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三十六章 军事储备体制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然当时就能给出答案。但是裴承毅仍然缓了
有了刘晓宾的提醒与李存勋的提点,裴承毅没有做出多么惊人的选择,与袁晨皓搭档的正是苏劲辉。本站斩地址已更改为:脚联凹鹏 嵌请登陆圆读
实际上,这个安排主要就是的了照顾裴承毅。
虽然苏劲辉来自军人世家,其祖父就是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之一,在其父辈中诞生了数名声名显赫的高级将领,而在他这一代中,也有好几名将军,但是苏劲辉本人与世家派的关系并不密切,算得上是世家派中的叛逆。半岛战争期间。苏劲辉指挥的纠军有着非常惊人的表现,在攻打汉城的战斗中,发挥出了让人难以相信的战斗力。凭此一战,苏劲辉成为了陆军上将。战后的数次调动中,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抵抗情绪,就是因为他想借此机会与世家派撇清关系。
问题是,苏劲辉根本进不了少壮派的圈子。
虽然从年纪上讲。苏劲辉比裴承毅大不了几岁,算得上年轻气盛,但是在所有少壮派军人眼里,这个来自军人世家的将领与少壮派没有任何关系。正是如此。半岛战争后,苏劲辉几经调动,基本上都在清水衙门中打发时间。如果不是上将的最低退役年龄为驴岁。恐怕苏劲辉早就退役了。
李存勋在这个时候把苏劲辉拉进来,摆明了要他发挥余热。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安排苏劲辉与袁晨皓的关系?
虽然按照李存勋的意思,苏劲辉与袁晨皓同为裴承毅的副手,即在联合司令部中设两名参谋长副司令的位置留给了伊朗与叙利亚,在指挥作战的时候。直接听从裴承毅的凋令,但是作为对伊朗与叙利亚的承诺,共和国必须在前线设两个司令部,裴承毅只需要在后方遥控指挥,由两名参谋长负责前线指挥。也就是说,联合司令部的任务只是协调两个前线指挥部,不参与战术指挥工作。
问题就在这里。到底是谁击叙利亚、以及谁去伊朗?
因为联合司令部还没有成立,而且伊朗与叙利亚当局都表示完全听从指挥,所以这个人事安排暂时还是李存勋的事情。
4月万日,也就是裴承毅选中了苏劲辉的第二天打手 李存勋就找到了协。
事实上,裴承毅也在考虑这斤,问题。
按照最合理的安排,肯定应该让袁晨皓去叙利亚,原因很简单,戈兰高地方向上的战斗肯定耍比扎格罗斯山区内的战斗重要的多。甚至可以说,戈兰高地的最终归属,决定了中东战争的最终结局。虽然裴承毅并不怀疑苏劲辉的能力,特别是指挥装甲集团进攻攻坚作战的能力,但是从自我意愿上来讲,裴承毅并不希望把这个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一个十多年都没有上过战场的将军,而且是一个与他关系不太密切的
军。
问题是,不是什么事情都能按照裴承毅的个人意愿发展。
李存勋主动找上门来。摆明了就是要让裴承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说简单点,如果中东战争的结局对共和国非常不利。那么让袁晨皓去叙利亚,等于葬送了裴承毅最重要的搭档。
李存勋明白这一点。裴承毅也明白这一点。
两人没费多少口水,简短商议之后,裴承毅就做出了妥协,按照李存勋的意思,给袁晨皓打了电话。
组建联合司令部的事情不需要裴承毅操心,按照李存勋的安排,联合司令部就设在瓜达尔港。直接调用战区司令部的人马。事实上,战区司令部的主要职责就是在战争期间担任该方向上的最高指挥部,因此为联合司令部提供帮助。也是战区司令部的本职工作。与战区司令部相比,联合司令部的最大特点就是多了伊朗与叙利亚的联络军官,并且增设了两名副司令。
关键是前线指挥部。事实上,指挥作战的主要机构就是前线指挥
。
这件事情也没有让裴承毅操心。袁晨皓安排好了战区司令部的工作之后,就将赶望德黑兰。在伊朗当局的协助下选择一处较为合适的地点设置前线指挥部。因为共和国在伊朗没有军事基地,所以必须从长远考虑,在哪里设置前线指挥部,应该由总参谋部、或者军情局决定。裴承毅没有问李存勋,按照他的猜测,李存勋肯定早就安排好了,而且地点应该在伊朗西部邻近伊拉克的某处综合型军事基地内。因为苏劲辉还没有返回总参谋部,而且在局势明朗之前,共和国不应该表现得过于积极,至少不应该让外界认为共和国想打仗,所以叙利亚那边的前线指挥部暂时由刘晓宾负责。万幸的是,叙利亚方向上的重点是戈兰高地,所以前线指挥部肯定得面向戈兰高地,变化的余地并不大。
两处前线指挥部的关键问题都是人员。
虽然没有详细询问。但是裴承毅相信,以李存勋的能耐,替两个前线指挥部召集几百名参谋不是什么难事。不管林啸雷多么厉害,只要李存勋还是军情局长。他就得给李存勋面子。
次具,裴承毅离开了北京。
按照李存勋的安排,讽汁划由联合司令部制计,不应该交给袁晨皓负责,所以曳水枚必须得提前赶望瓜达尔港,着手制订战争计戈打手 。
飞机起飞前,李存勋派人送来了好几份资料。
因为离开军队好几年。加上第三次军事改革产生的影响,所以裴承毅需要花点时间了解共和国的军事力量。
事实上,重点就是第三次军事改革。
印度战争之后。当王元庆提出第三次军事改革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在消除了最后一个切身威胁之后,共和国将逐步削减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将更多的财力用在经济建设上。事实上,第三次军事改革的目的确实如此。问题是,减少军费开支绝对不是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唯一目的。
在提出改革的时候。王元庆就提到,第三次军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军事力量转型。
说简单一点,就是针对新的战略目标建设新的军事力量。圆读最斩章节就选泪书吧 甩凹鹏 齐全
众所周知,自从纪佑国发起第一次军事改革开始,除了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战略目的之外,共和国军事力量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地区,为创建以共和国为核心的国际同盟体系提供帮助。母庸置疑。力多年来,共和国军队非常出色的完成了这两个任务。随着最后一个强敌倒下,除非共和国愿意通过战争彻底打败最强夫的竞争对手,不然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没有一个足够分量的国家能对共和国构成威胁。虽然有人认为,共和国与俄罗斯迟早会干上一场,但是俄罗斯是拥有大量核武器的准大国,共和国不可能像对付印度那样对付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幅员极为辽阔,所以共和国也不可能像对付日那样对付俄罗斯。总的说来,就算共和国与俄罗斯的矛盾会愈发明显,只要美国仍然是世界霸主。共和国与俄罗斯就有和平共处的基础,在此之前。双方不大可能因为历史上的遗留问题而爆发战争。事实上,共和国在蒙古问题上一拖再拖,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不想与俄罗斯翻脸,更不希望在需要集中力量应付美国的时候分心对付北面的强邻。
受现实情况的影响,军事转型在所难免。
从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内容来看,削减陆军、增强空军、提高海军的地位、设立天军都算得上是军事转型的重头戏。落到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值得关注。别的不说,在大量裁减兵员的时候,共和国陆军最后一个实现了“全职业化”。准确的说,就是士官取代士兵,成为军队里的骨干力量。到獭0年底打手 万是技术士官,其余的茁万均是基层部队的士官。结合同样由第三次军事改革确定下来的军事动员机制,在共和国遇到战争威胁的时候,不需要进行国家动员。仅需要军队级别的动员,既动员预备役部队,就能在个月之内将共和国陆军的规模扩大倍以上。如果进行全国性质的战争动员,则能在3个月之内将陆军规模扩大旧倍以上。虽然空军、海军与天军的动员能力远不如陆军,但是按照共和国国务院在力幻年初公布的国防蓝皮书。在第三次军事改革完成之后,共和国的国防动员能力将提升2倍以上,即在3个月之内将军事力量由平时的除陆军之外,其他军兵种能够在3个月之内将兵力增加2倍左右。动员能力非常惊人。
从上可以看出。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关键就是增强军队的动员能力。
事实上,要想在削减军队规模的情况下,确保军队的战斗力,就得提高军队的动员能力。除此之外,还得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军事储备体制。
说简单点,就是国家的战略储备体系。
早在引世纪初。共和国就开始提高国家战略储备能力,建立了战略粮仓、战略油库等战略储备设施。南海战争后,共和国当局断定随着日本一步步的迈向有核国家行列,东亚地区的战争将在所难免,所以着手建立共和国的军事储备体系。可以说,半岛战争期间。共和国的装甲部队能够源源不断的开向战场,空军能够一直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与战前建立起来的军事储备地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由赵润东推行的第二次军事改革的首要目的就是建立军事储备体系。
与国家战略储备相比,军事储备体系更加复杂。
别的不说,因为军火都有时效性,且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所以不可能想储备粮食与石油那样,储备军事物资。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在和平时期大量采购军火,把部队用不了的军火储备起来。
问题是,只要战争爆发,对军火的需求就会直线上升,而调整军工企业的生产能力需要时间。也就不可能在第一时间满足军队的需求。在此情况下,任何国家都会储备一定数量的军火,而且以弹药为主,装备※卢实卜,为了确保军队能在突然爆发的战争中掌握主动嵌,士要的军事强国都采取了一种变相的军事储备手段,即同时装备两代武器。拿共和国空军来说,说,小与小旧系列战斗机,而不是用来替换小旧系列战斗机。美国空军也一样,其嫂战斗机将用来替换旧系列战斗机,而不是用来替换丑系列战斗机。如此一来,除了部署在一线部队的主力装备之外。二线部队装备的都是比较老旧的武器,战争爆发之后,就能充分利用二线部队的作战潜力。印度战争中,共和国空军投入的小旧战斗机非常有限,其主要任务是夺取制空权,只在战争后期,对手完全丧失了制空能力之后,才开始执行对地打击任务。按照共和国空军的统计数据,整个印度战争期间。小旧与小口等第五代战斗机只执行了不到胁的对地打击任务,田以上的轰炸任务是由小旧与小旧系列战斗机完成的。
第二次军事改革,主要强调了这种军事储备体制。圆读最斩章节就选泪书吧 甩凹鹏 齐全
由此可见。作为军人出身的国家元首,赵润东在共和国的国防建设上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到了第三次军事改革,王元庆除了提出增强动员能力之外,就是想强化军事储备体制。
对军队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仍然以共和国空军为例,因为不打算用小旧取代小旧战斗机,所以小旧的采购量仅有空军要求采购量的一半,不足的部分,则通过改进小旧实现;如此一来,在小旧当时还没有立项。姑且这么称呼问世之前,空军的一线作战部队将减少一半左右。事实上,因为小旧肯定用来取代小旧,所以从今往后,除非遇到全面战争。不然空军的一线主力部队都无法恢复到印度战争之前的水平。当然。空军的战斗力不会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毕竟通过轮番部署的方式。不管是一线部队还是二线部队,都能得到锻炼。
在整个军事储备体制中,最关键的还是弹药储备。
装备可以用几个年,没有任何一种弹药能够储备几个年。更重要的是,装备用旧了可以无偿赠送给友好国家,从而省去了销毁的费用,弹药却不可能大规模赠送,事实上也没有几个国家愿意在和平时期大规模采购弹药。做个不太恰当的比鼎,装备就好比锅、弹药就好比米,哪个家里都有几口锅、而且都能用上十多年、甚至几个年,而没有那家人会在平常时期囤积太多的米。
问题是。总得囤积一些弹线
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认为,有超级大国卷入的大规模局部战争爆发的周期,完全由超级大国的弹药库容纳能力决定。比如在美苏冷战期间,因为美国的弹药库在不消耗的情况下最多只能储备军火企业在旧年内生产的弹药。所以美国卷入的地区战争也以旧年为限,比如力世纪坠年代的朝鲜战争、田年代到刃年代的越南战争、匆年代的巴拿马战争在此期间还有由前苏联发动的阿富汗战争,虽然美国没有直接卷入,但是美国通过各种途径为阿富汗的反苏游击队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等于消耗了美国的弹药库、叨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与年代末的科索沃战争虽然科索汰战争在苏联解体后爆发,但是按照得到普遍认同的观点,该战争是冷战后转型的标志之一。
再以共和国卷入的战争为例,因为共和国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前并没卷入国际争端,弹药库的容纳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也就是共和国的军工厂加速转动之后,几乎每隔3到年就会爆发一场战争。消耗掉所有储备弹药。
第三次军事改革中,王元庆没有设法降低军工企业的生产能力。
因为已经向民营资本开放了军工领域,所以王元庆也没有理由通过行政干涉的方式让民营军火企业停工。
针对这一问题,王元庆提出的解决办法非常直截了当:增加弹药库的库存容量。
搞清楚了这一点,再来看第三次军事改革,恐怕就没有人认为王元庆削减军费开支会对共和国的军事力量造成负面影响了。
可以说。王元庆压根就没有打算削弱共和国的军事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三次军事改革的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用最少的钱来维持最为强大的国防实力,并且在必要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将国防力量爆发出来,从而使共和国有能力打赢任何一场战争。
由这点来看,赵润东是从军队的层再上建立军事储备体制,而王元庆则是站在国家的高度上完善了军事储备体制。虽然不能由此证明王元庆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但是足以证明他的政治才能,以及超人一等的战略眼光!
;然当时就能给出答案。但是裴承毅仍然缓了
有了刘晓宾的提醒与李存勋的提点,裴承毅没有做出多么惊人的选择,与袁晨皓搭档的正是苏劲辉。本站斩地址已更改为:脚联凹鹏 嵌请登陆圆读
实际上,这个安排主要就是的了照顾裴承毅。
虽然苏劲辉来自军人世家,其祖父就是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之一,在其父辈中诞生了数名声名显赫的高级将领,而在他这一代中,也有好几名将军,但是苏劲辉本人与世家派的关系并不密切,算得上是世家派中的叛逆。半岛战争期间。苏劲辉指挥的纠军有着非常惊人的表现,在攻打汉城的战斗中,发挥出了让人难以相信的战斗力。凭此一战,苏劲辉成为了陆军上将。战后的数次调动中,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抵抗情绪,就是因为他想借此机会与世家派撇清关系。
问题是,苏劲辉根本进不了少壮派的圈子。
虽然从年纪上讲。苏劲辉比裴承毅大不了几岁,算得上年轻气盛,但是在所有少壮派军人眼里,这个来自军人世家的将领与少壮派没有任何关系。正是如此。半岛战争后,苏劲辉几经调动,基本上都在清水衙门中打发时间。如果不是上将的最低退役年龄为驴岁。恐怕苏劲辉早就退役了。
李存勋在这个时候把苏劲辉拉进来,摆明了要他发挥余热。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安排苏劲辉与袁晨皓的关系?
虽然按照李存勋的意思,苏劲辉与袁晨皓同为裴承毅的副手,即在联合司令部中设两名参谋长副司令的位置留给了伊朗与叙利亚,在指挥作战的时候。直接听从裴承毅的凋令,但是作为对伊朗与叙利亚的承诺,共和国必须在前线设两个司令部,裴承毅只需要在后方遥控指挥,由两名参谋长负责前线指挥。也就是说,联合司令部的任务只是协调两个前线指挥部,不参与战术指挥工作。
问题就在这里。到底是谁击叙利亚、以及谁去伊朗?
因为联合司令部还没有成立,而且伊朗与叙利亚当局都表示完全听从指挥,所以这个人事安排暂时还是李存勋的事情。
4月万日,也就是裴承毅选中了苏劲辉的第二天打手 李存勋就找到了协。
事实上,裴承毅也在考虑这斤,问题。
按照最合理的安排,肯定应该让袁晨皓去叙利亚,原因很简单,戈兰高地方向上的战斗肯定耍比扎格罗斯山区内的战斗重要的多。甚至可以说,戈兰高地的最终归属,决定了中东战争的最终结局。虽然裴承毅并不怀疑苏劲辉的能力,特别是指挥装甲集团进攻攻坚作战的能力,但是从自我意愿上来讲,裴承毅并不希望把这个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一个十多年都没有上过战场的将军,而且是一个与他关系不太密切的
军。
问题是,不是什么事情都能按照裴承毅的个人意愿发展。
李存勋主动找上门来。摆明了就是要让裴承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说简单点,如果中东战争的结局对共和国非常不利。那么让袁晨皓去叙利亚,等于葬送了裴承毅最重要的搭档。
李存勋明白这一点。裴承毅也明白这一点。
两人没费多少口水,简短商议之后,裴承毅就做出了妥协,按照李存勋的意思,给袁晨皓打了电话。
组建联合司令部的事情不需要裴承毅操心,按照李存勋的安排,联合司令部就设在瓜达尔港。直接调用战区司令部的人马。事实上,战区司令部的主要职责就是在战争期间担任该方向上的最高指挥部,因此为联合司令部提供帮助。也是战区司令部的本职工作。与战区司令部相比,联合司令部的最大特点就是多了伊朗与叙利亚的联络军官,并且增设了两名副司令。
关键是前线指挥部。事实上,指挥作战的主要机构就是前线指挥
。
这件事情也没有让裴承毅操心。袁晨皓安排好了战区司令部的工作之后,就将赶望德黑兰。在伊朗当局的协助下选择一处较为合适的地点设置前线指挥部。因为共和国在伊朗没有军事基地,所以必须从长远考虑,在哪里设置前线指挥部,应该由总参谋部、或者军情局决定。裴承毅没有问李存勋,按照他的猜测,李存勋肯定早就安排好了,而且地点应该在伊朗西部邻近伊拉克的某处综合型军事基地内。因为苏劲辉还没有返回总参谋部,而且在局势明朗之前,共和国不应该表现得过于积极,至少不应该让外界认为共和国想打仗,所以叙利亚那边的前线指挥部暂时由刘晓宾负责。万幸的是,叙利亚方向上的重点是戈兰高地,所以前线指挥部肯定得面向戈兰高地,变化的余地并不大。
两处前线指挥部的关键问题都是人员。
虽然没有详细询问。但是裴承毅相信,以李存勋的能耐,替两个前线指挥部召集几百名参谋不是什么难事。不管林啸雷多么厉害,只要李存勋还是军情局长。他就得给李存勋面子。
次具,裴承毅离开了北京。
按照李存勋的安排,讽汁划由联合司令部制计,不应该交给袁晨皓负责,所以曳水枚必须得提前赶望瓜达尔港,着手制订战争计戈打手 。
飞机起飞前,李存勋派人送来了好几份资料。
因为离开军队好几年。加上第三次军事改革产生的影响,所以裴承毅需要花点时间了解共和国的军事力量。
事实上,重点就是第三次军事改革。
印度战争之后。当王元庆提出第三次军事改革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在消除了最后一个切身威胁之后,共和国将逐步削减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将更多的财力用在经济建设上。事实上,第三次军事改革的目的确实如此。问题是,减少军费开支绝对不是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唯一目的。
在提出改革的时候。王元庆就提到,第三次军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军事力量转型。
说简单一点,就是针对新的战略目标建设新的军事力量。圆读最斩章节就选泪书吧 甩凹鹏 齐全
众所周知,自从纪佑国发起第一次军事改革开始,除了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战略目的之外,共和国军事力量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地区,为创建以共和国为核心的国际同盟体系提供帮助。母庸置疑。力多年来,共和国军队非常出色的完成了这两个任务。随着最后一个强敌倒下,除非共和国愿意通过战争彻底打败最强夫的竞争对手,不然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没有一个足够分量的国家能对共和国构成威胁。虽然有人认为,共和国与俄罗斯迟早会干上一场,但是俄罗斯是拥有大量核武器的准大国,共和国不可能像对付印度那样对付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幅员极为辽阔,所以共和国也不可能像对付日那样对付俄罗斯。总的说来,就算共和国与俄罗斯的矛盾会愈发明显,只要美国仍然是世界霸主。共和国与俄罗斯就有和平共处的基础,在此之前。双方不大可能因为历史上的遗留问题而爆发战争。事实上,共和国在蒙古问题上一拖再拖,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不想与俄罗斯翻脸,更不希望在需要集中力量应付美国的时候分心对付北面的强邻。
受现实情况的影响,军事转型在所难免。
从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内容来看,削减陆军、增强空军、提高海军的地位、设立天军都算得上是军事转型的重头戏。落到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值得关注。别的不说,在大量裁减兵员的时候,共和国陆军最后一个实现了“全职业化”。准确的说,就是士官取代士兵,成为军队里的骨干力量。到獭0年底打手 万是技术士官,其余的茁万均是基层部队的士官。结合同样由第三次军事改革确定下来的军事动员机制,在共和国遇到战争威胁的时候,不需要进行国家动员。仅需要军队级别的动员,既动员预备役部队,就能在个月之内将共和国陆军的规模扩大倍以上。如果进行全国性质的战争动员,则能在3个月之内将陆军规模扩大旧倍以上。虽然空军、海军与天军的动员能力远不如陆军,但是按照共和国国务院在力幻年初公布的国防蓝皮书。在第三次军事改革完成之后,共和国的国防动员能力将提升2倍以上,即在3个月之内将军事力量由平时的除陆军之外,其他军兵种能够在3个月之内将兵力增加2倍左右。动员能力非常惊人。
从上可以看出。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关键就是增强军队的动员能力。
事实上,要想在削减军队规模的情况下,确保军队的战斗力,就得提高军队的动员能力。除此之外,还得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军事储备体制。
说简单点,就是国家的战略储备体系。
早在引世纪初。共和国就开始提高国家战略储备能力,建立了战略粮仓、战略油库等战略储备设施。南海战争后,共和国当局断定随着日本一步步的迈向有核国家行列,东亚地区的战争将在所难免,所以着手建立共和国的军事储备体系。可以说,半岛战争期间。共和国的装甲部队能够源源不断的开向战场,空军能够一直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与战前建立起来的军事储备地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由赵润东推行的第二次军事改革的首要目的就是建立军事储备体系。
与国家战略储备相比,军事储备体系更加复杂。
别的不说,因为军火都有时效性,且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所以不可能想储备粮食与石油那样,储备军事物资。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在和平时期大量采购军火,把部队用不了的军火储备起来。
问题是,只要战争爆发,对军火的需求就会直线上升,而调整军工企业的生产能力需要时间。也就不可能在第一时间满足军队的需求。在此情况下,任何国家都会储备一定数量的军火,而且以弹药为主,装备※卢实卜,为了确保军队能在突然爆发的战争中掌握主动嵌,士要的军事强国都采取了一种变相的军事储备手段,即同时装备两代武器。拿共和国空军来说,说,小与小旧系列战斗机,而不是用来替换小旧系列战斗机。美国空军也一样,其嫂战斗机将用来替换旧系列战斗机,而不是用来替换丑系列战斗机。如此一来,除了部署在一线部队的主力装备之外。二线部队装备的都是比较老旧的武器,战争爆发之后,就能充分利用二线部队的作战潜力。印度战争中,共和国空军投入的小旧战斗机非常有限,其主要任务是夺取制空权,只在战争后期,对手完全丧失了制空能力之后,才开始执行对地打击任务。按照共和国空军的统计数据,整个印度战争期间。小旧与小口等第五代战斗机只执行了不到胁的对地打击任务,田以上的轰炸任务是由小旧与小旧系列战斗机完成的。
第二次军事改革,主要强调了这种军事储备体制。圆读最斩章节就选泪书吧 甩凹鹏 齐全
由此可见。作为军人出身的国家元首,赵润东在共和国的国防建设上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到了第三次军事改革,王元庆除了提出增强动员能力之外,就是想强化军事储备体制。
对军队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仍然以共和国空军为例,因为不打算用小旧取代小旧战斗机,所以小旧的采购量仅有空军要求采购量的一半,不足的部分,则通过改进小旧实现;如此一来,在小旧当时还没有立项。姑且这么称呼问世之前,空军的一线作战部队将减少一半左右。事实上,因为小旧肯定用来取代小旧,所以从今往后,除非遇到全面战争。不然空军的一线主力部队都无法恢复到印度战争之前的水平。当然。空军的战斗力不会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毕竟通过轮番部署的方式。不管是一线部队还是二线部队,都能得到锻炼。
在整个军事储备体制中,最关键的还是弹药储备。
装备可以用几个年,没有任何一种弹药能够储备几个年。更重要的是,装备用旧了可以无偿赠送给友好国家,从而省去了销毁的费用,弹药却不可能大规模赠送,事实上也没有几个国家愿意在和平时期大规模采购弹药。做个不太恰当的比鼎,装备就好比锅、弹药就好比米,哪个家里都有几口锅、而且都能用上十多年、甚至几个年,而没有那家人会在平常时期囤积太多的米。
问题是。总得囤积一些弹线
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认为,有超级大国卷入的大规模局部战争爆发的周期,完全由超级大国的弹药库容纳能力决定。比如在美苏冷战期间,因为美国的弹药库在不消耗的情况下最多只能储备军火企业在旧年内生产的弹药。所以美国卷入的地区战争也以旧年为限,比如力世纪坠年代的朝鲜战争、田年代到刃年代的越南战争、匆年代的巴拿马战争在此期间还有由前苏联发动的阿富汗战争,虽然美国没有直接卷入,但是美国通过各种途径为阿富汗的反苏游击队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等于消耗了美国的弹药库、叨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与年代末的科索沃战争虽然科索汰战争在苏联解体后爆发,但是按照得到普遍认同的观点,该战争是冷战后转型的标志之一。
再以共和国卷入的战争为例,因为共和国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前并没卷入国际争端,弹药库的容纳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也就是共和国的军工厂加速转动之后,几乎每隔3到年就会爆发一场战争。消耗掉所有储备弹药。
第三次军事改革中,王元庆没有设法降低军工企业的生产能力。
因为已经向民营资本开放了军工领域,所以王元庆也没有理由通过行政干涉的方式让民营军火企业停工。
针对这一问题,王元庆提出的解决办法非常直截了当:增加弹药库的库存容量。
搞清楚了这一点,再来看第三次军事改革,恐怕就没有人认为王元庆削减军费开支会对共和国的军事力量造成负面影响了。
可以说。王元庆压根就没有打算削弱共和国的军事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三次军事改革的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用最少的钱来维持最为强大的国防实力,并且在必要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将国防力量爆发出来,从而使共和国有能力打赢任何一场战争。
由这点来看,赵润东是从军队的层再上建立军事储备体制,而王元庆则是站在国家的高度上完善了军事储备体制。虽然不能由此证明王元庆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但是足以证明他的政治才能,以及超人一等的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