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地下世界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不朽凡人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Ps:感谢至尊龙天同学的打赏支持!
在火星上,因为地表环境问题,特别是这里狂暴到极点的地表风暴的缘故,所以,在地表进行大规模建筑,无疑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且不说,大规模建筑所需的各种原材料,运送起来成本有多么的高昂,就算是真的建成了,也未必真的能够住人。
这里每天上演的红色沙尘暴,风速快速无比,夹杂着含大量铁元素的颗粒物,一旦狂风席卷下来,强度堪称是犀利无比的砂轮,能对建筑物表面进行无微不至的打磨和抛光。
这样的建筑,在火星表面维持不了一年的时间,就会被彻底的磨透磨穿,无限向着火星平坦的地表相靠拢。
所以说,想要在火星表面建房子,除非建造高强度的合金房子,否则的话都不牢靠,甚至就算是建成了合金房子,也未必住起来舒服。
毕竟,房子是为了休息的,哪怕住在坚实可靠的合金房子里。可是整天听着外面铁砂和合金房屋的摩擦声。跟建筑工地一样的嘈杂。切割钢筋一样的轰鸣巨响,哪怕房子里做了隔音,恐怕也是睡不舒服的。
尤其考虑到,未来在火星上生活的人类,即便是短时间内,也不是个小数目,这样庞大的尖端人才的长期住宿要求,决定了这个居住性工程。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高标准,高舒适度才行。
一般家庭生活所需的一应家具设备等必不可少之外,符合大众审美的环境、生态建设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需求。
毕竟,在火星上的大规模人口,他们在火星上的生活,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短时间内的恶劣环境,或许稍稍克服一下还是可行的,但是。大规模人口的长时间定居,环境恶劣的话。想要留住人才,无疑是很难的。
即便是短期移民们迫于组织的压力,迫不得已之下,选择默默承受,但是,这无疑也将大大地影响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根本上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在地表之下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就成了唯一靠谱的,最具可行性的方案。
在一定深度的大地地表之下,开辟出大量的地下空间,对地下空间做好一应的密封处理之后,借助于这里广阔的地下空间环境,不但可以营造出巨大、安全而舒适的地下生存空间,更可以在密封环境下,形成适宜人类生活的空气环境,进行大规模的生态移植。
以现代社会的科技水平,在一定规模的环境之中,通过科学调控,对环境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实时分析和调整,形成一个半天然半人工的地下生态环境,这并非是不可想象的,而是完全可行的办法。
这样一来,不但是避开了在火星地表进行建筑的巨大麻烦,而且整体性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将最大程度的减少居住空间中进行模拟生存环境的开支。
虽说挖掘一个浅层的,适宜大量人口生存的地下空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个难度,相对于地下建筑的大规模营造,无疑已经是降低了太多的难度。
更何况,反正未来进行火星地磁激活工程,该挖的地下工程也终归是还要挖的,将两大工程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工程方案,即利用了火星地下岩浆发电站挖掘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土方工程,又大大降低了居住人员的居住成本,这无疑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反正一开始进行火星移民的人总归也只是一个少数部分罢了,短时间之内,根本就不需要一个巨大的,类似于星球环境的巨大空间,所以,先进行地下空间建设,人为开辟出巨大的火星地下空间,在火星地下空间之中,建立起一个地下人工生态圈出来,形成一个类自然生态环境,在这个类自然生态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再正式开始向火星进行大规模移民,加快整个火星的工程进度。
这样的火星开发方案,就是地球人组织对于火星工程的执行路线的大致发展方向。
自从2035年左右开始大规模开展火星工程建设计划以来,时至今日,经过十多年时间的营建,整个火星的地下建筑群,已经是形成了一个无比巨大的规模,单单是火星常住人口,就已经突破了十万人大关,每天有无数的物资,被源源不断的云送到火星基地之中,用以支撑火星基地的大规模建设。
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高强度建设,但火星表面看上去,除了在高空轨道上,多了一些大规模的成片空间站之外,几乎看不出什么大的变化,但事实上,巨大的变化都发生在火星地表以下。
在一处精心挑选的低地平原之上,一望无际的赤红色土壤之中,一些巨大的人工建筑已经开始渐渐耸立。
这些人工建筑都相对比较低矮开阔,稍稍凸出于地表,形状看上去好似圆形的巨大平台。
正如表面所见的那样,这些平台都是用于出入火星地下世界的进出口,大规模的物资进出,都是从这些平台处进入的。
除了这些合金铸造,用于物资进出的通道之外,火星表面上几乎再无其他人工建筑得痕迹。一些在地下挖掘工程之中被大规模运送到地表之上的土方岩石等。也早就被火星表面时不时肆虐的狂风给席卷一空。近乎于平均分配的扔到了火星地表的四面八方。
因为火星空气质量并不符合人类所需的缘故,所以地表之上的空气交换设施也并不多见,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型气体交换枢纽,偶尔向外界排放出一些多余的空气气体成分,除此之外,反倒是从火星空气之中抽取一些有工业用途的空气成分的次数更多一些。
除了这少少的一些地表建筑之外,火星表面就再无半点人工迹象了。
但是,如果有人能够沿着那些少量的地表建筑为中线。将火星地下的世界也切开来细看的话,则会发现,这赫然已经是一个规模无比庞大的地下世界丛林了。
一层层的地下世界,每一层的高度,都有着数十米之高,一个接着一个的巨大地下空腔,仿佛糖葫芦一样彼此串连在一起,形成了地下世界的基本风貌。
这样的地下世界,每一层的规模都有着十几平方公里之巨,而类似的地下空间。现在已经有了十数层之多。
在这些巨大的地下世界之中,层与层之间都是贯通的。有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进行连接。
而在每一层的地下空间之中,房屋、工厂、住宅区、商业区、娱乐区,各种各样的人文居住环境都是一应俱全的。
而在这些社会性的大环境之外,还有着刻意经营而成的立体生态系统。
在这个大的地下生态系统之中,除了土质还是火星本土的之外,包括土壤中生存的上百种有益菌、分解细菌,在土壤中打洞的蚯蚓、地表上的各种蜜蜂、蚂蚁等昆虫,各种各样的地衣、菌类、杂草、藤本木本禾本的大量植物,还有在自然生态之中放养的各种小生物,小动物,可以说,每一样,都是从地球本土之中转运过来的。
十多年的火星建设时间,从一开始的几个人,住着一个地面站,靠着地球一点点的运送补给,操作着遥控施工机器人,开始向着火星地下掘进,再到一台台的工业机械设备被运送安装到火星,一个个简陋的地下工厂被建立起来,各种火星自产的资源被得以利用,一直到现在,十数万的员工进驻到了火星之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工业联合体,按照火星工程的既定建设方案,不断地向前再向前。
在此期间,大量的产业链在火星得以被复制重建,很多生活必需品,工业原材料,都在火星之中被发展了出来,虽说整整十数万的火星居民,各种各样的生活所需,资源所需,都依旧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还需要本土资源的输入提供,但是,依托于火星产业链上的自力更生的发展,还是大大的减少了地球本土的资源供给的数量。
要知道,漫长的太空货运距离,导致这里每一克的外来物资的输入,其成本就高达几百元之巨,整整十万人的生活生产所需,对于地球文明来说,也是一个庞大之极的开销,火星上但凡是能够节约一点资源,对于地球上的压力来说,都是一个大大的降低。
不过限于现如今火星上人口、资源还有设备等等的缺乏,完整的输入性替代还依旧是遥不可期,不过一些简单的生产环节,比如农业生产,粮食和蔬菜的自给自足等,都已经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这对于地球上的运输供应的压力,已经是一个极大的缓解了。
而除了农业,还有一些最简单的基础工业制造领域的发展之外,火星上现在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各种物资的循环利用环节,在这一点上,火星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地球上运输过来的各种物资,所有破旧的、损毁的物品,都被循环利用了起来,没有一丁点的浪费,这相比于地球上依旧进步迟缓的循环利用产业来说,无疑是强了太多。
不过这些东西,统统都是副业,在火星上所用到的各种人力物力,最多都不到三分之一,更多的人员,还是被用在了火星基地的各种工程营建、基础设施开发,基地运行维护,以及不断的向地下拓展等方向。
十多个汇聚了大量人口的火星地下空间,只是现如今最主要的居住空间罢了,在这些居住空间的下面,还有着更加广阔无边的地下空间存在着。
比方说,在地下居住空间的下面,多达数十层的新的居住空间都已经被大致的开辟完成了,主体的地下空间框架,地下空间的修饰和完善,一些居住建筑的修建等,都已经大致完成了,还有大量的人员在这些新的居住空间中忙碌着,各种保障维护系统,基地运行系统的工作人员,都在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继续完善着这些空间,进行各种生态系统的营建等,每天都是忙的一塌糊涂。
火星是个人口不断增加的大型基地,过去几年之间,年均人口都是不断的增加着,现在已经达到了一年新增数万居住人口的地步,所以新的居住空间都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各种配套工程都准备齐全之后,新的工作人员才会被配备过来。
所以,单单是为了应付这些即将到来的新工作移民,火星基地之中每年都要新打造好几个地下生存空间。
而在多达十多个的依旧在不断完善之中的新居住空间之外,这个庞大的火星基地的地下,还有着深达数公里的地下空间。
这些处于最深层的地下空间,就远远没有那些已经开辟并且进行加固了的居住层那么完善、安全了。
深度已经达到地下数公里的最前沿地下工程部分,这是整个火星工程最主要的开辟方向,同时也是危险程度最大的地方,这里集中了火星基地之中最核心的一些机器设备,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工作岗位。
先进的地质探测仪,拥有着强劲无比的地下探测功能,能够为工程进度提供最急需的地下环境资料,开采效率惊人强大的地下采掘机器人,一旦全力开动,每天甚至可以向地下掘进数百米之深,只是,设备虽然先进,但是这种深层地下结构之中,却是动辄就会塌方、渗水,工作人员只能一点一点的赶进度,一边工作一边加固巷道,向地下深处的推进缓慢无比,强力无比的设备,往往也很难全力工作。
可以说,整个火星工程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推进过来的,充满了艰辛和困难。
但这就是地球文明的未来,火星移民们,每个人都无惧艰险,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之上。(未完待续。)
Ps:感谢至尊龙天同学的打赏支持!
在火星上,因为地表环境问题,特别是这里狂暴到极点的地表风暴的缘故,所以,在地表进行大规模建筑,无疑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且不说,大规模建筑所需的各种原材料,运送起来成本有多么的高昂,就算是真的建成了,也未必真的能够住人。
这里每天上演的红色沙尘暴,风速快速无比,夹杂着含大量铁元素的颗粒物,一旦狂风席卷下来,强度堪称是犀利无比的砂轮,能对建筑物表面进行无微不至的打磨和抛光。
这样的建筑,在火星表面维持不了一年的时间,就会被彻底的磨透磨穿,无限向着火星平坦的地表相靠拢。
所以说,想要在火星表面建房子,除非建造高强度的合金房子,否则的话都不牢靠,甚至就算是建成了合金房子,也未必住起来舒服。
毕竟,房子是为了休息的,哪怕住在坚实可靠的合金房子里。可是整天听着外面铁砂和合金房屋的摩擦声。跟建筑工地一样的嘈杂。切割钢筋一样的轰鸣巨响,哪怕房子里做了隔音,恐怕也是睡不舒服的。
尤其考虑到,未来在火星上生活的人类,即便是短时间内,也不是个小数目,这样庞大的尖端人才的长期住宿要求,决定了这个居住性工程。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高标准,高舒适度才行。
一般家庭生活所需的一应家具设备等必不可少之外,符合大众审美的环境、生态建设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需求。
毕竟,在火星上的大规模人口,他们在火星上的生活,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短时间内的恶劣环境,或许稍稍克服一下还是可行的,但是。大规模人口的长时间定居,环境恶劣的话。想要留住人才,无疑是很难的。
即便是短期移民们迫于组织的压力,迫不得已之下,选择默默承受,但是,这无疑也将大大地影响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根本上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在地表之下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就成了唯一靠谱的,最具可行性的方案。
在一定深度的大地地表之下,开辟出大量的地下空间,对地下空间做好一应的密封处理之后,借助于这里广阔的地下空间环境,不但可以营造出巨大、安全而舒适的地下生存空间,更可以在密封环境下,形成适宜人类生活的空气环境,进行大规模的生态移植。
以现代社会的科技水平,在一定规模的环境之中,通过科学调控,对环境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实时分析和调整,形成一个半天然半人工的地下生态环境,这并非是不可想象的,而是完全可行的办法。
这样一来,不但是避开了在火星地表进行建筑的巨大麻烦,而且整体性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将最大程度的减少居住空间中进行模拟生存环境的开支。
虽说挖掘一个浅层的,适宜大量人口生存的地下空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个难度,相对于地下建筑的大规模营造,无疑已经是降低了太多的难度。
更何况,反正未来进行火星地磁激活工程,该挖的地下工程也终归是还要挖的,将两大工程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工程方案,即利用了火星地下岩浆发电站挖掘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土方工程,又大大降低了居住人员的居住成本,这无疑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反正一开始进行火星移民的人总归也只是一个少数部分罢了,短时间之内,根本就不需要一个巨大的,类似于星球环境的巨大空间,所以,先进行地下空间建设,人为开辟出巨大的火星地下空间,在火星地下空间之中,建立起一个地下人工生态圈出来,形成一个类自然生态环境,在这个类自然生态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再正式开始向火星进行大规模移民,加快整个火星的工程进度。
这样的火星开发方案,就是地球人组织对于火星工程的执行路线的大致发展方向。
自从2035年左右开始大规模开展火星工程建设计划以来,时至今日,经过十多年时间的营建,整个火星的地下建筑群,已经是形成了一个无比巨大的规模,单单是火星常住人口,就已经突破了十万人大关,每天有无数的物资,被源源不断的云送到火星基地之中,用以支撑火星基地的大规模建设。
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高强度建设,但火星表面看上去,除了在高空轨道上,多了一些大规模的成片空间站之外,几乎看不出什么大的变化,但事实上,巨大的变化都发生在火星地表以下。
在一处精心挑选的低地平原之上,一望无际的赤红色土壤之中,一些巨大的人工建筑已经开始渐渐耸立。
这些人工建筑都相对比较低矮开阔,稍稍凸出于地表,形状看上去好似圆形的巨大平台。
正如表面所见的那样,这些平台都是用于出入火星地下世界的进出口,大规模的物资进出,都是从这些平台处进入的。
除了这些合金铸造,用于物资进出的通道之外,火星表面上几乎再无其他人工建筑得痕迹。一些在地下挖掘工程之中被大规模运送到地表之上的土方岩石等。也早就被火星表面时不时肆虐的狂风给席卷一空。近乎于平均分配的扔到了火星地表的四面八方。
因为火星空气质量并不符合人类所需的缘故,所以地表之上的空气交换设施也并不多见,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型气体交换枢纽,偶尔向外界排放出一些多余的空气气体成分,除此之外,反倒是从火星空气之中抽取一些有工业用途的空气成分的次数更多一些。
除了这少少的一些地表建筑之外,火星表面就再无半点人工迹象了。
但是,如果有人能够沿着那些少量的地表建筑为中线。将火星地下的世界也切开来细看的话,则会发现,这赫然已经是一个规模无比庞大的地下世界丛林了。
一层层的地下世界,每一层的高度,都有着数十米之高,一个接着一个的巨大地下空腔,仿佛糖葫芦一样彼此串连在一起,形成了地下世界的基本风貌。
这样的地下世界,每一层的规模都有着十几平方公里之巨,而类似的地下空间。现在已经有了十数层之多。
在这些巨大的地下世界之中,层与层之间都是贯通的。有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进行连接。
而在每一层的地下空间之中,房屋、工厂、住宅区、商业区、娱乐区,各种各样的人文居住环境都是一应俱全的。
而在这些社会性的大环境之外,还有着刻意经营而成的立体生态系统。
在这个大的地下生态系统之中,除了土质还是火星本土的之外,包括土壤中生存的上百种有益菌、分解细菌,在土壤中打洞的蚯蚓、地表上的各种蜜蜂、蚂蚁等昆虫,各种各样的地衣、菌类、杂草、藤本木本禾本的大量植物,还有在自然生态之中放养的各种小生物,小动物,可以说,每一样,都是从地球本土之中转运过来的。
十多年的火星建设时间,从一开始的几个人,住着一个地面站,靠着地球一点点的运送补给,操作着遥控施工机器人,开始向着火星地下掘进,再到一台台的工业机械设备被运送安装到火星,一个个简陋的地下工厂被建立起来,各种火星自产的资源被得以利用,一直到现在,十数万的员工进驻到了火星之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工业联合体,按照火星工程的既定建设方案,不断地向前再向前。
在此期间,大量的产业链在火星得以被复制重建,很多生活必需品,工业原材料,都在火星之中被发展了出来,虽说整整十数万的火星居民,各种各样的生活所需,资源所需,都依旧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还需要本土资源的输入提供,但是,依托于火星产业链上的自力更生的发展,还是大大的减少了地球本土的资源供给的数量。
要知道,漫长的太空货运距离,导致这里每一克的外来物资的输入,其成本就高达几百元之巨,整整十万人的生活生产所需,对于地球文明来说,也是一个庞大之极的开销,火星上但凡是能够节约一点资源,对于地球上的压力来说,都是一个大大的降低。
不过限于现如今火星上人口、资源还有设备等等的缺乏,完整的输入性替代还依旧是遥不可期,不过一些简单的生产环节,比如农业生产,粮食和蔬菜的自给自足等,都已经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这对于地球上的运输供应的压力,已经是一个极大的缓解了。
而除了农业,还有一些最简单的基础工业制造领域的发展之外,火星上现在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各种物资的循环利用环节,在这一点上,火星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地球上运输过来的各种物资,所有破旧的、损毁的物品,都被循环利用了起来,没有一丁点的浪费,这相比于地球上依旧进步迟缓的循环利用产业来说,无疑是强了太多。
不过这些东西,统统都是副业,在火星上所用到的各种人力物力,最多都不到三分之一,更多的人员,还是被用在了火星基地的各种工程营建、基础设施开发,基地运行维护,以及不断的向地下拓展等方向。
十多个汇聚了大量人口的火星地下空间,只是现如今最主要的居住空间罢了,在这些居住空间的下面,还有着更加广阔无边的地下空间存在着。
比方说,在地下居住空间的下面,多达数十层的新的居住空间都已经被大致的开辟完成了,主体的地下空间框架,地下空间的修饰和完善,一些居住建筑的修建等,都已经大致完成了,还有大量的人员在这些新的居住空间中忙碌着,各种保障维护系统,基地运行系统的工作人员,都在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继续完善着这些空间,进行各种生态系统的营建等,每天都是忙的一塌糊涂。
火星是个人口不断增加的大型基地,过去几年之间,年均人口都是不断的增加着,现在已经达到了一年新增数万居住人口的地步,所以新的居住空间都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各种配套工程都准备齐全之后,新的工作人员才会被配备过来。
所以,单单是为了应付这些即将到来的新工作移民,火星基地之中每年都要新打造好几个地下生存空间。
而在多达十多个的依旧在不断完善之中的新居住空间之外,这个庞大的火星基地的地下,还有着深达数公里的地下空间。
这些处于最深层的地下空间,就远远没有那些已经开辟并且进行加固了的居住层那么完善、安全了。
深度已经达到地下数公里的最前沿地下工程部分,这是整个火星工程最主要的开辟方向,同时也是危险程度最大的地方,这里集中了火星基地之中最核心的一些机器设备,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工作岗位。
先进的地质探测仪,拥有着强劲无比的地下探测功能,能够为工程进度提供最急需的地下环境资料,开采效率惊人强大的地下采掘机器人,一旦全力开动,每天甚至可以向地下掘进数百米之深,只是,设备虽然先进,但是这种深层地下结构之中,却是动辄就会塌方、渗水,工作人员只能一点一点的赶进度,一边工作一边加固巷道,向地下深处的推进缓慢无比,强力无比的设备,往往也很难全力工作。
可以说,整个火星工程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推进过来的,充满了艰辛和困难。
但这就是地球文明的未来,火星移民们,每个人都无惧艰险,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之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