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章 董时进,杨开道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由此姜立也不得不感叹战乱时期的实业确实不是这么好做的, 并不光是有钱才成,哪怕姜立一再走捷径, 深处内陆的这种情况下, 也不得不焦心地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从手指间溜走。 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越来越猖蹶, 甚至暗杀了这一任对华态度相对和缓的首相犬养毅, 已经没有什么能挡住军国主义势力的扩张了, 不管是姜立, 还是认识到日军威胁的南京此时最缺的都是时间。 但实业这玩意又是最急不来的, 实在不行在抗战前一两年的时间储备一定的机械以备不时需也好, 不管怎么说, 现在的形势比起历史上的抗战都要好了不少。
“好, 好啊, 想不到15路军竟然有如此雄心, 西北最大的化肥厂, 也是民国规模最大的化肥厂。”一身青色长袍的董时进与杨开道(感谢书友悼武华夏提供的资料)看到定西正在开建的化肥厂, 单是占地面积就超过百亩,视线中远处高达6层的员工宿舍楼就一栋紧接着一栋已经搭起了架子,就等最后的施工了, 单看员工数量, 至少就是两万人以上。
“单是采买机械, 引起技师, 技工的花销就达到了五六百万元的巨资, 这还没算上厂区建设的费用, 另外拉过来的那些劳工是直接从奉天过来的, 也省了一大笔钱。” 藏式毅笑着从远处走过来说道。
“藏主席!”董时进与杨开道两人纷纷向藏式毅打招呼, 显然早就是认识过的了, 现在藏式毅身上的头衔可不少。 宁夏省主席。 西北银行主办。 西北实业总管一大堆。 整个人也忙得不可开交, 若不是邵力子在甘肃分担了相当一部分任务, 此时恐怕藏式毅早就给累垮了。
“介绍一下, 这位就是你们念叨了不少时日的15路军姜司令! 司令, 这就是杨教授与董教授了, 都是搞农学的专材。”藏式毅呵一笑, 远处的几个德籍技师诧异的看过来了一眼又转过头去, 以严谨著称的这些德籍技师们投入工作的态度比美国来的那些大爷相对要上道不少。
“姜司令!” 纵然对方年纪比自己还要小上几岁。 但姜立身上的光环已经足以让人忽视掉他的年轻, 此时的董时进便是, 说话时显然没有了对藏式毅时的轻松, 声音里不自觉地带了一分紧张。
“欢迎来到西北, 说实话, 西北条件差, 我还怕请不来你们这些大才呢, 要我行军打仗尚可,让我来治理农桑, 造福万民可就差得远了。 ” 姜立热情的上前同两人握手说道。
“尺有所短。 寸有所寸, 这世上哪里会有完人。 姜司令于战阵之上杀得日军丢盔弃甲。 死伤十万。 为中华数十年来之未有, 扬我中华之志气为近百年之最。 今日得见司令, 实为生平一大幸事。” 杨开道握着姜立的手紧紧地说道。
“谁说司令不懂农学, 这定西化肥厂规模之大哪怕放在整个亚洲, 都是数一数二的, 听闻宁夏, 甘肃, 青海都在组织修建大量的灌溉渠道, 下发种子, 农具, 大量组织民众购买, 租借耕牛。 司令为西北农业所做的贡献可是远甚于我们这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呢。”
董进时神情也有些激动, 毕竟日军屡次进犯民国,南京与东北军一意退让,丧失了大量国土与主权, 唯一决战之心最强的只有15路军, 哪怕退到了西北这么偏远的地方, 也派出了军队在上海打出惊人的战绩。 这个年代, 不管是学者还是百姓, 对于敢于抗日的军队都会另眼相看, 更何况一路走来看到姜立在实业与农业上也做了这么大的努力, 跟民国大多数地方的官僚比起来, 此时的西北完全是一块处女地, 仅管偏远落后,但可朔性也极强, 有15路军的强力坐镇下, 不用担心战乱的侵扰。
“挤出钱来兴修水利, 收罗了一些耕牛, 另外租借给农户大量的种子, 农具。 这些花些心思去做, 总是能做得差不多的, 不过农业的改进并不只是这些, 如何培育出更另优异的种子, 如何因地制宜的种植农作物也是一门学问, 现在西北的农业相当落后, 而各地民众基本上都是未识字的文盲, 对于这些没有太直观的概念。 所以需要政府投入精力去引导, 这些就不是我的擅长了, 需要董教授与杨教授倾力去做, 现在陕西, 甘肃的形势暂时还算安稳, 但潼关以外, 连年战乱, 旱灾, 每年饿死, 病死者成千上万, 日寇占领了锦州, 拥兵南下也不过转眼之间的事, 数以十万计的难民, 灾民, 到时候拿什么去救? 衣食住, 这些都是要为他们解决的问题。 西北偏远, 日寇一时间也打不进来, 所以藏主席与邵主席都在全力为这事做准备, 整顿西北实业, 农业, 一是为了给后面的灾民, 难民提供一个容身之所, 提供能让他们生存的口粮。 同时也是为了集合更多的人力,物力, 一起对抗日寇, 为随后的中日全面战争做准备。 还望两位教授能不辞辛苦, 带落后的西北农业走出困境。”姜立颇为动情地说道, 对于每一个来西北的学者, 年轻知识份子, 姜立都试图将这样的想法灌输给对方。
“这是国战, 每一个中华热血男儿都不应该拒绝这份光荣的使命。 我等愿为司令效犬马之劳。” 董时进与杨开道同时异口同声地说道。
“好,西北需要像杨教授与董教授这样的人加入, 咱们一起为这场国战共同努力!” 姜立笑着点头。
“你们啊, 就跟我当时一样, 被司令的甜言蜜语诓到了西北来做牛做马。 司令自己却跟甩手掌柜一样百事不探, 后面可不要跟我一样整天埋怨司令哟。” 藏式毅笑着说道, 看上去是在责怪姜立, 实际上又是给董时进与杨开道两人打一剂预防针。
“我们在学校闲了那么久, 难得有些做实事的机会, 不怕吃苦, 就怕没事做, 事太少呢。” 董时进呵然说道。
“不止是做事, 还得在做事的同时带学生, 西北的做法跟其他地方不一样, 讲究的是万众一心, 一个人本事再大, 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 人多了, 力量才大。” 藏式毅纠正着说道,“带学生的花销, 司令已经委托我来解决, 后面还望两位教授多操劳一番, 以前两位教授的学生, 也可以都拉到西北来。”
“求之不得!” 董时进与杨开道两人对视一笑道。(未完待续。)
由此姜立也不得不感叹战乱时期的实业确实不是这么好做的, 并不光是有钱才成,哪怕姜立一再走捷径, 深处内陆的这种情况下, 也不得不焦心地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从手指间溜走。 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越来越猖蹶, 甚至暗杀了这一任对华态度相对和缓的首相犬养毅, 已经没有什么能挡住军国主义势力的扩张了, 不管是姜立, 还是认识到日军威胁的南京此时最缺的都是时间。 但实业这玩意又是最急不来的, 实在不行在抗战前一两年的时间储备一定的机械以备不时需也好, 不管怎么说, 现在的形势比起历史上的抗战都要好了不少。
“好, 好啊, 想不到15路军竟然有如此雄心, 西北最大的化肥厂, 也是民国规模最大的化肥厂。”一身青色长袍的董时进与杨开道(感谢书友悼武华夏提供的资料)看到定西正在开建的化肥厂, 单是占地面积就超过百亩,视线中远处高达6层的员工宿舍楼就一栋紧接着一栋已经搭起了架子,就等最后的施工了, 单看员工数量, 至少就是两万人以上。
“单是采买机械, 引起技师, 技工的花销就达到了五六百万元的巨资, 这还没算上厂区建设的费用, 另外拉过来的那些劳工是直接从奉天过来的, 也省了一大笔钱。” 藏式毅笑着从远处走过来说道。
“藏主席!”董时进与杨开道两人纷纷向藏式毅打招呼, 显然早就是认识过的了, 现在藏式毅身上的头衔可不少。 宁夏省主席。 西北银行主办。 西北实业总管一大堆。 整个人也忙得不可开交, 若不是邵力子在甘肃分担了相当一部分任务, 此时恐怕藏式毅早就给累垮了。
“介绍一下, 这位就是你们念叨了不少时日的15路军姜司令! 司令, 这就是杨教授与董教授了, 都是搞农学的专材。”藏式毅呵一笑, 远处的几个德籍技师诧异的看过来了一眼又转过头去, 以严谨著称的这些德籍技师们投入工作的态度比美国来的那些大爷相对要上道不少。
“姜司令!” 纵然对方年纪比自己还要小上几岁。 但姜立身上的光环已经足以让人忽视掉他的年轻, 此时的董时进便是, 说话时显然没有了对藏式毅时的轻松, 声音里不自觉地带了一分紧张。
“欢迎来到西北, 说实话, 西北条件差, 我还怕请不来你们这些大才呢, 要我行军打仗尚可,让我来治理农桑, 造福万民可就差得远了。 ” 姜立热情的上前同两人握手说道。
“尺有所短。 寸有所寸, 这世上哪里会有完人。 姜司令于战阵之上杀得日军丢盔弃甲。 死伤十万。 为中华数十年来之未有, 扬我中华之志气为近百年之最。 今日得见司令, 实为生平一大幸事。” 杨开道握着姜立的手紧紧地说道。
“谁说司令不懂农学, 这定西化肥厂规模之大哪怕放在整个亚洲, 都是数一数二的, 听闻宁夏, 甘肃, 青海都在组织修建大量的灌溉渠道, 下发种子, 农具, 大量组织民众购买, 租借耕牛。 司令为西北农业所做的贡献可是远甚于我们这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呢。”
董进时神情也有些激动, 毕竟日军屡次进犯民国,南京与东北军一意退让,丧失了大量国土与主权, 唯一决战之心最强的只有15路军, 哪怕退到了西北这么偏远的地方, 也派出了军队在上海打出惊人的战绩。 这个年代, 不管是学者还是百姓, 对于敢于抗日的军队都会另眼相看, 更何况一路走来看到姜立在实业与农业上也做了这么大的努力, 跟民国大多数地方的官僚比起来, 此时的西北完全是一块处女地, 仅管偏远落后,但可朔性也极强, 有15路军的强力坐镇下, 不用担心战乱的侵扰。
“挤出钱来兴修水利, 收罗了一些耕牛, 另外租借给农户大量的种子, 农具。 这些花些心思去做, 总是能做得差不多的, 不过农业的改进并不只是这些, 如何培育出更另优异的种子, 如何因地制宜的种植农作物也是一门学问, 现在西北的农业相当落后, 而各地民众基本上都是未识字的文盲, 对于这些没有太直观的概念。 所以需要政府投入精力去引导, 这些就不是我的擅长了, 需要董教授与杨教授倾力去做, 现在陕西, 甘肃的形势暂时还算安稳, 但潼关以外, 连年战乱, 旱灾, 每年饿死, 病死者成千上万, 日寇占领了锦州, 拥兵南下也不过转眼之间的事, 数以十万计的难民, 灾民, 到时候拿什么去救? 衣食住, 这些都是要为他们解决的问题。 西北偏远, 日寇一时间也打不进来, 所以藏主席与邵主席都在全力为这事做准备, 整顿西北实业, 农业, 一是为了给后面的灾民, 难民提供一个容身之所, 提供能让他们生存的口粮。 同时也是为了集合更多的人力,物力, 一起对抗日寇, 为随后的中日全面战争做准备。 还望两位教授能不辞辛苦, 带落后的西北农业走出困境。”姜立颇为动情地说道, 对于每一个来西北的学者, 年轻知识份子, 姜立都试图将这样的想法灌输给对方。
“这是国战, 每一个中华热血男儿都不应该拒绝这份光荣的使命。 我等愿为司令效犬马之劳。” 董时进与杨开道同时异口同声地说道。
“好,西北需要像杨教授与董教授这样的人加入, 咱们一起为这场国战共同努力!” 姜立笑着点头。
“你们啊, 就跟我当时一样, 被司令的甜言蜜语诓到了西北来做牛做马。 司令自己却跟甩手掌柜一样百事不探, 后面可不要跟我一样整天埋怨司令哟。” 藏式毅笑着说道, 看上去是在责怪姜立, 实际上又是给董时进与杨开道两人打一剂预防针。
“我们在学校闲了那么久, 难得有些做实事的机会, 不怕吃苦, 就怕没事做, 事太少呢。” 董时进呵然说道。
“不止是做事, 还得在做事的同时带学生, 西北的做法跟其他地方不一样, 讲究的是万众一心, 一个人本事再大, 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 人多了, 力量才大。” 藏式毅纠正着说道,“带学生的花销, 司令已经委托我来解决, 后面还望两位教授多操劳一番, 以前两位教授的学生, 也可以都拉到西北来。”
“求之不得!” 董时进与杨开道两人对视一笑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