼火枪也,直到成化二十一年,马文升回京,进官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一带饥荒,马文升移调江南的十万石粮及五万两盐价银予以赈济。同年冬,入朝任兵部尚书。但方士出身的通政司左通政李孜省要推荐他人掌兵部,在宪宗面前做了手脚,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将马文升调任南京兵部尚书。
马文升不应,跟章子俊去往南京任户部尚书一样,接旨不动身,正当朝中有人开始针对马文升参本时,宪宗病亡太子即位,这一切发生的谁也想不到。
如今马文升入朝任兵部尚书,又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当然是要整顿一番,出于对李孜省之流的厌恶,他提出:“巡城御史及兵马司、锦衣卫逐一搜访,但有扶鸾祷圣、驱雷唤雨、捉鬼耳报一切邪术人等,及无名之人,俱限一月内尽逐出京。旋即又奉命提督十二团营严核诸将,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又请于团营内选马步锐卒二千人,遇警征调,且遵洪武、永乐年间之制,五日一操,以二日走阵下营,三日演武,朱佑樘允行。
正当马文升在京城“搞风搞雨”弄的焦头烂额时,弘治二年(1489)三月二十一日,章子俊带着内眷公上缨、玉儿、目前是都察院都事的妹夫马恕,家将章越、章勇、季佑带三百营兵充当护卫及监军赵牧南下,前往商洛,从宜昌座船到衡阳,再南下到达桂林。
这么多的人,每到一地就要联络各地朝廷驿站,所以章越、章勇各带一旗前出,作为前队探查道路及联系客栈打前头。三百护卫营兵的锱重有百辆马车,主要装载营兵的睡具、头盔、护甲、弹药等,还有干粮吃食及粮草,临时帐篷,虽然一路上有地方补给,可是大部份都是荒岭中行军,几日得不上补给,免不得风餐露宿。
这一次三百营兵的装备可谓是武装到牙齿,除了人手一人一火枪外还有五门六磅小炮,每人腰间挂着一把绣春刀和一把匕首,这把匕首可以装在火枪上的,都是精钢模具压制而成,开锋后非常轻便锋利,护甲就像是一件背心,前心大后背小,内衬双层厚布,头盔很像当年的美式M1头盔,全是一次成形冲压而成,这要归功于有了压板机及蒸汽机的加持,才能大批量制造不用榔头手工敲打。这些装具是在战时穿戴。
在服装上也摈弃了明朝笨重的鸳鸯战袍,采用了那个时代的50式军服,配上了一条牛皮腰带,可挂匕首、弹药包、急救包,行军时每人双肩包,内有一日的干粮罐头,预备弹药,个人物品等。
所以当这样一支队伍行军在明朝时,过往的人看着很是诧异,最看旗号全队只有一杆红色的大明日月旗,没有行牌,也没有开锣巡道,让人猜不透这是那一路兵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