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六章 精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但同样是奴,待遇却天差地别。
一些长相好,体力棒的人,给达官显贵做奴仆,虽然也要每日干活伺候人,但活得比普通百姓还要好,以至于后来很多平民也会把子女送去当奴婢。
虽然沾了个奴字,但到了清朝,很多大臣还都自称是皇帝的奴才呢,待遇才是实打实的。
到后来奴隶想做这种活已经很难了,女奴还好,只要长得漂亮就行,男奴就惨多了,得噶了才行。
大部分奴隶还是老老实实的担任“国有工具人”的角色,早期的工业,除了有技术的工匠,基本就是由奴隶完成的,比如最早的国家工厂,冶铁采盐所需要的体力劳动,大部分都是由奴隶完成。
一直到汉朝,民间的大规模工厂,很多都是用的奴隶,毕竟要和家庭作坊竞争,成本低廉的奴隶很好用。
除此之外,还有种田的,放牧的,总之哪里有活就往哪送。
在他们年轻力壮的时候,虽然干活苦累,但过得还算不错,主家无论是谁,都会很重视能干活的奴隶,那时候他们会觉得,当奴隶也没什么不好,你看隔壁的某某,有一大家子要养,除了干活轻松些,平日里吃穿也不比我们好。
直到四五十岁,那些达官显贵们还能笑谈饮酒,掌控国家大事,他们这些过度劳累的奴隶却未老先衰,忽然就再也干不动活了,主家的笑脸消失,待遇也就大不如前,看他们就像在看一头瘸了腿的骡子,想着什么时候能宰了。
很多奴隶也是能结婚生子的,特别是从属官方的奴隶,但这些奴隶的儿子并不能为他们的父母养老。
因为他们不是自由人,他们天生就是主家的奴隶,创造的所有财富也都归主家所有,主家给他们好吃好喝,只是为了让他们保持体力好干活,就像农耕时期的牛会喂精饲料,因为不吃精饲料就是干不动活。
这时奴隶们才意识到,那些农民过的虽然不太好,但人家是有地的,人家是在为自己干活,而他们这种无产阶级根本比不了。
与后世的无产阶级打工人相比,这些奴隶更惨一些,不光没有生产资料,连储蓄财产都没有,有活干就有饭吃,干不动了就等着被抛弃,主家不会发慈悲帮他们养老。
这些奴隶在残疾或者衰老的那一天,就已经预知到了自己的命运,一定是在某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因为年老和饥饿导致身体衰弱,又因为衰弱而感染疾病。
他们已经失去价值了,主家当然不会为他们治病,只能靠他们自己抗,而又怎么可能扛得过去呢。
如今不知是因为谁的主意,他们被送到了战场上,用自己的命让家人摆脱奴籍,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应该是幸运的吧,起码他们在临死前有了寄托,可以最后再拼一次,但也仅仅是心灵的慰藉而已,这次拼命不会有任何结果。
将军许诺杀敌者可以脱奴籍,但实际上根本没人给他们记战功,哪怕他们九死一生的斩杀了一人,也无人知道。
公子早有吩咐,只要能用这些奴隶的命争取时间,右翼军便能获胜,到时候联合中军击溃齐军,吴军便可凯旋而归。
这些话士兵们信,坐在车上的将领却明白,齐军不是那么好赢的,他们这边未必能拖那么长时间。
莒军的右翼有十来个下大夫,而他手里除了这些奴隶,就只有一千步卒。
奴隶虽然多,他又用异能施加了精神引导,但终究是不堪大用,很快就会被突破,之后他这一千人也不会比奴隶拖的时间更长,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中军是不可能获胜的。
这些奴隶是弃子,一千步卒也是弃子,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弃子。
如果他不是只能控制凡人的废物,此时应该在中军厮杀,而不是在这等着兵败。
和这些奴隶不同的是,他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有自己的信念,为了大义而舍弃个人荣誉,他从小就不需要为了最基础的生存而担忧,所以他的目光不仅仅是眼前的一饭一衣。
当然,也许是他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小,回报更大一些,所以才能深明大义,但起码他确实想着整个吴国的利益。
当源大夫的战车抛弃步卒杀穿奴兵的时候,他万分警惕的列阵,惊讶于莒军指挥官的强悍,立刻就能做出反应,派十辆最精锐的战车击穿奴兵来攻击他们。
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想多了,这十辆战车看起来气势汹汹,但只是徒有其表,根本不敢攻击他,犹豫了一会,竟然又折返回去杀奴隶了。
所以现在又见到三百步卒击穿奴兵,虽然这些步兵看起来很精锐,他却并不在意,才三百步卒,凭什么敢攻击他。
直到看见这些步卒列阵向他靠近,他都还以为只是重整旗鼓,两面夹击那些奴兵而已。
毕竟冲过阵线的除了这三百人步卒,还有十辆战车,如果他是莒军的指挥官,不可能让这三百人打他一千人,那十辆战车才应该是主力。
然而莒军根本没有指挥官,本来就不打算从右翼突破,吴军也不可能分兵去右翼,不存在被击溃的可能,所以莒子根本不重视右翼,也就没有特意调派指挥官。
不过就算莒子不任命,也会有一个大夫站出来充当指挥官,通常情况下,那应该是下大夫中实力最强的源大夫担任指挥官。
源大夫正忙着收人头赢赌约,如今的局面也不可能输,所以没指挥,况且他就算想指挥,让祝平炎给他打下手,配合他攻破这一千人,也得祝平炎愿意才行。
而让祝平炎做主力,他从旁协助,他又怎么可能愿意。
现在这种情况对源大夫来说已经是最好了。
虽然他放弃荣誉,返回冲杀奴兵,但杀敌数量还是远不如祝平炎,战车冲杀的声势虽然浩大,但说到底也就只有十个人在砍杀,如何比得上祝平炎那边的铁戟如林,动则百人伏尸。
所以正常这么杀下去,他多半是要输的,可祝平炎竟然要去打那些督军,这便是他赢的机会。
尽管祝平炎的戟兵确实装备精良,但三百人打一千,还差着辆战车,多半要狼狈退回,不仅浪费时间,还损失了人手。
这次是我赢了!
源大夫长舒了一口气,随后便叹息,友军攻坚,而我却在这屠杀奴隶,赢好像也赢得不甚光彩。
于是他便又想着,那小子虽然狡诈,关键时刻却不失胆魄,又肯放下自身荣辱,以大局为重,实乃君子。
这一局我虽然赢了赌注,却失了德行,不如就大度的放下赌局……
他已经想到,这一战结束之后,祝平炎输了赌局,只能下拜,而他大度的扶着祝平炎说道,今日唯有国事,没有什么赌局。
也是一桩美谈啊。
源大夫还沉浸在美好幻想里,祝平炎则是根本没在乎过这东西,这场赌局从头到尾让他在乎的,只是一百匹战马而已。
虽说稽首礼是大了些,他也不太愿意,但那有什么关系,行礼的基础是他们还能再相见。
源大夫以为两人同为莒国的大夫,下次打仗肯定还会再见,但实际上祝平炎是莒国内最大的反骨仔,他的野心说出来莒子都得吓一个趔趄。
下次打仗,他俩可就不是站在同一边了,刀来剑往的,谁还管什么赌约。
如果不打仗,那源大夫多半已经是祝平炎的手下,到时候再敢提赌约,肯定会触犯左脚先进门的法律,然后被咔嚓掉。
所以他从头到尾都只是在惋惜自己失去了一百匹战马。
如今既然已经做了决定,那更没什么好犹豫的,全心全意指挥作战就好,万一这一战输了,损失可就不只是一百匹战马了。
不过和源大夫亦或者吴军将领想的都不同,他不认为自己会输,甚至不认为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他占据优势。
经过剿匪、训练、杀奴兵,此时这三百人几乎都升到了二级,如果排除天骄,他们无论是个人战力、军队纪律、武器装备,在这个时代都是绝对的精锐。
春秋时期的平原约架,战车永远是主力,步卒对战斗胜负的影响不大,所以并没有什么精锐步兵的概念。
直到吞并战争越来越频繁,攻城战的比例越来越高,即便是野战,也很少会特意挑适合战车的平原,战车适应性差的弱点暴露,步兵开始成为左右胜负的关键。
所以在战国时期,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精锐步兵,等到吴起率领魏武卒几乎打出百战百胜的成绩,各国纷纷开始组建自己的精锐步兵。
直到后世募兵制与府兵制取代了征兵制,职业军人成为常态。
以绝对实力论,几万的职业军人不可能比几十万人更强,就好像三百戟兵与这些奴隶的差距大到不像是一个物种,但如果没有其他友军帮助,真让他三百人独自面对所有奴隶,几乎就没有赢的可能,因为戟兵累死都砍不完这些奴隶。
但战争从来就不是比拼数值,士气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天骄施加精神引导,哪怕这些奴隶本就没几年可活,依然会做鸟兽散,因为敌我伤亡的比例太过悬殊了。
五万魏武卒打赢了五十万秦军,所以三百打一千,就一定是劣势吗?
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但同样是奴,待遇却天差地别。
一些长相好,体力棒的人,给达官显贵做奴仆,虽然也要每日干活伺候人,但活得比普通百姓还要好,以至于后来很多平民也会把子女送去当奴婢。
虽然沾了个奴字,但到了清朝,很多大臣还都自称是皇帝的奴才呢,待遇才是实打实的。
到后来奴隶想做这种活已经很难了,女奴还好,只要长得漂亮就行,男奴就惨多了,得噶了才行。
大部分奴隶还是老老实实的担任“国有工具人”的角色,早期的工业,除了有技术的工匠,基本就是由奴隶完成的,比如最早的国家工厂,冶铁采盐所需要的体力劳动,大部分都是由奴隶完成。
一直到汉朝,民间的大规模工厂,很多都是用的奴隶,毕竟要和家庭作坊竞争,成本低廉的奴隶很好用。
除此之外,还有种田的,放牧的,总之哪里有活就往哪送。
在他们年轻力壮的时候,虽然干活苦累,但过得还算不错,主家无论是谁,都会很重视能干活的奴隶,那时候他们会觉得,当奴隶也没什么不好,你看隔壁的某某,有一大家子要养,除了干活轻松些,平日里吃穿也不比我们好。
直到四五十岁,那些达官显贵们还能笑谈饮酒,掌控国家大事,他们这些过度劳累的奴隶却未老先衰,忽然就再也干不动活了,主家的笑脸消失,待遇也就大不如前,看他们就像在看一头瘸了腿的骡子,想着什么时候能宰了。
很多奴隶也是能结婚生子的,特别是从属官方的奴隶,但这些奴隶的儿子并不能为他们的父母养老。
因为他们不是自由人,他们天生就是主家的奴隶,创造的所有财富也都归主家所有,主家给他们好吃好喝,只是为了让他们保持体力好干活,就像农耕时期的牛会喂精饲料,因为不吃精饲料就是干不动活。
这时奴隶们才意识到,那些农民过的虽然不太好,但人家是有地的,人家是在为自己干活,而他们这种无产阶级根本比不了。
与后世的无产阶级打工人相比,这些奴隶更惨一些,不光没有生产资料,连储蓄财产都没有,有活干就有饭吃,干不动了就等着被抛弃,主家不会发慈悲帮他们养老。
这些奴隶在残疾或者衰老的那一天,就已经预知到了自己的命运,一定是在某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因为年老和饥饿导致身体衰弱,又因为衰弱而感染疾病。
他们已经失去价值了,主家当然不会为他们治病,只能靠他们自己抗,而又怎么可能扛得过去呢。
如今不知是因为谁的主意,他们被送到了战场上,用自己的命让家人摆脱奴籍,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应该是幸运的吧,起码他们在临死前有了寄托,可以最后再拼一次,但也仅仅是心灵的慰藉而已,这次拼命不会有任何结果。
将军许诺杀敌者可以脱奴籍,但实际上根本没人给他们记战功,哪怕他们九死一生的斩杀了一人,也无人知道。
公子早有吩咐,只要能用这些奴隶的命争取时间,右翼军便能获胜,到时候联合中军击溃齐军,吴军便可凯旋而归。
这些话士兵们信,坐在车上的将领却明白,齐军不是那么好赢的,他们这边未必能拖那么长时间。
莒军的右翼有十来个下大夫,而他手里除了这些奴隶,就只有一千步卒。
奴隶虽然多,他又用异能施加了精神引导,但终究是不堪大用,很快就会被突破,之后他这一千人也不会比奴隶拖的时间更长,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中军是不可能获胜的。
这些奴隶是弃子,一千步卒也是弃子,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弃子。
如果他不是只能控制凡人的废物,此时应该在中军厮杀,而不是在这等着兵败。
和这些奴隶不同的是,他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有自己的信念,为了大义而舍弃个人荣誉,他从小就不需要为了最基础的生存而担忧,所以他的目光不仅仅是眼前的一饭一衣。
当然,也许是他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小,回报更大一些,所以才能深明大义,但起码他确实想着整个吴国的利益。
当源大夫的战车抛弃步卒杀穿奴兵的时候,他万分警惕的列阵,惊讶于莒军指挥官的强悍,立刻就能做出反应,派十辆最精锐的战车击穿奴兵来攻击他们。
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想多了,这十辆战车看起来气势汹汹,但只是徒有其表,根本不敢攻击他,犹豫了一会,竟然又折返回去杀奴隶了。
所以现在又见到三百步卒击穿奴兵,虽然这些步兵看起来很精锐,他却并不在意,才三百步卒,凭什么敢攻击他。
直到看见这些步卒列阵向他靠近,他都还以为只是重整旗鼓,两面夹击那些奴兵而已。
毕竟冲过阵线的除了这三百人步卒,还有十辆战车,如果他是莒军的指挥官,不可能让这三百人打他一千人,那十辆战车才应该是主力。
然而莒军根本没有指挥官,本来就不打算从右翼突破,吴军也不可能分兵去右翼,不存在被击溃的可能,所以莒子根本不重视右翼,也就没有特意调派指挥官。
不过就算莒子不任命,也会有一个大夫站出来充当指挥官,通常情况下,那应该是下大夫中实力最强的源大夫担任指挥官。
源大夫正忙着收人头赢赌约,如今的局面也不可能输,所以没指挥,况且他就算想指挥,让祝平炎给他打下手,配合他攻破这一千人,也得祝平炎愿意才行。
而让祝平炎做主力,他从旁协助,他又怎么可能愿意。
现在这种情况对源大夫来说已经是最好了。
虽然他放弃荣誉,返回冲杀奴兵,但杀敌数量还是远不如祝平炎,战车冲杀的声势虽然浩大,但说到底也就只有十个人在砍杀,如何比得上祝平炎那边的铁戟如林,动则百人伏尸。
所以正常这么杀下去,他多半是要输的,可祝平炎竟然要去打那些督军,这便是他赢的机会。
尽管祝平炎的戟兵确实装备精良,但三百人打一千,还差着辆战车,多半要狼狈退回,不仅浪费时间,还损失了人手。
这次是我赢了!
源大夫长舒了一口气,随后便叹息,友军攻坚,而我却在这屠杀奴隶,赢好像也赢得不甚光彩。
于是他便又想着,那小子虽然狡诈,关键时刻却不失胆魄,又肯放下自身荣辱,以大局为重,实乃君子。
这一局我虽然赢了赌注,却失了德行,不如就大度的放下赌局……
他已经想到,这一战结束之后,祝平炎输了赌局,只能下拜,而他大度的扶着祝平炎说道,今日唯有国事,没有什么赌局。
也是一桩美谈啊。
源大夫还沉浸在美好幻想里,祝平炎则是根本没在乎过这东西,这场赌局从头到尾让他在乎的,只是一百匹战马而已。
虽说稽首礼是大了些,他也不太愿意,但那有什么关系,行礼的基础是他们还能再相见。
源大夫以为两人同为莒国的大夫,下次打仗肯定还会再见,但实际上祝平炎是莒国内最大的反骨仔,他的野心说出来莒子都得吓一个趔趄。
下次打仗,他俩可就不是站在同一边了,刀来剑往的,谁还管什么赌约。
如果不打仗,那源大夫多半已经是祝平炎的手下,到时候再敢提赌约,肯定会触犯左脚先进门的法律,然后被咔嚓掉。
所以他从头到尾都只是在惋惜自己失去了一百匹战马。
如今既然已经做了决定,那更没什么好犹豫的,全心全意指挥作战就好,万一这一战输了,损失可就不只是一百匹战马了。
不过和源大夫亦或者吴军将领想的都不同,他不认为自己会输,甚至不认为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他占据优势。
经过剿匪、训练、杀奴兵,此时这三百人几乎都升到了二级,如果排除天骄,他们无论是个人战力、军队纪律、武器装备,在这个时代都是绝对的精锐。
春秋时期的平原约架,战车永远是主力,步卒对战斗胜负的影响不大,所以并没有什么精锐步兵的概念。
直到吞并战争越来越频繁,攻城战的比例越来越高,即便是野战,也很少会特意挑适合战车的平原,战车适应性差的弱点暴露,步兵开始成为左右胜负的关键。
所以在战国时期,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精锐步兵,等到吴起率领魏武卒几乎打出百战百胜的成绩,各国纷纷开始组建自己的精锐步兵。
直到后世募兵制与府兵制取代了征兵制,职业军人成为常态。
以绝对实力论,几万的职业军人不可能比几十万人更强,就好像三百戟兵与这些奴隶的差距大到不像是一个物种,但如果没有其他友军帮助,真让他三百人独自面对所有奴隶,几乎就没有赢的可能,因为戟兵累死都砍不完这些奴隶。
但战争从来就不是比拼数值,士气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天骄施加精神引导,哪怕这些奴隶本就没几年可活,依然会做鸟兽散,因为敌我伤亡的比例太过悬殊了。
五万魏武卒打赢了五十万秦军,所以三百打一千,就一定是劣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