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谋事在人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所谓排队枪毙,指的是早期火枪兵使用的一种战术。
早期火枪精度不足,需要密集的齐射才能造成有效杀伤,所以交战双方会列阵前进,无掩体的直接对射,戏称为排队枪毙。
这种战术一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被淘汰,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火枪的发展。
十五世纪至十九世纪这四百年,火器蓬勃发展,却更多是在打基础,实战能力只是在稳步推进,并没有质的飞跃。
明朝的精制小口径鸟铳,在精确度上甚至能超过几百年后的大口径燧发枪。
对这一时期的火枪来说,制作工艺依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差距。
祝平炎之所以没有迅速用燧发枪取代火绳枪,就是本着宁缺毋滥的想法,用堆积成本和制作时间来提高精度。
纪效新书中说鸟铳十放九中,胜过弓箭,可击林中飞鸟,这也许是为了推广火器的夸大,但从明军训练与实战的结果来看,并没有夸大太多。
明军练兵时,八十步外置五尺高二尺宽的大致人形靶,十中七为精。
而在实战中,则一般没有太固定的距离,模糊描述为百步内射击。
戚家军中有一例更加生动的战场记录。
戚家军抗倭过程中,曾有倭寇提出单挑,戚家军中一人左右持枪,来了一手大人时代变了。
但又没有完全变。
这人并没有直接打死倭寇,而是两枪把倭寇的两把刀都打断了,然后抽出自己的刀砍死了倭寇。
这明显是在玩,但也能说明这个时代的枪械依然有比较可靠的精准性。
不然这两枪打空了,就算他能砍死倭寇,那也挺尴尬的。
以一步一米五来计算,明军鸟铳的理想射程在一百至一百五十米之间,根据个人水平不同,实战射程会有很大偏差,但是一百米应该没有问题。
滑膛枪的精确度主要取决于子弹形态和子弹与枪管之间的缝隙,现代工艺制造的滑膛枪,甚至能将射程提高到两百米。
古代工艺当然不如现代,滑膛枪却也有一百五十米射程的记录。
由此可见,不是做不到,而是取舍的结果。
很多时候古人会刻意增加滑膛枪的游隙,这有助于提高射速,也可以避免工艺误差导致的炸膛。
除此之外,口径的增加,也会对精度产生影响。
十五至十六世纪是火枪与板甲的对决,火枪的威力不断增加,板甲的强度也不断增加。
直到最后,板甲的厚度再也不能增加,否则人类就无法负担,火枪终于获胜。
而此时,火枪弹丸的重量比之百年前的鸟铳要大了三倍。
归根结底,武器好不好用,主要还是看实际情况,明边军骑兵广泛使用的三眼铳还是火门枪呢,比之鸟铳更加落后,却始终没有被鸟铳淘汰。
因为三眼铳造价便宜,结实耐操,长杆加上短粗厚重的枪管,开完枪还能当锤子抡。
祝军有各种加成,制造150米射程的枪不难,但枪械的属性不止有精度。
要对付天骄,精度确实很重要,却不能只要精度。
在种种取舍之后,哪怕祝平炎投入了大量三级工匠,又有工厂加成,最终也只能将射程稳定在一百米。
凤舞加成后,这个范围扩大到了两百米,吴军终于踏入了这两百米的范围内。
-
祝军走出盾牌,瞄准,开枪,全过程不会超过五秒,可就在这几秒中,还是有五十多人被弩箭命中而无法射击。
随后枪火响起,数百吴军应声倒地。
孙武罕见的有些惊慌,因为他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看造型觉得有点像诸葛连弩,如果祝军有这么多诸葛连弩,那对射根本不可能取胜。
他刚想下令举盾冲锋,祝军就退回去,换第二排射击,这倒是让他摸清了底细,原来也只是重弩一样的东西。
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吴军与祝军展开对射。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排队枪毙战术,只不过由于天骄加持,对射距离拉到了两百米。
第一轮射击吴军有些猝不及防,等到第一排祝军撤回,第二排上前射击的时候,正赶上吴军的齐射,数百祝军倒飞出去,撞在后排士兵身上。
剩余的士兵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举枪射击,而后侧身让第三排士兵上前射击。
还在上弦吴军被打了个猝不及防,大批倒地。
从使用弩的时候开始,祝军就在用轮换射击的战术,如今使用火枪,比用弩更方便,自然也是游刃有余。
吴国属于春秋晚期,这个时代才刚刚出现弩,人们还是把弩当做弓一样用,当然也没有什么轮换射击的战术。
不过这种战术的优势,孙武这种大家当然一眼就能看出来,但他也没有办法。
指挥军队不是打架,看到别人用轮换射击,自己也立刻让士兵这么打,连东施效颦都算不上。
这不仅仅是己方战术熟练度低,导致效率不如对面这么简单。
军队最重要的是秩序,秩序才能让士兵有安全感。
这种人员流动频繁的战术,需要训练很久才能实战,否则就是主动打破己方秩序。
在死伤这么大的情况下出现混乱,溃败几乎是必然的结局。
现在他学到了这个战术,但也只能在下一战使用,现在他能做的只有继续命令士兵前进。
仿佛是回合制的战斗,第四排祝军上前时,吴军的箭雨再次袭来,又轮到祝军死伤惨重。
不过这样转了几轮之后,双方的双亡都开始减少,倒不是杀手软了开始留情,实在是没法瞄准,只能靠预判射击。
黑火药爆炸后会产生大量烟雾,一轮又一轮的射击,祝军面前已经是烟雾弥漫,完全看不见人了。
此时祝军只能看到射穿烟雾而来的箭矢,吴军也只能看到烟雾中的星星火光。
-
汉唐时期的重弩与近代火枪跨时代对射,看起来似乎应该是火枪稳赢,实则却是重弩更有优势。
火枪的威力更大,但是吴军的防御也更强。
双方杀伤力对等的情况下,火枪的射速完全没法和弩比。
更何况弩还有抛射优势。
相比于弓,弩箭更短,尾羽更少,所以抛射有劣势。
但弩箭再短也还是箭,尾羽再少也有两根,火枪射出去的可就只是一颗弹丸。
弩箭不利于抛射,早期火枪则压根不能抛射。
这就等同于好几排弩兵与一排火枪兵战斗。
不过祝军也不是一点优势也没有,首先就是武器形状的优势。
弩臂横置,所以互相之间的间距更大,锋线上的人数也就更少,也正因为这样,神臂弓这种威力巨大的偏架弩才能被称为国之重器。
其次是战术优势,祝军的轮换战术人为提高了武器攻速。
最终祝军的死伤比吴军更惨重,大概是1.5比1,对于双方都没有溃逃的战争,这个战损比不可谓不高,却已经是比较好的结果了。
祝军用尽全力也只能做到不被碾压。
而天不遂人愿。
惊雷乍响,天空阴云密布。
要下雨了。
-
孙武不知道什么是火药,更不会明白火枪的原理,但他是灵台,视力超群,隔着几百米也能看清火枪的样子,也能看见火枪的发射过程。
火!
这东西需要点火才能发射。
所以他立刻找来相关的天骄,想办法下一场雨。
孙武看着烟雾中的祝军。
天高云淡的初冬,永远也不可能等到惊雷骤雨,事在人为,根本没有天意。
是我孙武要赢,不是天让你输。
-
祝平炎的视线越过数万大军,越过弥漫的硝烟,仿佛在与孙武对视。
他不知道孙武也在看他,但他能猜到这场不寻常的雨不是偶然。
一阵冷风吹过,卷走了弥漫的硝烟,却也吹灭了祝军的枪火。
在一阵稀疏的枪声后,大部分祝军都在慌忙的点火,却被随后的箭雨射倒在地。
祝平炎曾认为火绳枪和燧发枪没有太大区别,所以没有急着给全军更换装备。
现在他得吞下自己的苦果了。
的确,在靶场练习射击的时候,祝平炎亲自试用过,火绳枪和燧发枪没有太大区别。
但靶场和实战不同,实战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况,火绳枪的火源太脆弱了,抗干扰能力比之燧发枪要差很远。
可惜枪械出现以后,祝军就没再实战过了。
这第一战,就是关乎性命的决战。
弓弩泡水后容易坏掉,武器铠甲虽然没那么怕水,淋雨也要好好维护,否则会降低寿命,人也不会喜欢在雨中战斗。
所以这种约战会选择天气良好的时间打,他就没考虑下雨的情况。
却没想火枪的缺点竟然被孙武一眼看穿了,而且还真能叫来一场雨。
纵然他本身就是挂逼,还是要骂一句,天骄真是挂逼。
莒国没有控制天气的天骄,而想用其他手段干预天象,起码也得是灵台。
由于一众巅峰灵台都在协助宋公揍吴王,天骄数量更多的联军在灵台战场上反而是劣势,根本没人能来帮他。
“找,给我去找,四个国家都凑不出一个能止雨的?”
随着祝平炎的怒吼,早就撤下来打酱油的联军精锐都回各自阵营找人了。
这又是联军的有一个弊病。
孙武不说能了解吴国的所有天骄,起码认识一下所有证道是可以的,他要找人很快就能找到。
四国联军倒是人才济济,祝平炎却没几个熟人啊,他顶天了也就了解一下四国战斗力比较强的灵台,鬼知道哪有控制天气的天骄。
所谓排队枪毙,指的是早期火枪兵使用的一种战术。
早期火枪精度不足,需要密集的齐射才能造成有效杀伤,所以交战双方会列阵前进,无掩体的直接对射,戏称为排队枪毙。
这种战术一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被淘汰,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火枪的发展。
十五世纪至十九世纪这四百年,火器蓬勃发展,却更多是在打基础,实战能力只是在稳步推进,并没有质的飞跃。
明朝的精制小口径鸟铳,在精确度上甚至能超过几百年后的大口径燧发枪。
对这一时期的火枪来说,制作工艺依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差距。
祝平炎之所以没有迅速用燧发枪取代火绳枪,就是本着宁缺毋滥的想法,用堆积成本和制作时间来提高精度。
纪效新书中说鸟铳十放九中,胜过弓箭,可击林中飞鸟,这也许是为了推广火器的夸大,但从明军训练与实战的结果来看,并没有夸大太多。
明军练兵时,八十步外置五尺高二尺宽的大致人形靶,十中七为精。
而在实战中,则一般没有太固定的距离,模糊描述为百步内射击。
戚家军中有一例更加生动的战场记录。
戚家军抗倭过程中,曾有倭寇提出单挑,戚家军中一人左右持枪,来了一手大人时代变了。
但又没有完全变。
这人并没有直接打死倭寇,而是两枪把倭寇的两把刀都打断了,然后抽出自己的刀砍死了倭寇。
这明显是在玩,但也能说明这个时代的枪械依然有比较可靠的精准性。
不然这两枪打空了,就算他能砍死倭寇,那也挺尴尬的。
以一步一米五来计算,明军鸟铳的理想射程在一百至一百五十米之间,根据个人水平不同,实战射程会有很大偏差,但是一百米应该没有问题。
滑膛枪的精确度主要取决于子弹形态和子弹与枪管之间的缝隙,现代工艺制造的滑膛枪,甚至能将射程提高到两百米。
古代工艺当然不如现代,滑膛枪却也有一百五十米射程的记录。
由此可见,不是做不到,而是取舍的结果。
很多时候古人会刻意增加滑膛枪的游隙,这有助于提高射速,也可以避免工艺误差导致的炸膛。
除此之外,口径的增加,也会对精度产生影响。
十五至十六世纪是火枪与板甲的对决,火枪的威力不断增加,板甲的强度也不断增加。
直到最后,板甲的厚度再也不能增加,否则人类就无法负担,火枪终于获胜。
而此时,火枪弹丸的重量比之百年前的鸟铳要大了三倍。
归根结底,武器好不好用,主要还是看实际情况,明边军骑兵广泛使用的三眼铳还是火门枪呢,比之鸟铳更加落后,却始终没有被鸟铳淘汰。
因为三眼铳造价便宜,结实耐操,长杆加上短粗厚重的枪管,开完枪还能当锤子抡。
祝军有各种加成,制造150米射程的枪不难,但枪械的属性不止有精度。
要对付天骄,精度确实很重要,却不能只要精度。
在种种取舍之后,哪怕祝平炎投入了大量三级工匠,又有工厂加成,最终也只能将射程稳定在一百米。
凤舞加成后,这个范围扩大到了两百米,吴军终于踏入了这两百米的范围内。
-
祝军走出盾牌,瞄准,开枪,全过程不会超过五秒,可就在这几秒中,还是有五十多人被弩箭命中而无法射击。
随后枪火响起,数百吴军应声倒地。
孙武罕见的有些惊慌,因为他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看造型觉得有点像诸葛连弩,如果祝军有这么多诸葛连弩,那对射根本不可能取胜。
他刚想下令举盾冲锋,祝军就退回去,换第二排射击,这倒是让他摸清了底细,原来也只是重弩一样的东西。
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吴军与祝军展开对射。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排队枪毙战术,只不过由于天骄加持,对射距离拉到了两百米。
第一轮射击吴军有些猝不及防,等到第一排祝军撤回,第二排上前射击的时候,正赶上吴军的齐射,数百祝军倒飞出去,撞在后排士兵身上。
剩余的士兵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举枪射击,而后侧身让第三排士兵上前射击。
还在上弦吴军被打了个猝不及防,大批倒地。
从使用弩的时候开始,祝军就在用轮换射击的战术,如今使用火枪,比用弩更方便,自然也是游刃有余。
吴国属于春秋晚期,这个时代才刚刚出现弩,人们还是把弩当做弓一样用,当然也没有什么轮换射击的战术。
不过这种战术的优势,孙武这种大家当然一眼就能看出来,但他也没有办法。
指挥军队不是打架,看到别人用轮换射击,自己也立刻让士兵这么打,连东施效颦都算不上。
这不仅仅是己方战术熟练度低,导致效率不如对面这么简单。
军队最重要的是秩序,秩序才能让士兵有安全感。
这种人员流动频繁的战术,需要训练很久才能实战,否则就是主动打破己方秩序。
在死伤这么大的情况下出现混乱,溃败几乎是必然的结局。
现在他学到了这个战术,但也只能在下一战使用,现在他能做的只有继续命令士兵前进。
仿佛是回合制的战斗,第四排祝军上前时,吴军的箭雨再次袭来,又轮到祝军死伤惨重。
不过这样转了几轮之后,双方的双亡都开始减少,倒不是杀手软了开始留情,实在是没法瞄准,只能靠预判射击。
黑火药爆炸后会产生大量烟雾,一轮又一轮的射击,祝军面前已经是烟雾弥漫,完全看不见人了。
此时祝军只能看到射穿烟雾而来的箭矢,吴军也只能看到烟雾中的星星火光。
-
汉唐时期的重弩与近代火枪跨时代对射,看起来似乎应该是火枪稳赢,实则却是重弩更有优势。
火枪的威力更大,但是吴军的防御也更强。
双方杀伤力对等的情况下,火枪的射速完全没法和弩比。
更何况弩还有抛射优势。
相比于弓,弩箭更短,尾羽更少,所以抛射有劣势。
但弩箭再短也还是箭,尾羽再少也有两根,火枪射出去的可就只是一颗弹丸。
弩箭不利于抛射,早期火枪则压根不能抛射。
这就等同于好几排弩兵与一排火枪兵战斗。
不过祝军也不是一点优势也没有,首先就是武器形状的优势。
弩臂横置,所以互相之间的间距更大,锋线上的人数也就更少,也正因为这样,神臂弓这种威力巨大的偏架弩才能被称为国之重器。
其次是战术优势,祝军的轮换战术人为提高了武器攻速。
最终祝军的死伤比吴军更惨重,大概是1.5比1,对于双方都没有溃逃的战争,这个战损比不可谓不高,却已经是比较好的结果了。
祝军用尽全力也只能做到不被碾压。
而天不遂人愿。
惊雷乍响,天空阴云密布。
要下雨了。
-
孙武不知道什么是火药,更不会明白火枪的原理,但他是灵台,视力超群,隔着几百米也能看清火枪的样子,也能看见火枪的发射过程。
火!
这东西需要点火才能发射。
所以他立刻找来相关的天骄,想办法下一场雨。
孙武看着烟雾中的祝军。
天高云淡的初冬,永远也不可能等到惊雷骤雨,事在人为,根本没有天意。
是我孙武要赢,不是天让你输。
-
祝平炎的视线越过数万大军,越过弥漫的硝烟,仿佛在与孙武对视。
他不知道孙武也在看他,但他能猜到这场不寻常的雨不是偶然。
一阵冷风吹过,卷走了弥漫的硝烟,却也吹灭了祝军的枪火。
在一阵稀疏的枪声后,大部分祝军都在慌忙的点火,却被随后的箭雨射倒在地。
祝平炎曾认为火绳枪和燧发枪没有太大区别,所以没有急着给全军更换装备。
现在他得吞下自己的苦果了。
的确,在靶场练习射击的时候,祝平炎亲自试用过,火绳枪和燧发枪没有太大区别。
但靶场和实战不同,实战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况,火绳枪的火源太脆弱了,抗干扰能力比之燧发枪要差很远。
可惜枪械出现以后,祝军就没再实战过了。
这第一战,就是关乎性命的决战。
弓弩泡水后容易坏掉,武器铠甲虽然没那么怕水,淋雨也要好好维护,否则会降低寿命,人也不会喜欢在雨中战斗。
所以这种约战会选择天气良好的时间打,他就没考虑下雨的情况。
却没想火枪的缺点竟然被孙武一眼看穿了,而且还真能叫来一场雨。
纵然他本身就是挂逼,还是要骂一句,天骄真是挂逼。
莒国没有控制天气的天骄,而想用其他手段干预天象,起码也得是灵台。
由于一众巅峰灵台都在协助宋公揍吴王,天骄数量更多的联军在灵台战场上反而是劣势,根本没人能来帮他。
“找,给我去找,四个国家都凑不出一个能止雨的?”
随着祝平炎的怒吼,早就撤下来打酱油的联军精锐都回各自阵营找人了。
这又是联军的有一个弊病。
孙武不说能了解吴国的所有天骄,起码认识一下所有证道是可以的,他要找人很快就能找到。
四国联军倒是人才济济,祝平炎却没几个熟人啊,他顶天了也就了解一下四国战斗力比较强的灵台,鬼知道哪有控制天气的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