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代培技术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早起的周全吃完早餐,带着赵玲玲去给孩子们上课了,兼职老师也是老师。孩子们想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周老师不允许。
在上完课后,周全就带着一些东西去许铁柱家了,顺便去看看自己的宅基地。
在忙着砍木头的李丽看到周全,就立刻说道,“秀才啊,我家儿子上工去了。”
周全就说道,“前两天老猪给我送了好些东西走人情,真是麻烦你们了。也没旁的东西,就是带了几双胶鞋、布,你们拿着用。”
看着四双大小不一的胶鞋,还有油盐、布匹,李丽连忙说道,“秀才,这些东西你拿回去!”
“婶子,没必要客气。”周全就说道,“也不要说那些东西不值钱,其实挺值钱的东西,给我帮了大忙。钱我就不给你们了,就当是我用这些东西换的。”
李丽急忙说道,“秀才,那也用不了这些!胶靴多难买啊,蛤蟆不值钱!”
林蛙在这个时候确实不值钱,李丽觉得周全这么做有些不合适。好东西谁都想要,可是她也清楚周全带回来的这些东西,实在是太贵了,远超那些林蛙、河虾的价格了。
周全就说道,“一点都不贵,我就当是在你们这边收的林蛙,以物易物好了。下回老猪要是去抓虾、抓蛤蟆,让他喊我一声,我也去抓。”
李丽有些为难,这个年代要是一斤林蛙能够卖到一毛钱,李丽就敢保证自家不会这么苦了。那些东西真的不值钱,左邻右舍的哪家没有点?更重要的是就算是家里有这些东西,很多的时候也没人收,想要换点用的都没门路。
可是胶鞋、布匹这些,随随便便一样都超过了那些林蛙的价格,这个人情可就欠大了。
周全放下东西本来就准备走的,但是觉得这样也不好,“婶子,你这是提前砍柴准备过冬啊?”
“哪是!”李丽解释说道,“我砍得都是柞树,就是一段段的不劈开,用来种木耳。”
嗯?
周全楞了一下,以后的黑省可谓是全国的黑木耳种植基地,产量非常高。但是在周全的印象当中,木耳好像是地栽。
在他的印象里,好像都是用塑料袋装满锯末、秸秆等,然后灭菌、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或者林下。要不是就是直接在大棚里悬挂起来,这样密度更大......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都是需要用塑料袋装满材料。
看到周全有些迷惑,李丽解释说道,“都是老方法了,我们砍些树回来,在树上打些孔种木耳。要是照顾的好,一年也能换点钱。”
这就是周全的知识盲区了,确实不太懂这些事情。
我国吃木耳的历史悠久,这也是数千年了。而关于木耳的种植,也算得上历史悠久。
最早的自然也就是天然野生木耳,只需要采摘了。而之后就是原木砍花,就是将木材排放在合适的地方,借助孢子传播或者老耳木的菌丝蔓延生长,甚至是将淘洗木耳的水浇在树上。
这是人工栽培,只不过也是半野生状态,产量比较低。
之后就是段木接种,就是砍下一些树打孔,将培育的菌丝撒上。再就是前几年国内培育出黑木耳纯固体菌种,在段木上进一步改进、提高了成功率。
而李丽现在做的这些,实际上介于原木砍花和段木接种之间。一个是没有资金,另一个原因就是段木接种的技术还没有全面推广开来。
至于周全说的用木屑之类的,实际上就是代料栽培,节省木材、工艺简便、生产成本低,生长周期短、收益快。正常来说,四个月左右就能收获了。
这些技术也不只是可以用来种木耳,种平菇、金针菇这些也都可以用。
而国内也是在发展这个技术,六十年代国内的一些专家就开始在研究这些技术。也在不断的努力和发展,也确实收获到了一些成绩。
不过这都是需要时间的,代料栽培技术如今还不成熟,更不要说全面推广了。
真正的黑木耳代培技术飞速发展,那也是八十年代后期。历史上的代培技术发展成熟还是83年的事情,做到了一百千克干料生产出不到九千克的成绩,这就迅速算是巨大的成功了。
而周全说的地栽、吊挂这些,那就是更加久远的事情。历史上是到了90年左右,才有塑料袋地栽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北方地区也才开始迅速的发展起来这项技术。
很多周全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个年代几乎就是天方夜谭。要不是一代代的人不断努力,哪有以后的各种物资丰富、品种繁多,甚至可以挑挑拣拣。
有些迷糊的周全就觉得要仔细思考,现在北方还不是全国的木耳生产基地。很多北方的地标性的黑木耳,那更是没有影子的事情,因为黑木耳还是在南方、关中栽种。
周全觉得自己或许需要好好的考虑一下了,得考虑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
其实在知道自己回不去了,周全就考虑过自己的未来。种植和养殖,可能是最适合的方向。
至于为什么不是金融、制造或者商业,先不说周全懂不懂那些技术。单纯的就是明明是种田文,你非要看商战,那有些说不过去是不是?
种植的话,这是东北,马上就要开始放开一些土地承包的政策。
养殖就不用说了,鹿茸、貂皮什么的,市场巨大、潜力非凡。包括林蛙养殖,以后也会让很多养殖户赚到钱。
至于种玉米、种大米乃至种人参,周全实际上也没多想。主要是有些产品需要的就是足够的土地面积、足够的产量,当然也需要更多的化肥、农药以及优秀的品种,他没打算承包几百亩地当个种田大户。
本来还想着搬家之后,就要开始考虑逮个紫貂开始摸索养殖技术,但是现在看起来或许考虑一下全新的办法了。
现在的前山屯一穷二白,还没有通水通电。现在全国的一些基建条件一般,物流等也不是很方便,市场环境也没有那么灵活,这都是很现实的情况。
成本低、见效快,这可以考虑。
这边才买了养鹿的书,周全就赶紧找了种植木耳的书籍。这也算得上他最大的优势之一了,这些技术才是最值钱的,这也是周全可以比起现在的一些人更加‘优秀’的地方。
“粗略看一看,代培技术成熟最少还需要五年时间,这就是我的时间差和优势了。要是运作的好,肯定可以功成名就了。不过到时候出名了,身份的事情可能有点麻烦。”
算了,反正这一穷二白的都落了户,也不担心那么多的事情,只要不是特别出格就行。
而且就算是出名了、有了产业也好,运回来什么东西的话,反而还有着掩饰,大家也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
“可是现在代培技术也不行啊,我没办法做到高温杀菌、没办法拌料,很多只能用土办法。”
对了,时间的问题最为严重。
说是四个月左右的周期,人工种植的木耳实际上整个生长周期在三个月左右。当然也是需要考虑地方的温度和条件,有些地方需要五个月。
正常来说一到三月生产栽培袋,也就是说用来繁殖菌丝等等、出菇。这三月就接种了,已经摆在了田间地头开始田间管理了。
可是周全这里呢,都六月了,他连栽培袋都没有准备好,气温也比较高了。
当然秋培也没问题,但是那是南方地区,生长周期也更加长。而周全现在要开始种植木耳,担心到了冬天都没办法确保木耳成熟。
狠了狠心,周全自言自语,“试试看,就当是今年做点前期的准备工作。要是试验成功了,明年就可以大面积的种植。要是不成熟,也就当交点学费了,为明年种木耳积累经验!”
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学习、积累经验的,凡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得仔细的琢磨一下,这件事情必须要考虑的更加全面。当然也需要抓紧时间,土办法也好、笨办法也罢,都得去尝试一下。
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也需要抓紧时间,东北的天气因素也不得不考虑啊。尤其是种植业,更是可以说靠老天爷的脸色。
必须要在赶紧准备!时不我待!
早起的周全吃完早餐,带着赵玲玲去给孩子们上课了,兼职老师也是老师。孩子们想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周老师不允许。
在上完课后,周全就带着一些东西去许铁柱家了,顺便去看看自己的宅基地。
在忙着砍木头的李丽看到周全,就立刻说道,“秀才啊,我家儿子上工去了。”
周全就说道,“前两天老猪给我送了好些东西走人情,真是麻烦你们了。也没旁的东西,就是带了几双胶鞋、布,你们拿着用。”
看着四双大小不一的胶鞋,还有油盐、布匹,李丽连忙说道,“秀才,这些东西你拿回去!”
“婶子,没必要客气。”周全就说道,“也不要说那些东西不值钱,其实挺值钱的东西,给我帮了大忙。钱我就不给你们了,就当是我用这些东西换的。”
李丽急忙说道,“秀才,那也用不了这些!胶靴多难买啊,蛤蟆不值钱!”
林蛙在这个时候确实不值钱,李丽觉得周全这么做有些不合适。好东西谁都想要,可是她也清楚周全带回来的这些东西,实在是太贵了,远超那些林蛙、河虾的价格了。
周全就说道,“一点都不贵,我就当是在你们这边收的林蛙,以物易物好了。下回老猪要是去抓虾、抓蛤蟆,让他喊我一声,我也去抓。”
李丽有些为难,这个年代要是一斤林蛙能够卖到一毛钱,李丽就敢保证自家不会这么苦了。那些东西真的不值钱,左邻右舍的哪家没有点?更重要的是就算是家里有这些东西,很多的时候也没人收,想要换点用的都没门路。
可是胶鞋、布匹这些,随随便便一样都超过了那些林蛙的价格,这个人情可就欠大了。
周全放下东西本来就准备走的,但是觉得这样也不好,“婶子,你这是提前砍柴准备过冬啊?”
“哪是!”李丽解释说道,“我砍得都是柞树,就是一段段的不劈开,用来种木耳。”
嗯?
周全楞了一下,以后的黑省可谓是全国的黑木耳种植基地,产量非常高。但是在周全的印象当中,木耳好像是地栽。
在他的印象里,好像都是用塑料袋装满锯末、秸秆等,然后灭菌、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或者林下。要不是就是直接在大棚里悬挂起来,这样密度更大......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都是需要用塑料袋装满材料。
看到周全有些迷惑,李丽解释说道,“都是老方法了,我们砍些树回来,在树上打些孔种木耳。要是照顾的好,一年也能换点钱。”
这就是周全的知识盲区了,确实不太懂这些事情。
我国吃木耳的历史悠久,这也是数千年了。而关于木耳的种植,也算得上历史悠久。
最早的自然也就是天然野生木耳,只需要采摘了。而之后就是原木砍花,就是将木材排放在合适的地方,借助孢子传播或者老耳木的菌丝蔓延生长,甚至是将淘洗木耳的水浇在树上。
这是人工栽培,只不过也是半野生状态,产量比较低。
之后就是段木接种,就是砍下一些树打孔,将培育的菌丝撒上。再就是前几年国内培育出黑木耳纯固体菌种,在段木上进一步改进、提高了成功率。
而李丽现在做的这些,实际上介于原木砍花和段木接种之间。一个是没有资金,另一个原因就是段木接种的技术还没有全面推广开来。
至于周全说的用木屑之类的,实际上就是代料栽培,节省木材、工艺简便、生产成本低,生长周期短、收益快。正常来说,四个月左右就能收获了。
这些技术也不只是可以用来种木耳,种平菇、金针菇这些也都可以用。
而国内也是在发展这个技术,六十年代国内的一些专家就开始在研究这些技术。也在不断的努力和发展,也确实收获到了一些成绩。
不过这都是需要时间的,代料栽培技术如今还不成熟,更不要说全面推广了。
真正的黑木耳代培技术飞速发展,那也是八十年代后期。历史上的代培技术发展成熟还是83年的事情,做到了一百千克干料生产出不到九千克的成绩,这就迅速算是巨大的成功了。
而周全说的地栽、吊挂这些,那就是更加久远的事情。历史上是到了90年左右,才有塑料袋地栽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北方地区也才开始迅速的发展起来这项技术。
很多周全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个年代几乎就是天方夜谭。要不是一代代的人不断努力,哪有以后的各种物资丰富、品种繁多,甚至可以挑挑拣拣。
有些迷糊的周全就觉得要仔细思考,现在北方还不是全国的木耳生产基地。很多北方的地标性的黑木耳,那更是没有影子的事情,因为黑木耳还是在南方、关中栽种。
周全觉得自己或许需要好好的考虑一下了,得考虑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
其实在知道自己回不去了,周全就考虑过自己的未来。种植和养殖,可能是最适合的方向。
至于为什么不是金融、制造或者商业,先不说周全懂不懂那些技术。单纯的就是明明是种田文,你非要看商战,那有些说不过去是不是?
种植的话,这是东北,马上就要开始放开一些土地承包的政策。
养殖就不用说了,鹿茸、貂皮什么的,市场巨大、潜力非凡。包括林蛙养殖,以后也会让很多养殖户赚到钱。
至于种玉米、种大米乃至种人参,周全实际上也没多想。主要是有些产品需要的就是足够的土地面积、足够的产量,当然也需要更多的化肥、农药以及优秀的品种,他没打算承包几百亩地当个种田大户。
本来还想着搬家之后,就要开始考虑逮个紫貂开始摸索养殖技术,但是现在看起来或许考虑一下全新的办法了。
现在的前山屯一穷二白,还没有通水通电。现在全国的一些基建条件一般,物流等也不是很方便,市场环境也没有那么灵活,这都是很现实的情况。
成本低、见效快,这可以考虑。
这边才买了养鹿的书,周全就赶紧找了种植木耳的书籍。这也算得上他最大的优势之一了,这些技术才是最值钱的,这也是周全可以比起现在的一些人更加‘优秀’的地方。
“粗略看一看,代培技术成熟最少还需要五年时间,这就是我的时间差和优势了。要是运作的好,肯定可以功成名就了。不过到时候出名了,身份的事情可能有点麻烦。”
算了,反正这一穷二白的都落了户,也不担心那么多的事情,只要不是特别出格就行。
而且就算是出名了、有了产业也好,运回来什么东西的话,反而还有着掩饰,大家也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
“可是现在代培技术也不行啊,我没办法做到高温杀菌、没办法拌料,很多只能用土办法。”
对了,时间的问题最为严重。
说是四个月左右的周期,人工种植的木耳实际上整个生长周期在三个月左右。当然也是需要考虑地方的温度和条件,有些地方需要五个月。
正常来说一到三月生产栽培袋,也就是说用来繁殖菌丝等等、出菇。这三月就接种了,已经摆在了田间地头开始田间管理了。
可是周全这里呢,都六月了,他连栽培袋都没有准备好,气温也比较高了。
当然秋培也没问题,但是那是南方地区,生长周期也更加长。而周全现在要开始种植木耳,担心到了冬天都没办法确保木耳成熟。
狠了狠心,周全自言自语,“试试看,就当是今年做点前期的准备工作。要是试验成功了,明年就可以大面积的种植。要是不成熟,也就当交点学费了,为明年种木耳积累经验!”
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学习、积累经验的,凡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得仔细的琢磨一下,这件事情必须要考虑的更加全面。当然也需要抓紧时间,土办法也好、笨办法也罢,都得去尝试一下。
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也需要抓紧时间,东北的天气因素也不得不考虑啊。尤其是种植业,更是可以说靠老天爷的脸色。
必须要在赶紧准备!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