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德国的教育产业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些由家族投资的大学的,规模较小,毕竟的,个人的资金有限,列强们,也不可能毫无保留的支持中国的学校建设,很多时候,就是几百人的规模,甚至一些刚成立的和小一点的,只有几十个人,比如说南开大学,在1904年筹建,一直到1919年才招募第一批的学生,第一批只有96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这些大学却开启了中国的高等教育的起点的,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出色的人才的,后世中国著名的院士和科研领袖,基本上就是通过这些培养的,然后走向西方,留学学习更多的知识,最终回归祖国,成为了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的才能够在刚刚解放的艰难时间之中,迅速获得了某些方面的提升,在火箭和蘑菇弹上面,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的,不至于被狂飙的军事狂潮所的拖累。
可是真的回过头看看,历史上那些大学,在初期都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间,就拿五四运动为例,到1919年,北京的十几所学校,才3000多学生,这不是全部,可是每一个学校都不可能跟后世一样,有近万的学生,这相对于当时中国的人口而言,真的是万里挑一,甚至十万百万挑一了。
杨元钊的穿越,中国的大学在1908年发生了改变,给西北带来了升级和活力,甚至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的,不但让西北崛起,成为了中国最核心的区域和最重要的区域,也让中国第一次的拥有了专业的技术学院。
知识改变命运,这在后世,是一句耳熟能详话语,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人意识到,可是杨元钊为了获取合格的人才,为了攀升科技树,教育是他首先要关注的地方。
在1909年,也就是杨元钊穿越的第二年,职业技术学院就成立了,这个专门为技工人员创造的学校,开启了中国再教育和扫盲的起点,各种职业技术学院,各种扫慢班,夜校,甚至是民众们自己的努力和拼音字母,成为了哪个时代的最强音,中国开启了跟世界大学历史完全不同的发展历程,从平稳之中,开启了井喷的潮流,从全国范围之中,几千人的规模,一跃的蹦到了百万这个级别,并且迅速的发展了起来。
西北越发的重视教育,并且不放过任何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向他们发起了高薪的邀请,并且给他们实验自己抱负的场所,也因此,以往,甚至是中国历史上面,大部分收到过高等教育,还有掌握新式知识的人员,他们都被西北所吸引,大规模的建校成为了常见的现象,一次性的千人,万人,甚至是10万人的庞大学校,开始出现。
最特别的一个例子就是西北大学,他在目前中国的所有的大学之中,成立的时间最晚,可是却是师资力量最为庞大,招生人员最多的,因为在西北还停留在西北的时候,西北大学就拥有了一年1.5万学生的招生能力,然后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中,在1916年9月,西北大学新一期的学生入学的时候,一次性入学了17.8万人,在校生总人数高达60万,这其中还包括了接近12万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当然了,招生人数最多的学校,不是西北大学,而是西北军校,这个跟着西北一起发展的军校,在蒋百里的培养之下,成为了中国军事上面的第一学府,不但每年招收16.8万的应届大学生,还招收12万到58万不等军队定向生,甚至大部分的时间,对于定向生的培养,要比应届生更高。
虽然应届生在知识积累,未来发展上面,要比定向生好一点,可伴随着中国普及义务教育,加上军队本身对于知识的培养,定向生跟应届生之间的差别在缩小,最关键的是,军队永远是********机关,在没有军旅生涯,甚至是在战场上面拼杀涌现出来的经验,他们最多只能够算是温室里的花朵。
如果是和平年代,面向应届生的会增多,毕竟可塑性强一点,在军校毕业之后,也未必会走上战场,会在后续漫长的训练和军旅生涯之中,慢慢的弥补弱点,可是在战争年代,却不会这样,部队回炉提高的比例大幅度的增加,这从1915年整年入学58万军队定向生,就可见一斑。
西北大学和西北军校这样庞大的大学,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教育的重要基石,但是中国的教育,在起步的时候,就跟世界先进有较大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也为了较快的提升中国的教育水平,除了最开始刚刚穿越,没有实力的时候,从1909年开始,刚刚赚了一点钱,杨元钊就推动了中国的留学,跟留美学童和各大家族零星的派出不一样,杨元钊推动的就是有组织,规模化的留学。
而这个也成为了固定化,常态化的项目,每年派出了大量学子出国留学,这个数量越来越多,到了1915年,中国的甚至包揽了整个德国的各阶层的学校,虽然少了在美国和英国等国的留学生,可在德国的留学生却突破了新高,达到了200万。
德国的高等教育也是闻名于世的,甚至德国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列强之中也是第一的,德国拥有每年250万的教育规模,可是那是在战前,战争的时间之中,德国也没有余力把精力投入到高等教育的培育之中,为了节约成本,也为了节约人力,在战争之中,德国大幅度降低了高等教育的投入和学生培养的总人数,把因此而分流出来的一部分人员,招收到了军队之中。
杨元钊一直都在留心德国教育情况,在知道了这个局面之后,主动的让外交部跟德国方面交涉,要求德国不要减少名额,可以保证德国现在的名额,其他的名额,被中国承担了,负担起相当于原来3倍以上的学费,这样的额度不小,德国也是在拨款和学费相结合才拥有的教育经费,3倍的学费,不但弥补了教育经费,其实2倍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净利润了。
德国甚至把留学教育,变成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一定程度上面,一个知名的大学教授,所创造的价值,比一个资深的军工科学家更高,正是这种认知,让德国改变了原有的方法,大学教师这种人,一般都是知识分子,能够成为合格军人的是少数,在中国帮助解决了人力问题的前提下,德国对于人力的需求,没有原来历史上面那么大,大学教师本身也是可掉可不掉,只不过不能白白看着他失业,养着他,这才抽调到军队的。
原来的历史上,几乎抽调了各阶层的人员,严重的影响了整个德国的工农业生产,可是这个时代。中国为德国最少解决了1500万的劳力问题,剩余的这些,德国肯定会有所选择,一些价值较高,能够创造出价值的,将会留下来。
3倍的学费,200万人,按照平均每一个人一年的学费34英镑来算,3倍就是125英镑,这可是102美元,算下来,只是150万人一年就是2亿美元以上,再加上伙食,固定的消费等诸多方面,这部分教育会为德国带来1.5亿美元的收入,这可不是小数目,差点比得海军的消耗了。
中国对于留学生的管理,相当的严格,本身在国内就经过了几重选拔,只有更优秀的留学生,才能够获得更高神的知识,从某种程度上面,德国跟中国的联系解密,特别是留学产业,为德国每年创造了6亿元的财富,要知道,目前德国的留学生总数高达800万,这笔钱可不少啊,哪怕是巴库被占据,俄罗斯这边的被占领土,长期给德国提供财富,可是这些却是成本最低的,只要负责传授知识,就可以获得如此多的财富,德国付出的,也不过是几万名的教师。
在军事前线之中,哪怕10万名的士兵所起到的作用死微乎其微的的,要发起一个大规模的战争,百万才是起点,甚至一些大规模的突袭,几百万也都是正常数量,与其让这些,不太合格的士兵,在战场上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会惹来麻烦的大学教师的,弄回到国内去当老师,为德国创造出财富才是真的,有了劳务输出和巴库油田,德国的财政状况宽裕了很多,可是谁会觉得钱少,就按照10万教师来说,6亿美元的收入,平均每个教师创造了6000美元,这样的效率绝对不低的,再说,又不是什么高精尖的之知识,只是一些最基本,德国每年都要进行的基础大学教育而已。
就这样,教育产业化居然首先在德国进行了起来,连德国人本身的入学人员,都没有中国人入学的多,也算是整个世界上罕见的一件事情,这给中国源源不断的提供了高层人才,也是目前中国科技发展的根本原因,否则的话,没有足够的科技人员,根本无法发展科技,国家对科技的要求,是全面的,而是单一的某一个点。(未完待续。)
这些由家族投资的大学的,规模较小,毕竟的,个人的资金有限,列强们,也不可能毫无保留的支持中国的学校建设,很多时候,就是几百人的规模,甚至一些刚成立的和小一点的,只有几十个人,比如说南开大学,在1904年筹建,一直到1919年才招募第一批的学生,第一批只有96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这些大学却开启了中国的高等教育的起点的,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出色的人才的,后世中国著名的院士和科研领袖,基本上就是通过这些培养的,然后走向西方,留学学习更多的知识,最终回归祖国,成为了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的才能够在刚刚解放的艰难时间之中,迅速获得了某些方面的提升,在火箭和蘑菇弹上面,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的,不至于被狂飙的军事狂潮所的拖累。
可是真的回过头看看,历史上那些大学,在初期都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间,就拿五四运动为例,到1919年,北京的十几所学校,才3000多学生,这不是全部,可是每一个学校都不可能跟后世一样,有近万的学生,这相对于当时中国的人口而言,真的是万里挑一,甚至十万百万挑一了。
杨元钊的穿越,中国的大学在1908年发生了改变,给西北带来了升级和活力,甚至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的,不但让西北崛起,成为了中国最核心的区域和最重要的区域,也让中国第一次的拥有了专业的技术学院。
知识改变命运,这在后世,是一句耳熟能详话语,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人意识到,可是杨元钊为了获取合格的人才,为了攀升科技树,教育是他首先要关注的地方。
在1909年,也就是杨元钊穿越的第二年,职业技术学院就成立了,这个专门为技工人员创造的学校,开启了中国再教育和扫盲的起点,各种职业技术学院,各种扫慢班,夜校,甚至是民众们自己的努力和拼音字母,成为了哪个时代的最强音,中国开启了跟世界大学历史完全不同的发展历程,从平稳之中,开启了井喷的潮流,从全国范围之中,几千人的规模,一跃的蹦到了百万这个级别,并且迅速的发展了起来。
西北越发的重视教育,并且不放过任何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向他们发起了高薪的邀请,并且给他们实验自己抱负的场所,也因此,以往,甚至是中国历史上面,大部分收到过高等教育,还有掌握新式知识的人员,他们都被西北所吸引,大规模的建校成为了常见的现象,一次性的千人,万人,甚至是10万人的庞大学校,开始出现。
最特别的一个例子就是西北大学,他在目前中国的所有的大学之中,成立的时间最晚,可是却是师资力量最为庞大,招生人员最多的,因为在西北还停留在西北的时候,西北大学就拥有了一年1.5万学生的招生能力,然后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中,在1916年9月,西北大学新一期的学生入学的时候,一次性入学了17.8万人,在校生总人数高达60万,这其中还包括了接近12万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当然了,招生人数最多的学校,不是西北大学,而是西北军校,这个跟着西北一起发展的军校,在蒋百里的培养之下,成为了中国军事上面的第一学府,不但每年招收16.8万的应届大学生,还招收12万到58万不等军队定向生,甚至大部分的时间,对于定向生的培养,要比应届生更高。
虽然应届生在知识积累,未来发展上面,要比定向生好一点,可伴随着中国普及义务教育,加上军队本身对于知识的培养,定向生跟应届生之间的差别在缩小,最关键的是,军队永远是********机关,在没有军旅生涯,甚至是在战场上面拼杀涌现出来的经验,他们最多只能够算是温室里的花朵。
如果是和平年代,面向应届生的会增多,毕竟可塑性强一点,在军校毕业之后,也未必会走上战场,会在后续漫长的训练和军旅生涯之中,慢慢的弥补弱点,可是在战争年代,却不会这样,部队回炉提高的比例大幅度的增加,这从1915年整年入学58万军队定向生,就可见一斑。
西北大学和西北军校这样庞大的大学,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教育的重要基石,但是中国的教育,在起步的时候,就跟世界先进有较大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也为了较快的提升中国的教育水平,除了最开始刚刚穿越,没有实力的时候,从1909年开始,刚刚赚了一点钱,杨元钊就推动了中国的留学,跟留美学童和各大家族零星的派出不一样,杨元钊推动的就是有组织,规模化的留学。
而这个也成为了固定化,常态化的项目,每年派出了大量学子出国留学,这个数量越来越多,到了1915年,中国的甚至包揽了整个德国的各阶层的学校,虽然少了在美国和英国等国的留学生,可在德国的留学生却突破了新高,达到了200万。
德国的高等教育也是闻名于世的,甚至德国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列强之中也是第一的,德国拥有每年250万的教育规模,可是那是在战前,战争的时间之中,德国也没有余力把精力投入到高等教育的培育之中,为了节约成本,也为了节约人力,在战争之中,德国大幅度降低了高等教育的投入和学生培养的总人数,把因此而分流出来的一部分人员,招收到了军队之中。
杨元钊一直都在留心德国教育情况,在知道了这个局面之后,主动的让外交部跟德国方面交涉,要求德国不要减少名额,可以保证德国现在的名额,其他的名额,被中国承担了,负担起相当于原来3倍以上的学费,这样的额度不小,德国也是在拨款和学费相结合才拥有的教育经费,3倍的学费,不但弥补了教育经费,其实2倍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净利润了。
德国甚至把留学教育,变成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一定程度上面,一个知名的大学教授,所创造的价值,比一个资深的军工科学家更高,正是这种认知,让德国改变了原有的方法,大学教师这种人,一般都是知识分子,能够成为合格军人的是少数,在中国帮助解决了人力问题的前提下,德国对于人力的需求,没有原来历史上面那么大,大学教师本身也是可掉可不掉,只不过不能白白看着他失业,养着他,这才抽调到军队的。
原来的历史上,几乎抽调了各阶层的人员,严重的影响了整个德国的工农业生产,可是这个时代。中国为德国最少解决了1500万的劳力问题,剩余的这些,德国肯定会有所选择,一些价值较高,能够创造出价值的,将会留下来。
3倍的学费,200万人,按照平均每一个人一年的学费34英镑来算,3倍就是125英镑,这可是102美元,算下来,只是150万人一年就是2亿美元以上,再加上伙食,固定的消费等诸多方面,这部分教育会为德国带来1.5亿美元的收入,这可不是小数目,差点比得海军的消耗了。
中国对于留学生的管理,相当的严格,本身在国内就经过了几重选拔,只有更优秀的留学生,才能够获得更高神的知识,从某种程度上面,德国跟中国的联系解密,特别是留学产业,为德国每年创造了6亿元的财富,要知道,目前德国的留学生总数高达800万,这笔钱可不少啊,哪怕是巴库被占据,俄罗斯这边的被占领土,长期给德国提供财富,可是这些却是成本最低的,只要负责传授知识,就可以获得如此多的财富,德国付出的,也不过是几万名的教师。
在军事前线之中,哪怕10万名的士兵所起到的作用死微乎其微的的,要发起一个大规模的战争,百万才是起点,甚至一些大规模的突袭,几百万也都是正常数量,与其让这些,不太合格的士兵,在战场上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会惹来麻烦的大学教师的,弄回到国内去当老师,为德国创造出财富才是真的,有了劳务输出和巴库油田,德国的财政状况宽裕了很多,可是谁会觉得钱少,就按照10万教师来说,6亿美元的收入,平均每个教师创造了6000美元,这样的效率绝对不低的,再说,又不是什么高精尖的之知识,只是一些最基本,德国每年都要进行的基础大学教育而已。
就这样,教育产业化居然首先在德国进行了起来,连德国人本身的入学人员,都没有中国人入学的多,也算是整个世界上罕见的一件事情,这给中国源源不断的提供了高层人才,也是目前中国科技发展的根本原因,否则的话,没有足够的科技人员,根本无法发展科技,国家对科技的要求,是全面的,而是单一的某一个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