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王阳明之驭心剑 > 第十五章 思州知州

第十五章 思州知州

作者:自然胡振夏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不朽凡人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话说张永几人因刺杀王阳明失败,回到京城来到刘瑾的府衙向刘瑾禀报,刘瑾正坐在自己做的龙椅上,抚弄着钟爱的小猫。由于权力越来越大,刘瑾也越来越膨胀了,在自己的府衙内设立了一个小朝廷,专门用来对付朝中大臣。

    张永四人跪在地上禀报了情况,刘瑾大声呵斥道:“你们四个人还杀不了一个王守仁?”

    “属下无能。”张永跪着不敢抬头说道。

    “我看你还是去司礼监管管文书吧,其他的事让谷大用去办。”刘瑾冷冷的道。刘瑾对张永甚是不满,反而谷大用这些日子天天陪在自己身边,照顾着刘瑾的方方面面,深得刘瑾的喜欢。

    “是,刘公公。”张永怯怯的领命道。

    “飞哥传书给思州知州夏高,看着王守仁,如离开龙场,直接抓捕。”刘瑾对谷大用道。

    “公公,以王守仁现在的武功,衙门恐怕已经抓不了他了。”谷大用道

    “调动当地的军队抓捕。”刘瑾道。

    “当地军队在土司手里,水西宣慰使安贵荣与夏高素来不合。”谷大用解释道。

    “让他动动脑子。”刘瑾大声道。

    “是。”谷大用领命。

    龙冈书院开起后,是贵州当地最早的书院,当地很多老百姓原来都不知道书院是什么样子的,王阳明给学生们讲课既生动又新奇,孩子们都很爱听,又是不收费的,于是当地百姓们都纷纷送孩子来龙冈书院学习,甚至很多成年人来都来听课,每天都有上百人来到书院,老百姓们也自发的每天都送些柴、米、油、盐过来,帮助娄佳一起给学子们做饭,整理、打扫书院。

    这日,朗朗晴空,一片祥和,王阳明与往常一样在龙冈书院坐着给学子讲学、授课,数十苗民小孩在写字、作画;娄佳与几个苗民妇女忙着切菜、做饭。

    一官员带着十几个衙役气势汹汹来到龙冈书院门口;两个衙役一脚踹开书院大门。

    “谁是王守仁?”官员大声道。

    “我是,请问大人是?”王阳明起身上前作揖道。

    “本官为思州知州夏高,”官员傲慢的道。

    这夏高本来就是刘瑾的爪牙,之前为了讨好刘瑾,在本地到处收集奇珍异宝和收刮民脂民膏来讨好刘瑾,谷大用飞鸽传书给他,让他看住王阳明,自那以后夏高每天都派人监视着王阳明的一举一动,见王阳明一直没离开龙场驿,正愁找不到机会整王阳明,现今无端的办起书院来,想想可以好好的整一下王阳明了。

    “哦,原来是夏大人。”王阳明回答道;龙场驿属于思州地界管,夏高是本地区最大的官,虽然驿站是朝廷独立的管理系统,常理来讲王阳明到了龙场后也应该到夏高那里拜见的,但王阳明也听说这夏高在当地口碑很差,也就懒得去理会了。

    “你开学堂,可有官府批文?”夏高问道。

    “没有。”王阳明答道。

    “可有纳税?”夏高又问道。

    “没有。”

    “可有对学子身份鉴定,入籍造册?”

    “没有。”

    “什么都没有,你这是违法的。”夏高大声喝道。

    “请问大人,犯了哪条法?”王阳明冷静的回道。

    “你一个小小驿臣,有什么资格办学收徒?”夏高道。

    “我讲学、授课是应当地民众所求。”王阳明道。

    “那为何不报官府审批?”夏高道。

    “大明律,私塾授课,无须申报。”王阳明道。

    “为何不纳税?”夏高道。

    “我讲学都是免费,并无向学生收取分文。”王阳明道。

    “在思州,我说违法就是违法;来人,给我封了。”夏高无言以对,生气道。

    两个衙役上前准备贴条;此时,院内学子纷纷涌出,与衙役拉扯成一堆,附近村民拿着农具纷纷赶来,这夏高平日里就骄横跋扈,对待老百姓非常苛刻,当地百姓本就对他甚是不满。倒是这些日子以来,王阳明对待百信特别的友善,而且教他们农作,教孩子读书、写字,当地百姓对王阳明甚是感激,见到夏高要查封书院,气不打一处来,拿起农具就纷纷打向夏高等人;夏高和衙役见老百姓人多,也不敢拔刀对砍,身上多处被老百姓的农具和石头砸到,抱头鼠窜,匆匆跑了出去。王阳明武功高强,特别经过这一年时间的内外双修,武功又是提高了很多,世上鲜有对手了;夏高毕竟是官员,带的也是衙役,又不懂武功;自己也不能动手;但村民们动手他也不去阻拦,那些衙役平常也就靠着官府的差事以人多欺负一下人少的小老百姓,真正老百姓人多的时候,也不敢还手。

    夜里,夏高坐在州衙的书房里,手里拿着布包的鸡蛋,滚着脸上的淤青;想着白天的事情,一肚子的窝火,想着如何整整王阳明和那些老百姓;此时,他的师爷樊洪文走进来。

    “大人,您脸上的伤还好吧?”樊洪文关心道。

    “这个王守仁,竟敢公然煽民造反?”夏高狠狠的道。

    “大人,他们人多势众,我们衙役不够。”樊洪文道。

    “上书朝廷,就说王阳明煽民造反,派兵镇压。”夏高道。

    “这边的军队属于水西指挥使安贵荣节制,他要知道真相,反而不好。”樊洪文提醒道。

    “那怎么办呢?”夏高反问。

    “贵州为少数民族地区,向来就不建书院,此事可以到提学使那里告他一状。”樊洪文道。

    夏高道:“嗯,你马上给我写封书信给贵州提学使。”

    “是,大人。”樊洪文说着又道:“大人,赫章的知县丁忧,朝廷派了一名赫章的候补知县叫杜闻喜,今日拿着文书来到府衙报到了。”

    “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让他交五十两银子算了,交了银子明天让他去上任吧。”夏高道。这思州下辖十几个郡县,每个知县上任,夏高都要盘剥一笔银子,五十到几百两不等,这赫章与云南交界,穷山恶水,是最贫瘠的地方。

    “这杜闻喜是一四五十岁的老头,从京城带着儿子和一仆人而来,科考考了十多年才考上贡士,家里为了他考试,已经把田契都卖了,看那穷酸样,怕是拿不出那么多的银子。”樊洪文道。

    “拿不出银子?那他上什么任?让他自己去想办法。”夏高大声道。

    “可否让他先上任,在任上弄到钱后再补交?”樊洪文道。

    “那可要让他写好借据和时间。”夏高道。

    “好,我明天就把大人的意思转达给他。”樊洪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