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悍妒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男人是乔木,女人是丝萝,你瞧这一场洪水下来,乔木有根,最多不过是凋零一些枝枝叶叶,女人就不行了,飘荡无疑。”张昭华有条不紊道:“她既然来府中,遭遇又着实可悯,我自然心存仁恤,让她有木可依。”
她这样说着,又站起来提壶往盆里倒了一些热水,道:“高燧身边的寄月、遇月两个丫头,今年都二十四了,翻过年去就该放出去了,咱们府中比宫中要好,母亲心慈,身边伺候的丫头就能放出去嫁人,这俩丫头一走,高燧身边就空缺伺候的人,我看小苗倒是柔柔糯糯地,去高燧身边服侍,应该好得很——你觉得呢?”
高炽没有说话,屋里气氛就默了一默。
“我刚才说得,顺心遂意,”张昭华似笑非笑道:“可不是遂你的意,是遂我的意。我便直接与你说明白了,小苗我是断然不容她来伺候你的,这府里任何地方除了世子院,她都能去,若是去母亲那里更好,母亲比我会调理人,想来她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门口含冬含霜和钱嬷嬷听得俱都失色,张昭华声音本来不大,但是偏偏院子里都静悄悄地,好像所有人都在竖起耳朵来听。
“先前你把人带回来的时候,”张昭华道:“钱嬷嬷与我说,皇爷当年如何如何,皇后当年又是如何如何,让我曲为承顺,顾全情分。我本也想做个贤明大度的模样,但是偏偏我还就忍不下一口气——”
她说着站起来,目光灼灼地盯着高炽:“你又不是皇帝,却让我学皇后一样,没这道理!你新人旧人,却让我忍气吞声,那更是不可能!”
这话说得钱嬷嬷都忍不住想要推门进去了,没想到高炽倒是呵呵笑了起来:“瞧你这悍妒的模样!活脱脱是个母大虫!”
“母大虫又如何!”张昭华将手里的毛巾一甩,水花差点都溅到高炽的头上去了:“总之这嫉妒之心,不平之意,是免不了俗,也改不掉的,与其让小苗进来受我磋磨,还不如一早给她另寻一个好去处,这话我也是提前说清楚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张昭华起身要走,倒是被高炽捉住袖子,良久才叹道:“其实你的本事,倒真不小呢,你这一颗心,也倒是能坦坦荡荡放在人前,罢了罢了,我原也什么都没说,你想出这些有的没的,是跟我置气,这又是何必!”
张昭华心里不由自主地略静了静,她本来想说一句你是真的没这个心思吗——她话到嘴边,却又急忙缩了回去,好像听到结果会让她不能心安一样,其实目的已经达到,她得偿所愿,但是人心就是这样不足,她还紧迫在这个问题上,逡巡不敢进退。
不过还是她睡了一晚上之后自己想明白了,早起看到高炽沉睡的面容,她就不禁得意起来,眼前之人是什么心思好像又不重要了,最要紧的是她已经成功捍卫了自己的地位和主权,这样一寸天地里,她说不同意,就只能顺遂她的意思。
第二天张昭华就当着高炽的面将小苗遣送到了高燧那里,小苗也许是不情愿的,但终究却没有胆气说一句模棱两可的话,由着张昭华安排,始终低头不语。不过等她看到高燧的时候似乎又有些欢悦了,谁叫高燧生的一副俊美而风流的模样呢,这可最招女孩子的喜欢了,王府里想去高燧身边服侍的宫女也不少,想想也是,能看着三王子的面容都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何况高燧对身边服侍的女子都很是怜香惜玉的。
可是也有很有意思的地方,高燧对女孩子很温柔怜惜,但是他身边的女子却都还是眉峰未散的处子,高燧翻过年去就十三岁了,这是实岁,说起来古人性成熟很早,想想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不过十一二岁就初试云雨,康熙十三四岁居然连孩子都有了,这在现代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古代却习以为常。想来高炽每日读书不倦,高煦每日打熬筋骨,都不对女色有什么兴趣,但是高燧明明一副风流相,身边的侍女却都是清白身子,想起来十分费解。若说是王妃管得严,倒也是真的,但是高燧喜欢吃肥肉,王妃也一直管束着,但他就能私下偷吃,他自己的小灶就常常炖煮些肥腻的东西,这也是心照不宣的事情。让高燧少近女色,高燧就真的听话了吗?
将小苗赐给高燧,用“赐”这个词也是对的,所谓“长者赐不可辞”,张昭华就是高燧的长嫂,她赐给高燧服侍的人,高燧自然是欣然接受,这就最能显出他的性子来了,明明清楚地知道这人就是长兄带回来的,但是依然笑呵呵地说是长嫂调教出来的人,还说必当好生照料,这一番话把张昭华说得有如春风拂面。
这一场风波就这么过去了,说起来也不算风波,就像是在平静水面吹过的一息微风,究竟吹皱了谁的心水,只有这个人知道了。
当前最重要的还是两位郡主既定的婚事了,袁容和李让其实很让人满意,因为在这次的突发事件中,这两位辅佐府中稳定人心,外头的事情尤其是打理粮草押运事宜,两位仪宾都出力颇多,而且因为是官宦人家出身,通达情理,跟北平官场的人也好接触,都得了一片赞誉之声。
燕王回来之后,府中就立马准备婚庆事宜了,因为浩劫之后确实需要有一桩喜事来振奋精神,大家就卯着劲儿操办,终于热热闹闹地赶在重阳节前面将两位郡主嫁了出去。
等到过重阳的时候,虽然晚上的赏菊宴大家都是团聚在一起的,但是分包礼盒的时候,两位郡主府和仪宾府就变成了需要送礼盒的人家了,这也让王妃和张昭华由衷感叹了一番,不过到底还是高兴的,毕竟嫁出去的两个人想回来就回来了,只不过人家正是新婚蜜意的时候,还不希望回娘家来呢。
张昭华本来还担心永平一些,但是眼见人家夫妻生活挺不错,她就暂且放下心来,不过到底是不敢彻底懈怠了,她从来知道永平的性子,不是好管束制约的,一有执念生了根,只会越来越深入。
不过眼下确实是一切安好,尤其是一件事情,让张昭华尤为庆幸。
因为七月初的时候,皇上在奉天门敕谕文武群臣,务要恪守大明律,并不许用黥剌腓劓阉割之刑,更不许法外加刑。
诏谕里面专门说明了,皇帝说,我自起兵至今四十余年,亲理天下庶务,鉴别人情善恶真伪,对一些奸顽刁诈之徒,这些人犯罪情形深重,无可赦免的,我就令法外加刑,意在使人知道害怕,从而警醒不敢轻易犯法。然而这其实算是斟酌形势的权宜,不是日后的守成之君该效仿的例子,从此规定,以后嗣君,统理天下,只守《律》与《大诰》,并不许用黥、剌、腓、劓、阉割之刑。因为以后的嗣君生长在宫内,并不能周知人情善恶,唯恐一时所施不当,误伤善良。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及时劾奏,处以重刑。
这是一项非常难得的善政,为什么这么说,这其实从根源上,可以提到中国古代司法的一个原则和判决规律,这个规律就叫“疑罪从有”。
“男人是乔木,女人是丝萝,你瞧这一场洪水下来,乔木有根,最多不过是凋零一些枝枝叶叶,女人就不行了,飘荡无疑。”张昭华有条不紊道:“她既然来府中,遭遇又着实可悯,我自然心存仁恤,让她有木可依。”
她这样说着,又站起来提壶往盆里倒了一些热水,道:“高燧身边的寄月、遇月两个丫头,今年都二十四了,翻过年去就该放出去了,咱们府中比宫中要好,母亲心慈,身边伺候的丫头就能放出去嫁人,这俩丫头一走,高燧身边就空缺伺候的人,我看小苗倒是柔柔糯糯地,去高燧身边服侍,应该好得很——你觉得呢?”
高炽没有说话,屋里气氛就默了一默。
“我刚才说得,顺心遂意,”张昭华似笑非笑道:“可不是遂你的意,是遂我的意。我便直接与你说明白了,小苗我是断然不容她来伺候你的,这府里任何地方除了世子院,她都能去,若是去母亲那里更好,母亲比我会调理人,想来她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门口含冬含霜和钱嬷嬷听得俱都失色,张昭华声音本来不大,但是偏偏院子里都静悄悄地,好像所有人都在竖起耳朵来听。
“先前你把人带回来的时候,”张昭华道:“钱嬷嬷与我说,皇爷当年如何如何,皇后当年又是如何如何,让我曲为承顺,顾全情分。我本也想做个贤明大度的模样,但是偏偏我还就忍不下一口气——”
她说着站起来,目光灼灼地盯着高炽:“你又不是皇帝,却让我学皇后一样,没这道理!你新人旧人,却让我忍气吞声,那更是不可能!”
这话说得钱嬷嬷都忍不住想要推门进去了,没想到高炽倒是呵呵笑了起来:“瞧你这悍妒的模样!活脱脱是个母大虫!”
“母大虫又如何!”张昭华将手里的毛巾一甩,水花差点都溅到高炽的头上去了:“总之这嫉妒之心,不平之意,是免不了俗,也改不掉的,与其让小苗进来受我磋磨,还不如一早给她另寻一个好去处,这话我也是提前说清楚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张昭华起身要走,倒是被高炽捉住袖子,良久才叹道:“其实你的本事,倒真不小呢,你这一颗心,也倒是能坦坦荡荡放在人前,罢了罢了,我原也什么都没说,你想出这些有的没的,是跟我置气,这又是何必!”
张昭华心里不由自主地略静了静,她本来想说一句你是真的没这个心思吗——她话到嘴边,却又急忙缩了回去,好像听到结果会让她不能心安一样,其实目的已经达到,她得偿所愿,但是人心就是这样不足,她还紧迫在这个问题上,逡巡不敢进退。
不过还是她睡了一晚上之后自己想明白了,早起看到高炽沉睡的面容,她就不禁得意起来,眼前之人是什么心思好像又不重要了,最要紧的是她已经成功捍卫了自己的地位和主权,这样一寸天地里,她说不同意,就只能顺遂她的意思。
第二天张昭华就当着高炽的面将小苗遣送到了高燧那里,小苗也许是不情愿的,但终究却没有胆气说一句模棱两可的话,由着张昭华安排,始终低头不语。不过等她看到高燧的时候似乎又有些欢悦了,谁叫高燧生的一副俊美而风流的模样呢,这可最招女孩子的喜欢了,王府里想去高燧身边服侍的宫女也不少,想想也是,能看着三王子的面容都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何况高燧对身边服侍的女子都很是怜香惜玉的。
可是也有很有意思的地方,高燧对女孩子很温柔怜惜,但是他身边的女子却都还是眉峰未散的处子,高燧翻过年去就十三岁了,这是实岁,说起来古人性成熟很早,想想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不过十一二岁就初试云雨,康熙十三四岁居然连孩子都有了,这在现代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古代却习以为常。想来高炽每日读书不倦,高煦每日打熬筋骨,都不对女色有什么兴趣,但是高燧明明一副风流相,身边的侍女却都是清白身子,想起来十分费解。若说是王妃管得严,倒也是真的,但是高燧喜欢吃肥肉,王妃也一直管束着,但他就能私下偷吃,他自己的小灶就常常炖煮些肥腻的东西,这也是心照不宣的事情。让高燧少近女色,高燧就真的听话了吗?
将小苗赐给高燧,用“赐”这个词也是对的,所谓“长者赐不可辞”,张昭华就是高燧的长嫂,她赐给高燧服侍的人,高燧自然是欣然接受,这就最能显出他的性子来了,明明清楚地知道这人就是长兄带回来的,但是依然笑呵呵地说是长嫂调教出来的人,还说必当好生照料,这一番话把张昭华说得有如春风拂面。
这一场风波就这么过去了,说起来也不算风波,就像是在平静水面吹过的一息微风,究竟吹皱了谁的心水,只有这个人知道了。
当前最重要的还是两位郡主既定的婚事了,袁容和李让其实很让人满意,因为在这次的突发事件中,这两位辅佐府中稳定人心,外头的事情尤其是打理粮草押运事宜,两位仪宾都出力颇多,而且因为是官宦人家出身,通达情理,跟北平官场的人也好接触,都得了一片赞誉之声。
燕王回来之后,府中就立马准备婚庆事宜了,因为浩劫之后确实需要有一桩喜事来振奋精神,大家就卯着劲儿操办,终于热热闹闹地赶在重阳节前面将两位郡主嫁了出去。
等到过重阳的时候,虽然晚上的赏菊宴大家都是团聚在一起的,但是分包礼盒的时候,两位郡主府和仪宾府就变成了需要送礼盒的人家了,这也让王妃和张昭华由衷感叹了一番,不过到底还是高兴的,毕竟嫁出去的两个人想回来就回来了,只不过人家正是新婚蜜意的时候,还不希望回娘家来呢。
张昭华本来还担心永平一些,但是眼见人家夫妻生活挺不错,她就暂且放下心来,不过到底是不敢彻底懈怠了,她从来知道永平的性子,不是好管束制约的,一有执念生了根,只会越来越深入。
不过眼下确实是一切安好,尤其是一件事情,让张昭华尤为庆幸。
因为七月初的时候,皇上在奉天门敕谕文武群臣,务要恪守大明律,并不许用黥剌腓劓阉割之刑,更不许法外加刑。
诏谕里面专门说明了,皇帝说,我自起兵至今四十余年,亲理天下庶务,鉴别人情善恶真伪,对一些奸顽刁诈之徒,这些人犯罪情形深重,无可赦免的,我就令法外加刑,意在使人知道害怕,从而警醒不敢轻易犯法。然而这其实算是斟酌形势的权宜,不是日后的守成之君该效仿的例子,从此规定,以后嗣君,统理天下,只守《律》与《大诰》,并不许用黥、剌、腓、劓、阉割之刑。因为以后的嗣君生长在宫内,并不能周知人情善恶,唯恐一时所施不当,误伤善良。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及时劾奏,处以重刑。
这是一项非常难得的善政,为什么这么说,这其实从根源上,可以提到中国古代司法的一个原则和判决规律,这个规律就叫“疑罪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