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出书圈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西游释厄传?没听说过,是一本传记书册吗?”
“连这个都不知道?也难怪,看你身上衣服破旧的不成样,应该是个穷酸贵族,当然看不起这本新书。”
“什么意思?一本书而已,只要市面上有卖,我虽然家道中落,但还是买得起的。”
“切,别吹了。那是萧御史最新创作的一本志怪话本,目前只讲到第十章回。市面上刚刚流出,却不是刊印的,全是寻人精细抄录的,一本都卖到十金呢。”
什么???一本十金?抢钱呢?
不仅仅是围观的路人这么惊叹,包括作者萧锐自己也想不到,仅仅是前十回的一册,就能卖到十金的天价,这裴寂也太特么黑了吧?你以前当宰相、帮忙谋划晋阳起兵绝对屈才了,你应该创建一个商业帝国,统治全世界那种。
不错,这个点子是裴寂出的。
当萧家庄的人都沉迷于大闹天宫的精彩剧情时,裴寂却已经看到了这个故事话本的商机。建议开个书局,刊印兜售成话本。
可当听到这故事八十一回,约有九十万字的时候,裴寂放弃了刊印的想法。
原因是太难了,雕刻制版什么的还在其次,毕竟只要热卖就能回本,重复刊印也不耽误挣钱。
可难在纸张上面,唐初延续的是前隋的科技水平,单纸张这一项,目前的纸张虽然已经普及,但也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以来,到唐初已经五百年了,期间虽有进步发展,但制约很大,大部分文人用的都是硬黄纸,质量很差那种。用萧锐的话讲,擦屁股都掉渣,太坑了。就这种品质的,朝廷还下令说,为保护文字传承,损毁纸张有罪。
当世没有好纸吗?也不是,宫廷御用,官府行文,还是有精良纸张的,但受制于产量极低,所以许多官方行文、还有朝廷的文书,依然要用到绢(丝织品)。
大名鼎鼎的宣纸就是上品。可现在是贞观二年,宣纸尚未扬名,也只是有个雏形罢了,是好纸的产地,却没有宣纸的名头。
历史记载: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泾县属大唐宣州管辖,故而得名宣纸。
宣纸主材料是青檀树皮,配合稻草等,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方能制成,很是耗时耗力。而当地野生青檀数量有限,所以产量就有限。
这样一来,从原料上卡住了,别说你萧锐想用这个纸印刷出书了,就是号称五姓七望的千年世家,足够豪门了吧?许多收藏的古籍孤本,想印刷出版也不能,依旧是竹简保存。而他们普通的家族子弟用纸,也是质量有限的草纸,就这,价格还不低呢。
想要达到印刷的水准,九十万字?一本书的纸张造价得多少?卖多少钱?多少人能买得起?能卖出去多少?
计算过这些,裴寂放弃了,萧锐也放弃了,给了裴寂一笔钱和一间铺子,让他去张罗找人抄录和经营。
但萧锐没想到,这老头儿如此黑心,十金?就这都被人抢?还不够卖的。长安人傻钱多吗?早知道这么有赚头,我干嘛关了当初那间文房四宝铺子?
萧锐直拍大腿,好像错过了一个亿似的。
不过转念间忽然想到,对呀,造纸造纸!大唐纸张这么珍贵,我可是有优良造纸工艺的,应该进军造纸行业才对。
啧啧……宣纸不是受限于原材料吗?不怕,后世用木材造纸、竹子造纸、棉花杆造纸等等,还愁原材料?
略微思索,萧锐提笔疾书,两个时辰,制定好了竹纸工坊的开办规划,这个事情没瞒着裴寂,着实把他给惊到了。
当听到萧锐要把造纸的事交给朝廷工部,跟灞河边上的老兵工坊一样,造纸工坊也用老兵。一石三鸟,既能帮助充盈国库,又能解决朝廷纸张紧缺的问题,还能养活退役老兵。裴寂服了,为萧锐这种无私的气度折服。
做了多年宰相,他敢断言,满朝文武没一人有这等心胸。谁拿到这个方子,都会自己开设一家私人的造纸作坊,将来可是绝对的暴利,甚至能兴旺家族百代不愁吃穿那种!萧锐就这么给献出去了?
别说裴寂了,就是皇帝都被震惊到了。纸张不同于盐铁,这个是可以私营的,这东西萧锐都舍得?不,李二从萧锐眼神里看出了三个字:瞧不上!
这混小子,瞧不上官职爵位、瞧不上金银财富,那世上什么东西能入了他的眼呢?该不是朕座下这个位子吧?李二心里泛着嘀咕。
萧锐不在乎别人怎么看,造纸费时费力,还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虽然挣钱,但这东西牵扯到和世家大族互撕,萧锐可不想当争斗的牺牲品。钱嘛,有的是路子挣来,不仅仅要挣,还得干净利落不费事才行。
如果让李二知道萧锐的真实想法,不知道会不会被气死。合着你小子这是嫌麻烦啊?朕属于捡了你的破烂吗?
言归正传,说回萧锐出书的事。
从萧家庄讲出故事最新一章,到流传进长安,由人抄录多份制作成册,再到装订几章够一本书,然后再卖出去。这期间是有几天延迟的。
而那些看过故事的人,早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别说几天延迟,就算是一个时辰,都觉得度日如年,于是乎大家不约而同的,想要追到原作者处,听第一手的精彩故事。哪怕是一早出发,饭都不吃,驱车几十里也不在话下。
从首次卖书的第三天,萧家庄就出现了忠实的书迷,打听好了萧锐每日何时开讲,专门在村子里租了地方住下,提前一个时辰抢占位子等等……
萧锐出门一看惊呆了,这什么情况?我在大唐的第一批铁粉儿吗?
不,这似乎不是铁粉儿。如果是,那也绝不是第一批,第一批或许是长安百姓,再或者是御史台的年轻官员,又或者是萧锐那首侠客行的粉丝……总之这批人不算。
“萧御史,能不能多讲一些,我以后每天都来守着听你讲故事。”
“对啊,一天就讲两个章回,太少了……”
“萧御史,天蓬元帅到底有没有得手嫦娥仙子呀?”
嗯???这特么什么路子?
人多了想法就多,事情也开始多,七嘴八舌的,要求自然也多了起来。
萧锐眼睛一眯,嘿,道德绑架?还是刀片催更?我讲故事口干舌燥的,准你们在我家门口免费听书,还这么多事情?一句话:惯的!
果断伸出一根手指,众人不解,萧锐嘴角微弯:“一两银子!”
啊?什么意思?
“西游释厄传?没听说过,是一本传记书册吗?”
“连这个都不知道?也难怪,看你身上衣服破旧的不成样,应该是个穷酸贵族,当然看不起这本新书。”
“什么意思?一本书而已,只要市面上有卖,我虽然家道中落,但还是买得起的。”
“切,别吹了。那是萧御史最新创作的一本志怪话本,目前只讲到第十章回。市面上刚刚流出,却不是刊印的,全是寻人精细抄录的,一本都卖到十金呢。”
什么???一本十金?抢钱呢?
不仅仅是围观的路人这么惊叹,包括作者萧锐自己也想不到,仅仅是前十回的一册,就能卖到十金的天价,这裴寂也太特么黑了吧?你以前当宰相、帮忙谋划晋阳起兵绝对屈才了,你应该创建一个商业帝国,统治全世界那种。
不错,这个点子是裴寂出的。
当萧家庄的人都沉迷于大闹天宫的精彩剧情时,裴寂却已经看到了这个故事话本的商机。建议开个书局,刊印兜售成话本。
可当听到这故事八十一回,约有九十万字的时候,裴寂放弃了刊印的想法。
原因是太难了,雕刻制版什么的还在其次,毕竟只要热卖就能回本,重复刊印也不耽误挣钱。
可难在纸张上面,唐初延续的是前隋的科技水平,单纸张这一项,目前的纸张虽然已经普及,但也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以来,到唐初已经五百年了,期间虽有进步发展,但制约很大,大部分文人用的都是硬黄纸,质量很差那种。用萧锐的话讲,擦屁股都掉渣,太坑了。就这种品质的,朝廷还下令说,为保护文字传承,损毁纸张有罪。
当世没有好纸吗?也不是,宫廷御用,官府行文,还是有精良纸张的,但受制于产量极低,所以许多官方行文、还有朝廷的文书,依然要用到绢(丝织品)。
大名鼎鼎的宣纸就是上品。可现在是贞观二年,宣纸尚未扬名,也只是有个雏形罢了,是好纸的产地,却没有宣纸的名头。
历史记载: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泾县属大唐宣州管辖,故而得名宣纸。
宣纸主材料是青檀树皮,配合稻草等,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方能制成,很是耗时耗力。而当地野生青檀数量有限,所以产量就有限。
这样一来,从原料上卡住了,别说你萧锐想用这个纸印刷出书了,就是号称五姓七望的千年世家,足够豪门了吧?许多收藏的古籍孤本,想印刷出版也不能,依旧是竹简保存。而他们普通的家族子弟用纸,也是质量有限的草纸,就这,价格还不低呢。
想要达到印刷的水准,九十万字?一本书的纸张造价得多少?卖多少钱?多少人能买得起?能卖出去多少?
计算过这些,裴寂放弃了,萧锐也放弃了,给了裴寂一笔钱和一间铺子,让他去张罗找人抄录和经营。
但萧锐没想到,这老头儿如此黑心,十金?就这都被人抢?还不够卖的。长安人傻钱多吗?早知道这么有赚头,我干嘛关了当初那间文房四宝铺子?
萧锐直拍大腿,好像错过了一个亿似的。
不过转念间忽然想到,对呀,造纸造纸!大唐纸张这么珍贵,我可是有优良造纸工艺的,应该进军造纸行业才对。
啧啧……宣纸不是受限于原材料吗?不怕,后世用木材造纸、竹子造纸、棉花杆造纸等等,还愁原材料?
略微思索,萧锐提笔疾书,两个时辰,制定好了竹纸工坊的开办规划,这个事情没瞒着裴寂,着实把他给惊到了。
当听到萧锐要把造纸的事交给朝廷工部,跟灞河边上的老兵工坊一样,造纸工坊也用老兵。一石三鸟,既能帮助充盈国库,又能解决朝廷纸张紧缺的问题,还能养活退役老兵。裴寂服了,为萧锐这种无私的气度折服。
做了多年宰相,他敢断言,满朝文武没一人有这等心胸。谁拿到这个方子,都会自己开设一家私人的造纸作坊,将来可是绝对的暴利,甚至能兴旺家族百代不愁吃穿那种!萧锐就这么给献出去了?
别说裴寂了,就是皇帝都被震惊到了。纸张不同于盐铁,这个是可以私营的,这东西萧锐都舍得?不,李二从萧锐眼神里看出了三个字:瞧不上!
这混小子,瞧不上官职爵位、瞧不上金银财富,那世上什么东西能入了他的眼呢?该不是朕座下这个位子吧?李二心里泛着嘀咕。
萧锐不在乎别人怎么看,造纸费时费力,还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虽然挣钱,但这东西牵扯到和世家大族互撕,萧锐可不想当争斗的牺牲品。钱嘛,有的是路子挣来,不仅仅要挣,还得干净利落不费事才行。
如果让李二知道萧锐的真实想法,不知道会不会被气死。合着你小子这是嫌麻烦啊?朕属于捡了你的破烂吗?
言归正传,说回萧锐出书的事。
从萧家庄讲出故事最新一章,到流传进长安,由人抄录多份制作成册,再到装订几章够一本书,然后再卖出去。这期间是有几天延迟的。
而那些看过故事的人,早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别说几天延迟,就算是一个时辰,都觉得度日如年,于是乎大家不约而同的,想要追到原作者处,听第一手的精彩故事。哪怕是一早出发,饭都不吃,驱车几十里也不在话下。
从首次卖书的第三天,萧家庄就出现了忠实的书迷,打听好了萧锐每日何时开讲,专门在村子里租了地方住下,提前一个时辰抢占位子等等……
萧锐出门一看惊呆了,这什么情况?我在大唐的第一批铁粉儿吗?
不,这似乎不是铁粉儿。如果是,那也绝不是第一批,第一批或许是长安百姓,再或者是御史台的年轻官员,又或者是萧锐那首侠客行的粉丝……总之这批人不算。
“萧御史,能不能多讲一些,我以后每天都来守着听你讲故事。”
“对啊,一天就讲两个章回,太少了……”
“萧御史,天蓬元帅到底有没有得手嫦娥仙子呀?”
嗯???这特么什么路子?
人多了想法就多,事情也开始多,七嘴八舌的,要求自然也多了起来。
萧锐眼睛一眯,嘿,道德绑架?还是刀片催更?我讲故事口干舌燥的,准你们在我家门口免费听书,还这么多事情?一句话:惯的!
果断伸出一根手指,众人不解,萧锐嘴角微弯:“一两银子!”
啊?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