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〇一 父子争论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德昭急忙回到王府,正遇着林彦升离开。
“林大人。”赵德昭上前打了个招呼。
“啊,赵行长。”林彦升回了一礼。
赵德昭质问到:“铁路工地不过死了个役工而已,为何一直不开工?”
“赵行长,”林彦升说到:“铁路上大部分是国库拨款,似乎并未从银行借贷。”
赵德昭恼怒于他的明知故问:“国库拨款从何而来?还不是从银行借贷。”
林彦升淡淡到:“赵行长倘要追究贷款,可去往户部,本官只管修铁路,其余事情与本官无关。”
其实赵匡胤病倒之后,作为王府忠实拥趸的林彦升继续投效在赵德昭帐下。
不过林彦升品级与赵德昭相当,朝中资历更甚于他,只是他与皇上更亲近而已。
所以林彦升的投效,很像俩人的合作。林彦升有些不自在,赵德昭更不自在,导致俩人有些貌合神离。
“林大人,说话不可如此不负责任。”赵德昭说到:“随意停工,工地上的几万役工怎么办?”
林彦升淡淡到:“役工的事,似乎与赵行长更没有关系吧。”
赵德昭皱眉到:“林大人,我说的是什么,你应该懂,我若有事,你们谁也别想好。”
林彦升不为所动:“赵行长,宋王总领朝政,没有宋王的首肯,谁也不能擅自动工。”
说来说去都是废话,赵德昭只得进府去找赵匡胤。
“父王,若要扳倒吕端,办法多得是,为何一定要将铁路工地停工?”
赵匡胤说到:“铁路停工,不仅能扳倒吕端,同时还能教训一下都察院,何乐而不为?”
“父王,”赵德昭焦急到:“可吕端没倒,孩儿就要倒啦。”
赵匡胤不以为意:“我早让你不要参与三叔的事,你偏不听,正好趁此时做个了断。”
“如何了断?如今三叔欠银行的钱何止亿万?”
“我知道你们在套贷,”赵匡胤说到:“但毕竟还是有实物抵押的,加上这些年的获利,基本也能把账平掉吧。”
“那孩儿这么多年的心血就白废了?”
“嗯?”赵匡胤有些不悦:“你就是如此与本王说话的?再说你那些什么布行,米行,小货轮,没了也就没了,有甚重要?”
“父王莫要小看这些布行米行,”赵德昭说到:“倘大周天下皆食我米行之米,着我布行之布,衣食住行皆离不开我赵氏,则天下便世世代代尽握于我赵氏之手。”
“异想天开,”赵匡胤冷笑一声:“手中有兵,朝中有权,天下才尽在掌握。”
“士农工商,何时轮到你商人说了算?”
“父王,形势变了,如今君为天下纲,除了皇上,再无士农工商之别,父王为何执着于先前?”
“是你太幼稚,”赵匡胤毫不客气:“数千年来不论如何变革,商业也仅为术,何时能成为道?”
“炎夏数千年,除道统外,谁也不能控制朝政。”
“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何后宫不可干政?因为权力是有生命的。”
“后宫干政随之而来的便是外戚专权,外戚不识道统,只知攫取利益,必然走向极端倾轧而亡国。”
“为何边帅不可交结廷臣?因为一旦两相勾结,便是血雨腥风,生灵涂炭。”
赵德昭不服:“父王,你所说都是故事,历朝历代,何时曾像现在这般重视过商贸?”
“除了粮食等必需品划定界限外,整个大周几乎全民皆商,倘孩儿控制了商业,不就等于控制全民?”
“任你百般控制,抵不过皇上一道圣旨。”赵匡胤说到:“全民皆商,只是一种假象,痴儿,你被迷惑啦。”
“商贸只是百姓的谋生手段,若有可能,百姓还是愿意自家孩子考取个功名,继承道统,造福社稷,青史留名。”
赵德昭不服气:“可朝中许多官员情愿递了辞呈去开商行怎么说?”
赵德昭急忙回到王府,正遇着林彦升离开。
“林大人。”赵德昭上前打了个招呼。
“啊,赵行长。”林彦升回了一礼。
赵德昭质问到:“铁路工地不过死了个役工而已,为何一直不开工?”
“赵行长,”林彦升说到:“铁路上大部分是国库拨款,似乎并未从银行借贷。”
赵德昭恼怒于他的明知故问:“国库拨款从何而来?还不是从银行借贷。”
林彦升淡淡到:“赵行长倘要追究贷款,可去往户部,本官只管修铁路,其余事情与本官无关。”
其实赵匡胤病倒之后,作为王府忠实拥趸的林彦升继续投效在赵德昭帐下。
不过林彦升品级与赵德昭相当,朝中资历更甚于他,只是他与皇上更亲近而已。
所以林彦升的投效,很像俩人的合作。林彦升有些不自在,赵德昭更不自在,导致俩人有些貌合神离。
“林大人,说话不可如此不负责任。”赵德昭说到:“随意停工,工地上的几万役工怎么办?”
林彦升淡淡到:“役工的事,似乎与赵行长更没有关系吧。”
赵德昭皱眉到:“林大人,我说的是什么,你应该懂,我若有事,你们谁也别想好。”
林彦升不为所动:“赵行长,宋王总领朝政,没有宋王的首肯,谁也不能擅自动工。”
说来说去都是废话,赵德昭只得进府去找赵匡胤。
“父王,若要扳倒吕端,办法多得是,为何一定要将铁路工地停工?”
赵匡胤说到:“铁路停工,不仅能扳倒吕端,同时还能教训一下都察院,何乐而不为?”
“父王,”赵德昭焦急到:“可吕端没倒,孩儿就要倒啦。”
赵匡胤不以为意:“我早让你不要参与三叔的事,你偏不听,正好趁此时做个了断。”
“如何了断?如今三叔欠银行的钱何止亿万?”
“我知道你们在套贷,”赵匡胤说到:“但毕竟还是有实物抵押的,加上这些年的获利,基本也能把账平掉吧。”
“那孩儿这么多年的心血就白废了?”
“嗯?”赵匡胤有些不悦:“你就是如此与本王说话的?再说你那些什么布行,米行,小货轮,没了也就没了,有甚重要?”
“父王莫要小看这些布行米行,”赵德昭说到:“倘大周天下皆食我米行之米,着我布行之布,衣食住行皆离不开我赵氏,则天下便世世代代尽握于我赵氏之手。”
“异想天开,”赵匡胤冷笑一声:“手中有兵,朝中有权,天下才尽在掌握。”
“士农工商,何时轮到你商人说了算?”
“父王,形势变了,如今君为天下纲,除了皇上,再无士农工商之别,父王为何执着于先前?”
“是你太幼稚,”赵匡胤毫不客气:“数千年来不论如何变革,商业也仅为术,何时能成为道?”
“炎夏数千年,除道统外,谁也不能控制朝政。”
“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何后宫不可干政?因为权力是有生命的。”
“后宫干政随之而来的便是外戚专权,外戚不识道统,只知攫取利益,必然走向极端倾轧而亡国。”
“为何边帅不可交结廷臣?因为一旦两相勾结,便是血雨腥风,生灵涂炭。”
赵德昭不服:“父王,你所说都是故事,历朝历代,何时曾像现在这般重视过商贸?”
“除了粮食等必需品划定界限外,整个大周几乎全民皆商,倘孩儿控制了商业,不就等于控制全民?”
“任你百般控制,抵不过皇上一道圣旨。”赵匡胤说到:“全民皆商,只是一种假象,痴儿,你被迷惑啦。”
“商贸只是百姓的谋生手段,若有可能,百姓还是愿意自家孩子考取个功名,继承道统,造福社稷,青史留名。”
赵德昭不服气:“可朝中许多官员情愿递了辞呈去开商行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