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江南女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能成为最出色的苏绣艺人,杨逸料想沈三娘怎么着也是个中年妇女了,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沈三娘竟然只有十七岁,去年才刚成亲,夫家是吴县的富商。
沈三娘长着一张清秀的瓜子脸,眉画远山,颊染轻霞,典型的水乡女子,清灵而婉约,杨逸见到她时,她正在绷架前,拿着针线给绣坊里的女子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那柔软的吴侬软语很好听。
“这双面绣有几个要点,你们要记住了,首先刺绣时将线尾剪齐,从上刺下,再在离针二三丝处起针,将线抽剩少许线尾,下针时将线尾压住,连线几次短针,将线尾藏没,使正反两面都不露线头。
其次刺绣时把针垂直,不刺破反面的绣线。再者掌握住排针:按次序非常均匀地排列针脚,不能疏密不当,才可使两面相等。还有就是藏头,藏头是将线尾隐藏在最后的针脚中,不能露出线头。”
沈三娘在讲解时手上不停,她的十指细长圆润,有若春葱白儿,尽显江南女子那种水一般的柔美风姿。
细若发丝的绣针在她手上仿佛有了灵性,让你感觉不是她的十指在穿针引线,而是十指与针线在共舞;
光是看她那灵美的动作就是一种享受,十指带春风,凝眸皓碗,一针一针在时光的层面上绣出美丽的缘分。
在她身上,你能清晰地体会到,江南女子是什么样的。江南女子就是沈三娘这样的,清灵。秀丽,细腻。娴雅,不经意间总是流露着水一般的柔情和智慧。
沈三娘由于太过专注,杨逸、清娘和阿黛拉由看门的妇人带进宽敞的绣坊,她竟然没有注意到;
看门的妇人要上去通报,被杨逸制止了。反而是她的夫君徐景鸿接报后,匆匆赶到绣坊,还有就是吴县的知县夏明清也匆匆赶到,众人少不得一番见礼。
夏明清是既惊又喜,连连作揖道:“杨太傅驾临我吴县。实乃我吴县万民之幸,下官添为本地父母官,迎接来迟,还望杨太傅恕罪,杨太傅,下官来时已着人备下水酒,为杨太傅接风洗尘,还望杨太傅能移驾赏光,也好让下官略尽地主之谊。”
杨逸含笑说道:“夏大人。这接风洗尘之事咱们容后再说,我通知夏大人到这绣坊来,是另有他事,咱们先参观一下这绣坊再说如何。”
杨逸大名如雷贯耳。他突然出现在绣坊,作为主人徐景鸿同样是既忐忑又兴奋,只是双方身份悬殊。加上有知县夏明清在,根本没有他说话的份。
杨逸为何而来?
徐景鸿正忐忑不安时。杨逸突然向他问道:“徐公子不必拘谨,我冒昧来访。只是想深入了解一下这苏绣,请问徐公子,象你家这样的绣坊,吴县还有几家?”
“不敢,不敢,杨太傅太客气,小民实不敢当杨太傅公子之称,杨太傅还是直呼小人贱名好了。”徐景鸿长身作揖,连道不敢。
随后才答道,“回杨太傅,除我家之外,我吴县倒是还有几家绣坊,不过都没有我家规模大,多则二十来个、少则几个绣工,不过我吴县会刺绣的女子倒是不少,大多数人都是独自在家刺绣,所出绣品多为自家留用,也有少量拿到市面出售。”
杨逸微微颔首,对徐景鸿所说的情况表示理解。现在的苏绣只在吴县才有,大多数还是闺阁女子在闲暇时用来打发时光的,就象自家琴操等女,有时也绣些帕子什么的,并不以此为营生。
在这种情况下,刺绣多作为自娱自乐的个人爱好,缺少利益驱动,缺少交流和发展,很难真正形成一个让千家万户受益的产业。
“徐公子是怎么想到开这么大的绣坊呢?”
“这”徐景鸿有些尴尬,开这个绣坊自然是为了赚钱,他娘子的绣工远近闻名,徐家本是吴县富商,立即想到可利用沈三娘的名声开个绣坊;雇些在刺绣方面有一定基础的女子,让沈三娘一边教,一边绣,这样可以为家里带来一份丰厚的收入。
说白了,开这个绣坊就是为了赚钱,只是这话不好意思向杨逸直说啊。
杨逸反应过来,哈哈笑道:“为了钱,徐公子开绣坊是为了钱,这其实没什么不好说的,本官这次来,也是为了钱,为了天下女子都能赚到钱。你家开这绣坊乃是利己利人之事,自应鼓励才是。”
“多谢杨太傅夸奖,小民实在斩愧。”
杨逸笑吟吟地接着说道:“徐公子若是不介意,让你娘子上前来,我有些话要问她,如何?”
“杨太傅但有所命,小人岂敢不从。”徐景鸿低着头,他相貌颇为英俊,且有涵养,和清灵婉约的沈三娘倒是般配。
“小妇人见过杨太傅。”那沈三娘这时才正式上来施礼,敛衽盈盈一福,体态娴雅,柔婉如水,只是眸光中少不了些忐忑,施礼时她悄悄地盼了自己夫君一眼,隐含求助之意。
杨逸暗暗好笑,尽量用随和的口气说道:“徐家娘子免礼,可否将你绣得最好的绣品拿出来给本官一观,本官有意进献予太后,太后若是喜欢,定少不得有所赏赐。”
徐景鸿和沈三娘夫妇俩听了顿时喜色满脸,若真能得到太后的赞赏,徐家的地位将不可同日而语,这种机会是斗升小民梦寐难求的。
沈三娘很快拿出一幅刺绣,在绣屏上摊开,这幅刺绣名为“江南三月”,靠近右上角远处有几间典型的江南风格的瓦房,房前是宽阔的江面,江上停泊着几艘小船,岸边是大片的杏花。满树杏红,美不胜收;
整幅刺绣层次分明。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入微,针法活泼灵动,把一幅江南水乡美景生动地绣了出来。
清娘和阿黛拉看了这幅巧夺天工的刺绣,顿时爱不释手,赞叹不已,平时她们也绣些花儿,但和沈三娘如此精美的绣工根本没法比。
沈三娘见清娘和阿黛拉如此喜欢,连忙又拿出两幅刺绣来赠送给二人。
这些上佳的刺绣动辄上千贯一幅,算是很贵重的物品。清娘和阿黛拉不敢擅自收下,不由得齐向杨逸望来。
杨逸含笑说道:“徐夫人一番美意,你们若是喜欢就收下吧,回赠些礼物给徐夫人就是了。”
清娘和阿黛拉这才敢将刺绣收下,并各自回赠了沈三娘一份大礼。
杨逸等她们相互客气完了,才接着说道:“徐夫人,实不相瞒,本官此次前来,是有求于徐夫人”
徐景鸿听了他这话。连忙抢在沈三娘之前答道:“杨太傅有何吩咐,但请示下,杨太傅说有求于拙荆,这是要折煞小民与拙荆啊。”
杨逸摆摆手说道:“你们等我把话说完。此次我来,确实有事相求,如今我大宋各地建立了许多大型纺织厂。而这样的纺织厂还会越来越多,这将会对自古以来男耕女织的传统产生很大的冲击。许多妇女将无法再靠纺织维持生计;
本官念及于此,准备奏请朝廷。在各州县、特别是江南地区成立‘传习所’,请徐夫人这等在刺绣方面技艺精湛之人,前去向各地妇女传授刺绣技艺;
徐夫人放心,本官的奏章一但能在朝廷通过,绝不教徐夫人等白白传授技艺,朝廷会给你们发放适当的薪俸,甚至授以官职或者诰命,以奖励你们为国为民作出的贡献;
另外,本官还会提议成立绣工科,汇集刺绣方面技艺最精湛的人,一同探讨刺绣针法、品类的创新;还可以让湘绣、蜀绣、汴绣的能手齐聚一堂,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刺绣技艺,创新出更多刺绣技法来;
本官对刺绣行业十分看好,不说整个天下,即使是江南一地,若能做到家家刺绣,妇女皆学女红,所产出的绣品就十分可观了;
到时不管是内销大宋各地,还是卖到海外,都能创造不计其数的财富,无数的百姓将因此受益,徐夫人作为苏绣的传承人,本官敢断言,将来定能名垂后世。”
杨逸又是薪俸,又是官职,又是名垂后世,沈三娘说不心动是假事,只是兹事体大,她不能作主,只得征询自家夫君意见。
徐景鸿能有什么意见,他敢说不吗?
再说了,此事对徐家而言总是利大而弊,他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至此,知县夏明清才明白杨逸突然出现在吴县的真正目的,他不禁感叹道:“杨大傅高瞻远瞩,一心为万民谋福祗,下官作为本地知县,而未能想到这些,实在有愧于官家,有愧于朝廷和本县百姓,今日得杨太傅警醒,本官今后定当恪尽职守,大力倡导县中妇女多习绣工,使家家刺绣的盛景先在吴县形成。”
杨逸笑道:“夏大人有这份心,那是最好,本官会留意着,等家家刺绣的盛景出现时,本官第一个为夏大人请功。”
夏明清受宠若惊,连忙作揖道:“多谢杨太傅,下官定会尽心尽力做好此事,不教杨太傅失望。”
杨逸在夏明清和徐景鸿陪同下,又查看了其它几个绣坊,确如徐景鸿所说,这些绣坊都比较小,最多也不过二十人,绣工技艺与沈三娘也略有差距。
杨逸算是明白了,要想成为项尖的苏绣艺人,除了经验积累外,天分更为重要,象沈三娘学刺绣也不过八九年,今年才十七岁,但因为具有灵性,刺绣技艺反而成了吴县第一,比许多中老年妇女绣得还好。
杨逸不求个个能学成沈三娘那样的高超技艺,只要能绣出一般的绣工,他就有信心拿到海外去赚取高昂的利润。
因为在刺绣方面,各国的水准差大宋太远了,许多国家甚至没人懂得刺绣,咱们这儿最差的刺绣,拿到海外也能成为珍品,艺术价值太高的刺绣拿出,没准反而没人懂得欣赏呢。
至于成立“传习所”、“绣工科”,杨逸根本不用担心在朝堂上通不过,女人绣花和男人读书耕地一样,在这个时代是天经地义的事,百官没有什么理由来反对。
退一万步来说,真有官员反对,杨逸也完全能通过自己的派系强行通过此事,今日他到吴县,已注定了数年之后,苏绣必大盛于江南,杨逸有这个信心。
***********************************
ps:感谢秋之神光、水舞天华、sh一生好人、angelance、红太阳、鱼龙鑫鑫、花家糖少、月光宝马、姑蘇三聖等朋友的支持,谢谢各位.
(未完待续……)
能成为最出色的苏绣艺人,杨逸料想沈三娘怎么着也是个中年妇女了,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沈三娘竟然只有十七岁,去年才刚成亲,夫家是吴县的富商。
沈三娘长着一张清秀的瓜子脸,眉画远山,颊染轻霞,典型的水乡女子,清灵而婉约,杨逸见到她时,她正在绷架前,拿着针线给绣坊里的女子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那柔软的吴侬软语很好听。
“这双面绣有几个要点,你们要记住了,首先刺绣时将线尾剪齐,从上刺下,再在离针二三丝处起针,将线抽剩少许线尾,下针时将线尾压住,连线几次短针,将线尾藏没,使正反两面都不露线头。
其次刺绣时把针垂直,不刺破反面的绣线。再者掌握住排针:按次序非常均匀地排列针脚,不能疏密不当,才可使两面相等。还有就是藏头,藏头是将线尾隐藏在最后的针脚中,不能露出线头。”
沈三娘在讲解时手上不停,她的十指细长圆润,有若春葱白儿,尽显江南女子那种水一般的柔美风姿。
细若发丝的绣针在她手上仿佛有了灵性,让你感觉不是她的十指在穿针引线,而是十指与针线在共舞;
光是看她那灵美的动作就是一种享受,十指带春风,凝眸皓碗,一针一针在时光的层面上绣出美丽的缘分。
在她身上,你能清晰地体会到,江南女子是什么样的。江南女子就是沈三娘这样的,清灵。秀丽,细腻。娴雅,不经意间总是流露着水一般的柔情和智慧。
沈三娘由于太过专注,杨逸、清娘和阿黛拉由看门的妇人带进宽敞的绣坊,她竟然没有注意到;
看门的妇人要上去通报,被杨逸制止了。反而是她的夫君徐景鸿接报后,匆匆赶到绣坊,还有就是吴县的知县夏明清也匆匆赶到,众人少不得一番见礼。
夏明清是既惊又喜,连连作揖道:“杨太傅驾临我吴县。实乃我吴县万民之幸,下官添为本地父母官,迎接来迟,还望杨太傅恕罪,杨太傅,下官来时已着人备下水酒,为杨太傅接风洗尘,还望杨太傅能移驾赏光,也好让下官略尽地主之谊。”
杨逸含笑说道:“夏大人。这接风洗尘之事咱们容后再说,我通知夏大人到这绣坊来,是另有他事,咱们先参观一下这绣坊再说如何。”
杨逸大名如雷贯耳。他突然出现在绣坊,作为主人徐景鸿同样是既忐忑又兴奋,只是双方身份悬殊。加上有知县夏明清在,根本没有他说话的份。
杨逸为何而来?
徐景鸿正忐忑不安时。杨逸突然向他问道:“徐公子不必拘谨,我冒昧来访。只是想深入了解一下这苏绣,请问徐公子,象你家这样的绣坊,吴县还有几家?”
“不敢,不敢,杨太傅太客气,小民实不敢当杨太傅公子之称,杨太傅还是直呼小人贱名好了。”徐景鸿长身作揖,连道不敢。
随后才答道,“回杨太傅,除我家之外,我吴县倒是还有几家绣坊,不过都没有我家规模大,多则二十来个、少则几个绣工,不过我吴县会刺绣的女子倒是不少,大多数人都是独自在家刺绣,所出绣品多为自家留用,也有少量拿到市面出售。”
杨逸微微颔首,对徐景鸿所说的情况表示理解。现在的苏绣只在吴县才有,大多数还是闺阁女子在闲暇时用来打发时光的,就象自家琴操等女,有时也绣些帕子什么的,并不以此为营生。
在这种情况下,刺绣多作为自娱自乐的个人爱好,缺少利益驱动,缺少交流和发展,很难真正形成一个让千家万户受益的产业。
“徐公子是怎么想到开这么大的绣坊呢?”
“这”徐景鸿有些尴尬,开这个绣坊自然是为了赚钱,他娘子的绣工远近闻名,徐家本是吴县富商,立即想到可利用沈三娘的名声开个绣坊;雇些在刺绣方面有一定基础的女子,让沈三娘一边教,一边绣,这样可以为家里带来一份丰厚的收入。
说白了,开这个绣坊就是为了赚钱,只是这话不好意思向杨逸直说啊。
杨逸反应过来,哈哈笑道:“为了钱,徐公子开绣坊是为了钱,这其实没什么不好说的,本官这次来,也是为了钱,为了天下女子都能赚到钱。你家开这绣坊乃是利己利人之事,自应鼓励才是。”
“多谢杨太傅夸奖,小民实在斩愧。”
杨逸笑吟吟地接着说道:“徐公子若是不介意,让你娘子上前来,我有些话要问她,如何?”
“杨太傅但有所命,小人岂敢不从。”徐景鸿低着头,他相貌颇为英俊,且有涵养,和清灵婉约的沈三娘倒是般配。
“小妇人见过杨太傅。”那沈三娘这时才正式上来施礼,敛衽盈盈一福,体态娴雅,柔婉如水,只是眸光中少不了些忐忑,施礼时她悄悄地盼了自己夫君一眼,隐含求助之意。
杨逸暗暗好笑,尽量用随和的口气说道:“徐家娘子免礼,可否将你绣得最好的绣品拿出来给本官一观,本官有意进献予太后,太后若是喜欢,定少不得有所赏赐。”
徐景鸿和沈三娘夫妇俩听了顿时喜色满脸,若真能得到太后的赞赏,徐家的地位将不可同日而语,这种机会是斗升小民梦寐难求的。
沈三娘很快拿出一幅刺绣,在绣屏上摊开,这幅刺绣名为“江南三月”,靠近右上角远处有几间典型的江南风格的瓦房,房前是宽阔的江面,江上停泊着几艘小船,岸边是大片的杏花。满树杏红,美不胜收;
整幅刺绣层次分明。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入微,针法活泼灵动,把一幅江南水乡美景生动地绣了出来。
清娘和阿黛拉看了这幅巧夺天工的刺绣,顿时爱不释手,赞叹不已,平时她们也绣些花儿,但和沈三娘如此精美的绣工根本没法比。
沈三娘见清娘和阿黛拉如此喜欢,连忙又拿出两幅刺绣来赠送给二人。
这些上佳的刺绣动辄上千贯一幅,算是很贵重的物品。清娘和阿黛拉不敢擅自收下,不由得齐向杨逸望来。
杨逸含笑说道:“徐夫人一番美意,你们若是喜欢就收下吧,回赠些礼物给徐夫人就是了。”
清娘和阿黛拉这才敢将刺绣收下,并各自回赠了沈三娘一份大礼。
杨逸等她们相互客气完了,才接着说道:“徐夫人,实不相瞒,本官此次前来,是有求于徐夫人”
徐景鸿听了他这话。连忙抢在沈三娘之前答道:“杨太傅有何吩咐,但请示下,杨太傅说有求于拙荆,这是要折煞小民与拙荆啊。”
杨逸摆摆手说道:“你们等我把话说完。此次我来,确实有事相求,如今我大宋各地建立了许多大型纺织厂。而这样的纺织厂还会越来越多,这将会对自古以来男耕女织的传统产生很大的冲击。许多妇女将无法再靠纺织维持生计;
本官念及于此,准备奏请朝廷。在各州县、特别是江南地区成立‘传习所’,请徐夫人这等在刺绣方面技艺精湛之人,前去向各地妇女传授刺绣技艺;
徐夫人放心,本官的奏章一但能在朝廷通过,绝不教徐夫人等白白传授技艺,朝廷会给你们发放适当的薪俸,甚至授以官职或者诰命,以奖励你们为国为民作出的贡献;
另外,本官还会提议成立绣工科,汇集刺绣方面技艺最精湛的人,一同探讨刺绣针法、品类的创新;还可以让湘绣、蜀绣、汴绣的能手齐聚一堂,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刺绣技艺,创新出更多刺绣技法来;
本官对刺绣行业十分看好,不说整个天下,即使是江南一地,若能做到家家刺绣,妇女皆学女红,所产出的绣品就十分可观了;
到时不管是内销大宋各地,还是卖到海外,都能创造不计其数的财富,无数的百姓将因此受益,徐夫人作为苏绣的传承人,本官敢断言,将来定能名垂后世。”
杨逸又是薪俸,又是官职,又是名垂后世,沈三娘说不心动是假事,只是兹事体大,她不能作主,只得征询自家夫君意见。
徐景鸿能有什么意见,他敢说不吗?
再说了,此事对徐家而言总是利大而弊,他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至此,知县夏明清才明白杨逸突然出现在吴县的真正目的,他不禁感叹道:“杨大傅高瞻远瞩,一心为万民谋福祗,下官作为本地知县,而未能想到这些,实在有愧于官家,有愧于朝廷和本县百姓,今日得杨太傅警醒,本官今后定当恪尽职守,大力倡导县中妇女多习绣工,使家家刺绣的盛景先在吴县形成。”
杨逸笑道:“夏大人有这份心,那是最好,本官会留意着,等家家刺绣的盛景出现时,本官第一个为夏大人请功。”
夏明清受宠若惊,连忙作揖道:“多谢杨太傅,下官定会尽心尽力做好此事,不教杨太傅失望。”
杨逸在夏明清和徐景鸿陪同下,又查看了其它几个绣坊,确如徐景鸿所说,这些绣坊都比较小,最多也不过二十人,绣工技艺与沈三娘也略有差距。
杨逸算是明白了,要想成为项尖的苏绣艺人,除了经验积累外,天分更为重要,象沈三娘学刺绣也不过八九年,今年才十七岁,但因为具有灵性,刺绣技艺反而成了吴县第一,比许多中老年妇女绣得还好。
杨逸不求个个能学成沈三娘那样的高超技艺,只要能绣出一般的绣工,他就有信心拿到海外去赚取高昂的利润。
因为在刺绣方面,各国的水准差大宋太远了,许多国家甚至没人懂得刺绣,咱们这儿最差的刺绣,拿到海外也能成为珍品,艺术价值太高的刺绣拿出,没准反而没人懂得欣赏呢。
至于成立“传习所”、“绣工科”,杨逸根本不用担心在朝堂上通不过,女人绣花和男人读书耕地一样,在这个时代是天经地义的事,百官没有什么理由来反对。
退一万步来说,真有官员反对,杨逸也完全能通过自己的派系强行通过此事,今日他到吴县,已注定了数年之后,苏绣必大盛于江南,杨逸有这个信心。
***********************************
ps:感谢秋之神光、水舞天华、sh一生好人、angelance、红太阳、鱼龙鑫鑫、花家糖少、月光宝马、姑蘇三聖等朋友的支持,谢谢各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