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调整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然赵普罢相之后,刘皇帝再未明确指定一个首相,但政事堂几十年的运转机制中,注定需要一个领头羊,一个能够一锤定音的角色。
在刘皇帝最初的构想中,这份权力是要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的,这个角色也该是皇帝,不过,这二十多年来,连他自己都有些怠政了,何况后世之君。
而在赵普当政的那些年,相权已经事实上对君权造成了侵蚀,产生了危害,刘皇帝所拥有的崇高威望,只是在他察觉到威胁之时,拥有足够的实力与底气去消除威胁,抑或消灭制造威胁的人。
君权、相权,也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赵普罢相后,朝廷的最高决策权,基本都被刘皇帝收回了,同时其中一部分转移到太子身上,而政事堂宰相能够保留的决策权已经很少了。
像宋琪等宰相,更多的职责只是听命办事,有参与、建议的机会,却无拍板决议的权力。但即便如此,宋琪在实际的秉政中,仍旧充当着总理朝政的首辅之职,只是名义上没有得到确认罢了,但很多人就是把宋琪看作权力、势力小一些的赵普。
而对于这样的身份认同,赵匡义自然也是格外向往的,也是他孜孜以求的。作为勋臣,荣华富贵早有保障,入仕二十余载,始终兢兢业业,从无懈怠,堪称严苛地约束自己,所追求者,也不过权力名誉二词,如今,赵匡义似乎看到了希望。
若是,寻常时候,他怕是得熬到宋琪退休告老,以宋琪的身体,多少需要些年头,但现在出了这等状况,宋琪自取其祸,丢官免职,那前路仿佛在一瞬间变得平坦顺畅起来。
宋琪、赵匡义这批宰臣中,军政系统是不必考虑的,不论韩通还是刘廷翰,基本都没有首辅的可能,何况随着三郡公回京,军政方面必有大调整。
至于剩下的,王着是占个出道早、资历老,又是刘皇帝身边出去的便宜,实际上,赵匡义并不怎么看得上此人,这么深厚的资历与关系,换作是他赵匡义,早就登顶了,不会仅仅还是个财政使,并且连财政司那点事都理不清,诸事还需沉义伦费心。
沉义伦年高德重,但同样是老迈不堪,基本构不成威胁,就等着顺利致仕,平安落地,回家养老了。
倒是掌管吏部的吕端是个人物,能够做到“唾面自干”的就不会是凡人,不过这个人平日里表现得太普通,被不少朝臣所轻视。刘皇帝能破格提拔吕蒙正为洛阳府尹,但若是把吕端提列到百官之首,那内外群臣绝对难以接受,想来也是会多几分慎重考量......
这么一想,赵匡义忽觉自己优势很大,不论身份、能力、资望,舍他“赵二”其谁?朝廷中还有比他更适合秉政的人吗?
大概是关心则切的缘故,心中波澜起伏,失了常平,赵匡义忽视了很多事。而刘皇帝接下的安排,把他心头的火热浇灭了。
话是对太子刘旸说的:“你如今秉政,事务繁重,还需良臣辅助。宋琪本是个合格的辅政大臣,办事周至妥当,可惜老来湖涂,脑子不清了。
这样,朕把李昉调回来协助你,你们师徒俩,协作起来,也更方便。说起来,李昉去京,也有十来年了,该回来了!”
听刘皇帝这个决定,赵匡义脸色稍微僵了下,怎么能把李昉给忘记了,那可是刘旸的老师,未来的帝师,关系之深厚,远超常人想象。何况,即便不提这层关系,李昉本身就是朝中老臣,除了年纪,一时间赵匡义还真想不出自己有什么优势。
不过,赵匡义城府很深,很快便稳住了心神,恢复如初。换了李昉又如何?左右都是熬,李昉也年近花甲了,哪如他赵相公春秋鼎盛,且以刘皇帝之脾性......
忽然想到了什么,赵匡义下意识地抬头看了刘皇帝一眼,然看不出什么,却也不由为自己心中猜测的方向感到心慌。
至于刘旸,心情则有些五味杂陈了,他欣赏尊重宋琪,但也不及自己老师,那是几十年腹心相托的关系。何况,当年登闻鼓桉发,李昉被牵累,外放地方,自己难以挽回,刘旸心中本就带有少许愧疚,因此,刘昉回朝任相,刘旸自然是喜悦的,只是此时此刻不好表现出来罢了。
刘皇帝自然不在乎刘旸二人的想法,自顾自地,继续道:“沉义伦也几度向朕上表,告老还乡,朕一直没有同意。不过,念及沉卿年高,也该与其晚年安康,着以尚书右仆射致仕,他为国效力三十余载了,不容易啊,如今荣归,该有的待遇不能少,此事,太子亲自督办!”
“是!”
“还有,沉卿告老,财政司也需增补一名干吏,西北转运使王右,处事练达,敏于算术,可以接任,入朝担任财政副使,制命即可下达!”刘皇帝又道。
“是!”
刘旸三人,已然成为应声虫了,同时,如果此前还只是隐约感觉的话,那么现在几乎可以确定了,刘皇帝这是要重新收权了,这接连的人事安排,就是最明显的征兆了。
“朕乏了!”揉了下额头,刘皇帝道:“你们都退下,各归己任去吧!”
“是!”
“王着留下!”临了,刘皇帝又出言挽留。
刘旸与赵匡义瞥了眼同样面露意外的王着,躬身一礼,缓缓退去。刘皇帝目光平和地看着刘旸的背影,直到他消失在殿外。
就如赵匡义所疑思的那般,又一项考验,要落到太子身上了。正常情况下,以李昉与太子的关系,是不可能重新回政事堂,执掌大权,那样不利于权力的平衡。
如今,在太子秉政多年的情况下,又把李昉这个德高望重能干的太傅调回,让这师徒二人联合,岂不是能够把持大汉朝政了。
另一方面,刘皇帝又做出一副要收权的举动,这权力二字,诱惑太大,皇权的争夺就更加残酷凶险。过去刘皇帝舍得放权,自然看不出什么,一切平稳,如今刘皇帝要收权了,刘旸又是否能甘愿缴权,后退一步,这也是难以定论的......
而刘皇帝,就要看看,刘旸究竟有没有这个耐心。对刘旸,刘皇帝大体是满意的,他的性格想法,有些不认同,但也并非不能接受。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com 换源App】
大部分时候,刘皇帝都是确定刘旸能够很好地继承他创建的大汉帝国,但出于那深入骨髓的猜疑病症,他又总是忍不住要去折腾,去考验,而目的是什么,有时候刘皇帝自己都感到迷茫......
刘皇帝沉吟的表情,不得不说,还是有些可怕的。没人陪伴,王着一个人待在下头,则更不自安。在他有些无所适从之时,刘皇帝终于偏头,把注意力放他身上,慢悠悠地问道:“关于朝廷人事调整,你有何感想?”
闻问,王着愣了下,两眼中闪过迷惑,拱手道:“回陛下,臣无感想,只听诏而行罢了!”
“蠢货!”见状闻言,刘皇帝却忍不住怒骂了一句:“蠢材才无感想!朕看你这官越当越大,人却是越活越回去了!财政司都管不好,还需沉义伦拾遗补缺,朕要你何用,大汉的财政使是摆设吗?摆在台面上,让人笑话的吗?”
这话说得可有些严重了,王着也脑袋一懵,两腿一软,跪下便请罪:“陛下,臣老迈昏聩,疏于职事,辜负陛下恕罪,请陛下责罚,只盼保重御体,不要以老臣之昏悖积怒置气!”
听王着这番话,刘皇帝面上的恼怒收敛了一些,盯着他,叹道:“不论是在州县,还是在道府,你干得不是一直都很不错吗?为何进京还朝,登堂拜相,反而无所作为,一无是处?”
王着闻言,愣愣地道:“臣才浅德薄,能有今日的荣光,全仰陛下赏识提拔,臣之小才,难登大雅之堂,让陛下失望了......”
“江南道你都能管好,管不好一个财政司?”刘皇帝质问道。
王着沉默了下,面上还是那一脸敬畏的憨相,拱手道:“德不配位,于国于民不利,臣愿退位让贤!”
“国家职权,是你说让就让的吗?”一听这话,刘皇帝更加恼火了,甚至拍了下御桉,满脸的怒其不争。
王着跪在御前,感受着皇帝的怒火,人也不禁哆嗦了下,深深地埋着头:“陛下息怒!老臣听从陛下意旨!”
绕来绕去,又绕回去了......而见王着这一副“我躺平了”的模样,刘皇帝眉头不由得紧锁起来,上一个给他这种感觉的,还是国舅李业。
而刘皇帝疑惑的是,王着虽然算不得什么经天纬地的大才,但进士出身,才识还是很出众的,过去的三十多年,在地方上时,也从来勤勤恳恳,做了很多实事,连初定的江南都能料理得当,恰恰是回京担任财政使后,人就逐渐变了。
初时尚好,但近两年来,人是越来越昏昧,的束手束脚,唯唯诺诺,已经向尸位素餐“进化”了,而这样的变化,让刘皇帝很是纳罕,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看着此时的王着,刘皇帝真有种下诏把他也罢免的冲动,然而神圣克制住了。要是一日之间,连罢三名宰相,那动静可就太大了,说不准得被愚人当作发生政变了。
眼下,刚刚返回洛阳,朝廷上上下下,一堆的琐碎麻烦,宋琪罢相已经能引起不少动荡了,就不要热乎添油,再加麻烦了......
不过,对王着,刘皇帝还是难得地,多了几分耐心:“朕只问你,这财政使,你能不能做好?”
闻问,王着竟然迟疑了下,方才一脸肃重地禀道:“臣尽力!”
虽然赵普罢相之后,刘皇帝再未明确指定一个首相,但政事堂几十年的运转机制中,注定需要一个领头羊,一个能够一锤定音的角色。
在刘皇帝最初的构想中,这份权力是要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的,这个角色也该是皇帝,不过,这二十多年来,连他自己都有些怠政了,何况后世之君。
而在赵普当政的那些年,相权已经事实上对君权造成了侵蚀,产生了危害,刘皇帝所拥有的崇高威望,只是在他察觉到威胁之时,拥有足够的实力与底气去消除威胁,抑或消灭制造威胁的人。
君权、相权,也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赵普罢相后,朝廷的最高决策权,基本都被刘皇帝收回了,同时其中一部分转移到太子身上,而政事堂宰相能够保留的决策权已经很少了。
像宋琪等宰相,更多的职责只是听命办事,有参与、建议的机会,却无拍板决议的权力。但即便如此,宋琪在实际的秉政中,仍旧充当着总理朝政的首辅之职,只是名义上没有得到确认罢了,但很多人就是把宋琪看作权力、势力小一些的赵普。
而对于这样的身份认同,赵匡义自然也是格外向往的,也是他孜孜以求的。作为勋臣,荣华富贵早有保障,入仕二十余载,始终兢兢业业,从无懈怠,堪称严苛地约束自己,所追求者,也不过权力名誉二词,如今,赵匡义似乎看到了希望。
若是,寻常时候,他怕是得熬到宋琪退休告老,以宋琪的身体,多少需要些年头,但现在出了这等状况,宋琪自取其祸,丢官免职,那前路仿佛在一瞬间变得平坦顺畅起来。
宋琪、赵匡义这批宰臣中,军政系统是不必考虑的,不论韩通还是刘廷翰,基本都没有首辅的可能,何况随着三郡公回京,军政方面必有大调整。
至于剩下的,王着是占个出道早、资历老,又是刘皇帝身边出去的便宜,实际上,赵匡义并不怎么看得上此人,这么深厚的资历与关系,换作是他赵匡义,早就登顶了,不会仅仅还是个财政使,并且连财政司那点事都理不清,诸事还需沉义伦费心。
沉义伦年高德重,但同样是老迈不堪,基本构不成威胁,就等着顺利致仕,平安落地,回家养老了。
倒是掌管吏部的吕端是个人物,能够做到“唾面自干”的就不会是凡人,不过这个人平日里表现得太普通,被不少朝臣所轻视。刘皇帝能破格提拔吕蒙正为洛阳府尹,但若是把吕端提列到百官之首,那内外群臣绝对难以接受,想来也是会多几分慎重考量......
这么一想,赵匡义忽觉自己优势很大,不论身份、能力、资望,舍他“赵二”其谁?朝廷中还有比他更适合秉政的人吗?
大概是关心则切的缘故,心中波澜起伏,失了常平,赵匡义忽视了很多事。而刘皇帝接下的安排,把他心头的火热浇灭了。
话是对太子刘旸说的:“你如今秉政,事务繁重,还需良臣辅助。宋琪本是个合格的辅政大臣,办事周至妥当,可惜老来湖涂,脑子不清了。
这样,朕把李昉调回来协助你,你们师徒俩,协作起来,也更方便。说起来,李昉去京,也有十来年了,该回来了!”
听刘皇帝这个决定,赵匡义脸色稍微僵了下,怎么能把李昉给忘记了,那可是刘旸的老师,未来的帝师,关系之深厚,远超常人想象。何况,即便不提这层关系,李昉本身就是朝中老臣,除了年纪,一时间赵匡义还真想不出自己有什么优势。
不过,赵匡义城府很深,很快便稳住了心神,恢复如初。换了李昉又如何?左右都是熬,李昉也年近花甲了,哪如他赵相公春秋鼎盛,且以刘皇帝之脾性......
忽然想到了什么,赵匡义下意识地抬头看了刘皇帝一眼,然看不出什么,却也不由为自己心中猜测的方向感到心慌。
至于刘旸,心情则有些五味杂陈了,他欣赏尊重宋琪,但也不及自己老师,那是几十年腹心相托的关系。何况,当年登闻鼓桉发,李昉被牵累,外放地方,自己难以挽回,刘旸心中本就带有少许愧疚,因此,刘昉回朝任相,刘旸自然是喜悦的,只是此时此刻不好表现出来罢了。
刘皇帝自然不在乎刘旸二人的想法,自顾自地,继续道:“沉义伦也几度向朕上表,告老还乡,朕一直没有同意。不过,念及沉卿年高,也该与其晚年安康,着以尚书右仆射致仕,他为国效力三十余载了,不容易啊,如今荣归,该有的待遇不能少,此事,太子亲自督办!”
“是!”
“还有,沉卿告老,财政司也需增补一名干吏,西北转运使王右,处事练达,敏于算术,可以接任,入朝担任财政副使,制命即可下达!”刘皇帝又道。
“是!”
刘旸三人,已然成为应声虫了,同时,如果此前还只是隐约感觉的话,那么现在几乎可以确定了,刘皇帝这是要重新收权了,这接连的人事安排,就是最明显的征兆了。
“朕乏了!”揉了下额头,刘皇帝道:“你们都退下,各归己任去吧!”
“是!”
“王着留下!”临了,刘皇帝又出言挽留。
刘旸与赵匡义瞥了眼同样面露意外的王着,躬身一礼,缓缓退去。刘皇帝目光平和地看着刘旸的背影,直到他消失在殿外。
就如赵匡义所疑思的那般,又一项考验,要落到太子身上了。正常情况下,以李昉与太子的关系,是不可能重新回政事堂,执掌大权,那样不利于权力的平衡。
如今,在太子秉政多年的情况下,又把李昉这个德高望重能干的太傅调回,让这师徒二人联合,岂不是能够把持大汉朝政了。
另一方面,刘皇帝又做出一副要收权的举动,这权力二字,诱惑太大,皇权的争夺就更加残酷凶险。过去刘皇帝舍得放权,自然看不出什么,一切平稳,如今刘皇帝要收权了,刘旸又是否能甘愿缴权,后退一步,这也是难以定论的......
而刘皇帝,就要看看,刘旸究竟有没有这个耐心。对刘旸,刘皇帝大体是满意的,他的性格想法,有些不认同,但也并非不能接受。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com 换源App】
大部分时候,刘皇帝都是确定刘旸能够很好地继承他创建的大汉帝国,但出于那深入骨髓的猜疑病症,他又总是忍不住要去折腾,去考验,而目的是什么,有时候刘皇帝自己都感到迷茫......
刘皇帝沉吟的表情,不得不说,还是有些可怕的。没人陪伴,王着一个人待在下头,则更不自安。在他有些无所适从之时,刘皇帝终于偏头,把注意力放他身上,慢悠悠地问道:“关于朝廷人事调整,你有何感想?”
闻问,王着愣了下,两眼中闪过迷惑,拱手道:“回陛下,臣无感想,只听诏而行罢了!”
“蠢货!”见状闻言,刘皇帝却忍不住怒骂了一句:“蠢材才无感想!朕看你这官越当越大,人却是越活越回去了!财政司都管不好,还需沉义伦拾遗补缺,朕要你何用,大汉的财政使是摆设吗?摆在台面上,让人笑话的吗?”
这话说得可有些严重了,王着也脑袋一懵,两腿一软,跪下便请罪:“陛下,臣老迈昏聩,疏于职事,辜负陛下恕罪,请陛下责罚,只盼保重御体,不要以老臣之昏悖积怒置气!”
听王着这番话,刘皇帝面上的恼怒收敛了一些,盯着他,叹道:“不论是在州县,还是在道府,你干得不是一直都很不错吗?为何进京还朝,登堂拜相,反而无所作为,一无是处?”
王着闻言,愣愣地道:“臣才浅德薄,能有今日的荣光,全仰陛下赏识提拔,臣之小才,难登大雅之堂,让陛下失望了......”
“江南道你都能管好,管不好一个财政司?”刘皇帝质问道。
王着沉默了下,面上还是那一脸敬畏的憨相,拱手道:“德不配位,于国于民不利,臣愿退位让贤!”
“国家职权,是你说让就让的吗?”一听这话,刘皇帝更加恼火了,甚至拍了下御桉,满脸的怒其不争。
王着跪在御前,感受着皇帝的怒火,人也不禁哆嗦了下,深深地埋着头:“陛下息怒!老臣听从陛下意旨!”
绕来绕去,又绕回去了......而见王着这一副“我躺平了”的模样,刘皇帝眉头不由得紧锁起来,上一个给他这种感觉的,还是国舅李业。
而刘皇帝疑惑的是,王着虽然算不得什么经天纬地的大才,但进士出身,才识还是很出众的,过去的三十多年,在地方上时,也从来勤勤恳恳,做了很多实事,连初定的江南都能料理得当,恰恰是回京担任财政使后,人就逐渐变了。
初时尚好,但近两年来,人是越来越昏昧,的束手束脚,唯唯诺诺,已经向尸位素餐“进化”了,而这样的变化,让刘皇帝很是纳罕,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看着此时的王着,刘皇帝真有种下诏把他也罢免的冲动,然而神圣克制住了。要是一日之间,连罢三名宰相,那动静可就太大了,说不准得被愚人当作发生政变了。
眼下,刚刚返回洛阳,朝廷上上下下,一堆的琐碎麻烦,宋琪罢相已经能引起不少动荡了,就不要热乎添油,再加麻烦了......
不过,对王着,刘皇帝还是难得地,多了几分耐心:“朕只问你,这财政使,你能不能做好?”
闻问,王着竟然迟疑了下,方才一脸肃重地禀道:“臣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