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跟风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今的铜钱,就算是最好的金背铜钱,都只能一千五换一两银,普通的都已经是三千甚至五千换一两银,还基本上没多少人愿意要,铜钱私铸厉害,假的惊人,含铜极低,还薄。
如果按一两银换一千五金背铜钱来算,一两银值二百文铜元,一文铜元已经值七枚半铜钱了。而两文、五文的铜元也仅只比一文的铜元大一些而已,并没有两倍五倍重。
四十枚五文铜元就值一两银,能兑一千五百枚金背铜钱,一枚当三十七枚半。
他突然想到,这不就是历朝经常发行的当十当二十铜钱?
“这样也能行?百姓能接受?”
“当然行,只要这铜钱能随时再按一银元换一百铜元兑换,就可以。”
陆维章可以想象到,这种新铜元如果能推行,那利润会有多大。毕竟寻常流通,这种小额的铜钱使用量极大。一年就算是铸上成千万上亿枚都有需求,有多少都行。但这样当十当二十甚至当三四十,百姓能接受?
还有如此大的利润,那些私铸者岂会放过。
“加大缉私力度,同时大力推行我们的小额银元券,嗯,我们可以再增发一套铜元券,按铜元面额也发五文、两文和一文三种。”
刘钧的野心是很大的,他想要建立一套新的货币体系,如果这个体系完成,那掌握着发行权的四海银行,将真正握有一颗摇钱树,甚至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
“我们得想办法让钱流动起来,让那些深埋在地窖里的钱全都流进我们的银库。把他们变成银元铜元银元券铜元券银票。”
陆维章对于刘钧的想法而惊叹。
“我即将组建一支人马,为银行的安保部门,专门负责守卫各地银行网点。保护柜台、银库、铸币厂、印券厂,负责押送币券,还将承担缉查私铸等。”
银行越弄越大,在两湖地方上还好,到了其它各省,安全问题就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如今还将面临严重的私铸假币情况,刘钧不能指望各地的官府,他得建立银行的安保组织,专门负责这一块。
“没问题。”陆维章也赞成此举,“银行但是不太担心,没人敢公然抢劫我们的银行和运银车,不过谨慎无大错。”
银行总体是发展顺利的,但江南钱庄这边有些麻烦。
“我们的奖券销量下滑的严重。”
他告诉刘钧,自有奖助饷奖券发行后。负责发行的江南钱庄按刘钧的指示,又建立了数种奖券,开奖的方式各有不同,但都是为了刺激销量。有段时间确实很火,江南钱庄在全国各地开设网点,奖券火的一踏糊涂。一个个的大奖开出,无数人一夜暴富,引得无数人购买奖券。
江南钱庄的奖券也从原来的每张数两银了。增加了许多只有一两文钱就能买一张的新奖券。江南钱庄奖券卖的最火的那几个月,最高时一月总收入超过五十万两。其中给朝廷上交的税款都达到三十万两。这是江南钱庄奖券最辉煌的时候,最大的一期头奖开出了五十万银元。
可辉煌很快就过去了,现在江南钱庄的奖券销量极速下滑,上一个月,全国的奖券销售利润才二十万元。
“现在各地都涌出了许多新的奖券,五花八门。都是官商勾结,背后全是那些勋臣贵戚士绅豪族,各省各府州县,大大小小的奖券爆炸似的卖起来,这些人都有地方官吏支持。不但抢走了我们许多份额,还总是找我们的麻烦,现在除了湖广两省,咱们在其它地方都快立不了足了。”
陆维章气愤的道。若是公平竞争,江南钱庄并不会怕那些后开新设的奖券,可这些人总有无数阴招暗手。
“罢了,早晚会有这一天的。”
刘钧并没怎么气愤,奖券这东西,确实就如赌-博,也不要什么成本,但却一本万利。这样的生意,当然是那些权贵豪强们的最爱了,凭着关系,勾结地方官吏,迅速就能捞上几票。而且刘钧可以想象,这么多人涌入这个产业里面,凭着那些人的贪婪,肯定还会搞点内部中奖之类的作弊手段。
原本是一个带着公益性质的奖券,被这些人一插足,立马就要变的一片乌烟障气了。现在这奖券,真成赌——博了。
反正九头鸟也吃了头道汤,大赚了一笔了。
“以后就安心做好湖广两省的市场吧,对了,把彩报分离出来,专门成立一家报社。”刘钧交待道。
江南钱庄奖券火爆虽然过了,可原来奖券的副产品彩报却已经有了不弱的影响力。当初专门印刷刊登开奖结果的彩报,如今已经不再仅是刊登开奖号码,还刊登各种新闻时事,甚至还刊登广告,商业信息,可以说,这已经成了一份小有影响力的报纸。
五天一期,发行量保持在万份以上。不但两湖销售,还在两京及其它省也有发售。
奖券已经过了风头,可彩报却是已经起来了,影响力越来越大。
“彩报改名时报,专门成立一家报社,要把这份报纸做大做强,做到天下时事,不论国家大事还是商业信息,我们都能第一时间知道,让大明百姓呆在家中,也能第一时间知晓。”
报纸的作用可是巨大的,刘钧比所有人都明白握有一份报纸,就能掌握强大的舆论阵地。
时报要有更大的影响力,肯定不能再作为奖券的附属品,也不能再被江南钱庄管理。一群商人,肯定办不好一份好报纸。
尤其是这个时代,还并没有如时报这样刘钧要办的报纸。
他需要为时报寻找合适的人来办理,不过找谁来办,这是个麻烦。
他所熟悉的文人,基本上不是朝廷的官员就是如李春江那样的复社士子们。可要把报纸交给他们,刘钧是不放心的。说白了,他们的理念根本就是一样,尤其是对复社,他与他们的理念追求完全不同。
把时报交给他们,最后肯定要办歪,弄不好就成了东林的舆论阵地了,这样的蠢事刘钧绝不会干的。
而让刘钧把时报交给陆维章这样的商人,更加不适合。
刘钧去见李春江,向他说起此事,问他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时报,好想法。”李春江听了刘钧的办报理念之后,大为赞同。若不是他有官职在身,他都想要亲自来报这份报纸了。
不过对于这份报纸,李春江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觉得刘钧的时报,过于旁杂,尤其是不应当过多的刊登商业信息,更不该刊登广告。时报应当办的更高大上一些,登载朝野时事,议论国朝,为国参谋,甚至是监督弹劾那些腐败无能的官员等等。
说到激动处,李春江甚至手舞足蹈,让刘钧觉得有些陌生。
他说的这些,正是复社最喜欢做的事情,书生议政,品评国事。而归根到底,其实又只是胡乱的攻击朝廷当政官员,骂这个骂那个,光知道挑错,但又没有真正的解决之道。
这种议论当然也不全是坏的,但刘钧以为,眼下这个局势,天天在下面骂娘,并起不到什么卵用。而且最让他不能接受的是,这些人骂来骂去,最后又成了党同伐异,自己人就不骂,专骂对手,甚至是不分对错,对手支持的他们就反对,为反对而反对。
“时报嘛,第一份这种形式的报纸,摸着石头过河,总得小心一些。而且要让百姓接受,不能总谈论那些高高在上的东西,得刊登些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至于商业广告,那也是为了维持报纸,毕竟有广告就有收益,那样我们能够把报纸的价格尽量降低,让更多的人来买,也可以有钱招募更多的记者、编辑们,把报纸内容办的更好。”
“继业还缺钱么?何况,一份报纸能需要多少钱,随便筹措一下就有了。”
刘钧笑笑,这就是李春江的行事风格。正如当年他办九头鸟一样,大把花银子。而这不是刘钧的风格,若照李春江的模式,九头鸟又怎么可能迅速的扩充到今日规模。
刘钧有钱,可也不想办一份纯靠投钱的报纸。他要办一份能够自己支持,还能赢利的报纸。倒不是他缺钱,而是这才是健康的发展模式。
“我倒是知道有一人,肯定能符合你的要求,若能请这人来报你的时报倒是不错的。不过这人怎么说呢,极有才气的一人,可在许多人眼里,他却是一个废物、败家子、蠢秀才、瞌睡汉。”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美食,好美婢娈童,好鲜衣骏马,好华灯烟火,好梨园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刘钧听到好娈童美婢时皱了皱眉头,这样的形容,可谓纨绔子弟的豪奢享乐习气和晚明名士文人纵欲玩世的颓放作风兼而有之,这人合适?
不过他熟知李春江,知道他既然说合适,肯定就有过人之处。
“公辑能为我将它请来一见么?”(未完待续……)
如今的铜钱,就算是最好的金背铜钱,都只能一千五换一两银,普通的都已经是三千甚至五千换一两银,还基本上没多少人愿意要,铜钱私铸厉害,假的惊人,含铜极低,还薄。
如果按一两银换一千五金背铜钱来算,一两银值二百文铜元,一文铜元已经值七枚半铜钱了。而两文、五文的铜元也仅只比一文的铜元大一些而已,并没有两倍五倍重。
四十枚五文铜元就值一两银,能兑一千五百枚金背铜钱,一枚当三十七枚半。
他突然想到,这不就是历朝经常发行的当十当二十铜钱?
“这样也能行?百姓能接受?”
“当然行,只要这铜钱能随时再按一银元换一百铜元兑换,就可以。”
陆维章可以想象到,这种新铜元如果能推行,那利润会有多大。毕竟寻常流通,这种小额的铜钱使用量极大。一年就算是铸上成千万上亿枚都有需求,有多少都行。但这样当十当二十甚至当三四十,百姓能接受?
还有如此大的利润,那些私铸者岂会放过。
“加大缉私力度,同时大力推行我们的小额银元券,嗯,我们可以再增发一套铜元券,按铜元面额也发五文、两文和一文三种。”
刘钧的野心是很大的,他想要建立一套新的货币体系,如果这个体系完成,那掌握着发行权的四海银行,将真正握有一颗摇钱树,甚至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
“我们得想办法让钱流动起来,让那些深埋在地窖里的钱全都流进我们的银库。把他们变成银元铜元银元券铜元券银票。”
陆维章对于刘钧的想法而惊叹。
“我即将组建一支人马,为银行的安保部门,专门负责守卫各地银行网点。保护柜台、银库、铸币厂、印券厂,负责押送币券,还将承担缉查私铸等。”
银行越弄越大,在两湖地方上还好,到了其它各省,安全问题就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如今还将面临严重的私铸假币情况,刘钧不能指望各地的官府,他得建立银行的安保组织,专门负责这一块。
“没问题。”陆维章也赞成此举,“银行但是不太担心,没人敢公然抢劫我们的银行和运银车,不过谨慎无大错。”
银行总体是发展顺利的,但江南钱庄这边有些麻烦。
“我们的奖券销量下滑的严重。”
他告诉刘钧,自有奖助饷奖券发行后。负责发行的江南钱庄按刘钧的指示,又建立了数种奖券,开奖的方式各有不同,但都是为了刺激销量。有段时间确实很火,江南钱庄在全国各地开设网点,奖券火的一踏糊涂。一个个的大奖开出,无数人一夜暴富,引得无数人购买奖券。
江南钱庄的奖券也从原来的每张数两银了。增加了许多只有一两文钱就能买一张的新奖券。江南钱庄奖券卖的最火的那几个月,最高时一月总收入超过五十万两。其中给朝廷上交的税款都达到三十万两。这是江南钱庄奖券最辉煌的时候,最大的一期头奖开出了五十万银元。
可辉煌很快就过去了,现在江南钱庄的奖券销量极速下滑,上一个月,全国的奖券销售利润才二十万元。
“现在各地都涌出了许多新的奖券,五花八门。都是官商勾结,背后全是那些勋臣贵戚士绅豪族,各省各府州县,大大小小的奖券爆炸似的卖起来,这些人都有地方官吏支持。不但抢走了我们许多份额,还总是找我们的麻烦,现在除了湖广两省,咱们在其它地方都快立不了足了。”
陆维章气愤的道。若是公平竞争,江南钱庄并不会怕那些后开新设的奖券,可这些人总有无数阴招暗手。
“罢了,早晚会有这一天的。”
刘钧并没怎么气愤,奖券这东西,确实就如赌-博,也不要什么成本,但却一本万利。这样的生意,当然是那些权贵豪强们的最爱了,凭着关系,勾结地方官吏,迅速就能捞上几票。而且刘钧可以想象,这么多人涌入这个产业里面,凭着那些人的贪婪,肯定还会搞点内部中奖之类的作弊手段。
原本是一个带着公益性质的奖券,被这些人一插足,立马就要变的一片乌烟障气了。现在这奖券,真成赌——博了。
反正九头鸟也吃了头道汤,大赚了一笔了。
“以后就安心做好湖广两省的市场吧,对了,把彩报分离出来,专门成立一家报社。”刘钧交待道。
江南钱庄奖券火爆虽然过了,可原来奖券的副产品彩报却已经有了不弱的影响力。当初专门印刷刊登开奖结果的彩报,如今已经不再仅是刊登开奖号码,还刊登各种新闻时事,甚至还刊登广告,商业信息,可以说,这已经成了一份小有影响力的报纸。
五天一期,发行量保持在万份以上。不但两湖销售,还在两京及其它省也有发售。
奖券已经过了风头,可彩报却是已经起来了,影响力越来越大。
“彩报改名时报,专门成立一家报社,要把这份报纸做大做强,做到天下时事,不论国家大事还是商业信息,我们都能第一时间知道,让大明百姓呆在家中,也能第一时间知晓。”
报纸的作用可是巨大的,刘钧比所有人都明白握有一份报纸,就能掌握强大的舆论阵地。
时报要有更大的影响力,肯定不能再作为奖券的附属品,也不能再被江南钱庄管理。一群商人,肯定办不好一份好报纸。
尤其是这个时代,还并没有如时报这样刘钧要办的报纸。
他需要为时报寻找合适的人来办理,不过找谁来办,这是个麻烦。
他所熟悉的文人,基本上不是朝廷的官员就是如李春江那样的复社士子们。可要把报纸交给他们,刘钧是不放心的。说白了,他们的理念根本就是一样,尤其是对复社,他与他们的理念追求完全不同。
把时报交给他们,最后肯定要办歪,弄不好就成了东林的舆论阵地了,这样的蠢事刘钧绝不会干的。
而让刘钧把时报交给陆维章这样的商人,更加不适合。
刘钧去见李春江,向他说起此事,问他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时报,好想法。”李春江听了刘钧的办报理念之后,大为赞同。若不是他有官职在身,他都想要亲自来报这份报纸了。
不过对于这份报纸,李春江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觉得刘钧的时报,过于旁杂,尤其是不应当过多的刊登商业信息,更不该刊登广告。时报应当办的更高大上一些,登载朝野时事,议论国朝,为国参谋,甚至是监督弹劾那些腐败无能的官员等等。
说到激动处,李春江甚至手舞足蹈,让刘钧觉得有些陌生。
他说的这些,正是复社最喜欢做的事情,书生议政,品评国事。而归根到底,其实又只是胡乱的攻击朝廷当政官员,骂这个骂那个,光知道挑错,但又没有真正的解决之道。
这种议论当然也不全是坏的,但刘钧以为,眼下这个局势,天天在下面骂娘,并起不到什么卵用。而且最让他不能接受的是,这些人骂来骂去,最后又成了党同伐异,自己人就不骂,专骂对手,甚至是不分对错,对手支持的他们就反对,为反对而反对。
“时报嘛,第一份这种形式的报纸,摸着石头过河,总得小心一些。而且要让百姓接受,不能总谈论那些高高在上的东西,得刊登些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至于商业广告,那也是为了维持报纸,毕竟有广告就有收益,那样我们能够把报纸的价格尽量降低,让更多的人来买,也可以有钱招募更多的记者、编辑们,把报纸内容办的更好。”
“继业还缺钱么?何况,一份报纸能需要多少钱,随便筹措一下就有了。”
刘钧笑笑,这就是李春江的行事风格。正如当年他办九头鸟一样,大把花银子。而这不是刘钧的风格,若照李春江的模式,九头鸟又怎么可能迅速的扩充到今日规模。
刘钧有钱,可也不想办一份纯靠投钱的报纸。他要办一份能够自己支持,还能赢利的报纸。倒不是他缺钱,而是这才是健康的发展模式。
“我倒是知道有一人,肯定能符合你的要求,若能请这人来报你的时报倒是不错的。不过这人怎么说呢,极有才气的一人,可在许多人眼里,他却是一个废物、败家子、蠢秀才、瞌睡汉。”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美食,好美婢娈童,好鲜衣骏马,好华灯烟火,好梨园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刘钧听到好娈童美婢时皱了皱眉头,这样的形容,可谓纨绔子弟的豪奢享乐习气和晚明名士文人纵欲玩世的颓放作风兼而有之,这人合适?
不过他熟知李春江,知道他既然说合适,肯定就有过人之处。
“公辑能为我将它请来一见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