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敌国的敌国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郭绍沉吟片刻道:“南汉旧地海商,主要是梁、黄两家对海贸和钱庄有兴趣,但是他们的资金远远不够,朕做东家,提出一个方案,到时候沈夫人问问江南商人是否愿意。”
陈佳丽道:“请陛下明示。”
“朕确定东岛有大量银矿。”郭绍径直说道,“只要朝廷军队打通海路,在东岛立足,便能获得大量的金银铜矿,这些贵重金属运回国后将铸造成钱币,通过各大钱庄流通。
现在朕想江南、南汉二地商家筹集军费三百万贯,要现钱或丝绸等便于运输的财货……”
听到三百万贯,陈佳丽的小嘴都张开了,面露惊讶。
果然这时候的商人号称有钱,却还是远远不能和官府相比。三百万贯对郭绍真不算多,刚打完南方三大国(蜀、唐、汉)时,郭绍有几千万贯的财富,现在还不是全打了水漂,根本不够花的!
郭绍看了她一眼:“沈夫人先别急。这三百万贯,不是白给国库;加上以后你们投资钱庄的成本,一起算作各家的出资占股。不过诸商家最多不能超过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余下出资为皇室占股,朕会用东岛金银铸钱抵算。”
陈佳丽脱口问道:“既然国库缺军费,为何皇室要占大头?”
郭绍笑道:“钱庄放贷,得兼顾民利。朕信不过商人的自觉,正如沈夫人所言,商人重利。天下各行,谁又不为自家奔忙?那沈夫人觉得,这天下什么人才能为民作想?”
陈佳丽也笑道:“是皇帝?”
郭绍面不改色道:“正是。文官贪财、武将贪功、商人贪利,而朕坐拥四海,自家什么都不缺,只要江山,当然愿意国强民富,方能江山永固。”
陈佳丽脸上还带着笑意,嘴上却恭维道:“陛下真乃圣明之君,天下幸甚。”
那言语说来轻飘飘的,并不太认真。
这时郭绍缓下一口气,轻轻说道:“朕忽然想起一件小事。”
陈佳丽一副认真听的样子,趁机看着郭绍。
郭绍沉吟片刻道:“朕微末之时,有一个好友。那好友十分贫寒,老|娘去世时,却举债给置办了一副柏木棺材。他说老|娘活时实在没能让她过一天好日子,死时怎么也要一副好棺材……”
陈佳丽听到这里,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
郭绍轻描淡写地说道:“彼时朕也很穷困,不过借钱给他了。因为朕明白他的心意,是遗憾……朕也经历过这样的遗憾。”
郭绍说到这里露出勉强的笑容,“现在这一世,朕已经没有这种遗憾了。但心里不知怎么仍旧不满意,而今能做的,就是想让天下人都少一些这样的遗憾。让天下大多人吃饱穿暖,有志者都能过上好日子。”
他说完,宫殿里几个人沉默下来,连沏茶的周宪也微微侧目,用异样的目光看着郭绍。
良久后,陈佳丽声音有些异样道:“妾身愿意把自家的财货都拿出来,并且尽力说服别的商人参股。”
这时茶端上来了,郭绍拿起一只小杯,“沈夫人请,你且信朕,朕一生最重诚信,天下规矩,以诚为本。钱一定会赚回来的。”
陈佳丽轻声道:“雄主并不稀奇,最难得圣人有怜悯之心。”
……
上京山岗上的大殿内,十几岁的年轻少年手持权杖,坐在虎皮猛兽装饰的椅子上,问旁边的萧思温:“消息属实?”
萧思温沉声道:“应不会有错,臣的部下已经在东京商帮立足,使节也验明了这个消息。许国欲对曰本国用兵,是因发现曰本国山阴|道有银矿。从各种迹象看,许国现在国库空虚,连军费也开始向商人筹集,现在或想从曰本国挖矿填补军费。”
他顿了顿又道:“不久前,许国使节派人见曰本国国主,想册封其国主,以结君臣之义,似乎被拒绝了。以东京君臣穷兵黩武的做法,满朝震怒嚷嚷要打仗。可惜曰本国似乎对此毫无察觉。”
耶律斜轸道:“臣等对东岛也不甚知晓,但东海小国必然远非许国对手,所赖东海路远,许国有劲也使不上。当此时,若许国军力陷在东岛,或在那里吃大亏,都对大辽有利。反之许国若顺利得手,国力更增,大辽更加危险!”
年轻的大汗皱眉道:“可是大辽向来不善舟船,没法增援东岛。何况大辽前者增援东汉(北汉)、平夏,都吃了亏,现在诸部恐怕也不情愿。”
萧思温道:“大汗圣明。大辽心腹大患即许国,帮许国的敌国,便是为大辽谋。眼下大辽必不能出兵东岛,可派使节带国书,向曰本国通风报信,让他们早做准备;也可派通晓兵事者,指点曰本国兵马。”
大汗耶律贤此时对萧思温言听计从,当即点头道:“萧公以为谁可胜任?”
萧思温道:“杨衮。”
……离开大殿,萧思温立刻请杨衮前来商议。
杨衮因为在平夏损兵折将,保住了性命,已被削为庶民,到萧府见萧思温时,他穿着一身兽皮,帽子都没戴,秃着一个头顶。人世起伏难料,杨衮在辽国也曾是有名的大将,也是贵族,多年手握成千上万的兵马叱咤风云,如今被夺了一切,乍看和一个牧民也差不多了。
他虽然惨兮兮的,见了萧思温却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样:“幸得萧公美言,不然吾命休也!”
萧思温不动声色道:“你虽损兵折将,却非用兵不善,实乃时运不济,老夫觉杨将军仍是大辽之将才,若死惜哉。”
杨衮听罢动容地以手按胸,鞠躬致谢。
萧思温道:“不过平夏之战折损甚大,必得一人顶罪,杨将军被削爵罢官并不冤……近日有一桩戴罪立功的机会,杨将军勿负老夫苦心。”
杨衮忙问:“卑职还能被朝廷启用?”
萧思温不动声色道:“这桩差事别人肯定不愿意干,毕竟要冒舟覆之险去东岛。但没有将才见识者,老夫又不放心。”
杨衮疑惑道:“萧公要遣卑职去东岛?”
萧思温道:“据东京来的消息,许国为夺曰本国矿山,意欲对曰本国用兵。大汗与诸臣(主要就是萧思温和耶律斜轸说了算)议定两件事,一是警示曰本国君臣早作准备,二是为他们的军备战阵建议谋划。
百年来中原、草原战事连年,战阵战术早已今非昔比;曰本国孤悬海外,不能与时俱进,老夫觉得他们对阵上许军,必吃大亏!故须有人指点虚实,许军火药火炮攻城、火铳火炮之术,更是前无仅有,杨将军见识过,正可提醒曰本军将帅。”
杨衮沉吟不已,“东岛上不就是倭人,就算有人指点,他们能打过许军么?”
萧思温道:“辽军未参战,曰本军便是战败,也算不到杨将军头上。你只要被启用,无非是功劳苦劳之别。若是苦劳也无,现在看哪个贵族愿意去?”
杨衮一咬牙,正色道:“卑职这条命是萧公所救,只要您吩咐,刀山火海卑职也要去走一遭!”
萧思温语重心长地道:“许国心腹大患,此事杨将军必得尽力而为。另有一事,杨将军等人到了东岛,见识战阵,更能对许军战术更多了解,将来若辽许再开战端,也是大有裨益。”
杨衮听罢拜道:“萧公所虑者远。”
萧思温叹了一口气:“郭铁匠南征北战野心勃勃,河西到东海、幽云到南汉,连年扩张,辽西辽东物产丰美,必被虎视。当此国家存亡之时,不敢不虑也!”
萧思温亲自筹办此事,上京曾经接见过东岛来的使臣,但朝廷从未派人东渡,无法直接调官船。所幸民间贸易一直没有断绝,渤海国旧地的人参、药材是曰本国商人最喜购买之物;曰本国的刀具、屏风、丝织物等在辽国贵族中也有人买。
辽国官吏只能找到两国商人协助办这件事,于是杨衮和几个随从只能假扮成商人,混在商队里,先穿过高丽,再渡海去曰本国。
难怪辽国但凡有点身份地位的人都不愿意干这差事,一路着实有风险。辽国和高丽还没撕破脸,不过关系实在算不上好,因为争夺渤海国地盘,两国一直貌合神离。如果使节被高丽人发现,结果会怎样便难以预料。
好在商队这条路走得熟,也认识不少高丽人,陆路还算顺利,到了高丽南边,还得换船渡海。这也是契丹人极不愿意的事,他们本来是在草原上骑马的,平素河上的船都很少坐,忽然要乘船渡茫茫大海,根本就是提着脑袋干的活。
大海上不比陆地,因商船不大,造得也不算结实,若运气不好遇到大风浪,海船一倾覆便无计可施,风险极大。
杨衮站在陈旧的甲板上,一时间倍感凄凉,摇晃的孤舟,四面一望无际的海水,他感觉自己也仿佛这艘船一般,如浮萍飘荡,前途未卜。
……
……
(春节将至,祝书友们开开心心,合家欢乐!农历2015年即将过去,这一年,西风仰仗各位书友支持,由衷感谢感恩!同时也要道歉,过年兄弟姐妹们懂的……可能有十天左右更新不太稳定,对不起大家。)
郭绍沉吟片刻道:“南汉旧地海商,主要是梁、黄两家对海贸和钱庄有兴趣,但是他们的资金远远不够,朕做东家,提出一个方案,到时候沈夫人问问江南商人是否愿意。”
陈佳丽道:“请陛下明示。”
“朕确定东岛有大量银矿。”郭绍径直说道,“只要朝廷军队打通海路,在东岛立足,便能获得大量的金银铜矿,这些贵重金属运回国后将铸造成钱币,通过各大钱庄流通。
现在朕想江南、南汉二地商家筹集军费三百万贯,要现钱或丝绸等便于运输的财货……”
听到三百万贯,陈佳丽的小嘴都张开了,面露惊讶。
果然这时候的商人号称有钱,却还是远远不能和官府相比。三百万贯对郭绍真不算多,刚打完南方三大国(蜀、唐、汉)时,郭绍有几千万贯的财富,现在还不是全打了水漂,根本不够花的!
郭绍看了她一眼:“沈夫人先别急。这三百万贯,不是白给国库;加上以后你们投资钱庄的成本,一起算作各家的出资占股。不过诸商家最多不能超过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余下出资为皇室占股,朕会用东岛金银铸钱抵算。”
陈佳丽脱口问道:“既然国库缺军费,为何皇室要占大头?”
郭绍笑道:“钱庄放贷,得兼顾民利。朕信不过商人的自觉,正如沈夫人所言,商人重利。天下各行,谁又不为自家奔忙?那沈夫人觉得,这天下什么人才能为民作想?”
陈佳丽也笑道:“是皇帝?”
郭绍面不改色道:“正是。文官贪财、武将贪功、商人贪利,而朕坐拥四海,自家什么都不缺,只要江山,当然愿意国强民富,方能江山永固。”
陈佳丽脸上还带着笑意,嘴上却恭维道:“陛下真乃圣明之君,天下幸甚。”
那言语说来轻飘飘的,并不太认真。
这时郭绍缓下一口气,轻轻说道:“朕忽然想起一件小事。”
陈佳丽一副认真听的样子,趁机看着郭绍。
郭绍沉吟片刻道:“朕微末之时,有一个好友。那好友十分贫寒,老|娘去世时,却举债给置办了一副柏木棺材。他说老|娘活时实在没能让她过一天好日子,死时怎么也要一副好棺材……”
陈佳丽听到这里,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
郭绍轻描淡写地说道:“彼时朕也很穷困,不过借钱给他了。因为朕明白他的心意,是遗憾……朕也经历过这样的遗憾。”
郭绍说到这里露出勉强的笑容,“现在这一世,朕已经没有这种遗憾了。但心里不知怎么仍旧不满意,而今能做的,就是想让天下人都少一些这样的遗憾。让天下大多人吃饱穿暖,有志者都能过上好日子。”
他说完,宫殿里几个人沉默下来,连沏茶的周宪也微微侧目,用异样的目光看着郭绍。
良久后,陈佳丽声音有些异样道:“妾身愿意把自家的财货都拿出来,并且尽力说服别的商人参股。”
这时茶端上来了,郭绍拿起一只小杯,“沈夫人请,你且信朕,朕一生最重诚信,天下规矩,以诚为本。钱一定会赚回来的。”
陈佳丽轻声道:“雄主并不稀奇,最难得圣人有怜悯之心。”
……
上京山岗上的大殿内,十几岁的年轻少年手持权杖,坐在虎皮猛兽装饰的椅子上,问旁边的萧思温:“消息属实?”
萧思温沉声道:“应不会有错,臣的部下已经在东京商帮立足,使节也验明了这个消息。许国欲对曰本国用兵,是因发现曰本国山阴|道有银矿。从各种迹象看,许国现在国库空虚,连军费也开始向商人筹集,现在或想从曰本国挖矿填补军费。”
他顿了顿又道:“不久前,许国使节派人见曰本国国主,想册封其国主,以结君臣之义,似乎被拒绝了。以东京君臣穷兵黩武的做法,满朝震怒嚷嚷要打仗。可惜曰本国似乎对此毫无察觉。”
耶律斜轸道:“臣等对东岛也不甚知晓,但东海小国必然远非许国对手,所赖东海路远,许国有劲也使不上。当此时,若许国军力陷在东岛,或在那里吃大亏,都对大辽有利。反之许国若顺利得手,国力更增,大辽更加危险!”
年轻的大汗皱眉道:“可是大辽向来不善舟船,没法增援东岛。何况大辽前者增援东汉(北汉)、平夏,都吃了亏,现在诸部恐怕也不情愿。”
萧思温道:“大汗圣明。大辽心腹大患即许国,帮许国的敌国,便是为大辽谋。眼下大辽必不能出兵东岛,可派使节带国书,向曰本国通风报信,让他们早做准备;也可派通晓兵事者,指点曰本国兵马。”
大汗耶律贤此时对萧思温言听计从,当即点头道:“萧公以为谁可胜任?”
萧思温道:“杨衮。”
……离开大殿,萧思温立刻请杨衮前来商议。
杨衮因为在平夏损兵折将,保住了性命,已被削为庶民,到萧府见萧思温时,他穿着一身兽皮,帽子都没戴,秃着一个头顶。人世起伏难料,杨衮在辽国也曾是有名的大将,也是贵族,多年手握成千上万的兵马叱咤风云,如今被夺了一切,乍看和一个牧民也差不多了。
他虽然惨兮兮的,见了萧思温却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样:“幸得萧公美言,不然吾命休也!”
萧思温不动声色道:“你虽损兵折将,却非用兵不善,实乃时运不济,老夫觉杨将军仍是大辽之将才,若死惜哉。”
杨衮听罢动容地以手按胸,鞠躬致谢。
萧思温道:“不过平夏之战折损甚大,必得一人顶罪,杨将军被削爵罢官并不冤……近日有一桩戴罪立功的机会,杨将军勿负老夫苦心。”
杨衮忙问:“卑职还能被朝廷启用?”
萧思温不动声色道:“这桩差事别人肯定不愿意干,毕竟要冒舟覆之险去东岛。但没有将才见识者,老夫又不放心。”
杨衮疑惑道:“萧公要遣卑职去东岛?”
萧思温道:“据东京来的消息,许国为夺曰本国矿山,意欲对曰本国用兵。大汗与诸臣(主要就是萧思温和耶律斜轸说了算)议定两件事,一是警示曰本国君臣早作准备,二是为他们的军备战阵建议谋划。
百年来中原、草原战事连年,战阵战术早已今非昔比;曰本国孤悬海外,不能与时俱进,老夫觉得他们对阵上许军,必吃大亏!故须有人指点虚实,许军火药火炮攻城、火铳火炮之术,更是前无仅有,杨将军见识过,正可提醒曰本军将帅。”
杨衮沉吟不已,“东岛上不就是倭人,就算有人指点,他们能打过许军么?”
萧思温道:“辽军未参战,曰本军便是战败,也算不到杨将军头上。你只要被启用,无非是功劳苦劳之别。若是苦劳也无,现在看哪个贵族愿意去?”
杨衮一咬牙,正色道:“卑职这条命是萧公所救,只要您吩咐,刀山火海卑职也要去走一遭!”
萧思温语重心长地道:“许国心腹大患,此事杨将军必得尽力而为。另有一事,杨将军等人到了东岛,见识战阵,更能对许军战术更多了解,将来若辽许再开战端,也是大有裨益。”
杨衮听罢拜道:“萧公所虑者远。”
萧思温叹了一口气:“郭铁匠南征北战野心勃勃,河西到东海、幽云到南汉,连年扩张,辽西辽东物产丰美,必被虎视。当此国家存亡之时,不敢不虑也!”
萧思温亲自筹办此事,上京曾经接见过东岛来的使臣,但朝廷从未派人东渡,无法直接调官船。所幸民间贸易一直没有断绝,渤海国旧地的人参、药材是曰本国商人最喜购买之物;曰本国的刀具、屏风、丝织物等在辽国贵族中也有人买。
辽国官吏只能找到两国商人协助办这件事,于是杨衮和几个随从只能假扮成商人,混在商队里,先穿过高丽,再渡海去曰本国。
难怪辽国但凡有点身份地位的人都不愿意干这差事,一路着实有风险。辽国和高丽还没撕破脸,不过关系实在算不上好,因为争夺渤海国地盘,两国一直貌合神离。如果使节被高丽人发现,结果会怎样便难以预料。
好在商队这条路走得熟,也认识不少高丽人,陆路还算顺利,到了高丽南边,还得换船渡海。这也是契丹人极不愿意的事,他们本来是在草原上骑马的,平素河上的船都很少坐,忽然要乘船渡茫茫大海,根本就是提着脑袋干的活。
大海上不比陆地,因商船不大,造得也不算结实,若运气不好遇到大风浪,海船一倾覆便无计可施,风险极大。
杨衮站在陈旧的甲板上,一时间倍感凄凉,摇晃的孤舟,四面一望无际的海水,他感觉自己也仿佛这艘船一般,如浮萍飘荡,前途未卜。
……
……
(春节将至,祝书友们开开心心,合家欢乐!农历2015年即将过去,这一年,西风仰仗各位书友支持,由衷感谢感恩!同时也要道歉,过年兄弟姐妹们懂的……可能有十天左右更新不太稳定,对不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