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雷霆天骄 > 三百四十章 混合兵种

三百四十章 混合兵种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军营里可制造的兵种分为车兵、骑兵、步兵三类,但其实每一种都有更细致的划分,只不过这些划分都体现在装备上。

    比如骑兵,出军营之后只是骑兵,你给他人马具甲,那就是重骑兵,你给他弓,那就是骑射。

    只有车兵是例外,左右能灵活转变,御的功能很难取代,所以直接打包好,三个配套出厂。

    所以祝平炎虽然只造了步兵,但是合理分配装备,并不影响兵种配合。

    只不过祝平炎带着雷霆会打打杀杀惯了,下意识就只考虑了近战,并且被装备优势带来的空前自信影响,直接就把三百戟兵派上了战场。

    至于小白那个纸上谈兵的家伙,他满脑子都是车兵,在他看来,没战车那就是垃圾,什么轻步兵重步兵,就是垃圾分类而已,他不屑于关注。

    犯过一次的错当然不可能再犯,他立刻着手搭配兵种,不过很快他就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好搭配的。

    -

    战国以及之后的秦汉,士兵的主战兵器都是戟,不过并不是影视剧中常见的月牙戟,更不是双月牙的方天画戟。

    方天画戟出现的时候,戟已经沦为仪仗兵器了,所以为了美观可以牺牲一切,不仅更重,造价也高昂。

    实战用戟是戈与枪的合体,所有人都很熟悉枪,但也许有些人没听说过戈。

    戈是一种7字型的长杆武器,有点类似于将杆加长,将刃拉直的镰刀,所以有一种说法,戈就是从镰刀演化而来,被认为是一种落后的武器,最终被枪淘汰。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在很久远以前,在没进入石器时代的时候,枪的前身木矛就已经成为了人类的武器,石器时代后有石矛,青铜时代有铜矛。

    所以说人类挥舞着镰刀当武器,最终演化成戈是不合理的,戈是一种专职武器,即便在有枪矛的时候,也依然是主战兵器。

    主流观点认为,戈的盛行是因为车战,这当然有其依据。

    车战的主要攻击方式是两车交错,如果使用矛攻击,由于攻击角度非常小,而车速快且颠簸,很容易失误。

    与之相比,戈的容错率要大得多,攻击范围是一个扇形,命中几率更高。

    除此之外,戈在车战中还有很多便利,就不一一叙述。

    但实际上即便在车战中,戈也并没有取代矛,五米多长的夷矛依然是车战五兵之一。

    这也是枪矛真正优于其他武器的地方,在两米领域有很多武器能取代枪,但随着长度增加到四五米,枪逐渐成了唯一的选择。

    而且就算没有车战,步战中戈依然是主流武器。

    枕戈待旦的不会是车兵,临阵倒戈的也应当是步兵。

    如果研究戈就会发现,戈一共有三种长度,除了两米多长的车战戈,还有更短的步战戈。

    化干戈为玉帛,干是盾,此处的戈便是配盾牌的单手戈,一般80-90厘米,而步战中另一种不配盾的长戈,也就在一米五左右。

    而步战的酋矛大约是四米。

    -

    由此大概也就能得出结论,虽然戈和枪都是长杆武器,但其实并不存在竞争关系,后世戈也并不是被枪淘汰,而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短戈被刀、剑、锤淘汰,双手戈被陌刀、偃月刀、大斧淘汰。

    维京人十分崇尚剑,但在实际战争中,却大规模装备斧类武器,有短斧有长斧,与戈的情况神似。

    戈在步战中主要杀伤方式是啄,这与镰刀完全不同,反而更像斧。

    与斧相比,戈更轻更灵活,或许可以这么说,戈是一种穿刺的斧,是在生产力低下时,将斧、锤等长柄武器在保持杀伤力的情况极力简化而来。

    毕竟铜比铁稀少得多,而且铜不利于劈砍,就像没有铜刀只有铜剑,铜戈比铜斧的表现更好。

    戟是戈与枪的合体,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戈增加穿刺功能的进阶版。

    无论是短柄的刀剑还是长柄的偃月刀,只要是劈砍武器,握柄截面一般都是椭圆的,武器不容易打转,就算打转了,凭借手感就能找到刀刃朝向。

    而枪这类直刺武器则不需要考虑这么多,使用的是圆杆。

    戟柄用的就是扁杆,和戈相同,说是枪戈合体,但其实就是戈上装了个可以刺的头而已。

    戟是一种非常全能的武器,长度和戈一样在不同场景有不同的变化,攻击方式多样化,兼具了戈的勾、啄,也拥有枪的刺击能力,不仅步兵可以用,车兵和骑兵也同样可以用。

    两米多的长戟可以替代短枪,而更短的手戟则可以替代短戈,与戈矛相比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造价更贵。

    所以随着铁器发展,在战国乃至秦汉,戟逐渐取代戈成为主战武器,不过戟和戈功能的高度重合,戈也不算被淘汰,而更像是被改良。

    再之后随着生产力发展,更贵的刀剑取代了单手短戟,同样更贵的陌刀取代了双手戟,而要往更长发展,枪的地位又无可撼动,最终成为仪仗兵器。

    祝平炎的这批戟兵用的就是两米长的双手戟,不算太长,依然可以挥舞近战,但也不算太短,不利于贴身战。

    所以他原本的想法是给所有戟兵都配单手短戈,一百戟兵持盾,两百戟兵持远程武器。

    但后来他发现,由于戈和戟都不算太重,一个士兵完全可以同时携带所有武器,才三百人而已,没必要区分兵种,大家都是多功能特种兵就行。

    最后这三百人就成了全身铁甲,手持铁戟,腰挂短戈,背负一弩一小盾,挂三十弩箭的仿制魏武卒。

    之所以装备弩而不是弓,是因为只要把士兵关军营里,五天就能训练一百弩手,而训练一百弓手要一个月。

    也就是说他用半个月就能让三百戟兵成为弩兵,但要花三个月才能让他们成为弓兵,虽然弓兵比弩兵的射速更快,也比弩兵灵活,但他可没有三个月的时间。

    与之相比,造弓和造弩的差距却没有这么大。

    如果一点都不懂弓的人,可能以为弓和弹弓一样,是靠弓弦的弹力发射,但其实弓的发力靠弓臂,毕竟一根细细的弦能有多大弹力。

    不是说弓弦不重要,只是对弓来说,弓臂可以有更多文章,所以不同的弓往往以弓臂为区分。

    按弓臂的材质,弓分为单体弓和复合弓,单体弓指的是弓臂由一种材料制作,复合弓则用多种材料制作。

    最早的弓很可能就是单体竹弓,竹子的弹性效能好,天然就能让人想到适合做弓,东周时期的弓,竹木各占一半,但是竹子的上限太低,随着制弓技艺的发展,竹弓越来越少。

    春秋时期制弓首推桑、拓,竹为次等,不过当时竹弓占比依然很大,因为竹弓便宜,竹子比树木长得快,而且很少有暗伤疤痕,砍伐一颗好竹,大部分材料都能做弓,但砍掉一颗树,往往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做弓。

    很明显,单体弓虽然也有其制作工艺,但更大的差异还是在材料上,选用劣等材料做的弓,就像是那些山贼的弓,很便宜,连山贼都能大规模装备,虽然杀伤力小,但对他们来说也已经够用了。

    而选用上等材料精细制作的长弓,威力很强,制作速度也快,并不比复合弓逊色。

    最典型的复合弓是角弓,由木、角、筋等多种材料胶合缠丝制作,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品质由制作工艺决定,贵族使用的角弓需要数年才能完成,是当时最好的弓。

    相比于木弓,角弓的能效更高,所以木弓只能是长弓,而角弓可以是短弓,故步兵用木弓,而骑兵常用角弓。

    角弓的技艺在青铜时期就已经有了,所以祝平炎可以同时制造角弓和木弓,只不过角弓制造成本很高,制作周期也长,甚至比训练弓箭手还长,暂时是用不到了。

    弓弩相近,弩臂也也分为单木和复合两种,如果是复合弩臂,制作周期也很长,但若是单木弩,弩身的制作并不复杂。

    弩的主要难点在扳机处,以最出名的秦弩为例,机匣内的构造非常精细复杂,虽然铜比铁更贵,但铜比铁更容易加工,所以秦弩的机械结构依然用铜制作。

    制作这样的弩需要高超的金属加工技术,这对金属科技树已经快把钢点出来的祝平炎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他也有足量的铜储备。

    所以他干脆批量制造了一批弩,期间把三百人全部训练成弩兵,两百奴兵最终要变成农民投入生产,所以给了一副戈盾保命。

    弩分为两种,一种是擎张弩,一种是蹶张弩,擎张弩拉力较小,用手臂就能拉开,故也称轻弩,蹶张弩则需要躺在地上以腰力拉开,力量更大,但射速也更慢。

    祝平炎现在只能制造擎张弩,有效射程只有一百米,但是相比于土匪们用的简易自制弓,祝平炎制造的最初级战国弩也拥有射程优势,虽然弩的射速不如弓,但他还拥有人数优势。

    所以在远程交火中,这些土匪连弓箭都没机会放,刚出门就被打懵了,之后熊大拍碎木门,双方便面对面了。

    祝平炎的主力部队用的是两米长的戟,这是双手武器,无法配合盾使用,所以他让士兵装备小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弓箭,现在短兵相接,戟兵们纷纷弃盾持戟,三百铁戟指向土匪。

    被弩箭杀伤过半的土匪们见这架势,连逃的勇气都没有了,直接投降。

    这一战之后两百奴兵全部解散成平民,宣称以战功脱奴籍,派遣到最外围的村庄。

    这一战俘虏的一百多人,加上营地里剩余的一百多人,又组成两百奴兵,继续进攻下一个匪巢。

    即便装备铁器和铁甲,在和土匪的近战中总也避免不了伤亡,但在装备了三百张弩之后,剿匪几乎不再有减员,最多会有一些人受伤,小白当即就给治好了。

    远程武器打无甲的土匪是真的好用,这些土匪的弓箭欺负农民还行,和军弩完全不在一个等级。

    又连剿了两个土匪窝之后,营地人口扩充到两千,虽然新增户数都是些单身的光杆司令,但总也把最外围的田都种上了。

    同时祝平炎也向仲达报喜,称祝乡发展良好,人丁兴旺,并且他的异能可使农作物一年两熟,如果把附近三十里的荒地交给他,半年后能上缴一千户的税收。

    营地建城的事可以让霜儿用幻术隐藏,但附近的村子可没法藏,特别是与其他村庄交接的部分。

    虽说古代信息流通缓慢,但保不齐什么时候仲达就听到了消息,所以干脆直接报上来,再许以重利。

    仲达听说祝平炎竟然能一年交两次税,而且是一千人的税收,自然非常高兴,很轻易就把土地划给了祝平炎,同时向山下询问营地的情况。

    山下按照祝平炎的吩咐,称祝乡确实可在冬季种植庄稼,而且教化了匪徒,现在已有六百户,仲达又问了一些问题,山下也都按照祝乡一切正常的思路一一回答。

    仲达也就不再多问,放任祝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