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北美之公分母 > 第九十章 围村情节

第九十章 围村情节

作者:白白在流浪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岑明月和大家小聊了一会,就去投入工作了。手机又震动,她拿出来一看,居然是父母的签证都通过了。

    岑明月高兴坏了,赶紧把父母通过美国签证的消息,发到闺蜜群了:今天真是艳阳天,我可以大声欢呼一下,就快见到我父母了。

    方倩秒回:必须欢呼,父母来,还能做好多美食。

    罗斌跑了四圈短线,回到马棚,正在伺候马妞吃混合饲料。她给岑明月回道:大大的羡慕,我过来读书八年了,我父母一次都没来过美国看我。

    王思思做完最后一页功课,翻出手机来,赶紧留言道:恭喜@等清风的明月,同时,我宣布,将参加美国东部一个潮汕社团的联谊交流会,希望通过社团,找到家乡人,两个人一起想办法留在美国。

    罗斌秒回她:这个想法特别实在,帮我打听有蒙古族的联谊会吗?我也去混一混。

    李婉如问道:还有这种联谊会,我怎么不知道啊。我还以为,就是我们的微信群呢!

    岑明月抽了个空出来,在群里详细介绍了一下:华人的联谊会,早期就是美国的几个大城市有,纽约,洛杉矶,休斯顿,波士顿,芝加哥。就是我们早期移民,英文不好,容易被欺负,然后国内方言地区的人,有号召力的人都出来,组建了联谊会,这是明面上的。暗地里的组建了好多帮会,有帮规的,那时,我们华人不抱团,在美国都生存不下来。

    后来,我们开始有自己的小地盘了,大城市里有唐人街了。以前没有网络,唐人街就是海外华人的心目中的娘家。

    过年,唐人街酒楼的菜,翻两倍,大家也愿意排队去吃。还会摊份子钱,请人舞狮,打鼓,特别有气氛。

    暗地里呢,华人商铺也交一些保护费,大家团结一心,对抗非裔的抢劫。

    然后,联谊会收取会费,把那些出去帮忙打架的人,受伤致残的会员养起来。这是潮州人的传统,已经坚持了大概三千年了。

    美国这边也是学南粤地区的围村文化。

    就是把小地方,围起来,形成村落,美国形成唐人街,年轻人帮忙出头打架,受了伤,联谊会养一辈子,还会供他们的孩子上学。

    潮州的围村也是,如果本村人,和外村人打架,全村的男丁,都得上,然后,如果受伤,围村就会开祠堂,安排养这家人的。平时,祠堂还会收取每家男丁比如一百元人民币的人头费,就是没有,借都得借来交。不然,祠堂的几位负责人,三天两头来你家要钱的,当然,也有巨富的人,主动多交,修桥铺路。

    现在,美国都有网络了,这种联谊会已经没落了。以前的联谊会,最像天朝,八十年代的小城市,那种歌舞厅,大家每人买两块钱的门票,去跳舞,男的女的,自由组合跳舞,看对眼了,私下就开始交往。

    后来,有了微信群,互相私下聊,就不去参加联谊会了。

    大家上了很多当,现在又都愿意回到现实中的联谊会去认识未婚男女了。因为,毕竟同地方的人,共同话题多。不过,现在联谊会的活动少了,一般大的节假日,才搞一次,每次都人满为患的。

    王思思看完岑明月的留言后,打字问她:“@等清风的明月,你怎么那么清楚我们乡下的事啊?太牛了。比我这个本地人,还清楚祠堂的运作。

    岑明月回道:我在纽约的唐人街,做人家媳妇时,我前婆婆家的小杂货店,就在联谊会馆的对面。一开联谊会,他们的生意就暴涨。

    收保护费这些小事,是唐人街小商铺公开的秘密,属于心照不宣的事,警察都不管的。我能不知道吗?

    王思思笑道:这样看来,还是比较靠谱的,那我可以放心参加了。争取一次钓到金龟婿。

    岑明月笑道:亲爱的,别幻想,现在去联谊会的老男人,多数有老婆的,出来骗小妹妹睡觉的多。年轻的男的,很多没身份,想找个有身份的女的,解决身份问题。你别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李婉如看完了,整理了一下,然后,打字说道:我想参加联谊会的已婚男人是少数,有身份的男女也是少数,多数是没身份的男女吧。我觉得Cici 大侠,不适合的。不过,去见识一下,有同乡人,聊天诉诉乡情,还是有益处的。

    然后,国内围村文化,保存得最好的,不是潮汕,是客家人,客家人的文化传承,才是最悠久的,他们的家谱,很多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从北方的中原,就是河南地区,不断迁徙到南粤,当然,很大原因,还是因为战火不断,被迫迁移。

    暂时国内的围村文化,客家人排第一的,第二是潮汕人,第三,大家猜猜是那里?

    罗斌回道:不会是我们蒙古吧?

    李婉如哈哈哈大笑起来,回道:@微胖界精英,你不要脸的程度,比马脸还长。蒙古是游牧民族,他们没有围村文化的传承。

    罗斌笑道:我也觉得蒙古没有围村文化氛围,只是幻想有了。

    岑明月答道:难道是河南那边的农村,毕竟,他们是代表战国时期的中原文明。

    李婉如笑道:河南是从战国开始,就是必争之地,什么文化,都被打到落花流水啦。现在居住的山东人,河南人,祖籍是原地的,很少,都被迫迁移到长江以南了。

    第三围村文化保留得最完美的,是雷州人。就是南粤西部的徐闻、雷州一带。

    他们除了围村文化,还有一个很出名的文化,叫:年例。

    大家听说过吗?

    岑明月回道:我接触得最远的,就是江门,台山,恩平的,他们说他们是五邑地区。徐闻和雷州,没怎么听说过。

    王思思想了想,说道:我倒是真的听说过的,因为雷州话和潮州话,好像是同一个语系的。就是大家形容什么东西,都是同一个词语,其实,语言又不通,特别奇怪。@英文是副业,亲爱的,这是为什么啊?

    李婉如的考古专业,再次展现实力了。

    她决定对大家搞一次小科普:雷州和潮汕地区,都属于闽语文化。

    他们俩真的是同一个语系出来的。所以,很多字根相同,一点不奇怪。

    他们还有相同点,就是都是靠海岸线的生态环境。饮食习惯都很接近。喜欢吃海鲜,都是用最原始的方法进食海鲜,这点,潮州菜系保留得最好。雷州菜系因为逐步被粤菜同化,越来越淡化了原始渔民的做法。

    潮菜里面的冻红蟹,一道非常非常昂贵的名菜,就是完全采用从唐朝就流传下来的渔民做法。

    新鲜红蟹,用盐腌制一夜,去盐,蒸熟,放冰,上台。

    潮菜现在最火的菜,都是最原始的吃法,保留得最好的传统。

    雷州菜系被粤菜同化后,更多喜欢白切所有海鲜。

    实际,南粤一东一西,两个海域同一条海岸线,原始的生活方式非常接近。

    雷州半岛的居民和潮州半岛的居民,都是通过海岸线,一直交流的。

    大概元朝末年,战火逼近,很多中原人民南下谋生,海岸线两头的居民,才完全断掉的来往。

    到了清朝末年,两边是海港城市,又是最先饱受八国联军蹂躏,一直都顾不上互相联络感情,就又开始抗战洋鬼子。

    在抗***战争中,雷州半岛的围村文化,还有潮汕地区的祠堂文化,那真是抗争到用血肉之躯对抗大炮,最惨的村落,整条村,死得一个男丁都没有了,法国人在湛江修了法租界,只能在霞山,赤坎农村,一个小小的桥,打了15天,都不能跨过去,雷州半岛的围村文化,把法国人打服了,没有武器,就是血肉之躯,让他们服了。

    整个雷州半岛的围村,一寸土地都没有丢失,和法国人,以寸金桥为界,和平共处了好多年。

    潮汕地区也是,大英帝国侵略进来时,据记载,也是有一两条村的男人,全部死光,整个潮汕地区的祠堂,都不投降,还有被洋鬼子剥皮示众的村民,整条村去为他举丧,坚决不投降,不让步,才换来当时的妇女一方安生。所以,经历了大清朝的很多历史事件后,潮汕的妇女别看和平年代,男女不平等。在战争年代,潮汕男儿,还是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换来的尊重,值得人们敬佩的。

    王思思非常赞同,接着说道:现在和平年代,没有凸显男女的差异来。听父母他们说,以前农业年代,没有男丁,很难干活的。

    岑明月说道:其实,我们南昌也挺重男轻女的。

    李婉如接着介绍道:还有雷州的年例文化。听说现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两个地区的年例文化,起源一样,现在庆祝的方式,开始转变了,有各自的特色了。

    雷州西部,在年例这天,就是全村的人,各自去邀请自己熟悉的朋友,同事,来自己家里做客,为自己村的诞生日,庆生。谁家里请的人,最多,谁家就是最有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