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逆宋 > 二六〇 募役法

二六〇 募役法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送走处于归乡情节中的陈烈钧,又送走领悟的秦阿丹和懵懂的玉黍,柴宗训急忙赶回汴梁。

    一路策马扬鞭却仍觉得慢,眼下何辉的蒸气机技术已日趋成熟,待将人抢回来之后,铁路便要提上议事日程。

    方回宫,赵匡胤便找了来:“皇上,苏禄东王至汴梁入贡,恳求召见。”

    “嘿,”柴宗训说到:“这东王竟然在穗都玩了几个月,现在才想起来入贡。”

    赵匡胤问到:“皇上如何得知东王在穗都逗留几个月?”

    “哦,”柴宗训自知失言,忙掩饰到:“东王至穗都时,慕容兄给朕来过密奏。既是入贡,宋王以礼相待便好,朕暂时没时间见他。”

    “皇上,”赵匡胤说到:“东王愿效前朝故事,奉大周为宗主国,此正是宣扬我大周天威的最好时机,可千万别错过啊。”

    “宣扬大周天威?”柴宗训冷笑一声:“有何好处?”

    “皇上,好处自然是很多的,”赵匡胤说到:“就拿唐太宗比喻,四海咸服,诸夷称天可汗,贞观以降,凡颂明君言必及太宗。中原人所到之处,四夷必以礼相待。”

    “朕翻过先前的典籍,”柴宗训摇头到:“海外诸夷大多土地贫瘠,他们入贡的东西,价值不过万元,但从中原得到的赏赐,至少要翻上三五倍,中原既做了冤大头,人家称颂你几句也是再正常不过。”

    赵匡胤知道柴宗训一向不以常理出牌,但没想到他竟会如此不按常理,明君的名声不要,国家也弄得像生意一样。

    联想到他一向重商,赵匡胤便释然,他执礼到:“皇上,此次苏禄东王与先前藩属不同,他愿常居大周,做大周之臣,不再回苏禄。”

    哟,这是苏禄赚取中原花,巴拉望的男人不回家么?

    所谓的常居大周,不回苏禄,也不过是留恋大周的花花世界而已。

    “此事宋王你办妥吧,”柴宗训说到:“这些蛮夷,朕不想见。”

    赵匡胤劝到:“皇上,既是东王诚心归附,皇上当以礼相待,也好给四夷树个典范。”

    “区区一个东王而已,”柴宗训想了想:“他既愿主动归附,何须朕亲自接见?宋王尽管接待,朕赐他太子太师之位,只领俸禄,无须参政,管教他死心塌地。”

    赵匡胤有些犹豫:“皇上,东王可是皇上御极以来亲身入中原朝贡的第一个番邦王,如此对待会不会太草率了些?”

    “宋王你且先去办,”柴宗训淡淡一笑:“倘他不愿意,你再来报与朕。”

    话说到这份上,赵匡胤只得答应:“臣遵旨。皇上,臣还有一事,臣听闻皇上日前微服私访义门世家?”

    柴宗训去的时候曾报乃户部尚书陈象升的学生,陈家必是向陈象升来信。苏轼之名,也许百姓不知,但朝中官员皆知是皇帝化名。

    因是私访,陈象升不知该不该前来请罪,便将此事报与总揽朝政的赵匡胤。

    赵匡胤的意思是此事不宜声张,毕竟以皇上不羁的性子,谁知道在德安有没有做出什么大失皇家脸面的事情。

    但事关义门世家分家,赵匡胤只得趁此单独召对的时候问出来。

    柴宗训开口回到:“朕去过了,很满意。”

    “皇上先前因银行之事对世家大族大加打压,此时缘何又对陈氏颇有好感?”

    “宋王不喜欢陈家?朕怎么记得你的墨宝还留在那里?”

    赵匡胤先前代天巡狩大庾道时,听到陈家奇闻,特地前去寻访,还留下了一副对联。

    “皇上,此一时彼一时也,目下皇上正打压世家大族,怎地却偏留下陈家?况只是令其分家而已。”

    “世家与世家是不同的,朕亲眼目睹百犬同槽,千人同桌,倘天下世家都似陈氏这般忠孝节义,朕可高枕无忧矣。”

    “陈氏毕竟是皇族之后,恐其家族内有野心之辈,对朝廷对地方皆是大患。”

    “以陈氏家风,只会出治世之能臣,不会出乱世之奸雄。宋王尽可放心,朕已答应陈象升和陈家人,不会令其分家,君无戏言,宋王不会让朕食言吧。”

    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老板非常让人讨厌,但这样的老板如果有责任心的话,跟着他打工就非常轻松了。只须出手,不用动脑,反正出了错都是他的责任。

    不过时至今日,皇帝御极十多年,好像还没出过错。很多看似荒唐的决定,最后往往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譬如因荫封而实授到偏远贫穷地方任知县兼银行行长的杨业三子杨延光和董遵诲次子董嗣荣,不到一年就收到了万民伞。

    所谓偏远贫穷,就是要什么没有什么,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

    对这种地方扶贫,除了政策和资源倾斜,实在没有其他办法。

    杨延光和董嗣荣自身虽没什么资源,但他们的爹可是一品大员朝中宠臣,倘能搭上关系,就算没好处也能拿出来吹吹牛逼。

    上面各级官吏多少要看点面子,资源和政策自然会倾斜一些,而杨延光和董嗣荣要调出这贫苦之地,自然得扎扎实实做出些政绩来。

    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得了实惠,杨延光和董嗣荣也能顺利升迁,地方上贫穷的局面也能改变一些,是个多赢的局面。

    眼下稍闲的柴宗训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不管是修铁路,还是开凿运河,都是非常巨大的工程,虽能惠及千秋万代,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譬如网络千古一帝杨广,开运河功在千秋,步子太大扯着蛋,造就了七十二路反王。

    可惜他没生在现代,不知道基建是最能提振经济的事情。

    已有穗都港招标珠玉在前,柴宗训下了一道旨意,改徭役为募役。

    自秦以来,所有百姓均须复徭役。大周立国后沿袭前朝,实行差役法,差役分为两大类,即州县吏和乡役。

    简单说来,州县有什么建设,老百姓就得按户等出钱出力,乡里捕盗,承符,人力,手力,散从官以供奔走驱使。

    募役法,便是朝廷花钱,雇老百姓为朝廷干活。

    地方州县若有差使,也须花钱雇老百姓。

    先前地方上常有胡乱摊派之举,如今所有乡役均须花钱请人,正好革除此弊端。

    既是朝廷花钱,那钱从哪里来?自然是关税抵押银行贷款。

    虽然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其结果是全民承受,比先前老百姓当差,士绅免役要好得多。

    况且基建一开,至少能提供上百万工作岗位,给无地的农民找到一个新的出路。

    当然,老百姓是没有通货膨胀概念的,他们目前只知道皇上圣明,免除了他们的徭役,把柴宗训歌颂得功兼三皇,德配武帝,什么文景,什么太宗,自然都不在话下。

    而对于免役的士绅来说,差役还是募役,似乎与他们都不怎么相干,所以柴宗训的圣旨并未激起多大的水花。

    现在就等着赵德昭银行账目出来,看看得加多少倍杠杆。

    虽然钱是印出来的,柴宗训可不敢胡来,必须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小赵,银行今年赚了多少钱?”柴宗训有些激动。

    赵德昭一副苦哈哈的脸:“皇上,银行蚀本了。”

    “啥?”柴宗训简直不敢相信:“小赵,就算是贪,也得有度。绸缎庄可以说新进的货卖不动亏本,客栈可以说人客不多蚀本,你一个赚差价的中间商也能蚀本?”

    “皇上,”赵德昭诉苦到:“你可冤死臣啦。自银行开办一年多来,臣夙兴夜寐,生怕有负皇恩。”

    “中原承平二十年,这些年又风调雨顺,略有盈余的百姓都将银子存入银行避免盗贼;银行断了世家大族高利贷之路,这些世家大族便将钱全都存进银行。”

    “百姓虽有借贷,不过周转而已,很快便会还上,一年下来借贷竟与存银持平。”

    “虽然借贷利息高于存钱,但银行新开,借贷产生之利全用于银行基础建设,倘要盈利,恐还须等上数年。”

    柴宗训虽然重商,但千百年来的观念很难一时之间改变。目下的大周,人人都有存粮备灾荒的想法。官府的钱,也不敢随意去借,万不得已借了也得赶紧还上。

    真是一群可爱的人。

    但银行存款多,便证明经济不够活跃,这个时候还没什么消费主义的说法。

    不过这样的话,柴宗训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修个运河,相对于存款总数来说,不过毛毛雨而已。

    “速召工部尚书林彦升进宫,朕有要事与他商议。”

    这一段以来,林彦升都很闲,工部忙的是造作局,造作局有侍郎何辉署理,根本用不上他这个尚书。

    而皇帝一年到头东奔西跑,既不修宫殿,也不造露台,虽然不能中饱私囊,但也落了个清闲。

    林彦升匆匆进宫:“臣林彦升叩见吾皇万岁,未知皇上召见,所为何事?”

    柴宗训指着舆图:“林卿家请看,朕欲开通幽州至广陵的运河,你算算得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