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罗马东帝李锡尼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公元312年,永嘉六年,君士坦丁在米尔维安桥战役中击败并杀死了马克森提乌斯,统一了罗马西方。【文学楼】次年,李锡尼击败了占有埃及和部分亚洲领土的代亚,统一了罗马东方。
公元314年,即晋建兴二年,罗马西帝君士坦丁与东帝李锡尼爆发了激烈冲突。不久之后,西巴莱战役以李锡尼的失败而告终,被迫放弃了除色雷斯以外的所有欧洲领土。
两年之后,建兴四年,即公元316年,李锡尼再次与君士坦丁发生冲突,结果在马迪亚战役中李锡尼再次作战失利。
由于双方有亲属关系这一缘故,最后东西两边达成和解,李锡尼暂时保住了自己的皇位,作为条件,他处死了导致整个冲突爆发的导火索——瓦伦斯,并放弃了部分领土。
当东西和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拜占庭,城内元老院贵族、将领开始满怀欣喜的期待和平时代降临,丝毫没有意识到东、西两帝之间的矛盾早已激化,根本就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眼前的和平条约不过是将战争向后延缓几年罢了。
如果说在拜占庭内,唯一对西方君士坦丁的强大抱有恐惧感的便只有统治罗马帝国东方的奥古斯都李锡尼。君士坦丁已控制了整个罗马、不列颠、高卢等大片西方领土,让李锡尼觉得如鲠在喉,可是他却无力对付。
整个罗马帝国,李锡尼所能控制的疆域不到三分之一,而他又颁布了不利于基督教的敕令,使得拜占庭城内有大批地家族和西帝君士坦丁暗通款曲。【文学楼】
再加上接连两次败给了西帝君士坦丁,让东帝李锡尼意识到他远远不是君士坦丁的对手。而且由于连年征战不休,导致国库空虚,不得不让其暂时接受屈辱的和平条约。
尽管双方表面上努力维持极为脆弱的和平状态,可是李锡尼从未放弃向君士坦丁复仇的打算,暗中仍不断地积蓄实力并寻找攻击对方的借口。
在重重压力之下,李锡尼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为了进一步提升提高财政收入,李锡尼打算扩大对东方的贸易规模。只是因罗马与波斯萨珊王朝关系不佳,波斯王朝对他提出的建议不感兴趣。
无奈之下,在建兴四年,李锡尼只好开拓海上丝绸之路,派出船队前往东方,寻找传说中生产丝绸、瓷器的东方神秘国度。
唯一让李锡尼感到欣慰的是东方盛产的瓷器、丝绸在西方颇为流行,是贵族竞相追捧的奢侈品。只要他能通过大海找到传说中的神秘的东方国度,就意味着将拥有取之不尽的巨额财富。
其实说起来西方罗马帝国一直在积极地寻找从海上前往东方的道路,在公元二世纪末三世纪初,希腊罗马作家对华夏的知识已深入到社会风俗礼仪。
生活在叙利亚一带的巴德萨纳曾记载:“在赛里斯人中,法律严禁杀生、****、盗窃和崇拜偶像。在这幅员辽阔的国度内,人们既看不到寺庙、也看到妓女和通奸的妇女,看不到逍遥法外的盗贼,更看不到杀人犯和凶杀受害者……赛里斯人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生育。”
其中有三个方面基本符合当时华夏社会实际:第一,从疆域领土上,自秦、汉在西、南两个方向拓展疆域,其规模是空前的,“幅员辽阔”是最基本的事实。
第二,汉代以后,废除秦代苛法峻刑,禁止随便杀人,规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孔子学说的正规地位,废除了其他偶像崇拜。
而且这一时期,发源印度的宗佛教尚未渗入华夏盛行开来,寺院尚不存在。同时儒家思想对卖*淫和通*奸行为持强烈的蔑视和谴责态度。
第三,中国人口众多,重家族繁衍。两汉时期迫于战争造成的人口减少,对人口增殖采取鼓励政策。人口的迅速增长必定给外国来访者留下极为深刻印象。
三国时期吴国人康泰出使扶南,在扶南听到当地人有如下说法:“外国人称天下为三众:中国为人众,大秦为宝众,月氏为马众也。”
最近一次记载罗马帝国商人与东方的交往是在公元226年。当时有大秦商人乘海船交趾,太守吴邈遣送其到建邺拜访孙权。
三国时期吴国占有向海外扩展的天时地利,同时又因陆路上与西域的交通被魏国阻断,无法取得外国的特产,故于发展海外交通最为积极,成就也最大。
孙权如此重视大秦商人的到来,亲问其国风土人情,并委派官员相送,显示出对大秦国的浓厚兴趣。大秦人来时途经交趾,说明他经绕印支半岛而来;而他归途“径还本国”,似乎意味着由交广陆路经“缅甸路”返回罗马帝国。
为了显示对此次出海的重视,李锡尼派出了庞大的使团队伍,前方遥远的东方。与此同时,李锡尼开始着手清理拜占庭城内的反对势力。
当使团登上舰队离去时,拜占庭城内,一些家族有了不详地预感,可是他们却无法明了这种不详的预感究竟来自何种原因,一直以来,李锡尼虽然在军事上表现得有一定的天分,可却缺乏足够的政治手腕,这才是他接连败给君士坦丁的原因。
君士坦丁总是利用李锡尼内部的一些矛盾来牵制对方,从而导致军事上的失败。李锡尼军事天分并不比君士坦丁弱多少,可惜他的政治手段差君士坦丁远矣。
地中海地海面上,罗马海军护送着使团队伍,曾经他们也有过光辉的历史和荣耀,但是自从爆发内乱之后,罗马海军的发展就停滞不前,已经远远比不上当年鼎盛时期的景象。
……
建兴四年,十一月中旬,石勒递送到长安的降表引起一片哗然。不少人欢欣鼓舞认为代表着晋室中兴,纷纷撺掇索綝、麴允、司马邺接受石勒投诚。只有少数清醒者如梁芬等认识到,这不过是胡人的缓兵之计。
近年来随着辽东军愈发强势,各地胡虏连战连败,已不复永嘉年间猖獗一时之风头。而石勒作为盘踞河北的唯一一个胡虏,在各晋室藩镇的威压下更是处境艰难,这才不得不向长安朝廷递送降表。
索綝本来是不怎么愿意就此放过石勒,可石勒的使者徐光不但向他送来大量珠宝,而且还向索綝表示,只要索綝愿意接纳襄国,以后石勒愿意奉索綝为马首是瞻。
而索綝正倍感手中实力不足以对付卫朔,同时司马保又不怎么听话,突然间得到石勒的投诚非常兴奋。他立即上书皇帝司马邺,要求朝廷接纳石勒的投诚。
索綝的提议自然遭到了大司徒梁芬的极力反对,而作为第三方势力麴允一时间有些犹豫。从内心来讲,他不怎么相信石勒的诚意。可从理智上来讲,石勒的投诚有利于对抗辽东卫朔。
结果索綝、麴允联合最终还是让朝廷接纳了襄国石勒,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引起各地一片哗然。谁也没想到永嘉之乱才过去不过四五年光景,随着石勒‘投诚’,眼下整个大晋境内,除了秦州南部尚有氐族割据武都、李雄割据蜀地、汉中外,这天下竟又几乎恢复了‘统一’。
石勒投诚的消息传到蓟城后,卫朔立即意识到外界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长安朝廷接纳了石勒,意味着襄国成了与他一样的晋室藩镇,以后只要石勒不再公开反叛,没有朝廷的旨意他就无法随意攻击襄国。(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m.wenxue6.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公元312年,永嘉六年,君士坦丁在米尔维安桥战役中击败并杀死了马克森提乌斯,统一了罗马西方。【文学楼】次年,李锡尼击败了占有埃及和部分亚洲领土的代亚,统一了罗马东方。
公元314年,即晋建兴二年,罗马西帝君士坦丁与东帝李锡尼爆发了激烈冲突。不久之后,西巴莱战役以李锡尼的失败而告终,被迫放弃了除色雷斯以外的所有欧洲领土。
两年之后,建兴四年,即公元316年,李锡尼再次与君士坦丁发生冲突,结果在马迪亚战役中李锡尼再次作战失利。
由于双方有亲属关系这一缘故,最后东西两边达成和解,李锡尼暂时保住了自己的皇位,作为条件,他处死了导致整个冲突爆发的导火索——瓦伦斯,并放弃了部分领土。
当东西和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拜占庭,城内元老院贵族、将领开始满怀欣喜的期待和平时代降临,丝毫没有意识到东、西两帝之间的矛盾早已激化,根本就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眼前的和平条约不过是将战争向后延缓几年罢了。
如果说在拜占庭内,唯一对西方君士坦丁的强大抱有恐惧感的便只有统治罗马帝国东方的奥古斯都李锡尼。君士坦丁已控制了整个罗马、不列颠、高卢等大片西方领土,让李锡尼觉得如鲠在喉,可是他却无力对付。
整个罗马帝国,李锡尼所能控制的疆域不到三分之一,而他又颁布了不利于基督教的敕令,使得拜占庭城内有大批地家族和西帝君士坦丁暗通款曲。【文学楼】
再加上接连两次败给了西帝君士坦丁,让东帝李锡尼意识到他远远不是君士坦丁的对手。而且由于连年征战不休,导致国库空虚,不得不让其暂时接受屈辱的和平条约。
尽管双方表面上努力维持极为脆弱的和平状态,可是李锡尼从未放弃向君士坦丁复仇的打算,暗中仍不断地积蓄实力并寻找攻击对方的借口。
在重重压力之下,李锡尼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为了进一步提升提高财政收入,李锡尼打算扩大对东方的贸易规模。只是因罗马与波斯萨珊王朝关系不佳,波斯王朝对他提出的建议不感兴趣。
无奈之下,在建兴四年,李锡尼只好开拓海上丝绸之路,派出船队前往东方,寻找传说中生产丝绸、瓷器的东方神秘国度。
唯一让李锡尼感到欣慰的是东方盛产的瓷器、丝绸在西方颇为流行,是贵族竞相追捧的奢侈品。只要他能通过大海找到传说中的神秘的东方国度,就意味着将拥有取之不尽的巨额财富。
其实说起来西方罗马帝国一直在积极地寻找从海上前往东方的道路,在公元二世纪末三世纪初,希腊罗马作家对华夏的知识已深入到社会风俗礼仪。
生活在叙利亚一带的巴德萨纳曾记载:“在赛里斯人中,法律严禁杀生、****、盗窃和崇拜偶像。在这幅员辽阔的国度内,人们既看不到寺庙、也看到妓女和通奸的妇女,看不到逍遥法外的盗贼,更看不到杀人犯和凶杀受害者……赛里斯人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生育。”
其中有三个方面基本符合当时华夏社会实际:第一,从疆域领土上,自秦、汉在西、南两个方向拓展疆域,其规模是空前的,“幅员辽阔”是最基本的事实。
第二,汉代以后,废除秦代苛法峻刑,禁止随便杀人,规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孔子学说的正规地位,废除了其他偶像崇拜。
而且这一时期,发源印度的宗佛教尚未渗入华夏盛行开来,寺院尚不存在。同时儒家思想对卖*淫和通*奸行为持强烈的蔑视和谴责态度。
第三,中国人口众多,重家族繁衍。两汉时期迫于战争造成的人口减少,对人口增殖采取鼓励政策。人口的迅速增长必定给外国来访者留下极为深刻印象。
三国时期吴国人康泰出使扶南,在扶南听到当地人有如下说法:“外国人称天下为三众:中国为人众,大秦为宝众,月氏为马众也。”
最近一次记载罗马帝国商人与东方的交往是在公元226年。当时有大秦商人乘海船交趾,太守吴邈遣送其到建邺拜访孙权。
三国时期吴国占有向海外扩展的天时地利,同时又因陆路上与西域的交通被魏国阻断,无法取得外国的特产,故于发展海外交通最为积极,成就也最大。
孙权如此重视大秦商人的到来,亲问其国风土人情,并委派官员相送,显示出对大秦国的浓厚兴趣。大秦人来时途经交趾,说明他经绕印支半岛而来;而他归途“径还本国”,似乎意味着由交广陆路经“缅甸路”返回罗马帝国。
为了显示对此次出海的重视,李锡尼派出了庞大的使团队伍,前方遥远的东方。与此同时,李锡尼开始着手清理拜占庭城内的反对势力。
当使团登上舰队离去时,拜占庭城内,一些家族有了不详地预感,可是他们却无法明了这种不详的预感究竟来自何种原因,一直以来,李锡尼虽然在军事上表现得有一定的天分,可却缺乏足够的政治手腕,这才是他接连败给君士坦丁的原因。
君士坦丁总是利用李锡尼内部的一些矛盾来牵制对方,从而导致军事上的失败。李锡尼军事天分并不比君士坦丁弱多少,可惜他的政治手段差君士坦丁远矣。
地中海地海面上,罗马海军护送着使团队伍,曾经他们也有过光辉的历史和荣耀,但是自从爆发内乱之后,罗马海军的发展就停滞不前,已经远远比不上当年鼎盛时期的景象。
……
建兴四年,十一月中旬,石勒递送到长安的降表引起一片哗然。不少人欢欣鼓舞认为代表着晋室中兴,纷纷撺掇索綝、麴允、司马邺接受石勒投诚。只有少数清醒者如梁芬等认识到,这不过是胡人的缓兵之计。
近年来随着辽东军愈发强势,各地胡虏连战连败,已不复永嘉年间猖獗一时之风头。而石勒作为盘踞河北的唯一一个胡虏,在各晋室藩镇的威压下更是处境艰难,这才不得不向长安朝廷递送降表。
索綝本来是不怎么愿意就此放过石勒,可石勒的使者徐光不但向他送来大量珠宝,而且还向索綝表示,只要索綝愿意接纳襄国,以后石勒愿意奉索綝为马首是瞻。
而索綝正倍感手中实力不足以对付卫朔,同时司马保又不怎么听话,突然间得到石勒的投诚非常兴奋。他立即上书皇帝司马邺,要求朝廷接纳石勒的投诚。
索綝的提议自然遭到了大司徒梁芬的极力反对,而作为第三方势力麴允一时间有些犹豫。从内心来讲,他不怎么相信石勒的诚意。可从理智上来讲,石勒的投诚有利于对抗辽东卫朔。
结果索綝、麴允联合最终还是让朝廷接纳了襄国石勒,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引起各地一片哗然。谁也没想到永嘉之乱才过去不过四五年光景,随着石勒‘投诚’,眼下整个大晋境内,除了秦州南部尚有氐族割据武都、李雄割据蜀地、汉中外,这天下竟又几乎恢复了‘统一’。
石勒投诚的消息传到蓟城后,卫朔立即意识到外界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长安朝廷接纳了石勒,意味着襄国成了与他一样的晋室藩镇,以后只要石勒不再公开反叛,没有朝廷的旨意他就无法随意攻击襄国。(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m.wenxue6.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