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要饭的老头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书省,不着急去!他来恒既然知道按照规矩递本子,那就说明他知道厉害了;得按规矩来,再胡乱办差,杀人,李贤第一个上本参的就是他。
回家洗一洗,听听眼线们收集的消息,再见见那个赖在长安养病的马载,了解一下真实情况,然后再作打算。
可这刚到王府附近,就见到街角坐着一个老叫花子。盛世之下,也难免有人过的不如意,像这样要饭的,长安城里不少,没什么可奇怪的。
之所以引起李贤的注意,便是因为那老头的胸前,挂了一枚西征战役的勋章。这种勋章是李贤在报捷文书中,特意请旨让工部赶制的。
凡是参加西征战役立下战功的将士,皆会被授予相应的勋章。共分三等勋章,要饭花子的那一枚,正是二等功勋章。
在旁边买了两个馍递给老头,那人便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而李贤也是伸手要过程伯献的水馕。蹲了下来,拔下塞子,默默等着,等老者噎着时候,好往下顺顺。
老者还真是饿坏了,两个那么大的馍,没过多久就消灭了,抱着水馕又咕咚咕咚的喝了一半。连程伯献都在一旁夸赞,老者的胃口与年轻人没有两样,一看就是长寿的胃口。
“哎,哪儿有什么长寿之相,能活着就不错了。”,吃饱了的老者,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
而李贤也是指了指老者的胸口:“老爷子,这枚勋章是你的么!”
老者摇了摇头,很是珍惜的摸了摸,随口回道:“不是,这是我儿子的,他战死在松风岭,这是凉州道中军颁给他的。”
说到儿子,老者脸上的笑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丝悲怆之色。据老者说,他呢,本是雍州人士,家中有两个儿子,牺牲的这个,就是他的长子。
府兵上战场,为国捐躯,他没怨言!况且,朝廷不仅赏了旌表,更是赏了财帛和土地。能做的,朝廷已经都做了,小民百姓不该再奢求什么。
可今年开春,雍州府衙兴建的忠烈祠中,里面竟然没有他儿子的牌位。理由是现成,就是因为战后没有清点到他儿子的尸体,所以这忠烈也详尽调查后,再行追认。
同样都是为国牺牲的,同村别人家的孩子都供了进去,唯独他儿子的不行,村里的闲言碎语,地方官吏的无视,让老头心里憋了一股火气。
他就想找找官府,看看能不能给他儿子写个证明。他的儿子不是逃兵,更是不俘虏,他们家也没有冒领朝廷的嘉奖。
老者说的,是世俗的道理。在这种宗族,乡邻为重的时代,名声是能要人命的东西。没了好名声,他们全家,包括他们子子孙孙,无论走到哪儿,都会被人家戳脊梁骨。
“人言可畏啊!”,感慨了一句后,李贤示意老者继续。
而老者先是去了州里,刺史衙门说是军务,应该去找折冲都尉府。到了折冲府后,那的军爷又说,他们只认上头转过来的骨殖,也是爱莫能助。
州里无果,老者只能来长安,因为盘缠不多,只能一边要饭,一边赶路。到京城,先找了京兆府,人家说籍贯不符,超出了他们管辖的范围,让老者回雍州府衙去。
这一顿皮球,可是把老头彻底踢懵了!儿子的事还没着落,他也没脸回去,就只能在长安城游荡。
后来,在街上听人说,兵部主管天下兵马,他就想去试试,可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衙门口朝那开,把他都愁坏了。
“老人家,我们呢,原来也是凉州道的兵,是你儿子的同袍。今儿的时候不早了,不如就暂时到了府中住下。”
“我呢,在兵部也有些熟人,也差让人去问问,看看如何能开一个文书,怎么样?”
老者听到这话,激动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起身就要给李贤磕头。这哪行啊,李贤一边说着使不得,一边将老者扶起。
其实,脸红的应该是李贤。尽管凉州道行军大总管是个临时的头衔,但老者的儿子都是他麾下的兵。
老百姓将活蹦乱跳的孩子交到他手中,可他并没有将他们活生生的带回来,有的甚至连尸体都没带回来。
现在竟然让他们父母,千山万水的跑到长安来,为这些英烈讨要证明文书,李贤怎么能不羞愧。
是,他明白雍州的官府、折冲都尉府,包括京兆府,都不想给自己找麻烦,也懒得替他这样的小民百姓去得罪人,所以互相推诿也正常。
不管他们的行为是不是涉及到懒政,搪塞百姓,李贤不是兵部、户部的尚书,没理由、没必要与他们较真。
可这事,他必须管!如果不能为死去的同袍证明,那他这个“大帅”不仅无颜面对英烈的在天之灵,更是要被弟兄们戳脊梁骨。
“好心的后生,咱们是不是来错地方了,这里好些兵呢!”
老者是小民百姓,见到一年到头也见不得几个官儿,冷不丁的见到王府门前站了一排挎刀的侍卫,当然害怕了。
李贤还没来得及解释,对面的阳翟郡公府出来了一个人,看到李贤后,仰天大笑,随即跑了过来。
前后瞧瞧,左右看看,兴奋道:“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小子福大命大,死不了。”
兴奋不知所措的是郭待诏,西征之役后,其弟调任并州大都督府,而其母年高不能没人照顾。皇帝又怜郭待诏漂泊半生,所以把他留在了京城,充任检校兵部右侍郎。
经过了西征一役,郭家兄弟的一腔怨愤也出尽了,又经过了姜恪的点拨,心态也随之正了过来。尤其是郭待诏,没事的时候,还经常跑到中军与李贤、独孤谋一起品茶。
原本以为,中了那种奇毒,李贤早就薨在了寻找解药的路上。可没有想到,还能再见到李贤,一时不能控制自己,礼制和言语上,自然有些失礼。
“行,你来的正好,我这正愁抓不着公差呢,一同进府吧!”
中书省,不着急去!他来恒既然知道按照规矩递本子,那就说明他知道厉害了;得按规矩来,再胡乱办差,杀人,李贤第一个上本参的就是他。
回家洗一洗,听听眼线们收集的消息,再见见那个赖在长安养病的马载,了解一下真实情况,然后再作打算。
可这刚到王府附近,就见到街角坐着一个老叫花子。盛世之下,也难免有人过的不如意,像这样要饭的,长安城里不少,没什么可奇怪的。
之所以引起李贤的注意,便是因为那老头的胸前,挂了一枚西征战役的勋章。这种勋章是李贤在报捷文书中,特意请旨让工部赶制的。
凡是参加西征战役立下战功的将士,皆会被授予相应的勋章。共分三等勋章,要饭花子的那一枚,正是二等功勋章。
在旁边买了两个馍递给老头,那人便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而李贤也是伸手要过程伯献的水馕。蹲了下来,拔下塞子,默默等着,等老者噎着时候,好往下顺顺。
老者还真是饿坏了,两个那么大的馍,没过多久就消灭了,抱着水馕又咕咚咕咚的喝了一半。连程伯献都在一旁夸赞,老者的胃口与年轻人没有两样,一看就是长寿的胃口。
“哎,哪儿有什么长寿之相,能活着就不错了。”,吃饱了的老者,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
而李贤也是指了指老者的胸口:“老爷子,这枚勋章是你的么!”
老者摇了摇头,很是珍惜的摸了摸,随口回道:“不是,这是我儿子的,他战死在松风岭,这是凉州道中军颁给他的。”
说到儿子,老者脸上的笑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丝悲怆之色。据老者说,他呢,本是雍州人士,家中有两个儿子,牺牲的这个,就是他的长子。
府兵上战场,为国捐躯,他没怨言!况且,朝廷不仅赏了旌表,更是赏了财帛和土地。能做的,朝廷已经都做了,小民百姓不该再奢求什么。
可今年开春,雍州府衙兴建的忠烈祠中,里面竟然没有他儿子的牌位。理由是现成,就是因为战后没有清点到他儿子的尸体,所以这忠烈也详尽调查后,再行追认。
同样都是为国牺牲的,同村别人家的孩子都供了进去,唯独他儿子的不行,村里的闲言碎语,地方官吏的无视,让老头心里憋了一股火气。
他就想找找官府,看看能不能给他儿子写个证明。他的儿子不是逃兵,更是不俘虏,他们家也没有冒领朝廷的嘉奖。
老者说的,是世俗的道理。在这种宗族,乡邻为重的时代,名声是能要人命的东西。没了好名声,他们全家,包括他们子子孙孙,无论走到哪儿,都会被人家戳脊梁骨。
“人言可畏啊!”,感慨了一句后,李贤示意老者继续。
而老者先是去了州里,刺史衙门说是军务,应该去找折冲都尉府。到了折冲府后,那的军爷又说,他们只认上头转过来的骨殖,也是爱莫能助。
州里无果,老者只能来长安,因为盘缠不多,只能一边要饭,一边赶路。到京城,先找了京兆府,人家说籍贯不符,超出了他们管辖的范围,让老者回雍州府衙去。
这一顿皮球,可是把老头彻底踢懵了!儿子的事还没着落,他也没脸回去,就只能在长安城游荡。
后来,在街上听人说,兵部主管天下兵马,他就想去试试,可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衙门口朝那开,把他都愁坏了。
“老人家,我们呢,原来也是凉州道的兵,是你儿子的同袍。今儿的时候不早了,不如就暂时到了府中住下。”
“我呢,在兵部也有些熟人,也差让人去问问,看看如何能开一个文书,怎么样?”
老者听到这话,激动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起身就要给李贤磕头。这哪行啊,李贤一边说着使不得,一边将老者扶起。
其实,脸红的应该是李贤。尽管凉州道行军大总管是个临时的头衔,但老者的儿子都是他麾下的兵。
老百姓将活蹦乱跳的孩子交到他手中,可他并没有将他们活生生的带回来,有的甚至连尸体都没带回来。
现在竟然让他们父母,千山万水的跑到长安来,为这些英烈讨要证明文书,李贤怎么能不羞愧。
是,他明白雍州的官府、折冲都尉府,包括京兆府,都不想给自己找麻烦,也懒得替他这样的小民百姓去得罪人,所以互相推诿也正常。
不管他们的行为是不是涉及到懒政,搪塞百姓,李贤不是兵部、户部的尚书,没理由、没必要与他们较真。
可这事,他必须管!如果不能为死去的同袍证明,那他这个“大帅”不仅无颜面对英烈的在天之灵,更是要被弟兄们戳脊梁骨。
“好心的后生,咱们是不是来错地方了,这里好些兵呢!”
老者是小民百姓,见到一年到头也见不得几个官儿,冷不丁的见到王府门前站了一排挎刀的侍卫,当然害怕了。
李贤还没来得及解释,对面的阳翟郡公府出来了一个人,看到李贤后,仰天大笑,随即跑了过来。
前后瞧瞧,左右看看,兴奋道:“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小子福大命大,死不了。”
兴奋不知所措的是郭待诏,西征之役后,其弟调任并州大都督府,而其母年高不能没人照顾。皇帝又怜郭待诏漂泊半生,所以把他留在了京城,充任检校兵部右侍郎。
经过了西征一役,郭家兄弟的一腔怨愤也出尽了,又经过了姜恪的点拨,心态也随之正了过来。尤其是郭待诏,没事的时候,还经常跑到中军与李贤、独孤谋一起品茶。
原本以为,中了那种奇毒,李贤早就薨在了寻找解药的路上。可没有想到,还能再见到李贤,一时不能控制自己,礼制和言语上,自然有些失礼。
“行,你来的正好,我这正愁抓不着公差呢,一同进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