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乡土小说的新方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小说的篇幅不长,郑震铎很快就看完了,
他起身,站在窗前,拿出一支烟抽着,沉默下来
故事很简单,讲了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一个叫翠翠的女孩。
翠翠的爷爷是个老船夫,以渡船载人过河为生。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互有好感。
同时,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
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然而,不久之后,天保坐船出了事,淹死了。
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
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
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
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爷爷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在安葬了爷爷后,翠翠接过爷爷的营生,继续载人过河,同时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小说细致入微的描述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用诗意的语言展示出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
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一群土生土生的“乡下人”。
正是这群乡下人,纯朴善良,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
爷爷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小说写了湘西自然风光的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心灵的明净。
郑震铎觉得这篇小说很可能给新文学开辟一个新的写作方向。
在新文学的类型中,乡土小说的兴起是从鲁讯开始的。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依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在新文学刚开始的时候,文学创作有明显欧化的趋势。
因为当时提倡新文学的作家大多都有留学背景,时常翻译国外的著作,他们很自然的借鉴了西方小说的叙事方法。
于是,就有人呼吁文学的“地方色彩”,提倡文学应有“从土里滋长出来的个性”,号召作家“须得跳到地面上来,把土气息、泥滋味透过了他的脉搏,表现在文字上”。
这其实就是要民族化。
鲁讯的乡土小说很有时代特色,他通过对故乡环境和人物的描写,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
他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以后的新文学作家大多在模仿鲁讯的写法,对于故乡以批判为主,兼带着一丝乡愁。
但《边城》不一样,这部小说中没有批判,只有讴歌和赞美。
翠翠是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女孩,她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
她和爷爷相依为命,对于爱情忠贞不渝,最后,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爷爷保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他对孙女翠翠有着无限的亲情。
天保个性豪爽、慷慨。傩送孤独地追求着爱情,最后孤独地出走,不知飘泊到什么地方。
这些人物都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和鲁讯笔下那些愚昧的乡民截然不同。
鲁讯是以启蒙者的角度来看待故乡的民众,自然觉得他们和新时代格格不入,于是有了《阿q正传》和《故乡》等小说。
他看到的是麻木和愚昧。
《边城》则是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深入到那群乡下人之中,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就以《故乡》为例,小说写了一个叫做闰土的人。
作者对小时候那个在西瓜地月光下捉猹的活泼少年,和后来叫老爷、为生活所迫憔悴、充满奴性的闰土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封建社会下民众的愚昧。
这是鲁讯看问题的角度。
如果按照《边城》的写法,就会写闰土的日常生活,他对待家人很好,乐于助人,碰到回乡来的幼时玩伴还过来送礼,不过这个幼时玩伴已经成了了不起的大人物,所以他就显得拘谨。
充分展现了一个乡下人老实巴交,淳朴善良的一面。
很神奇吧,同样一个人物,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作家写出来就是截然不同的性格。
这就是文学。
郑震铎意识到林子轩的《边城》和现在以批判农民为主的小说不同,这是另一种看待农民的方式。
他们这些新文化的领航者,以为自己代表着先进的一面,扮演者拯救者的角色,时常大声疾呼,要把愚昧的农民唤醒。
但却忽略了民众善良淳朴的一面,这虽然和这个时代的潮流不符,却是值得赞颂的。
而且,《边城》的文字极为优美,让郑震铎非常诧异。
林子轩出道以来,被人诟病最多的是没有文采,写的小说大多都是平铺直叙,太过直白,很多文人用这一点攻击林子轩的学识修养太差。
如果他们看过《边城》,就知道这种攻击是多么的无知。
郑震铎不由得轻笑起来,想想也是,一个能把诗歌写的那么优美的诗人,如何会不懂的文采,或许,只是不愿意卖弄罢了。
他甚至猜想,林子轩之所以把小说写的那么直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看懂。
这一点,无疑值得他们这些作家学习。
你写的小说,想要让民众觉醒,可民众根本就看不懂,这不是白费功夫么?
小说的篇幅不长,郑震铎很快就看完了,
他起身,站在窗前,拿出一支烟抽着,沉默下来
故事很简单,讲了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一个叫翠翠的女孩。
翠翠的爷爷是个老船夫,以渡船载人过河为生。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互有好感。
同时,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
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然而,不久之后,天保坐船出了事,淹死了。
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
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
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
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爷爷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在安葬了爷爷后,翠翠接过爷爷的营生,继续载人过河,同时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小说细致入微的描述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用诗意的语言展示出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
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一群土生土生的“乡下人”。
正是这群乡下人,纯朴善良,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
爷爷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小说写了湘西自然风光的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心灵的明净。
郑震铎觉得这篇小说很可能给新文学开辟一个新的写作方向。
在新文学的类型中,乡土小说的兴起是从鲁讯开始的。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依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在新文学刚开始的时候,文学创作有明显欧化的趋势。
因为当时提倡新文学的作家大多都有留学背景,时常翻译国外的著作,他们很自然的借鉴了西方小说的叙事方法。
于是,就有人呼吁文学的“地方色彩”,提倡文学应有“从土里滋长出来的个性”,号召作家“须得跳到地面上来,把土气息、泥滋味透过了他的脉搏,表现在文字上”。
这其实就是要民族化。
鲁讯的乡土小说很有时代特色,他通过对故乡环境和人物的描写,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
他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以后的新文学作家大多在模仿鲁讯的写法,对于故乡以批判为主,兼带着一丝乡愁。
但《边城》不一样,这部小说中没有批判,只有讴歌和赞美。
翠翠是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女孩,她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
她和爷爷相依为命,对于爱情忠贞不渝,最后,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爷爷保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他对孙女翠翠有着无限的亲情。
天保个性豪爽、慷慨。傩送孤独地追求着爱情,最后孤独地出走,不知飘泊到什么地方。
这些人物都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和鲁讯笔下那些愚昧的乡民截然不同。
鲁讯是以启蒙者的角度来看待故乡的民众,自然觉得他们和新时代格格不入,于是有了《阿q正传》和《故乡》等小说。
他看到的是麻木和愚昧。
《边城》则是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深入到那群乡下人之中,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就以《故乡》为例,小说写了一个叫做闰土的人。
作者对小时候那个在西瓜地月光下捉猹的活泼少年,和后来叫老爷、为生活所迫憔悴、充满奴性的闰土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封建社会下民众的愚昧。
这是鲁讯看问题的角度。
如果按照《边城》的写法,就会写闰土的日常生活,他对待家人很好,乐于助人,碰到回乡来的幼时玩伴还过来送礼,不过这个幼时玩伴已经成了了不起的大人物,所以他就显得拘谨。
充分展现了一个乡下人老实巴交,淳朴善良的一面。
很神奇吧,同样一个人物,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作家写出来就是截然不同的性格。
这就是文学。
郑震铎意识到林子轩的《边城》和现在以批判农民为主的小说不同,这是另一种看待农民的方式。
他们这些新文化的领航者,以为自己代表着先进的一面,扮演者拯救者的角色,时常大声疾呼,要把愚昧的农民唤醒。
但却忽略了民众善良淳朴的一面,这虽然和这个时代的潮流不符,却是值得赞颂的。
而且,《边城》的文字极为优美,让郑震铎非常诧异。
林子轩出道以来,被人诟病最多的是没有文采,写的小说大多都是平铺直叙,太过直白,很多文人用这一点攻击林子轩的学识修养太差。
如果他们看过《边城》,就知道这种攻击是多么的无知。
郑震铎不由得轻笑起来,想想也是,一个能把诗歌写的那么优美的诗人,如何会不懂的文采,或许,只是不愿意卖弄罢了。
他甚至猜想,林子轩之所以把小说写的那么直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看懂。
这一点,无疑值得他们这些作家学习。
你写的小说,想要让民众觉醒,可民众根本就看不懂,这不是白费功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