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节 基地升起蘑菇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总座,我们今年的经济数据已经完成编纂了,看来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下调至8%已成定局。”苗若曦看着报表有些难为情。毕竟在她的建议下,趁着美国经济危机调整产业结构,才造成中国的部分实体经济被转移到海外。
“没什么,我们如果一直保持13%以上的增长率,那么经济危机到来的时间也就不会太长了。所以通过降低增长速度来调整经济板块,着力拉动消费,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才是长远之举。”
“嗯,总座远见卓识,属下佩服。从去年的调整来看,我们的经济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如果继续被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掩盖,势必会导致今后的重大危机。”苗若曦看着吴宸轩十分仰慕,这位和自己父亲一起创业的叔叔其实才刚刚过知天命之年,但是他的眼光之准,让很多国际上的经济大家都不得不叹服。“现在我们的社会福利已经超过欧美的一般水平,但是考虑到我们九亿人口的基数,是不是要考虑整个社会的运营成本,适当提高社保缴费人群和基数?”
“可以通过对社保缴费人群范围的增加来调节,另外从太初六年的特别基金中补贴一部分进来。目前的人口红利还没到生效的时候,未来的十年里才是中国的社会福利收支平衡的重要阶段。”吴宸轩合上报告,其他的经济问题已经都经过了反复论证,还有基地的国民经济矩阵来验证,不会有大的偏差,只有社会保障问题由于牵扯面太广,不得不由秘书处进行了全局推演才给元首提供了一份可研报告。“小苗,明天我和你父亲都要去西北,有件重大的事情等我们去到场观摩,你如果有时间也可以随你父亲一起去,就说是你吴叔叔批准的。”
“嗯,好,我给我爹说。”苗若曦知道元首口中的重大事情只怕都是能载入帝国史册的大事,有机会亲历自然不容错过,再说她爹也是最宠爱这个天才闺女。不过她没有想到的是她将看到的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展现出来的最为恐怖的破坏力。
太初十一年10月16日清晨,东方渐亮。这片晨曦,是在大漠深处人们的紧张期待中升起的。他们在期待济南核武器研究所的许绍光等专家拿出有关第一颗原子*弹的最后一组计算数据。
前两天下午,就在看似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当口,济南的总装备部副部长马瑞却收到了一份来自罗布泊的马兰基地急电。报告说,有两种可能会造成原子*弹试爆失败:一是原子*弹中的铀-238自发裂变产生的中子引起“自燃”而提早核爆;二是化学爆炸未能激发核爆炸。
十万火急!马瑞立即报告了政务院总理周仲辅。当晚,周仲辅总理把马瑞叫到政务院的总理办公室,问他有什么看法?马瑞认为化学爆炸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多次聚合爆轰试验都没有出过问题;至于铀材料自发裂变到底有多大概率,要请专家再研究计算。
周仲辅直接问道:“试验可能会发生什么结果?”马瑞想了想答:“有三种可能,第一是干脆利索,第二是拖泥带水,第三是完全失败。”最后,他自信地说:“第一种可能性最大。”在秘书处就以凡事细致过人著称的周仲辅总理仍叮嘱他说:“要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工作。”
马瑞不敢怠慢,冒着风雨,连夜赶到济南长清区的放射物理研究所。汽车还未停稳,刘杰就跳出车子跑上楼,他找到理论物理学家许绍光、中子物理学家莫洪文和数学家袁佳柳,布置任务说:“场区出现新情况,总理要求重新计算一下成功的概率,8个小时内给我结果。”
15日凌晨,数据终于出来了:“经计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失败率小于万分之一。”严谨的计算和必胜的信心,再次激活了799基地“零时”的各项准备工作。
当年在799基地的爆炸学高工孙炳福回忆道:“10月15日,核试验指挥部向各参试单位下达了战斗命令:10月16日为‘零日’,各单位从现在起,做好一切准备。”
那天上午,他所在的担任核爆炸测试任务的丙07组,分乘3辆卡车奔向各自在爆炸区负责的测量线,进行最后的调试和安装。孙炳福小组的齐子芳留在接收站负责信号接收,杨洁禄和孙炳福到3个信号发射点进行现场调试和安装。
“到了离爆心7公里的发射点,杨洁禄负责调试和安装,我负责监督和记录,以防出错。他先和田树元举行无线通信,再将定时钟表调整到第一次开机时间,然后打开电源开关,最后将发射机装在埋在地下的铁箱子里,以防遭到核爆炸的破坏。他每操作一步,我都要确认正确无误,才在记录表上打个对号。在完成了14公里、20公里这两个信号发射点的安装和调试后,才驱车返回基地。”
担任总装部副部长马瑞的秘书李子明在解密期限过后告诉记者,核试验委员会初步商定为太初十一年10月14日,15日凌晨才最后确定为16日15时为“零时”,并报告总理周仲辅批准的。
此前,799基地的天气预报部门说:从10月15日至20日之间将会出现符合试验条件要求的好天气。10月10日23时10分,首次核试验总指挥张作相将军、副总指挥左爱民的报告送达政务院总理办公室。
次日,元首批准了这一报告。周仲辅的短笺是写给时任总装部副部长马瑞的:“望告张、左,同意他们来信所说的一切布置,从10月15日至20日之间,由他们根据现场气象情况决定起爆日期和时间,决定后报告我们,你们来往电话均需通过保密设施以暗语进行。”
第二天,799基地气象部门再次预报,16日左右有出现好天气的可能。核试验委员会便把试验日期瞄准这个日期。
13日,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召开会议,一致认为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可以进行正式试验,并确定:第一,这次试验一定保响,确保安全,基本保测。第二,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第三,“零”时选择的关键在于气象预报。第四,要做好成功和失败的两手准备。
遵照周仲辅总理的指示,核试验委员会还规定了来往电话电报的“暗语”,如“203”为“首次”、“管道”为“实弹”、“喷涂”为“装配”、“下河”为“装配间”、“登山”为“铁塔”、“香烛”为“雷*管”、“烧香”为“装雷*管”、“体温”为“剂量”、“血压”为“气象”、“零日”为“起爆时间”等等。
李子明还告诉记者,10月14日18时25分,他们接到799基地办公室报告:“根据对血压(气象)情况的分析,经过试验委员会研究确定,以正点减四(16日)作为零日(原爆日期)”。
周仲辅总理当即批示:“马瑞副部长并告张、左两位同僚:同意16日作为零日,请以暗语加密告张左两人,零时确定后望即告。”李子明即用保密电话把总理批示传达给罗布泊试验场区指挥部,场区各项试爆工作弯弓待发。
期盼已久的“零时”终于确定,14个小时30分钟后,大漠深处铁塔上的中国首枚原子*弹即将震撼世界。
在799基地附近的罗布泊深处里,一个巨大的钢架高耸入云,直指苍穹。这座有十几层楼高的钢架顶端安放着一个大家伙,这就是世界第一枚原子*弹,绰号“迅雷”。3公里外的掩体里,许多核科学家和中华民主帝国军政官员正静静地注视着塔尖。吴宸轩和一众重臣以及数名年轻的官员都在八公里之外的防辐射掩体里静静的等候着那惊天一爆的到来。
这是一枚技术比较复杂的内爆型裂变原子*弹,里面安上了钚239,外面是常规烈性炸药。其中,钚芯只有6.1公斤重,形状如同一只橘子。按照程序,一旦引爆,常规炸药先爆炸,然后产生超音速的冲击波,使钚239核燃料达到并超过临界质量,产生连锁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能量。这种能量的释放是十分巨大的,几乎可以摧毁周围一切。从理论上来说,科学家们都清楚原子*弹的深刻含义,但谁也没真正见过它的威力。所以,大家急切盼望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然而,科学家们感到担心的是,一旦常规烈性炸药爆炸威力不够,原子*弹就无法起爆。
10月16日14时59分15秒,也就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前的45秒,一位山东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齐永毅拨动了主导传送器的开关,每个预先收集了的电子就在预定的极其准确的几百万分之一秒时间内,进入指定位置。这样,第二、第三级的链式传动器就开动了。15秒后,吴宸轩在张作相的指引下按动了最后一道保险解除的按钮,30秒倒计时开始,核爆炸已经无可阻止了。
15时00分,一刹那,一切都同时发生。当然,人们对以几百万分之一秒来计算时间是无从辨别的,所以可以说没有人看到了原子*弹的第一道闪光。但是他们的确看到了在遥远戈壁滩映出来的耀眼反光。有些昏暗的天空顿时亮堂无比。闪光刚过,巨雷在空中炸响。一个火球猛地从塔顶蹿向空中。大地顿时浓烟滚滚,热浪汹涌。空中的火球越蹿越高,直冲云霄。放眼望去,一根巨大的火柱头顶烟云往上猛蹿,高度超过一万米。不一会儿,空中形成了一朵硕大的蘑菇云。世界首枚原子*弹终于成功试爆!由于原子*弹是在罗布泊的核试验场爆炸的,因此,整个爆炸行动的代号叫作“楼兰行动”。这枚原子*弹核当量为1.9万吨左右,超过了主持核试验工程的物理学家许绍光先生的预期。
核爆炸过后,大家放眼望去,高达30米的钢塔已经所剩无几。科学家们说,在原子*弹的爆心,温度超过100万摄氏度。原子*弹爆炸后,巨大的高温已经将钢塔绝大部分熔化。在钢塔的脚下,炸出了一个大坑。
当蘑菇云升起的时候,冲击波一直刮到几十公里外的观看台,竟然掀掉了禁区外围正在执勤巡逻的国防军士兵的钢盔。吴宸轩在掩体里一动不动,在他凝视的望远镜里,而基地里的坦克和采样装甲车正冲进核爆炸区,天上的轰炸机改装的采样飞机也钻进了蘑菇云……
而地震仪器上那一段绵延的波峰记录下了这惊天地泣鬼神的一爆,东京地震台率先发布中国西北再次发生浅源地震的消息,中国*政府随后表示经过调查并无人员伤亡的报告,确认为无害地震。中国的秘而不宣让这个改变世界版图的重大事件隐秘的雪藏了八年之久,直到中国参加二战才由国防部总装部公布出来,而此时中国的核武库里已经有200颗蓄势待发的核弹头可以在24小时内抹掉任何一个大国85%以上的城市和工业。这颗“迅雷”所带来的影响可远远不是799基地里那些欢呼雀跃的工程师和战士们在此刻所能理解的,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和敬爱的元首以及众多将领高官一起狂欢庆祝。
在数年之后,罗布泊深处的荒原上,799基地的第二代军人们从千里之外的首都运来了一块济南青花岗岩,在爆心的中央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的是吴宸轩亲笔草书:“首次核试验爆心”。50年之后,曾被核火燃烧过的沙砾已被风沙覆盖。不知名的小黄花和骆驼草,仍在顽强地展示着生命的重生,但这里的水文地质和土壤样品,依然是国家机密。历史永远记得太初十一年10月16日15时,就在此地,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化作天地惊雷。
“总座,我们今年的经济数据已经完成编纂了,看来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下调至8%已成定局。”苗若曦看着报表有些难为情。毕竟在她的建议下,趁着美国经济危机调整产业结构,才造成中国的部分实体经济被转移到海外。
“没什么,我们如果一直保持13%以上的增长率,那么经济危机到来的时间也就不会太长了。所以通过降低增长速度来调整经济板块,着力拉动消费,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才是长远之举。”
“嗯,总座远见卓识,属下佩服。从去年的调整来看,我们的经济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如果继续被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掩盖,势必会导致今后的重大危机。”苗若曦看着吴宸轩十分仰慕,这位和自己父亲一起创业的叔叔其实才刚刚过知天命之年,但是他的眼光之准,让很多国际上的经济大家都不得不叹服。“现在我们的社会福利已经超过欧美的一般水平,但是考虑到我们九亿人口的基数,是不是要考虑整个社会的运营成本,适当提高社保缴费人群和基数?”
“可以通过对社保缴费人群范围的增加来调节,另外从太初六年的特别基金中补贴一部分进来。目前的人口红利还没到生效的时候,未来的十年里才是中国的社会福利收支平衡的重要阶段。”吴宸轩合上报告,其他的经济问题已经都经过了反复论证,还有基地的国民经济矩阵来验证,不会有大的偏差,只有社会保障问题由于牵扯面太广,不得不由秘书处进行了全局推演才给元首提供了一份可研报告。“小苗,明天我和你父亲都要去西北,有件重大的事情等我们去到场观摩,你如果有时间也可以随你父亲一起去,就说是你吴叔叔批准的。”
“嗯,好,我给我爹说。”苗若曦知道元首口中的重大事情只怕都是能载入帝国史册的大事,有机会亲历自然不容错过,再说她爹也是最宠爱这个天才闺女。不过她没有想到的是她将看到的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展现出来的最为恐怖的破坏力。
太初十一年10月16日清晨,东方渐亮。这片晨曦,是在大漠深处人们的紧张期待中升起的。他们在期待济南核武器研究所的许绍光等专家拿出有关第一颗原子*弹的最后一组计算数据。
前两天下午,就在看似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当口,济南的总装备部副部长马瑞却收到了一份来自罗布泊的马兰基地急电。报告说,有两种可能会造成原子*弹试爆失败:一是原子*弹中的铀-238自发裂变产生的中子引起“自燃”而提早核爆;二是化学爆炸未能激发核爆炸。
十万火急!马瑞立即报告了政务院总理周仲辅。当晚,周仲辅总理把马瑞叫到政务院的总理办公室,问他有什么看法?马瑞认为化学爆炸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多次聚合爆轰试验都没有出过问题;至于铀材料自发裂变到底有多大概率,要请专家再研究计算。
周仲辅直接问道:“试验可能会发生什么结果?”马瑞想了想答:“有三种可能,第一是干脆利索,第二是拖泥带水,第三是完全失败。”最后,他自信地说:“第一种可能性最大。”在秘书处就以凡事细致过人著称的周仲辅总理仍叮嘱他说:“要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工作。”
马瑞不敢怠慢,冒着风雨,连夜赶到济南长清区的放射物理研究所。汽车还未停稳,刘杰就跳出车子跑上楼,他找到理论物理学家许绍光、中子物理学家莫洪文和数学家袁佳柳,布置任务说:“场区出现新情况,总理要求重新计算一下成功的概率,8个小时内给我结果。”
15日凌晨,数据终于出来了:“经计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失败率小于万分之一。”严谨的计算和必胜的信心,再次激活了799基地“零时”的各项准备工作。
当年在799基地的爆炸学高工孙炳福回忆道:“10月15日,核试验指挥部向各参试单位下达了战斗命令:10月16日为‘零日’,各单位从现在起,做好一切准备。”
那天上午,他所在的担任核爆炸测试任务的丙07组,分乘3辆卡车奔向各自在爆炸区负责的测量线,进行最后的调试和安装。孙炳福小组的齐子芳留在接收站负责信号接收,杨洁禄和孙炳福到3个信号发射点进行现场调试和安装。
“到了离爆心7公里的发射点,杨洁禄负责调试和安装,我负责监督和记录,以防出错。他先和田树元举行无线通信,再将定时钟表调整到第一次开机时间,然后打开电源开关,最后将发射机装在埋在地下的铁箱子里,以防遭到核爆炸的破坏。他每操作一步,我都要确认正确无误,才在记录表上打个对号。在完成了14公里、20公里这两个信号发射点的安装和调试后,才驱车返回基地。”
担任总装部副部长马瑞的秘书李子明在解密期限过后告诉记者,核试验委员会初步商定为太初十一年10月14日,15日凌晨才最后确定为16日15时为“零时”,并报告总理周仲辅批准的。
此前,799基地的天气预报部门说:从10月15日至20日之间将会出现符合试验条件要求的好天气。10月10日23时10分,首次核试验总指挥张作相将军、副总指挥左爱民的报告送达政务院总理办公室。
次日,元首批准了这一报告。周仲辅的短笺是写给时任总装部副部长马瑞的:“望告张、左,同意他们来信所说的一切布置,从10月15日至20日之间,由他们根据现场气象情况决定起爆日期和时间,决定后报告我们,你们来往电话均需通过保密设施以暗语进行。”
第二天,799基地气象部门再次预报,16日左右有出现好天气的可能。核试验委员会便把试验日期瞄准这个日期。
13日,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召开会议,一致认为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可以进行正式试验,并确定:第一,这次试验一定保响,确保安全,基本保测。第二,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第三,“零”时选择的关键在于气象预报。第四,要做好成功和失败的两手准备。
遵照周仲辅总理的指示,核试验委员会还规定了来往电话电报的“暗语”,如“203”为“首次”、“管道”为“实弹”、“喷涂”为“装配”、“下河”为“装配间”、“登山”为“铁塔”、“香烛”为“雷*管”、“烧香”为“装雷*管”、“体温”为“剂量”、“血压”为“气象”、“零日”为“起爆时间”等等。
李子明还告诉记者,10月14日18时25分,他们接到799基地办公室报告:“根据对血压(气象)情况的分析,经过试验委员会研究确定,以正点减四(16日)作为零日(原爆日期)”。
周仲辅总理当即批示:“马瑞副部长并告张、左两位同僚:同意16日作为零日,请以暗语加密告张左两人,零时确定后望即告。”李子明即用保密电话把总理批示传达给罗布泊试验场区指挥部,场区各项试爆工作弯弓待发。
期盼已久的“零时”终于确定,14个小时30分钟后,大漠深处铁塔上的中国首枚原子*弹即将震撼世界。
在799基地附近的罗布泊深处里,一个巨大的钢架高耸入云,直指苍穹。这座有十几层楼高的钢架顶端安放着一个大家伙,这就是世界第一枚原子*弹,绰号“迅雷”。3公里外的掩体里,许多核科学家和中华民主帝国军政官员正静静地注视着塔尖。吴宸轩和一众重臣以及数名年轻的官员都在八公里之外的防辐射掩体里静静的等候着那惊天一爆的到来。
这是一枚技术比较复杂的内爆型裂变原子*弹,里面安上了钚239,外面是常规烈性炸药。其中,钚芯只有6.1公斤重,形状如同一只橘子。按照程序,一旦引爆,常规炸药先爆炸,然后产生超音速的冲击波,使钚239核燃料达到并超过临界质量,产生连锁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能量。这种能量的释放是十分巨大的,几乎可以摧毁周围一切。从理论上来说,科学家们都清楚原子*弹的深刻含义,但谁也没真正见过它的威力。所以,大家急切盼望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然而,科学家们感到担心的是,一旦常规烈性炸药爆炸威力不够,原子*弹就无法起爆。
10月16日14时59分15秒,也就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前的45秒,一位山东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齐永毅拨动了主导传送器的开关,每个预先收集了的电子就在预定的极其准确的几百万分之一秒时间内,进入指定位置。这样,第二、第三级的链式传动器就开动了。15秒后,吴宸轩在张作相的指引下按动了最后一道保险解除的按钮,30秒倒计时开始,核爆炸已经无可阻止了。
15时00分,一刹那,一切都同时发生。当然,人们对以几百万分之一秒来计算时间是无从辨别的,所以可以说没有人看到了原子*弹的第一道闪光。但是他们的确看到了在遥远戈壁滩映出来的耀眼反光。有些昏暗的天空顿时亮堂无比。闪光刚过,巨雷在空中炸响。一个火球猛地从塔顶蹿向空中。大地顿时浓烟滚滚,热浪汹涌。空中的火球越蹿越高,直冲云霄。放眼望去,一根巨大的火柱头顶烟云往上猛蹿,高度超过一万米。不一会儿,空中形成了一朵硕大的蘑菇云。世界首枚原子*弹终于成功试爆!由于原子*弹是在罗布泊的核试验场爆炸的,因此,整个爆炸行动的代号叫作“楼兰行动”。这枚原子*弹核当量为1.9万吨左右,超过了主持核试验工程的物理学家许绍光先生的预期。
核爆炸过后,大家放眼望去,高达30米的钢塔已经所剩无几。科学家们说,在原子*弹的爆心,温度超过100万摄氏度。原子*弹爆炸后,巨大的高温已经将钢塔绝大部分熔化。在钢塔的脚下,炸出了一个大坑。
当蘑菇云升起的时候,冲击波一直刮到几十公里外的观看台,竟然掀掉了禁区外围正在执勤巡逻的国防军士兵的钢盔。吴宸轩在掩体里一动不动,在他凝视的望远镜里,而基地里的坦克和采样装甲车正冲进核爆炸区,天上的轰炸机改装的采样飞机也钻进了蘑菇云……
而地震仪器上那一段绵延的波峰记录下了这惊天地泣鬼神的一爆,东京地震台率先发布中国西北再次发生浅源地震的消息,中国*政府随后表示经过调查并无人员伤亡的报告,确认为无害地震。中国的秘而不宣让这个改变世界版图的重大事件隐秘的雪藏了八年之久,直到中国参加二战才由国防部总装部公布出来,而此时中国的核武库里已经有200颗蓄势待发的核弹头可以在24小时内抹掉任何一个大国85%以上的城市和工业。这颗“迅雷”所带来的影响可远远不是799基地里那些欢呼雀跃的工程师和战士们在此刻所能理解的,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和敬爱的元首以及众多将领高官一起狂欢庆祝。
在数年之后,罗布泊深处的荒原上,799基地的第二代军人们从千里之外的首都运来了一块济南青花岗岩,在爆心的中央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的是吴宸轩亲笔草书:“首次核试验爆心”。50年之后,曾被核火燃烧过的沙砾已被风沙覆盖。不知名的小黄花和骆驼草,仍在顽强地展示着生命的重生,但这里的水文地质和土壤样品,依然是国家机密。历史永远记得太初十一年10月16日15时,就在此地,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化作天地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