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嘉定竹雕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俊平,那些工匠也都有工作,有工资,现在用不着给他们钱。”看着手里的钱,陈金龙感觉有些别扭,认真解释着。
“象牙雕刻可不是仅仅只有上海,广东那边也有象牙雕刻厂,也有很多工匠。
现在因为国际大环境的原因,效益都不是很好,你们都是从事象牙雕刻的,应该有关系,有渠道可以联系上那边的工匠。
我要的就是邀请那边的工匠过来,来上海这边工作,一起从事象牙丝工艺还原研究,以及象牙丝工艺的原材料替代研究。
未来不管我和上海市政府那边谈的怎么样,怎么这项工作都不会停止。
如果谈不拢,我会另外建一个工厂,我们自己做研究,搞生产。”
“自己建厂?这个私人可以建厂?”陈金龙有些迟疑。
“私人为什么不能建厂?我再北京就有一座家具厂!
另外,我在香江那边有个公司,我可以通过香江那边的公司来投资兴建新的工厂。
我北京那边的家具厂就是通过香江公司投资的。”张俊平简单解释了一下。
“哦!要是这样的话,我想无论是市政府还是厂里都不会拒绝的。”陈金龙很确定的说道。
八九十年代,外资企业很受欢迎……错了!应该说是外资企业一直都很受欢迎。
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期,一些在外企工作的人,甚至有种高人一等的错觉,说话的时候都得带几个英文单词,不然都不会说话。
互相称呼那都得叫英文名字,不然就是老low。
顺便说一句,八九十年代港资企业也被当做是外资企业。
……
回到北京,已经是下午五点多,张俊平没有去家具厂,直接回了东米市胡同。
“哟,你小子怎么突然回来了?”老太太看到张俊平,笑着问道。
“吃饭了没?”黄雪上前去接张俊平手里的包。
“上海那边情况有点变化,就先回来了。
还没吃呢!不用,我自己拿吧,有点沉!”张俊平一边回答着老太太和黄雪的问话,一边把行李箱放到石桌上。
这个行李箱和黄雪的那个海南黄花梨黄铜包脚行李箱是同款。
打开行李箱,张俊平从里面拿出这次去上海带回来的礼物。
“刘奶奶,我从上海给您带回来的点心,松饼、松糕、薄脆、一捏酥,还有五香豆,都是上海的老牌名吃。
黄姑娘你把这个酱鸭切一下,咱们晚上吃。”
“哟,带回来的东西还真不少。给你杨师傅带了吗?”
“带了,我每一样都带了好几份!”张俊平笑着拍拍箱子。
去的时候箱子空荡荡的只有两件换洗衣服,回来满满当当的,全都是从上海带回来的东西。
大多都是上海的小吃。
当然了,也还有别的。
等张俊平把自己带来的小吃,全都拿出一份之后,又从箱子里拿出一件东西。
“刘奶奶我还给您带了一件礼物,您看看这个!”张俊平把东西放到石桌上,打开外面包裹着的报纸,露出里面的笔筒。
“嘉定竹刻,你有心了。
咦?这东西有点意思!”老太太看了一眼,随口夸了一句,然后眼睛一眯,咦了一声,然后伸手拿起来。
老太太带上老花镜,仔细端详了片刻才开口道:“这是朱三松的仕女图笔筒?!”
“刘奶奶您的眼力见就是高,我可是看了好久,才敢确定这是朱三松的作品。”张俊平竖了竖大拇指,对着老太太吹捧道。
“你小子,少拍马屁。”老太太笑骂一句,又不由叹道:“你这运气还真是好!”
“这个还真不是运气,我这次去上海顺便去参观了一下嘉定竹雕厂,这件明代仕女图笔筒就是在嘉定竹雕厂的一位老师傅手里买下来的。
那位老师傅孙子病了,急用钱,拿着这件笔筒去文物商店换钱,结果文物商店只给二十块钱,老师傅急得直抹眼泪,我正好遇到。就花了二百块钱给买了回来。”
说到朱三松,就不得不提嘉定竹雕,嘉定竹雕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朱三松则是嘉定竹雕创始人朱松玲的孙子,朱松玲、朱小松、朱三松并称三朱,是明代竹雕宗师级的竹雕匠人,开创了“以刀代笔,以书法刻竹”嘉定竹雕。
朱三松在竹雕上的成就还在其祖父朱松玲、其父朱小松之上,所刻制的人物、山水、草虫、禽鸟,刀法精湛,有新鲜灵动之感。
“二百块钱,高了!不过,艺术无价,不能单单看它值多少钱。
也许这就是你运气好的原因吧!你愿意为这些艺术品出高价,所以这些好东西也都愿意往你身边凑。”老太太一针见血的说道。
张俊平在收古玩文物的时候,给的价格都很高,比文物商店的价格高好几倍,甚至比黑市价格还要高出很多。
看上去,张俊平好像是个冤大头,可是这个年代是一个古董文物被严重低估的年代,所以……
“不止这一件,我收了老师傅这件明代仕女图竹雕笔筒后,老师傅又从家里拿出来两件竹雕作品。”张俊平说着又从箱子里拿出两件东西。
打开报纸,里面是一尊南极仙翁的竹雕摆件,这尊南极仙翁竹雕摆件是用竹根雕刻而成的,栩栩如生,神形兼备。即便是不懂行的人看了,也会觉得雕的好,传神。
这才是艺术的真正魅力,好的艺术作品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下里巴人,都能从中感受的美。
不像后世,一些人为了博人眼球,胡乱瞎搞,还不知廉耻的说,自己的作品不是给俗人看的。
“这是看作品风格有点像清乾隆年间周颢的作品。”老太太端详了片刻开口说道。
“刘奶奶您这眼力实在是高!”张俊平再次竖起大拇指。
“你小子,拍马屁就不会换个词?”老太太笑骂一句,接着说道:“你这次上海之行收获不小啊!
这周颢可是不次于朱三松的竹雕名家,是三朱之后的有一位宗师级人物。
只可惜,自周颢之后,嘉定竹雕虽然名家辈出,但是再也没有出过宗师级的人物了……”
“俊平,那些工匠也都有工作,有工资,现在用不着给他们钱。”看着手里的钱,陈金龙感觉有些别扭,认真解释着。
“象牙雕刻可不是仅仅只有上海,广东那边也有象牙雕刻厂,也有很多工匠。
现在因为国际大环境的原因,效益都不是很好,你们都是从事象牙雕刻的,应该有关系,有渠道可以联系上那边的工匠。
我要的就是邀请那边的工匠过来,来上海这边工作,一起从事象牙丝工艺还原研究,以及象牙丝工艺的原材料替代研究。
未来不管我和上海市政府那边谈的怎么样,怎么这项工作都不会停止。
如果谈不拢,我会另外建一个工厂,我们自己做研究,搞生产。”
“自己建厂?这个私人可以建厂?”陈金龙有些迟疑。
“私人为什么不能建厂?我再北京就有一座家具厂!
另外,我在香江那边有个公司,我可以通过香江那边的公司来投资兴建新的工厂。
我北京那边的家具厂就是通过香江公司投资的。”张俊平简单解释了一下。
“哦!要是这样的话,我想无论是市政府还是厂里都不会拒绝的。”陈金龙很确定的说道。
八九十年代,外资企业很受欢迎……错了!应该说是外资企业一直都很受欢迎。
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期,一些在外企工作的人,甚至有种高人一等的错觉,说话的时候都得带几个英文单词,不然都不会说话。
互相称呼那都得叫英文名字,不然就是老low。
顺便说一句,八九十年代港资企业也被当做是外资企业。
……
回到北京,已经是下午五点多,张俊平没有去家具厂,直接回了东米市胡同。
“哟,你小子怎么突然回来了?”老太太看到张俊平,笑着问道。
“吃饭了没?”黄雪上前去接张俊平手里的包。
“上海那边情况有点变化,就先回来了。
还没吃呢!不用,我自己拿吧,有点沉!”张俊平一边回答着老太太和黄雪的问话,一边把行李箱放到石桌上。
这个行李箱和黄雪的那个海南黄花梨黄铜包脚行李箱是同款。
打开行李箱,张俊平从里面拿出这次去上海带回来的礼物。
“刘奶奶,我从上海给您带回来的点心,松饼、松糕、薄脆、一捏酥,还有五香豆,都是上海的老牌名吃。
黄姑娘你把这个酱鸭切一下,咱们晚上吃。”
“哟,带回来的东西还真不少。给你杨师傅带了吗?”
“带了,我每一样都带了好几份!”张俊平笑着拍拍箱子。
去的时候箱子空荡荡的只有两件换洗衣服,回来满满当当的,全都是从上海带回来的东西。
大多都是上海的小吃。
当然了,也还有别的。
等张俊平把自己带来的小吃,全都拿出一份之后,又从箱子里拿出一件东西。
“刘奶奶我还给您带了一件礼物,您看看这个!”张俊平把东西放到石桌上,打开外面包裹着的报纸,露出里面的笔筒。
“嘉定竹刻,你有心了。
咦?这东西有点意思!”老太太看了一眼,随口夸了一句,然后眼睛一眯,咦了一声,然后伸手拿起来。
老太太带上老花镜,仔细端详了片刻才开口道:“这是朱三松的仕女图笔筒?!”
“刘奶奶您的眼力见就是高,我可是看了好久,才敢确定这是朱三松的作品。”张俊平竖了竖大拇指,对着老太太吹捧道。
“你小子,少拍马屁。”老太太笑骂一句,又不由叹道:“你这运气还真是好!”
“这个还真不是运气,我这次去上海顺便去参观了一下嘉定竹雕厂,这件明代仕女图笔筒就是在嘉定竹雕厂的一位老师傅手里买下来的。
那位老师傅孙子病了,急用钱,拿着这件笔筒去文物商店换钱,结果文物商店只给二十块钱,老师傅急得直抹眼泪,我正好遇到。就花了二百块钱给买了回来。”
说到朱三松,就不得不提嘉定竹雕,嘉定竹雕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朱三松则是嘉定竹雕创始人朱松玲的孙子,朱松玲、朱小松、朱三松并称三朱,是明代竹雕宗师级的竹雕匠人,开创了“以刀代笔,以书法刻竹”嘉定竹雕。
朱三松在竹雕上的成就还在其祖父朱松玲、其父朱小松之上,所刻制的人物、山水、草虫、禽鸟,刀法精湛,有新鲜灵动之感。
“二百块钱,高了!不过,艺术无价,不能单单看它值多少钱。
也许这就是你运气好的原因吧!你愿意为这些艺术品出高价,所以这些好东西也都愿意往你身边凑。”老太太一针见血的说道。
张俊平在收古玩文物的时候,给的价格都很高,比文物商店的价格高好几倍,甚至比黑市价格还要高出很多。
看上去,张俊平好像是个冤大头,可是这个年代是一个古董文物被严重低估的年代,所以……
“不止这一件,我收了老师傅这件明代仕女图竹雕笔筒后,老师傅又从家里拿出来两件竹雕作品。”张俊平说着又从箱子里拿出两件东西。
打开报纸,里面是一尊南极仙翁的竹雕摆件,这尊南极仙翁竹雕摆件是用竹根雕刻而成的,栩栩如生,神形兼备。即便是不懂行的人看了,也会觉得雕的好,传神。
这才是艺术的真正魅力,好的艺术作品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下里巴人,都能从中感受的美。
不像后世,一些人为了博人眼球,胡乱瞎搞,还不知廉耻的说,自己的作品不是给俗人看的。
“这是看作品风格有点像清乾隆年间周颢的作品。”老太太端详了片刻开口说道。
“刘奶奶您这眼力实在是高!”张俊平再次竖起大拇指。
“你小子,拍马屁就不会换个词?”老太太笑骂一句,接着说道:“你这次上海之行收获不小啊!
这周颢可是不次于朱三松的竹雕名家,是三朱之后的有一位宗师级人物。
只可惜,自周颢之后,嘉定竹雕虽然名家辈出,但是再也没有出过宗师级的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