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 > 第34章 朱标之死带起的大明涟漪

第34章 朱标之死带起的大明涟漪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文明的消亡对于古人来说其实是有些陌生的,特别是蒙元之前的时代。

    但被蒙古统治过的士大夫们对这一提法是有深刻认识的,在他们的认知里,自己是保卫华夏文脉的重要力量,甚至是唯一力量。

    “这个评价的详细含义我们之后会说到,现在我先回答洪武皇帝的问题。”萧盼盼顿了顿,“您的儿子朱棣能造反的根源,是太子朱标的早逝和继位者朱允炆的无能。”

    本来还激动不已的朱元璋听到这个回答瞬间就懵了,大脑里是一片空白。马皇后更是差点没被惊得晕倒过去,朱棣呆呆的看着自己的大哥,朱标则困惑的看着光幕,此时的他不过十三岁而已。虽然早慧,虽然懂事,但他还是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

    “作为我国历史上位置最稳的太子,朱标本来会成为封建帝国平稳接班的榜样。”萧盼盼解说道,“为什么这样定性了,因为您虽然贵为皇帝,但却是从最底层的世界爬上来的,所谓的开局一个碗,从叫花子到皇帝一路逆袭,绝对是我国历史上起点最低的开国皇帝,在您之前占据这个位置的一直是亭长出生的刘邦。”

    刘季一口水喷了出来,他的一众兄弟都呆呆地看向了他,在联想到总是来和自己大哥吹牛打屁的萧何,实锤了!

    刘季嘿嘿一笑,“继续看,继续看。”

    “您的这个出生让您身上带有了根深蒂固的阶级烙印,即小农心态,所以您对自己的这位嫡长子的态度很直白,这个天下就是我的家,我的家业就是要传给好大儿。为此,您直接把自己的执政团队发给了朱标作为东宫官署,从根源上杜绝了所有新老交接中可能产生的政治斗争。您更说过,各府之奏尽请东宫,照准!兵国之事先奏太子再于朕阅知!”

    一众古代的太子们羡慕了,这是个什么样的好爹啊!

    一众古代的皇帝懵了,这是个什么样宠孩子的傻皇帝啊!

    “我们这个时代还因此有两个段子,第一个是,作为朱元璋的孩子其实有三个档次,第一个档次就是朱标,这是朱重八的好大儿,是自己唯一的继承人;第二个档次是马皇后的儿子们,他们是朱元璋的儿子;第三个档次是其余嫔妃生的儿子,他们是洪武皇帝的皇子。”

    正在发懵的朱元璋听到这个说法后,顿时回过了神来,他觉得好像也不是不对。紧接着,他一个跨步从皇位上走了下来,把自己的好大儿抱到了怀里,左看右看,眼中竟然染上了泪光。马皇后这时也加入到了其中,夫妻二人一起抱着自己的儿子,仿佛他随时都会消失一样。结果,只留下朱棣一个人在风中凌乱,只有八岁的他还不太理解这所谓的三个档次有什么区别。

    历代的帝王将相们倒是理解了,一时间对于这位洪武皇帝也是哭笑不得。

    “快,快问问萧姑娘咱标儿是怎么死的!”马皇后找回了理智后,立刻对自己的丈夫吩咐道。

    朱元璋也反应了过来,在面板上提出了这个问题。

    “嗨,现在还不用担心。”萧盼盼笑了,“朱标现在才十三岁吧,按照历史记载他还有24年的寿命。”

    “24年,37岁!”朱元璋难以想象自己白发人黑发人的场景。

    “和始皇帝一样,既然您连接到我了,我大概率也能帮您避免这个结果。”萧盼盼拍着自己贫瘠的胸部保证道。

    听到这,朱元璋二话不说就给萧盼盼打赏了价值一万块的物资。顿时间萧盼盼就乐开了花,“多谢洪武皇帝的打赏!老朱大气!”

    听到老朱这个称呼,朱元璋的脸不由得一黑,随即也是苦笑,很久没有人这样叫他了。马皇后这时也笑了,她紧紧的抱住了自己的儿子,感谢上苍让自己家连接到这个未来。朱标很懂事的轻拍了一下自己母亲的后背,他也放下了心。

    “继续我们的段子。”萧盼盼的碎嘴可不会停,“第二个段子是,如果有一天太子朱标造反了,老朱的反应会如何了?大概率会是关心自己的好大儿造反的兵够不够,水平高不高,能不能快点打过来,皇袍什么的准备好了吗?不行的话,还表示愿意亲自去指导一下,免得孩子走弯路。”

    朱元璋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他觉得自己大可不必宠儿子到这种程度。

    不过这两个段子还是让各时代的古人都吓了一跳,他们真的很难想象会有哪一个做皇帝的父亲能做到这种地步。

    李世民就觉得这根本不可能!

    扶苏也是这样想的,李渊坚定的认为这个洪武皇帝就是个傻的。

    “好了,通过这两个段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朱元璋对自己嫡长子的喜爱程度。同时了,朱标本人也可以说是太子的典范,他能力出众,同时又是个仁义君子,无论是朝中武勋还是文臣都十分认可这位未来的大明接班人。不过这一切,最终都在洪武二十五年化为了泡影。”萧盼盼顿了顿,“朱标的早逝彻底改变了洪武朝后期的政治格局,其一就是在接班人上,朱元璋为了保证皇位在朱标这一脉的传承,一意孤行的选择了朱标的二儿子朱允炆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二儿子?”朱元璋感到困惑。

    “朱标还在世时,您就开始围绕他打造整个洪武时期的政治格局,比如皇子与开国武勋的大面积联姻,同时也在拉拢大量的文臣团结到朱标的周围,但这一切都因为朱标的离世而被全部推翻。您为了给自己那位只有十五岁皇太孙铺路,您在自己人生最后的六年里拿起了屠刀,大肆屠杀了一系列的开国功臣。之前说过的韩国公李善长也是在这个时候被杀的。当然,他这个人的死因有点特殊,有一半属于他的咎由自取,这个我们后面会说。”

    正在府里紧紧看着光幕的李善长双眸深沉,看不出任何情绪,而与此同时的明朝开国功臣们一时间也五味杂陈。

    主少国疑,各个时代的精英们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特别是各个脑袋清醒的皇帝们纷纷认可了朱元璋的这一做法。一个孩子,怎么可能压的住那些彪悍的开国猛将呢?

    萧盼盼微微叹气后,继续说道,“要知道一点,开国功臣本来就是一个国家的财富,他们的确有造反的潜在风险和能力,但同样是一个帝国的支柱。大量在血与火中冲杀出来的开国将领被清除,直接导致了朱允炆在面对自己四叔时无人可用的窘境。”

    朱元璋听到这,眉头不免一皱,立刻用眼前的面板回复道,“咱不可能不留人给他用。”

    “你留了,四个人。善于防守的老将耿炳文,老实忠诚的郭英,另外还有大概不输其父的徐辉祖,跟大明第一代战神,李景隆。”提到这个名字,萧盼盼忍不住笑了,“首先,耿炳文不是朱棣的对手,其次郭英也不是,至于徐辉祖,朱允炆不敢用。”

    “不敢用?”朱元璋不解。

    “一方面是因为徐辉祖的弟弟当时已经投靠了朱棣,朱棣的妻子更是徐家的长女。另一方面是因为朱允炆自己的位置也不稳。要知道,朱允炆可不是朱标的嫡子,朱标的嫡子是常家一脉的,因为朱标娶了常遇春的女儿为妻。但常氏在生完朱允熥后便早亡了,外加上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也是早亡,导致你最后不得不从朱允炆和朱允熥之间去选择接班人。”

    “咱的大孙也!”朱元璋难以置信地呢喃道。

    “为了让朱允炆接班,您把他的母亲扶立了成了正式。他的母亲并不是出生开国武勋家庭,而是出生于文人士家,所以朱允炆天然的害怕自己那个带着开国武勋血脉的嫡出弟弟,朱允熥在出生上天然和武勋亲近,导致他本能的排斥任何武勋。”

    朱元璋已经确定了,这是个傻孙子。

    “另外一个关键点是,朱允炆也是一个被文官教傻了的典型代表。他在继位后算是全方位的倒向了文官集团,在这样的状况下,武勋自然非常不满,这也是朱棣能成功实现靖难之役的原因之一。至于最后的大明战神,他不仅浪丢了六十万大军,而且还是由他亲自为朱棣打开的南京城的大门。”

    听完这段解说,朱元璋着实困惑无比,他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把位置传给朱允炆这种傻孩子。

    李文忠也非常不理解看着自己那相貌俊秀的好大儿,六十万大军被浪丢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同一时间,永乐时空的朱棣开怀无比的大笑了起来,朱允炆有多无能他非常清楚。至于大明第一代战神?联想到后人那种取外号的癖好,这个所谓的战神自然是满满讽刺的意思了。

    “回到您的问题。”萧盼盼押了口水,“朱棣能造反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他是燕王,是您推行分封制度的产物,靖难之役的发生也再一次证明了分封必然会带来战乱。”

    看到这的嬴政眉头深锁。

    “当然,作为当时天下最聪明的人,您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了?事实是,在操作层面上来说,您的分封制度和周朝,汉朝,晋朝的制度已经不一样了,本质上您对这项制度已经完成了一次迭代升级,甚至在制度设计上也非常巧妙。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朱棣就算想反,他都没有这个能力,反了也只有死路一条。这里提一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归根究底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您的好圣孙不乱削藩,朱老四是不会造反的,不是他不想,是从账面上看他没这个能力。”

    朱元璋此时还没有思考过封藩的事情,所以他真的很好奇自己究竟是怎么设计这项制度的。

    和他有同样想法的帝王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嬴政,他记得之前萧盼盼说过,关于分封的具体政策到那个朱棣时会讲,所以他判断这个朱棣的政策和他父亲的政策应该是有关联的。

    “咱的分封政策巧妙在哪了?”朱元璋赶紧问道。

    “你不是问朱棣是怎么造反的吗?”萧盼盼一愣,随即又觉得这个问题的确需要牵扯到朱元璋的分封政策,于是组织了一下语言后说道,“概括下来其实也简单,边军守边,亲王压阵,三条防线,相互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