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天下粮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大明就是广大,虽然西北大旱,但南方却大熟。明初由于政府采取了招抚流亡、放还奴隶、劝课农桑等有利于经济恢复的政策,全国人口迅速上升。将南方的粮食生产提高了一个大的台阶。因此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当时湖南粮食外运数量相当大,如宣德四年,“复支运法,乃令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粮二百二十万石于淮安仓”。成化八年,定全国运京师粮共七百万石,其中湖广、江西等地“南粮”五百多万石,占绝大部分。到明代后期长江下游的粮食多依靠湖广等地供应,如安徽的徽州粮食“大半取于江西、湖广稻以足食用也”。
粮食产量的增加,为粮食的商品化提供了前提条件。粮食生产的增加也就带动了一大批依靠粮食贩运起家的巨大的粮商,而现在,这些粮食大鳄几乎每个人的手里拿着一份崭新的大明新闻,看着上面那明显的吕汉强在平陆收购高价收购粮食的消息,在激动着,筹划着。
吸引这些粮商的不单单是吕汉强开出的糙米一两二钱银子的天价,更有那详细介绍的出产——碳精。
南方的商人都是精明的,天价的粮食是一方面,有头脑的人立刻就被那个从来没出现过的煤精的物件所吸引了,如果真的如报纸上介绍的那样,那这东西再适合南方不过了,抓住了这个商机,将是一个长久的源源不断的巨大利润的。
李之秋,湖州望族嫡系,大地主,更是大粮商,四十岁就辞官不做,操持起整个家族的粮食生意,现在家族的全部生意都在他的管控之下。
不过现在李之秋的粮商生意很不好做,究其原因还是晋商八大家给带来的压力。
晋商历史悠久,在朱元璋的政策下做的风生水起,但万历后期,努尔哈赤背叛明朝在辽东建立后金政权后,晋商们的外贸生意受到了严重打击。因为面对后金的攻击,明朝军队屡战屡败,于是就使用经济战,对后金进行经济封锁。
当时的情况是,后金军队攻破了明朝的城镇,抢掠了大量的金银,但这些不能吃喝的金银非但不能增强后金政权的实力,反而因为金银太多,引发了通货膨胀,导致实力被削弱。
发展遇到问题的晋商们看到了发财的机会。晋商们手里有后金急需的各种物资,而后金手里有大量商人们眼红的金银。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晋商们开始冒着生命风险,违反明朝政府的禁令,向后金走私粮食、火药、金属、盐等物资。后金全部的火药、八成的粮食和超过六成的金属全部由晋商提供。
随着后金的日益强大,对蒙古对朝鲜,对大明展开了连年征战,所需粮食就更多,因此在江南,八大家的商人都要收购大量的粮食,然后运到山东出海。李之秋作为有骨气的国人,坚决不买一粒粮食给晋商,却也受到晋商豢养的江南粮商的集体打压,结果就是,自己的粮行根本就卖不出一石粮食,无数自己家族产出的粮食积压在仓库里,就连周边的百姓的粮食也出现了积压。
而族中一些宿老开始怀疑李之秋的能力,纷纷要求宗族撤换他的粮商职务,另选能够变通的人来取代,李之秋苦苦规劝挣扎,因为他知道,一旦商行脱离自己的掌控,让那些有奶就是娘的人继任,就会毫不犹豫的将粮食卖给晋商,成为放大明鲜血的帮凶。
今日族中宿老开会探讨的便是这个问题,那些宿老在宗族大会上,一致指责李之秋的顽固无能,纷纷要求撤换他商行掌柜的职务,尤其还有宗族里有野心的兄弟在其间推波助澜,更让他的位子岌岌可危,好在族长念在他多年辛苦,力排众议暂时安抚住了宿老,但也是暂时,同时他严令李之秋,必须在秋粮收获之前,将库存里堆积如山的陈粮售卖出去,不然自己也是无能为力。
十万石夏粮啊,那是说卖就卖的出的?那得需要怎么一个大户才能吃进?
正在焦头烂额间,门口小斯进来禀报,说是族里三老爷拜见。
李之秋就不由得将眉毛皱的更深,这个族里三老爷,是自己上五房里的长辈,窥视自己的位置很久了,这次宗族大会就是他在暗地里撺掇出来的,在人前背后,很有一番手段人脉。
但长辈登门,你就不能不延请,否则一个没有长幼尊卑的罪过就扣在你的脑袋上,这样的大帽子,自己的小脑袋是无路如何也顶不起的。
吩咐了一声有请,然后看小斯出去,又正了正方巾,提起袍角亲自出迎。
刚刚走到台阶上,就看见三叔趾高气扬的从影壁后转过来,带着一脸的假笑冲着李之秋点头致意。
李之秋连忙疾步下了台阶,站在道左,恭敬施礼:“三叔好,侄儿这里有礼了。”
这个三叔笑着挥挥手:“罢了罢了,算起来,你的年纪比我还大着一截,见识阅历上呢,还要好上我许多,受你的礼怪不得劲的,免了吧免了吧。”说着也不管李之秋下话,就直接提起袍角登堂入室。
李之秋苦笑着赶紧跟上。进了厅堂,赶紧躬身给三叔让座,然后规规矩矩的在下手坐下相陪。
有丫鬟奉上香茶,然后悄悄退下。
“三叔,不知今日过府有何见教?”本来就不对付,坐在这里也没什么好客套的,李之秋就直截了当的问道。
这个三叔就翘着二郎腿,眯着眼睛玩着茶盏的盖子,皮笑肉不笑的道:“三叔这次来,还不是为着你的差事?都是一家,三叔怎么能看着你面对十万石的粮食困顿发愁?”
“那倒是多谢三叔了。”李之秋就淡淡的回了一句,也没心情往下说。
这位三叔却不生气,还是嬉笑着继续自己的话头,:“这公仓里的十万石的粮食有一半是咱们家族的夏粮,剩下的一半呢,也是我们拿了真金白银从周边收购的,但夏税就要解运了,族里的人都等着拿钱交税呢,大侄子可有什么章程吗?”
这是族里的规矩,身为大户族长,是要收购族中农户的粮食,然后替族中农户缴纳各种税赋,这时候夏税就要上解,的确需要将粮食变现。
“还有秋粮也要开始准备银子收购,我们是这湖州左近最大的粮商,周边百姓也都按照惯例将粮食卖给我们,若是今年银钱不能备足,一旦周边百姓将粮食卖给了外人,那这口子一开,可就再也难以收回啦,这可是关乎我们下几代人的吃喝嚼过的大事,不知道大侄子可曾考虑?”
“三叔说来说去,还不是想要我将粮食卖给那个晋商范永斗?我说过了,这个范永斗倒卖粮食给女真,让他们吃饱喝足了来杀我们汉人,官府腐败我不能管,但我是绝对不会卖给他们一粒米的,这点三叔你是清楚的。”
“我的大侄子,你就是一个死心眼,人家晋商倒腾粮食,那是买卖,就连山东布政使都睁眼闭眼,你一个小商人操的哪门子闲心,再说了,女真打的是北方人,关我们南方什么事?这都打了十几年了,我们南方还不是太平天下坐着?你这是何苦来的吗。”
李之秋就哼了一声,“杀北方人也是我们大明的子民,也是我们汉人,别人我不管,这点骨气我还有。”
“这次范老板可是出了八钱一石的高价,难道你就不动心?即便你不动心,那族里可是损失的大了,到时候你拿什么交代?”
“八钱就收买了你的良心?别说八钱,就是一两,我也不买,至于你说的族里的损失,我还略有些体己钱,我便是砸锅卖铁也赔偿了。”
“你你——”三叔一下被激怒起来,跳起脚指着李之秋的鼻子大吼:“好好好,我的好心你当了驴肝肺,你就等着夏粮腐烂,秋粮无处存储,等着你被开除出族吧你。”说着一甩袖子撩门帘就往外走。
“不送。”李之秋连屁股都没抬一下,冷冷的看着这个没骨气的族中败类扬长而去。
但这个家伙刚一撩门帘,却与外面急冲冲进来的一个人撞了个正着,一个踉跄差点又摔回厅内,抬眼看去,却是族中一个孙子辈的家伙,当时火冒三丈,怒吼道:“你个混账家伙,眼睛长到屁股上去了吗?怎么走路不看着点?”
那男子也认出是自己的三爷辈分,立刻打躬作揖的连连赔罪,那三叔哼了一声,再次横了李之秋一眼,摔了帘子就怒冲冲的扬长而去。
等三叔走了个没影,那个孙子辈的男子才直起腰来,转回身一本正经的给和自己同样年岁的李之秋躬身施礼:“小侄十五郎,给五叔见礼,没有通传,五叔恕罪恕罪。”
李之秋就笑着摇摇手,:“都是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咱们还讲究什么,赶紧的坐吧。”
那十五郎就在原先三叔坐过的位子坐下,看到几案上茶水正好,端起来就要喝,李之秋皱眉阻止,“那个茶碗脏了,给你换个。”说着就招呼丫鬟换了茶盏,然后对那丫鬟吩咐:“将这茶碗丢到茅坑里去,别沾污了其他的家私。”
十五郎哈哈一笑,知道自己的这个五叔就是这么个嫉恶如仇的人,这种性格,也不知道怎么就在这湖州将原本不怎么上规模的家族粮行,硬是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做成了湖州第一大粮商。
喝了一口茶,瞄了一眼闷闷不乐的五叔,十五郎微微一笑:“五叔,还在为十万石库存粮食发愁?”
被提起闹心的事情,李之秋不由长叹一声,在这个亦亲亦友的侄子面前也就不隐瞒了自己的苦楚:“你没身份参加今日宗族大会,也不知道内情,今日会上诸位宿老已经逼着族长下了死令,若我再不能在秋粮入库之前,将库存清理,将现在的粮食变成现银,那么就要罢免我粮行总办职务。”然后痛心疾首的道:‘其实这个总办也是可有可无,我倒是不很在意,但我一去职,接手的就是那个败家的东西,他是会坏了我大明,坏了我李家忠贞之名的。”然后看看一脸微笑的十五郎,“可现在那东西与晋商勾结,在四处围堵我们,不但如此,还故意在族中散布了八钱一石的高价,十万石粮食啊,以这样的价格怎么能脱的了手?愁人啊。”说着就捂着脑袋愁眉不展。
“哈哈哈,却原来是这样啊,其实现在这不算什么大事。”十五郎哈哈一笑,施施然端起茶盏慢条斯理的喝了一口。
“还不是大事?都快火上房了、”抬起头,苦笑着打趣道:“要是再不有个办法,我看你家西偏房还空着,我和你婶子还有你的几个兄弟姐妹,就要上你家住去啦。”
十五郎就摇头晃脑的故意查看下四周,“五叔,你家富丽堂皇,可不是我家能比,你和婶子上我那去住,你还真就住不习惯。”然后探出身子,满眼笑意的对这个五叔道:“十万石粮食而已,不过这次真的不是什么大事了,只要五叔有决断,有胆量,我敢保证不但十万粮食售卖一空,而且还能为咱们家带来一笔巨大的额外收益。”
“胡闹呢吧你,十万石啊,任谁也一下吃不完的,还额外收益,我就等着让人撵出这院子吧。”知道自己的这个好友兼侄子爱嬉闹,李之秋也不当回事。
“五叔不信?且看这是什么?”十五郎就变戏法一般拿出了一叠报纸来,摊在了李之秋的眼前。
《大明新闻》也是李之秋每日必看的报纸,只是今日实在是烦恼的事情太多,就没了心思去看,这时候十五郎拿出来一份厚厚的报纸,还是引起了他的好奇,就拿起来,按照习惯,直接就要翻看到广告的版面,看看各地行情和粮食的信息。
但这时候,十五郎却不客气的一把按住他想要翻看的手,笑着道:“五叔且看第一版头条。保准让你大吃一惊。”
这大明就是广大,虽然西北大旱,但南方却大熟。明初由于政府采取了招抚流亡、放还奴隶、劝课农桑等有利于经济恢复的政策,全国人口迅速上升。将南方的粮食生产提高了一个大的台阶。因此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当时湖南粮食外运数量相当大,如宣德四年,“复支运法,乃令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粮二百二十万石于淮安仓”。成化八年,定全国运京师粮共七百万石,其中湖广、江西等地“南粮”五百多万石,占绝大部分。到明代后期长江下游的粮食多依靠湖广等地供应,如安徽的徽州粮食“大半取于江西、湖广稻以足食用也”。
粮食产量的增加,为粮食的商品化提供了前提条件。粮食生产的增加也就带动了一大批依靠粮食贩运起家的巨大的粮商,而现在,这些粮食大鳄几乎每个人的手里拿着一份崭新的大明新闻,看着上面那明显的吕汉强在平陆收购高价收购粮食的消息,在激动着,筹划着。
吸引这些粮商的不单单是吕汉强开出的糙米一两二钱银子的天价,更有那详细介绍的出产——碳精。
南方的商人都是精明的,天价的粮食是一方面,有头脑的人立刻就被那个从来没出现过的煤精的物件所吸引了,如果真的如报纸上介绍的那样,那这东西再适合南方不过了,抓住了这个商机,将是一个长久的源源不断的巨大利润的。
李之秋,湖州望族嫡系,大地主,更是大粮商,四十岁就辞官不做,操持起整个家族的粮食生意,现在家族的全部生意都在他的管控之下。
不过现在李之秋的粮商生意很不好做,究其原因还是晋商八大家给带来的压力。
晋商历史悠久,在朱元璋的政策下做的风生水起,但万历后期,努尔哈赤背叛明朝在辽东建立后金政权后,晋商们的外贸生意受到了严重打击。因为面对后金的攻击,明朝军队屡战屡败,于是就使用经济战,对后金进行经济封锁。
当时的情况是,后金军队攻破了明朝的城镇,抢掠了大量的金银,但这些不能吃喝的金银非但不能增强后金政权的实力,反而因为金银太多,引发了通货膨胀,导致实力被削弱。
发展遇到问题的晋商们看到了发财的机会。晋商们手里有后金急需的各种物资,而后金手里有大量商人们眼红的金银。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晋商们开始冒着生命风险,违反明朝政府的禁令,向后金走私粮食、火药、金属、盐等物资。后金全部的火药、八成的粮食和超过六成的金属全部由晋商提供。
随着后金的日益强大,对蒙古对朝鲜,对大明展开了连年征战,所需粮食就更多,因此在江南,八大家的商人都要收购大量的粮食,然后运到山东出海。李之秋作为有骨气的国人,坚决不买一粒粮食给晋商,却也受到晋商豢养的江南粮商的集体打压,结果就是,自己的粮行根本就卖不出一石粮食,无数自己家族产出的粮食积压在仓库里,就连周边的百姓的粮食也出现了积压。
而族中一些宿老开始怀疑李之秋的能力,纷纷要求宗族撤换他的粮商职务,另选能够变通的人来取代,李之秋苦苦规劝挣扎,因为他知道,一旦商行脱离自己的掌控,让那些有奶就是娘的人继任,就会毫不犹豫的将粮食卖给晋商,成为放大明鲜血的帮凶。
今日族中宿老开会探讨的便是这个问题,那些宿老在宗族大会上,一致指责李之秋的顽固无能,纷纷要求撤换他商行掌柜的职务,尤其还有宗族里有野心的兄弟在其间推波助澜,更让他的位子岌岌可危,好在族长念在他多年辛苦,力排众议暂时安抚住了宿老,但也是暂时,同时他严令李之秋,必须在秋粮收获之前,将库存里堆积如山的陈粮售卖出去,不然自己也是无能为力。
十万石夏粮啊,那是说卖就卖的出的?那得需要怎么一个大户才能吃进?
正在焦头烂额间,门口小斯进来禀报,说是族里三老爷拜见。
李之秋就不由得将眉毛皱的更深,这个族里三老爷,是自己上五房里的长辈,窥视自己的位置很久了,这次宗族大会就是他在暗地里撺掇出来的,在人前背后,很有一番手段人脉。
但长辈登门,你就不能不延请,否则一个没有长幼尊卑的罪过就扣在你的脑袋上,这样的大帽子,自己的小脑袋是无路如何也顶不起的。
吩咐了一声有请,然后看小斯出去,又正了正方巾,提起袍角亲自出迎。
刚刚走到台阶上,就看见三叔趾高气扬的从影壁后转过来,带着一脸的假笑冲着李之秋点头致意。
李之秋连忙疾步下了台阶,站在道左,恭敬施礼:“三叔好,侄儿这里有礼了。”
这个三叔笑着挥挥手:“罢了罢了,算起来,你的年纪比我还大着一截,见识阅历上呢,还要好上我许多,受你的礼怪不得劲的,免了吧免了吧。”说着也不管李之秋下话,就直接提起袍角登堂入室。
李之秋苦笑着赶紧跟上。进了厅堂,赶紧躬身给三叔让座,然后规规矩矩的在下手坐下相陪。
有丫鬟奉上香茶,然后悄悄退下。
“三叔,不知今日过府有何见教?”本来就不对付,坐在这里也没什么好客套的,李之秋就直截了当的问道。
这个三叔就翘着二郎腿,眯着眼睛玩着茶盏的盖子,皮笑肉不笑的道:“三叔这次来,还不是为着你的差事?都是一家,三叔怎么能看着你面对十万石的粮食困顿发愁?”
“那倒是多谢三叔了。”李之秋就淡淡的回了一句,也没心情往下说。
这位三叔却不生气,还是嬉笑着继续自己的话头,:“这公仓里的十万石的粮食有一半是咱们家族的夏粮,剩下的一半呢,也是我们拿了真金白银从周边收购的,但夏税就要解运了,族里的人都等着拿钱交税呢,大侄子可有什么章程吗?”
这是族里的规矩,身为大户族长,是要收购族中农户的粮食,然后替族中农户缴纳各种税赋,这时候夏税就要上解,的确需要将粮食变现。
“还有秋粮也要开始准备银子收购,我们是这湖州左近最大的粮商,周边百姓也都按照惯例将粮食卖给我们,若是今年银钱不能备足,一旦周边百姓将粮食卖给了外人,那这口子一开,可就再也难以收回啦,这可是关乎我们下几代人的吃喝嚼过的大事,不知道大侄子可曾考虑?”
“三叔说来说去,还不是想要我将粮食卖给那个晋商范永斗?我说过了,这个范永斗倒卖粮食给女真,让他们吃饱喝足了来杀我们汉人,官府腐败我不能管,但我是绝对不会卖给他们一粒米的,这点三叔你是清楚的。”
“我的大侄子,你就是一个死心眼,人家晋商倒腾粮食,那是买卖,就连山东布政使都睁眼闭眼,你一个小商人操的哪门子闲心,再说了,女真打的是北方人,关我们南方什么事?这都打了十几年了,我们南方还不是太平天下坐着?你这是何苦来的吗。”
李之秋就哼了一声,“杀北方人也是我们大明的子民,也是我们汉人,别人我不管,这点骨气我还有。”
“这次范老板可是出了八钱一石的高价,难道你就不动心?即便你不动心,那族里可是损失的大了,到时候你拿什么交代?”
“八钱就收买了你的良心?别说八钱,就是一两,我也不买,至于你说的族里的损失,我还略有些体己钱,我便是砸锅卖铁也赔偿了。”
“你你——”三叔一下被激怒起来,跳起脚指着李之秋的鼻子大吼:“好好好,我的好心你当了驴肝肺,你就等着夏粮腐烂,秋粮无处存储,等着你被开除出族吧你。”说着一甩袖子撩门帘就往外走。
“不送。”李之秋连屁股都没抬一下,冷冷的看着这个没骨气的族中败类扬长而去。
但这个家伙刚一撩门帘,却与外面急冲冲进来的一个人撞了个正着,一个踉跄差点又摔回厅内,抬眼看去,却是族中一个孙子辈的家伙,当时火冒三丈,怒吼道:“你个混账家伙,眼睛长到屁股上去了吗?怎么走路不看着点?”
那男子也认出是自己的三爷辈分,立刻打躬作揖的连连赔罪,那三叔哼了一声,再次横了李之秋一眼,摔了帘子就怒冲冲的扬长而去。
等三叔走了个没影,那个孙子辈的男子才直起腰来,转回身一本正经的给和自己同样年岁的李之秋躬身施礼:“小侄十五郎,给五叔见礼,没有通传,五叔恕罪恕罪。”
李之秋就笑着摇摇手,:“都是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咱们还讲究什么,赶紧的坐吧。”
那十五郎就在原先三叔坐过的位子坐下,看到几案上茶水正好,端起来就要喝,李之秋皱眉阻止,“那个茶碗脏了,给你换个。”说着就招呼丫鬟换了茶盏,然后对那丫鬟吩咐:“将这茶碗丢到茅坑里去,别沾污了其他的家私。”
十五郎哈哈一笑,知道自己的这个五叔就是这么个嫉恶如仇的人,这种性格,也不知道怎么就在这湖州将原本不怎么上规模的家族粮行,硬是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做成了湖州第一大粮商。
喝了一口茶,瞄了一眼闷闷不乐的五叔,十五郎微微一笑:“五叔,还在为十万石库存粮食发愁?”
被提起闹心的事情,李之秋不由长叹一声,在这个亦亲亦友的侄子面前也就不隐瞒了自己的苦楚:“你没身份参加今日宗族大会,也不知道内情,今日会上诸位宿老已经逼着族长下了死令,若我再不能在秋粮入库之前,将库存清理,将现在的粮食变成现银,那么就要罢免我粮行总办职务。”然后痛心疾首的道:‘其实这个总办也是可有可无,我倒是不很在意,但我一去职,接手的就是那个败家的东西,他是会坏了我大明,坏了我李家忠贞之名的。”然后看看一脸微笑的十五郎,“可现在那东西与晋商勾结,在四处围堵我们,不但如此,还故意在族中散布了八钱一石的高价,十万石粮食啊,以这样的价格怎么能脱的了手?愁人啊。”说着就捂着脑袋愁眉不展。
“哈哈哈,却原来是这样啊,其实现在这不算什么大事。”十五郎哈哈一笑,施施然端起茶盏慢条斯理的喝了一口。
“还不是大事?都快火上房了、”抬起头,苦笑着打趣道:“要是再不有个办法,我看你家西偏房还空着,我和你婶子还有你的几个兄弟姐妹,就要上你家住去啦。”
十五郎就摇头晃脑的故意查看下四周,“五叔,你家富丽堂皇,可不是我家能比,你和婶子上我那去住,你还真就住不习惯。”然后探出身子,满眼笑意的对这个五叔道:“十万石粮食而已,不过这次真的不是什么大事了,只要五叔有决断,有胆量,我敢保证不但十万粮食售卖一空,而且还能为咱们家带来一笔巨大的额外收益。”
“胡闹呢吧你,十万石啊,任谁也一下吃不完的,还额外收益,我就等着让人撵出这院子吧。”知道自己的这个好友兼侄子爱嬉闹,李之秋也不当回事。
“五叔不信?且看这是什么?”十五郎就变戏法一般拿出了一叠报纸来,摊在了李之秋的眼前。
《大明新闻》也是李之秋每日必看的报纸,只是今日实在是烦恼的事情太多,就没了心思去看,这时候十五郎拿出来一份厚厚的报纸,还是引起了他的好奇,就拿起来,按照习惯,直接就要翻看到广告的版面,看看各地行情和粮食的信息。
但这时候,十五郎却不客气的一把按住他想要翻看的手,笑着道:“五叔且看第一版头条。保准让你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