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王阳明之驭心剑 > 第三十一章 年例银两

第三十一章 年例银两

作者:自然胡振夏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不朽凡人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京城这边,朱厚照在宫里不断的要变着花样的玩。刘瑾要不断的从外面找一些新的、有趣的东西讨好朱厚照,这些东西往往价值不菲、或者造价巨大;而这些开支又不能走正常的财政开支,刘瑾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到处敛财,来弥补这部分的支出。但久而久之,朱厚照对玩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不惜代价从国外引来狮子、老虎、豹子等珍惜动物到皇宫,供朱厚照观赏取乐;并于西华门别构院篥,筑宫殿,而造密室于两厢,勾连栉列,命曰豹房。朱厚照整日也不住寝宫,而住于豹房,妃子要与他共寝都得送来豹房。皇宫里又是建集市、动物园、豹房等林林总总朱厚照玩耍的场景,而且要不断新增刺激的玩乐游戏;如此一来这方面的支出也越来越大,刘瑾也是捉襟见肘,整天挖空心思、千方百计的敛财。

    这一日,刘瑾安排了朱厚照当天的玩耍节目后,回到司礼监听其他太监念王公大臣的奏疏。

    谷大用拿着一本奏疏道:“刘公公,户部奏请年例银两三十八万两。”

    “三十八万两?什么年例银两,要那么多?”刘瑾叫起来道。

    “此银两每年都有,只是每年都有些增加而已。”谷大用道。

    原来明朝时期商人都应赴边地交纳粮盐,分送各边境地区,以助军需,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奏改商人赴边纳粮中盐之法,令纳银运司、解部,统交户部,分送各边,自此始有年例银两。由于此后商人不再上纳本色,边塞米价涌贵,市籴艰难,盐课银两不敷支用,年例银两遂日渐增加,益以各钞关商税,仍然不足,又加赋于民;于是年例银两成为国家的一个大负担。

    “你查查之前各个时期对于此项支出的银两是多少?”刘瑾道。

    “天顺之前,并无此例。”谷大用查了查道。

    “哦,既然之前都可以不用此银两,现在取消此银两的支出也无妨么。”刘瑾道,心里想着刚好可以用此银两来弥补对朱厚照在宫里各种建设的支出。

    “公公,这个涉及到各戍边的将士利益,是否需要与户部和兵部商量一下。”谷大用道。

    “明日早朝我自有办法。”刘瑾道,心想我何须与户部和兵部商量,这些部门都是一些弘治朝的老臣,与他们商量自然不会同意,我只要搞定朱厚照就行了,他们不得不同意。

    傍晚,刘瑾来到朱厚照的豹房,见朱厚照与一些侍卫和宫女在豹房外的空地上玩两军打战对垒的游戏,朱厚照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取名朱寿;带领着“士兵和军队”攻打对面的“城池”,甚为幼稚。

    “刘瑾,快过来,你来做敌方的守门将领,本将军来攻打你方城门。”朱厚照见刘瑾走过来说道。

    “奴才这就去。”刘瑾赶紧去换了敌方军士的衣服站在进入“敌方”阵营中;刘瑾想着,只要朱厚照高兴,什么都好说。

    “两军”摆好阵势,朱厚照双手一挥,大喊道:“将士们,给我杀进城去,灭了他们,本将军大大有赏。”只见这边阵营的人纷纷往对方城门冲去。

    “朱将军威武,我等早就被朱将军的威名所折服,现率全城百姓向朱将军投降,以后我方所有子民都是大明的子民,我等唯朱将军是从,请朱将军饶了我等性命。”刘瑾见朱厚照带着人冲过来,为了给配合朱厚照的兴致,马上打开“城门”奉迎上去。

    “还没打就投降了?”朱厚照哈哈大笑道。

    “朱将军英明神武,武功盖世,我等与朱将军对垒,那是以卵击石呀。素闻朱将军宅心仁厚、爱民如子,我等都愿意成为朱将军子民,在朱将军的庇护下生活。”刘瑾这马屁是句句拍在朱厚照的心坎上。

    “好吧,既然尔等愿意效忠本将军,就饶了你们性命。”朱厚照道。

    “多谢朱将军隆恩。”刘瑾带着众人大声回道。

    游戏结束后,朱厚照感觉不够过瘾,说道:“刘瑾,这游戏玩感觉不够真实,朕要真打的那种。”

    “真打的那种可不行,要是伤着皇上了怎么办?”刘瑾道。

    “不是有那么多将士保护朕的吗?怎么会伤着呢?”朱厚照道。

    “刀剑无眼,防不胜防呀,皇上;真正的战场是很凶险的。”刘瑾道。

    “我就是要上真正的战场,真正做一回威武大将军。”朱厚照道。

    “皇上,在您的治理之下,国泰民安,大明雄壮威武,四海升平,没有谁敢与大明作对,根本没有战事呀。”刘瑾道。

    “哎,怎么就没有一个国家来挑战一下大明呢?没有战事,我大明那么多军队又有何用呢?”朱厚照道。

    “皇上,虽说在您的威武下,四海皆服,没有战事,可大明军队的开销可不少呀;今日户部又要奏请拨付各边年例银两三十八万两呢。”刘瑾见时机已到,马上说道。

    “这年例银两是怎么回事?军队不都是有军饷的吗?”朱厚照道。

    “皇上,大明自太祖以来军队就有屯田的制度,军队不仅有军饷,还能自给自足的,这年例银两在动乱时代也算合理,可现在太平盛世,这银两还逐年增加,这可不正常,奴才在宫中给皇上安排了那么多东西也没花那么多银子,这年例银两可是年年都要拨付那么多,想必户部与边防巡抚有共盗之嫌。”刘瑾道。

    “嗯,你说的有道理。”朱厚照道。

    “皇上,干脆就停止拨付这年例银两吧,以后也不增加这年例银两收取的数量;一方面可以减轻一些老百姓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给皇上多添置一些更加有趣的东西。”刘瑾道。

    “好,就按你说的办。”朱厚照道。

    “遵旨。”刘瑾道,心里是一阵的欢喜。

    次日早朝,朱厚照还在豹房睡觉、休息;刘瑾代朱厚照传话户部尚书胡富道:“皇上有旨,即日起取消年例银两的拨付。”

    “刘公公,此举怕有不妥呀,可否再奏请皇上收回旨意。”户部尚书胡富道。

    “皇上圣裁,有何不妥呀?”刘瑾向龙椅抱拳反问道。

    “没有此银两,各边的储备就会空虚,士兵们的生活条件就会下降,到时候会影响明军的战斗力呀。”胡富道。

    “我就问你,天顺之前,此年例银两是多少?”刘瑾早就想好了怎么对付朝中反对之人。

    “天顺之前并无此年例银两。”胡富道。

    “既然天顺之前都可以不用此银两,为何现在反而要呢,而且是越来越多?”刘瑾问道。

    “现今商人纳的不是实物而是银两,各边区相对实物就紧张,边塞的米盐等实用物资的价格就逐年上涨了,所以这税赋支出自然也就逐年增加。”胡富道。

    “现各边安宁,又无战事,此银两的支出却逐年增加,我看此年例银两有朝廷官员与边方巡抚共盗之嫌。”刘瑾道。

    “户部每年都是实实在在的把银两转入各边的,并无任何贪盗。”胡富道。

    “你没有贪盗,不代表其他官员和边方巡抚没有,皇上要整顿吏治,取消此年例银两,有何不妥?”刘瑾道,心想以借皇上要整顿吏治,惩治贪污的名义来压一下,你们总不敢有什么话了吧。

    “下官遵旨。”胡富道,心想刘瑾要以此理由来取消年例银两,自己要再坚持的话,自己就变成贪盗同伙了。

    此时,兵部尚书王琼站出来道:“刘公公,突然取消年例银两,各边士兵生活没有保障,怕会引起兵变呀。”

    “天顺之前并无此银两,也未听说有过兵变。”刘瑾道。

    “之前是以实物交之各边,士兵们可以分到物资,现今既无物资又无银两,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王琼道。

    “现今天下太平,将士无战可打,却又有那么多的银两可领取,生活安逸了,不仅会懈怠训练、消磨意志,反而会助涨各边将士的奢淫之风。”刘瑾道。

    “刘公公,各边将士长期离乡背井驻守边疆,多些银两可以寄回赡养父母,也是可以理解的,各边都是处在荒山野岭,蛮夷之地,并无京城的繁华热闹,何来的奢淫之所呢?”王琼道。

    “此事,皇上已经裁定,不必再议。”刘瑾冷冷的道。

    文武百官听了都不解,但是皇上的旨意也不敢有再多的辩驳,只能默默的接受。此举引起了边储日匮,士兵生活没有着落,间接导致了安化王之乱,此为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