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章纶字大经,浙江乐清县人。正统四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天顺初擢礼部右侍郎,为石亨所忌,调南京礼部,寻改吏部。秩满转礼部右侍郎,居官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为侍郎二十余年,不得升迁,看看,这位章纶就是一个大嘴巴,口无遮拦,到处放炮。所以才有了这么个事,跟章子俊毫不相干。
此次章纶上书也是气愤不过,从天顺年间起,被贬到南京为侍郎二十二年了,没有升迁,而现在那些靠歪门的却一朝升天,不开骂几句实在憋的慌。
章纶在朝时是有名的毒舌,用好听的话来说,与人语,开口见肺肝,对客毎啸咏为乐,人不知其刚也。就是嗓门大了一点,说话直了一点。
至其临大事,决大议,它人局促若辕下驹,而章纶奋然争之。一语不合先吵一架再说,不以祸福为顾虑,孔子所谓仁者必有勇,若他非耶?狭路相逢勇者胜,昔陈宜中指斥权奸,直声闻天下,至其晩节,乃阿奸相求进,盖更变而气馁矣。章纶在狱三年,日与死伍。及得出,谠言劲气,不少挫,视宜中为何如,嗟夫!世常谓古今人不相及,岂其然哉!岂其然哉!这就是章纶为官这些年来的过程。
吏部派吏科都给事中王瑞倡传信到了庐城,章子俊接信后一看就晕了,文中所书道:“朝中奸诈佞臣当道,爵赏乃天下之公器,没有功德才能是不能够获得的。近来奸佞之辈骤升高位,内臣染指官职,武官荫袭竟至目不识丁之人。有的选期不到而得升官,有的人任职外地,骤迁京官,以至于厮养贱夫,市井童稚亦得名 器之荣,滥授至此,令有识之士寒心。吾等已联名天下正义同僚共进退,望章大人上疏已驳传奉之流李孜省等人悉予斥汰,以存国体。”
做为地方官,京城闹的这些动静,跟地方没一点关系,章子俊是这样认为的,不过人家看的起自己,还是很客气地回了一信道:“下官位卑职微,如是有关民生之事,倒也无妨,可关于吏治实不能无故而上书,朝廷都有条例,朝中乱象自有六部给事中及都察院监督… … 。”开玩笑,上次就被无辜贬官,如果再冒然出头,现在这样的好日子怕也到头了,目前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大家子了,明哲保身吧。话里话外,没有好处决不去凑热闹。
王瑞倡接到章子俊的回复很是不爽,此事正好被回京的都察院御史胡靖得知,就去吏部说道:“要扳倒李孜省之流,朝廷可招回章知府回京才行,章大人的手段深不可测也。下官当年有幸随同… … 。”
吏部尚书尹旻归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中的泥朔之首,原本对什么事都是唯唯诺诺,尹旻久掌衡鉴,可是跟李孜省不对付,加上李孜省贵幸用事,对尹旻不满。尹旻的同乡、兵部郎中邹袭坐累补外,诸武官奏留之,却被李孜省肆意媒孽,罢其职。
此时尹旻为了扳倒李孜省就动用手中的权力,跟内阁刘翊联名上书皇上曰:“庐州知府章子俊,大得民心,此等朝廷人才该启用之,本是朝廷翰林讲学,不该在庐州一地,实乃大才小用,臣等提请升任为大学士、入内阁议政。”
一个天官,一个宰辅联名上奏,这分量可谓不小,奏章下到有关部门,竟被搁置。
在这里就要说说吏部尚书的职权,吏部尚书又称为“天官大宰,”即为六官之首,所以称“吏部尚书”为“吏部天官,”简称“天官。”六部长官,唯吏部尚书称“天官,”户部尚书称“地官。”从此尊称可见,吏部尚书,是何等职权显赫,地位尊贵。其官阶,为正二品,实为国家重臣,朝廷要员。能任吏部尚书者,多为皇帝亲信,股肱之大臣也。
可是偏偏是在成化朝可就不一样了,内阁成为权力中枢,进入内阁的官员被称为大学士,尊称“阁老”,地位相当于宰相。因此,进入内阁就成为官员仕途的终极目标了。那么,哪些人有机会成为阁老呢?首要的条件自然是才华和能力都出类拔萃。同时,得到皇帝和大部分官员的信任也是入选内阁的重要标准之一。还有一点就是看官员的仕途履历,从英宗开始,明朝有这样一个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也就是说如果官员没有在翰林院的任职经历,那么想入阁拜相就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以上这些条件章子俊都符合,原本就是翰林出身,为何被搁置,原因出在内廷,当初章子俊被贬是万贵妃的主意,这就很让人无语了。
尹旻一看没戏,恼怒不已,这些人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了,就跟都察院、吏部的名义下文,让章子俊回京述职,这样总可以吧。吏部尚书,职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勋阶等事务。
都察院的职能是考察全国官员,派出御史考核评定,以差评为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渎职事例:贪婪、残暴、浮躁、老迈、健康不佳、工作漫不经心。上述每一项不达标都会产生扣分,而相应的是如果官员在任职期间有良好表现,则会加分。最后按加分和扣分的多少将评定等级分为:优秀、普通、差。作为当时最高监察机关的都察院会对官员考核评定作出核对,然后将这些结果提交到吏部。
吏部的文档中记录着每一位官员的任职履历和政绩考核记录,这些记录将决定一名官员的前程。考核评定为优秀者将有资格得到提升,普通者一般能继续留任,考核评定为差的官员则会受到降级处罚。
现在两部门联合起来定要把章子俊招回来,按照规则,内阁和吏部官员经过集体讨论后,将一人的名字送给皇帝批准,或是呈送两人的名字供皇帝选择。如果皇帝对人选都不满意,内阁和吏部官员将再次通过集体讨论后送上第二次提名。将提名人选呈送给皇帝批准。皇帝虽然可以用特权独断专行任命高级官员,但这种不按规则办事的行为必然会遭到大臣们的集体抗议,而被提名的官员往往也会因为惧怕同僚们施加的压力,不敢上任。因此,即便是皇帝想要任免某位官员,一般情况下也无法像电视剧中那样一句话就能乾纲独断。
知府大人要回京啦,回京述职就意味着另有升迁,目前庐州府内是人声鼎沸,可在两个老滑头同知看到吏部行文后,知道没戏,行文上只是说述职,没有另外的任命,也没有解职庐州知府的蛛丝马迹,很是为知府大人担忧起来。
一般地方官员述职每三年“大比”后才能回京,可知府大人显然没到三年,就有点让人琢磨不透了。
既然朝廷吏部下发的行文,作为一个知府就的执行,要不然罪名就大了,按排好府中各项事宜,大家各自管各自的一摊事,知府家眷就不动了,章子俊只带着公上缨上路了,因为雅琴要照顾孩子,反正公上缨是个野丫头,又能照顾起居,又能做为贴身“保镖”很合适。
古代的交通就是苦逼,上京之路漫长,章子俊还是选择了坐船,就这样摇摇晃晃十几日后来到了京城,在路经通州时回到了一年多前的“伯爷府”,把章子哲激动坏了,章二宝连夜通知庄户,又是杀鸡、杀猪、斩羊,大摆了三日流水席,大哥刑凯家也是人丁兴旺,重孙子都有了,二哥徐经年满脸络腮胡子,也当起了爷爷,杜家的杜老爷子及杜母已经入土为安,前年章子俊去南方时,杜老爷子己经卧床不起,没过二月就不行了,随后半年后杜母也跟着去了,现如今杜壮、杜毛蛋领着全家也来了,还有那个李福宽也是老态龙钟状,现如今虽然还在城内开了几家商铺,可几个儿子有点败家,按理说李福宽能为富一方成为大商贾,可不管赚了多少钱,全被二个儿子败没了,气得舅母去年死了。时也,命也!就这么时隔不到二年,像是隔了十几年,有点物是人非。
章子俊高高地坐在中堂之上,满屋子挤满了熟悉的,陌生的人,章二宝留着一撮胡子,当年的丫鬟画屏给二宝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二宝还娶了一个小妾也是手中抱一个,背一个,现在就缺章之雅及杜灵,也不知她们过的好不好,不管是老的少的还是小的,都见了礼,章子哲在一旁介绍着这是谁家的孩子,这是谁家的姑娘。有孩子见礼,就给一串铜钱。有章子俊不认识谁家新娶的娘子给了见面银包。
章子哲也是一妻二妾,去年曾来信说了完婚的事,对于子哲的婚事,章子俊毕竟是五百年后的人,观念上是婚姻自由的,不插手子哲的婚事,也没有门当户对的观念,只要子哲认为好就成,这一点对于生活在明朝来说,有点奇葩,旁人还以为做大哥的不关心弟弟的婚事,毕竟这一家子中没有父母,以哥嫂为父母。
以前这家中全由章子俊及姚颖掌着,这一年多来明显章子哲担起了一家之主的重任,对于章子哲守成有余,想要往上进一步可能不行了,这就是每个人的天赋,对章子俊来说,能守住现在的这一份家业,也就不错了,万事不能强求。
章子俊问子哲道:“目前庄内每家都有孩子,为何不办一个私塾,但凡六岁起都要读书认字,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就看孩子自己了。”
子哲回道:“私塾这事正在办,原因还是自己的孩子还小,所以也不急一时。”
章子俊道:“办私塾不是为自己的孩子,不管谁家,是庄内的孩子都要读书,这一点要谨记
章纶字大经,浙江乐清县人。正统四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天顺初擢礼部右侍郎,为石亨所忌,调南京礼部,寻改吏部。秩满转礼部右侍郎,居官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为侍郎二十余年,不得升迁,看看,这位章纶就是一个大嘴巴,口无遮拦,到处放炮。所以才有了这么个事,跟章子俊毫不相干。
此次章纶上书也是气愤不过,从天顺年间起,被贬到南京为侍郎二十二年了,没有升迁,而现在那些靠歪门的却一朝升天,不开骂几句实在憋的慌。
章纶在朝时是有名的毒舌,用好听的话来说,与人语,开口见肺肝,对客毎啸咏为乐,人不知其刚也。就是嗓门大了一点,说话直了一点。
至其临大事,决大议,它人局促若辕下驹,而章纶奋然争之。一语不合先吵一架再说,不以祸福为顾虑,孔子所谓仁者必有勇,若他非耶?狭路相逢勇者胜,昔陈宜中指斥权奸,直声闻天下,至其晩节,乃阿奸相求进,盖更变而气馁矣。章纶在狱三年,日与死伍。及得出,谠言劲气,不少挫,视宜中为何如,嗟夫!世常谓古今人不相及,岂其然哉!岂其然哉!这就是章纶为官这些年来的过程。
吏部派吏科都给事中王瑞倡传信到了庐城,章子俊接信后一看就晕了,文中所书道:“朝中奸诈佞臣当道,爵赏乃天下之公器,没有功德才能是不能够获得的。近来奸佞之辈骤升高位,内臣染指官职,武官荫袭竟至目不识丁之人。有的选期不到而得升官,有的人任职外地,骤迁京官,以至于厮养贱夫,市井童稚亦得名 器之荣,滥授至此,令有识之士寒心。吾等已联名天下正义同僚共进退,望章大人上疏已驳传奉之流李孜省等人悉予斥汰,以存国体。”
做为地方官,京城闹的这些动静,跟地方没一点关系,章子俊是这样认为的,不过人家看的起自己,还是很客气地回了一信道:“下官位卑职微,如是有关民生之事,倒也无妨,可关于吏治实不能无故而上书,朝廷都有条例,朝中乱象自有六部给事中及都察院监督… … 。”开玩笑,上次就被无辜贬官,如果再冒然出头,现在这样的好日子怕也到头了,目前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大家子了,明哲保身吧。话里话外,没有好处决不去凑热闹。
王瑞倡接到章子俊的回复很是不爽,此事正好被回京的都察院御史胡靖得知,就去吏部说道:“要扳倒李孜省之流,朝廷可招回章知府回京才行,章大人的手段深不可测也。下官当年有幸随同… … 。”
吏部尚书尹旻归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中的泥朔之首,原本对什么事都是唯唯诺诺,尹旻久掌衡鉴,可是跟李孜省不对付,加上李孜省贵幸用事,对尹旻不满。尹旻的同乡、兵部郎中邹袭坐累补外,诸武官奏留之,却被李孜省肆意媒孽,罢其职。
此时尹旻为了扳倒李孜省就动用手中的权力,跟内阁刘翊联名上书皇上曰:“庐州知府章子俊,大得民心,此等朝廷人才该启用之,本是朝廷翰林讲学,不该在庐州一地,实乃大才小用,臣等提请升任为大学士、入内阁议政。”
一个天官,一个宰辅联名上奏,这分量可谓不小,奏章下到有关部门,竟被搁置。
在这里就要说说吏部尚书的职权,吏部尚书又称为“天官大宰,”即为六官之首,所以称“吏部尚书”为“吏部天官,”简称“天官。”六部长官,唯吏部尚书称“天官,”户部尚书称“地官。”从此尊称可见,吏部尚书,是何等职权显赫,地位尊贵。其官阶,为正二品,实为国家重臣,朝廷要员。能任吏部尚书者,多为皇帝亲信,股肱之大臣也。
可是偏偏是在成化朝可就不一样了,内阁成为权力中枢,进入内阁的官员被称为大学士,尊称“阁老”,地位相当于宰相。因此,进入内阁就成为官员仕途的终极目标了。那么,哪些人有机会成为阁老呢?首要的条件自然是才华和能力都出类拔萃。同时,得到皇帝和大部分官员的信任也是入选内阁的重要标准之一。还有一点就是看官员的仕途履历,从英宗开始,明朝有这样一个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也就是说如果官员没有在翰林院的任职经历,那么想入阁拜相就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以上这些条件章子俊都符合,原本就是翰林出身,为何被搁置,原因出在内廷,当初章子俊被贬是万贵妃的主意,这就很让人无语了。
尹旻一看没戏,恼怒不已,这些人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了,就跟都察院、吏部的名义下文,让章子俊回京述职,这样总可以吧。吏部尚书,职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勋阶等事务。
都察院的职能是考察全国官员,派出御史考核评定,以差评为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渎职事例:贪婪、残暴、浮躁、老迈、健康不佳、工作漫不经心。上述每一项不达标都会产生扣分,而相应的是如果官员在任职期间有良好表现,则会加分。最后按加分和扣分的多少将评定等级分为:优秀、普通、差。作为当时最高监察机关的都察院会对官员考核评定作出核对,然后将这些结果提交到吏部。
吏部的文档中记录着每一位官员的任职履历和政绩考核记录,这些记录将决定一名官员的前程。考核评定为优秀者将有资格得到提升,普通者一般能继续留任,考核评定为差的官员则会受到降级处罚。
现在两部门联合起来定要把章子俊招回来,按照规则,内阁和吏部官员经过集体讨论后,将一人的名字送给皇帝批准,或是呈送两人的名字供皇帝选择。如果皇帝对人选都不满意,内阁和吏部官员将再次通过集体讨论后送上第二次提名。将提名人选呈送给皇帝批准。皇帝虽然可以用特权独断专行任命高级官员,但这种不按规则办事的行为必然会遭到大臣们的集体抗议,而被提名的官员往往也会因为惧怕同僚们施加的压力,不敢上任。因此,即便是皇帝想要任免某位官员,一般情况下也无法像电视剧中那样一句话就能乾纲独断。
知府大人要回京啦,回京述职就意味着另有升迁,目前庐州府内是人声鼎沸,可在两个老滑头同知看到吏部行文后,知道没戏,行文上只是说述职,没有另外的任命,也没有解职庐州知府的蛛丝马迹,很是为知府大人担忧起来。
一般地方官员述职每三年“大比”后才能回京,可知府大人显然没到三年,就有点让人琢磨不透了。
既然朝廷吏部下发的行文,作为一个知府就的执行,要不然罪名就大了,按排好府中各项事宜,大家各自管各自的一摊事,知府家眷就不动了,章子俊只带着公上缨上路了,因为雅琴要照顾孩子,反正公上缨是个野丫头,又能照顾起居,又能做为贴身“保镖”很合适。
古代的交通就是苦逼,上京之路漫长,章子俊还是选择了坐船,就这样摇摇晃晃十几日后来到了京城,在路经通州时回到了一年多前的“伯爷府”,把章子哲激动坏了,章二宝连夜通知庄户,又是杀鸡、杀猪、斩羊,大摆了三日流水席,大哥刑凯家也是人丁兴旺,重孙子都有了,二哥徐经年满脸络腮胡子,也当起了爷爷,杜家的杜老爷子及杜母已经入土为安,前年章子俊去南方时,杜老爷子己经卧床不起,没过二月就不行了,随后半年后杜母也跟着去了,现如今杜壮、杜毛蛋领着全家也来了,还有那个李福宽也是老态龙钟状,现如今虽然还在城内开了几家商铺,可几个儿子有点败家,按理说李福宽能为富一方成为大商贾,可不管赚了多少钱,全被二个儿子败没了,气得舅母去年死了。时也,命也!就这么时隔不到二年,像是隔了十几年,有点物是人非。
章子俊高高地坐在中堂之上,满屋子挤满了熟悉的,陌生的人,章二宝留着一撮胡子,当年的丫鬟画屏给二宝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二宝还娶了一个小妾也是手中抱一个,背一个,现在就缺章之雅及杜灵,也不知她们过的好不好,不管是老的少的还是小的,都见了礼,章子哲在一旁介绍着这是谁家的孩子,这是谁家的姑娘。有孩子见礼,就给一串铜钱。有章子俊不认识谁家新娶的娘子给了见面银包。
章子哲也是一妻二妾,去年曾来信说了完婚的事,对于子哲的婚事,章子俊毕竟是五百年后的人,观念上是婚姻自由的,不插手子哲的婚事,也没有门当户对的观念,只要子哲认为好就成,这一点对于生活在明朝来说,有点奇葩,旁人还以为做大哥的不关心弟弟的婚事,毕竟这一家子中没有父母,以哥嫂为父母。
以前这家中全由章子俊及姚颖掌着,这一年多来明显章子哲担起了一家之主的重任,对于章子哲守成有余,想要往上进一步可能不行了,这就是每个人的天赋,对章子俊来说,能守住现在的这一份家业,也就不错了,万事不能强求。
章子俊问子哲道:“目前庄内每家都有孩子,为何不办一个私塾,但凡六岁起都要读书认字,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就看孩子自己了。”
子哲回道:“私塾这事正在办,原因还是自己的孩子还小,所以也不急一时。”
章子俊道:“办私塾不是为自己的孩子,不管谁家,是庄内的孩子都要读书,这一点要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