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 自发行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起“马奇诺防线”,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法国在二十年代也是有公知的,那些公知对于“马奇诺防线”一直都没有停止冷嘲热讽。
从“马奇诺防线”立项开始,公知们就开始了持续二十年的咒骂,先是“国家穷的已经发不起薪水,你修什么碉堡”。
然后军方迫于舆论压力缩小规模,公知们又开始骂“你的堡垒已经有了几千个,那还要烧钱养几十万军队干嘛”。
到1940年初,世界大战已经开始,战争阴云笼罩在巴黎上空,公知们终于开始着急,舆论方向顿时来了个大转弯“国防部这十几年都在干嘛?马其诺防线居然只修了一半,这能保护法国的安全嘛?达拉第防线呢?”
等到法国投降后,公知们终于开始了歇斯底里的狂欢“哈哈哈哈——马其诺防线,果然是无用功的代名词”。
嗯嗯,从古至今,公知的嘴脸都是可恶的。
秦致远不是公知,但秦致远一样反对“马其诺防线”。“马奇诺防线”的根源是来自保守派的胜利,在福煦淡出法国·军界之后,法国·军界再也没有了中流砥柱,而贝当的履历并不足以让贝当拥有类似福煦的声望,所以保守派重新占据上风。
法国当年在普法战争中一败涂地,随后的法国人为了复仇,将“大规模进攻”理念奉为经典的军事思想。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规模进攻”在德国人的机枪大炮面前伤亡惨重,于是法国人开始审视“大规模进攻”的利弊,综合权衡之下,“野战炮兵掩护下的经过要塞加强的不间断线性防御”成了主导思想。
随后法国人利用现代技术将其进行改进,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最终将这一“完全防御”的军事思想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而使法国人的军事思想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从“完全进攻”变成了“完全防守”。
“马奇诺防线”就是“完全防守”的直接体现。
秦致远虽然是外籍军团的荣誉司令,但对于法国的内政,秦致远是完全不干涉,在“马奇诺防线”这个问题上,秦致远现在不准备发表意见,就算是要发表,也要等皮埃尔上台之后再说,那“拨乱反正”的荣誉就会完全归为皮埃尔。
在这种前提下,巴斯蒂安肯定是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最终巴斯蒂安怏怏而去。
巴斯蒂安离开是有原因的,法国的殖民典范之一,北非三国中的摩洛哥发生了叛乱,巴斯蒂安要去平叛。
摩洛哥是个被法国和西班牙瓜分的国家,北部属于西班牙,南部属于法国。在1921年之前,法国和西班牙占据着摩洛哥的平原地区,东部和南部的广大山区则是生活着无数的摩洛哥本地人。
1921年,西班牙人开始进攻里夫山区,想把整个摩洛哥北部纳入西班牙的领土范围。
这遭到了摩洛哥人的坚决抵抗,西班牙人现在也确实是已经日暮西山,他们在世界大战中是中立国,根本就不敢参与欧洲大陆的争霸,只能拿摩洛哥这些土著居民抖抖威风。
但这个威风也不是好抖的,当年的七月份,摩洛哥的那些“土著”在安瓦勒全歼2万名西班牙侵略军,同年8月,那些“土著”在梅利利亚附近又迫使3000名西班牙侵略军投降。
这可真是让人无语,标准的装逼不成反被草。
就在今年初,里夫军民再次粉碎了西班牙10万军队的进犯和封锁,几乎解放了西属摩洛哥的全部国土。
西班牙人的失败引起了法国的警惕,就在十万西班牙军队失败之后,法军渡过沃尔加河,占领里夫的谷仓沃尔加盆地。
里夫军民击败了法国殖民军的突然袭击,并发起反攻。在法国占领区人民的配合下,解放了大片国土,并包围了非斯等法军基地。
上个月,坚决反抗西班牙人侵略的摩洛哥酋长克里姆召集里夫地区的12个大部落首领开会,通过了《民族宣言》。随后,12个大部落首领签署文件确认克里姆为埃米尔,也就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里夫共和国宣布成立。
事情闹到现在这一步已经是不可收拾,为了保证法国在摩洛哥的利益,法国和西班牙签订军事同盟条约,调集40万军队围攻里夫共和国。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乏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在法国和西班牙决定围剿里夫共和国的时候,法国在北非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和英国人控制中的利亚比也不甘寂寞,阿尔及利亚和利亚比的波斯人纷纷集会,支持里夫共和国的反抗斗争。
法国政府也是“民主自由”的过了头,前线的士兵正在浴血奋战,法国国内的工人不说加班加点踊跃支前,反而举行罢工和游行示威,以表达对里夫共和国的支持。
法国·军队表现的也够呛,在摩洛哥,有法军士兵拒绝向里夫共和国·军人开枪,甚至还同里夫军民联欢。
这个世界真疯狂——
巴斯蒂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前往摩洛哥,说实话,秦致远不太看好巴斯蒂安此行的成果。
并不是说巴斯蒂安没有能力剿灭里夫共和国,巴斯蒂安也是戎马半生,可能指挥军队打不过德国人,但对付摩洛哥的那些土著还没问题,毕竟法国人这次也是下了狠心,派往摩洛哥的军队包括装甲部队和空军部队,如果这都不能剿灭里夫共和国,那巴斯蒂安可以买块豆腐撞死了。
秦致远不看好的是法国的殖民地现状,就算是巴斯蒂安一帆风顺的剿灭了里夫共和国,那也不代表从此就高枕无忧,如果法国政府不改变他们的殖民地政策,那么迟早还会爆发更大规模的叛乱,而且叛乱还会越来越多,让法军部队疲于应付,最后不得不放弃广大的殖民地。
不过这对兰芳来说是好事,兰芳现在需要的是市场,只有法国的殖民体系崩溃,兰芳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市场,所以秦致远不准备提醒法国政府,就算是皮埃尔上台,秦致远也不准备提醒。
除非皮埃尔主动向秦致远求助,那当然也代表着法国将向兰芳开放他们的殖民地。
秦致远在科西嘉优哉游哉的度假的时候,约书亚·乔迪正在推进撒丁共和国的纯洁运动。
其实现在的撒丁共和国已经差不多统一了撒丁岛,除了南部港口城市卡利亚里还在意大利人的控制中,撒丁岛的其他区域都被撒丁共和国控制。
约书亚·乔迪之所以不进攻卡利亚里,是想推迟统一撒丁岛的过程,这样一来,撒丁共和国的未来就无法确定,约书亚·乔迪可以从容清理撒丁共和国内的不稳定因素。
这种时候其实已经不是“人民内部矛盾”,而是上升到“敌我矛盾”的级别上,约书亚·乔迪身为特工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妇人之仁,该打倒的打倒,该清除的清除,要确保撒丁共和国只能发出一个声音。
这样一来,那些投机分子可就倒了霉。
约书亚·乔迪也并不是要把投机分子全部杀光,刚开始的时候,约书亚·乔迪也是威逼利诱,如果那些投机分子自愿离开,约书亚·乔迪不仅不限制,反而会有“程仪”送上,这也算是皆大欢喜。
只有那些贪恋权势不愿意放手的,约书亚·乔迪才会痛下杀手。
其实也没几个人,除了约书亚·乔迪之外,撒丁共和国高层共有十一个人,这其中有四个人唯约书亚·乔迪马首是瞻,基本上约书亚·乔迪说什么就是什么,再去掉三名中间派,需要清除的一共也就只有三个人。
约书亚·乔迪不手软,兰芳特工的效率也足够高,仅仅是半个月之内,三个人里一个在切沃出了车祸,一个被意大利人逮捕枪决,最后一个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被暗杀。
所有的黑锅都扔给了意大利人,撒丁共和国认定,这几个人都死于意大利人的暗杀行动,约书亚·乔迪出息了三人的葬礼,同时在葬礼上慷慨陈词,号召所有的撒丁人团结起来,把意大利人从撒丁岛上赶出去。
是的,也到了要对意大利人进行最后一战的时候了。
战斗进行的还是有点艰难,墨索里尼不甘心就此失败,派重兵防御卡利亚里这个最后据点,撒丁共和国调集近十万军队,把卡利亚里团团包围,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把意大利人赶出撒丁岛。
等到最后一战爆发的时候,墨索里尼再次找到兰芳干涉意大利内政的把柄。
撒丁共和国的部队中有不少炮兵,而且素质极高,甚至比意大利炮兵的素质还要高。
这就很难解释了,如果是步兵的话还好说,但熟练的炮兵可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培养出来的,撒丁共和国居然有如此优秀的炮兵,这肯定是受到了某些人的援助。
秦致远不否认,甚至在接受《每日新闻》记者采访时,秦致远大言不惭:兰芳从来没有干涉过意大利的内政,兰芳也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但同时兰芳也支持所有人民的自发行为。
说起“马奇诺防线”,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法国在二十年代也是有公知的,那些公知对于“马奇诺防线”一直都没有停止冷嘲热讽。
从“马奇诺防线”立项开始,公知们就开始了持续二十年的咒骂,先是“国家穷的已经发不起薪水,你修什么碉堡”。
然后军方迫于舆论压力缩小规模,公知们又开始骂“你的堡垒已经有了几千个,那还要烧钱养几十万军队干嘛”。
到1940年初,世界大战已经开始,战争阴云笼罩在巴黎上空,公知们终于开始着急,舆论方向顿时来了个大转弯“国防部这十几年都在干嘛?马其诺防线居然只修了一半,这能保护法国的安全嘛?达拉第防线呢?”
等到法国投降后,公知们终于开始了歇斯底里的狂欢“哈哈哈哈——马其诺防线,果然是无用功的代名词”。
嗯嗯,从古至今,公知的嘴脸都是可恶的。
秦致远不是公知,但秦致远一样反对“马其诺防线”。“马奇诺防线”的根源是来自保守派的胜利,在福煦淡出法国·军界之后,法国·军界再也没有了中流砥柱,而贝当的履历并不足以让贝当拥有类似福煦的声望,所以保守派重新占据上风。
法国当年在普法战争中一败涂地,随后的法国人为了复仇,将“大规模进攻”理念奉为经典的军事思想。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规模进攻”在德国人的机枪大炮面前伤亡惨重,于是法国人开始审视“大规模进攻”的利弊,综合权衡之下,“野战炮兵掩护下的经过要塞加强的不间断线性防御”成了主导思想。
随后法国人利用现代技术将其进行改进,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最终将这一“完全防御”的军事思想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而使法国人的军事思想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从“完全进攻”变成了“完全防守”。
“马奇诺防线”就是“完全防守”的直接体现。
秦致远虽然是外籍军团的荣誉司令,但对于法国的内政,秦致远是完全不干涉,在“马奇诺防线”这个问题上,秦致远现在不准备发表意见,就算是要发表,也要等皮埃尔上台之后再说,那“拨乱反正”的荣誉就会完全归为皮埃尔。
在这种前提下,巴斯蒂安肯定是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最终巴斯蒂安怏怏而去。
巴斯蒂安离开是有原因的,法国的殖民典范之一,北非三国中的摩洛哥发生了叛乱,巴斯蒂安要去平叛。
摩洛哥是个被法国和西班牙瓜分的国家,北部属于西班牙,南部属于法国。在1921年之前,法国和西班牙占据着摩洛哥的平原地区,东部和南部的广大山区则是生活着无数的摩洛哥本地人。
1921年,西班牙人开始进攻里夫山区,想把整个摩洛哥北部纳入西班牙的领土范围。
这遭到了摩洛哥人的坚决抵抗,西班牙人现在也确实是已经日暮西山,他们在世界大战中是中立国,根本就不敢参与欧洲大陆的争霸,只能拿摩洛哥这些土著居民抖抖威风。
但这个威风也不是好抖的,当年的七月份,摩洛哥的那些“土著”在安瓦勒全歼2万名西班牙侵略军,同年8月,那些“土著”在梅利利亚附近又迫使3000名西班牙侵略军投降。
这可真是让人无语,标准的装逼不成反被草。
就在今年初,里夫军民再次粉碎了西班牙10万军队的进犯和封锁,几乎解放了西属摩洛哥的全部国土。
西班牙人的失败引起了法国的警惕,就在十万西班牙军队失败之后,法军渡过沃尔加河,占领里夫的谷仓沃尔加盆地。
里夫军民击败了法国殖民军的突然袭击,并发起反攻。在法国占领区人民的配合下,解放了大片国土,并包围了非斯等法军基地。
上个月,坚决反抗西班牙人侵略的摩洛哥酋长克里姆召集里夫地区的12个大部落首领开会,通过了《民族宣言》。随后,12个大部落首领签署文件确认克里姆为埃米尔,也就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里夫共和国宣布成立。
事情闹到现在这一步已经是不可收拾,为了保证法国在摩洛哥的利益,法国和西班牙签订军事同盟条约,调集40万军队围攻里夫共和国。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乏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在法国和西班牙决定围剿里夫共和国的时候,法国在北非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和英国人控制中的利亚比也不甘寂寞,阿尔及利亚和利亚比的波斯人纷纷集会,支持里夫共和国的反抗斗争。
法国政府也是“民主自由”的过了头,前线的士兵正在浴血奋战,法国国内的工人不说加班加点踊跃支前,反而举行罢工和游行示威,以表达对里夫共和国的支持。
法国·军队表现的也够呛,在摩洛哥,有法军士兵拒绝向里夫共和国·军人开枪,甚至还同里夫军民联欢。
这个世界真疯狂——
巴斯蒂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前往摩洛哥,说实话,秦致远不太看好巴斯蒂安此行的成果。
并不是说巴斯蒂安没有能力剿灭里夫共和国,巴斯蒂安也是戎马半生,可能指挥军队打不过德国人,但对付摩洛哥的那些土著还没问题,毕竟法国人这次也是下了狠心,派往摩洛哥的军队包括装甲部队和空军部队,如果这都不能剿灭里夫共和国,那巴斯蒂安可以买块豆腐撞死了。
秦致远不看好的是法国的殖民地现状,就算是巴斯蒂安一帆风顺的剿灭了里夫共和国,那也不代表从此就高枕无忧,如果法国政府不改变他们的殖民地政策,那么迟早还会爆发更大规模的叛乱,而且叛乱还会越来越多,让法军部队疲于应付,最后不得不放弃广大的殖民地。
不过这对兰芳来说是好事,兰芳现在需要的是市场,只有法国的殖民体系崩溃,兰芳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市场,所以秦致远不准备提醒法国政府,就算是皮埃尔上台,秦致远也不准备提醒。
除非皮埃尔主动向秦致远求助,那当然也代表着法国将向兰芳开放他们的殖民地。
秦致远在科西嘉优哉游哉的度假的时候,约书亚·乔迪正在推进撒丁共和国的纯洁运动。
其实现在的撒丁共和国已经差不多统一了撒丁岛,除了南部港口城市卡利亚里还在意大利人的控制中,撒丁岛的其他区域都被撒丁共和国控制。
约书亚·乔迪之所以不进攻卡利亚里,是想推迟统一撒丁岛的过程,这样一来,撒丁共和国的未来就无法确定,约书亚·乔迪可以从容清理撒丁共和国内的不稳定因素。
这种时候其实已经不是“人民内部矛盾”,而是上升到“敌我矛盾”的级别上,约书亚·乔迪身为特工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妇人之仁,该打倒的打倒,该清除的清除,要确保撒丁共和国只能发出一个声音。
这样一来,那些投机分子可就倒了霉。
约书亚·乔迪也并不是要把投机分子全部杀光,刚开始的时候,约书亚·乔迪也是威逼利诱,如果那些投机分子自愿离开,约书亚·乔迪不仅不限制,反而会有“程仪”送上,这也算是皆大欢喜。
只有那些贪恋权势不愿意放手的,约书亚·乔迪才会痛下杀手。
其实也没几个人,除了约书亚·乔迪之外,撒丁共和国高层共有十一个人,这其中有四个人唯约书亚·乔迪马首是瞻,基本上约书亚·乔迪说什么就是什么,再去掉三名中间派,需要清除的一共也就只有三个人。
约书亚·乔迪不手软,兰芳特工的效率也足够高,仅仅是半个月之内,三个人里一个在切沃出了车祸,一个被意大利人逮捕枪决,最后一个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被暗杀。
所有的黑锅都扔给了意大利人,撒丁共和国认定,这几个人都死于意大利人的暗杀行动,约书亚·乔迪出息了三人的葬礼,同时在葬礼上慷慨陈词,号召所有的撒丁人团结起来,把意大利人从撒丁岛上赶出去。
是的,也到了要对意大利人进行最后一战的时候了。
战斗进行的还是有点艰难,墨索里尼不甘心就此失败,派重兵防御卡利亚里这个最后据点,撒丁共和国调集近十万军队,把卡利亚里团团包围,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把意大利人赶出撒丁岛。
等到最后一战爆发的时候,墨索里尼再次找到兰芳干涉意大利内政的把柄。
撒丁共和国的部队中有不少炮兵,而且素质极高,甚至比意大利炮兵的素质还要高。
这就很难解释了,如果是步兵的话还好说,但熟练的炮兵可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培养出来的,撒丁共和国居然有如此优秀的炮兵,这肯定是受到了某些人的援助。
秦致远不否认,甚至在接受《每日新闻》记者采访时,秦致远大言不惭:兰芳从来没有干涉过意大利的内政,兰芳也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但同时兰芳也支持所有人民的自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