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道衍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日早上,张昭华去中殿陪徐王妃用早餐。徐王妃见她便道:“你做的几样点心,我昨日给殿下送去了,糖蘸是最得他欢心。”
“父亲觉着好,儿妇就没有白做,”张昭华高兴道:“只是糖蘸如其名,糖分太多,吃多了口苦发腻,而且这东西还是油炸出来的,容易引得胃火旺盛,还是少吃为好。”
“你说得对,”徐王妃拍了拍她的手,笑道:“听宫中医正的话,让他早上吃上一两块就行,晚上不许吃这个,要不然容易睡不好觉。”
吃完了早饭两人就启程了,其实今天是有事情要做。
徐王妃膝下三儿三女,按年龄排是永安、高炽、永平、高煦、高燧、安成、咸宁,这都是她亲生的,王府还有一个最小的郡主,常宁郡主,今年九岁,生母早亡,也养在王妃身边。然而除了他们,其实三年前府中还诞生了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儿,也有名字,叫朱高燨。
他在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出生,但出生后在一个月内就夭折,对于他的身世,府里似乎有些避讳,张昭华也就没有多问,她也知道分寸。
朱高燨在洪武二十五年一月十七日去世,尸骨被放入庆寿寺佛堂中,燕王和王妃给他舍了一盏长明灯在佛前,日日供奉。然而这还不够,从此以后每年一月十七日到二月十七日,都会让朱高燧这个王妃的亲生子在寺里念经一个月,替幼弟祈福。
她们今日便是要去庆寿寺里接高燧回来的,这一个月的时间到了。
车驾行在路上,张昭华到王妃眼睛微微阖上似乎有些疲倦的样子,就知道恐怕她昨晚上并没有怎么睡好。
“母亲,”张昭华把车里的锦被摊开,轻声道:“您稍微睡一会儿吧。”
“不睡了,也睡不了多长时间,”徐王妃道:“庆寿寺离得不远,一会儿就到了。”
果然再行了一刻钟不到,轿子就停下了,他们到了庆寿寺。
庆寿寺是金朝官办寺院之一,创建于金章宗大定二十六年,因寺内有双塔,故又称双塔寺。双塔都是八角密檐砖塔,东西比肩排列。一座是九级海云塔,塔名为“海云大师塔”,建于蒙古国宪宗蒙哥汗七年,额曰:“特赠光天普照佛日圆明海云佑圣国师之塔”。云大师是,庆寿寺住持,因他在战乱时竭力救民疾苦,金宣宗赐海云通元广慧大师称号,圆寂后建此塔。
另一座是七级可庵塔,建于蒙古国宪宗蒙哥汗八年。塔名“可庵大师灵塔”,额曰:“佛日圆照大禅师可庵之灵塔”,是纪念庆寿寺住持可庵大师而建。
庆寿寺曾作为金朝的庆寿宫及元朝太子的功德院,辉煌一时。这座寺庙到现在也是香火鼎盛,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张昭华在寺庙前面,一抬头就能看到寺庙西南隅有两座玲珑秀丽,巍峨壮观的砖塔,左右相拥矗立,在朝阳的映照下,更显古朴雄浑。
她跟在徐王妃的身后进入了寺中,很快就有穿着袈裟的和尚来迎接,他们似是知道王妃来做什么,顶礼之后就默默在前面带路。走在寺里才知道这个地方有多大,从大门到最大的大殿之间有一片偌大的广场,极目望去似乎能容纳三四千人,可称壮观。
大雄宝殿的面积应该是张昭华两世以来见过的最大的佛殿了,这里是僧众朝暮修持的地方,大殿中佛像两旁密密匝匝摆放了三四百个黄袱,可见在殿上做早晚课的僧人有多少。
张昭华和王妃在殿里上香敬佛之后,由僧人引着往后面走。绕过三座大殿,张昭华又一次被震惊了,因为寺庙的后院占地百顷,松樾盈庭,甚至还有潺潺溪水流过莲池,与王府花园的景色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因为是两条溪水分别汇入,所以东西也是建了两座小桥,这小桥前面有碑亭两座,碑上分书“飞虹桥”,“飞渡桥”,笔力苍劲,为金章宗亲笔所书。越过小桥,前面是万佛殿,又称万佛墙,以石做橱子形,并设门扉,供奉万尊铜铸佛像罗列其中,每一尊佛像前面点燃一支蜡烛,光明洞彻,庄严巍然,使得整座殿堂宛如十方诸佛护佑之佛国净土。
然而这并不是终点,王妃只是在这里重新点燃了九支蜡烛,拜过之后又随着僧弥往后面走。穿过树龄上百年的参天古木,终于停在了一座写着“精蓝丈室”的屋子前面。
“劳为通禀。”徐王妃合十双掌。
不一会儿小沙弥出来了,道:“大师请您进去。”
两人走进了丈室中,最先入眼的是正中央的一尊玉佛,佛前蒲团上面一正一侧坐着两个人,正喃喃念着经。
坐在侧面的人是一个老头,白须白眉,听到声音睁开了眼睛。
张昭华心里暗自抽了一口气,这老头面貌清矍,身形枯瘦,有如一截病梅。所谓的“病梅”,就是“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模样。然而等他睁开眼睛,又让张昭华看得一惊。倒不是因为这一双黑白分明,炯炯有神给她留下了印象,而是因为这眼睛轮廓是三角状的,如此就是上三白眼和下三白眼并存了,听说这种人个性非同一般,自我意识很强,容易出人头地,这要是在别的地方看到这样的眼睛也就罢了,偏偏出现在一个老和尚的面上,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他冲着王妃一颔首,王妃也回了全礼,这让张昭华又重新估量了一下这个人的分量。
道衍大师这个名字,张昭华之前是听过的,高炽说过,是用着他给的方子濯足,效果显著。但是这个人可不是医师,他是燕王手下最信用的谋士。如此推断,这个人的地位非同一般,因为燕王最后造反成功,跟着他干的人肯定将来都有富贵可享。
“三王子在我这里念经一月,”道衍开口道:“今日便可归去了。”
他这么说,背对着她们的那个人才转过身来,这就是安阳郡王朱高燧了,他是洪武十六年生的,如今十二岁。
朱高燧的面貌是很像徐王妃的,端正秀美,是一个翩翩公子,但是因为穿了僧弥的衣服,虽然束着头发,却没有一丝烟火气的样子。
燕王府这三兄弟的长相说起来非常有意思,老大面方耳阔,像佛;老二英武逼人,像爹;老三眉目如刻画,像娘。
高燧的面目是很平静的,但是仔细看却似乎带着一丝不易觉察的阴郁,就算是被王妃抱在怀里也没有丝毫波动。
“王妃可以带他回去了,”道衍道:“明年老衲还在这里恭候。”
听到这一句话,高燧又微微地瑟缩了一下,眼睛也游弋起来。
“还有王妃身边的这一位,”道衍似乎眯了一下眼睛:“老衲可从未见过。”
第二日早上,张昭华去中殿陪徐王妃用早餐。徐王妃见她便道:“你做的几样点心,我昨日给殿下送去了,糖蘸是最得他欢心。”
“父亲觉着好,儿妇就没有白做,”张昭华高兴道:“只是糖蘸如其名,糖分太多,吃多了口苦发腻,而且这东西还是油炸出来的,容易引得胃火旺盛,还是少吃为好。”
“你说得对,”徐王妃拍了拍她的手,笑道:“听宫中医正的话,让他早上吃上一两块就行,晚上不许吃这个,要不然容易睡不好觉。”
吃完了早饭两人就启程了,其实今天是有事情要做。
徐王妃膝下三儿三女,按年龄排是永安、高炽、永平、高煦、高燧、安成、咸宁,这都是她亲生的,王府还有一个最小的郡主,常宁郡主,今年九岁,生母早亡,也养在王妃身边。然而除了他们,其实三年前府中还诞生了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儿,也有名字,叫朱高燨。
他在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出生,但出生后在一个月内就夭折,对于他的身世,府里似乎有些避讳,张昭华也就没有多问,她也知道分寸。
朱高燨在洪武二十五年一月十七日去世,尸骨被放入庆寿寺佛堂中,燕王和王妃给他舍了一盏长明灯在佛前,日日供奉。然而这还不够,从此以后每年一月十七日到二月十七日,都会让朱高燧这个王妃的亲生子在寺里念经一个月,替幼弟祈福。
她们今日便是要去庆寿寺里接高燧回来的,这一个月的时间到了。
车驾行在路上,张昭华到王妃眼睛微微阖上似乎有些疲倦的样子,就知道恐怕她昨晚上并没有怎么睡好。
“母亲,”张昭华把车里的锦被摊开,轻声道:“您稍微睡一会儿吧。”
“不睡了,也睡不了多长时间,”徐王妃道:“庆寿寺离得不远,一会儿就到了。”
果然再行了一刻钟不到,轿子就停下了,他们到了庆寿寺。
庆寿寺是金朝官办寺院之一,创建于金章宗大定二十六年,因寺内有双塔,故又称双塔寺。双塔都是八角密檐砖塔,东西比肩排列。一座是九级海云塔,塔名为“海云大师塔”,建于蒙古国宪宗蒙哥汗七年,额曰:“特赠光天普照佛日圆明海云佑圣国师之塔”。云大师是,庆寿寺住持,因他在战乱时竭力救民疾苦,金宣宗赐海云通元广慧大师称号,圆寂后建此塔。
另一座是七级可庵塔,建于蒙古国宪宗蒙哥汗八年。塔名“可庵大师灵塔”,额曰:“佛日圆照大禅师可庵之灵塔”,是纪念庆寿寺住持可庵大师而建。
庆寿寺曾作为金朝的庆寿宫及元朝太子的功德院,辉煌一时。这座寺庙到现在也是香火鼎盛,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张昭华在寺庙前面,一抬头就能看到寺庙西南隅有两座玲珑秀丽,巍峨壮观的砖塔,左右相拥矗立,在朝阳的映照下,更显古朴雄浑。
她跟在徐王妃的身后进入了寺中,很快就有穿着袈裟的和尚来迎接,他们似是知道王妃来做什么,顶礼之后就默默在前面带路。走在寺里才知道这个地方有多大,从大门到最大的大殿之间有一片偌大的广场,极目望去似乎能容纳三四千人,可称壮观。
大雄宝殿的面积应该是张昭华两世以来见过的最大的佛殿了,这里是僧众朝暮修持的地方,大殿中佛像两旁密密匝匝摆放了三四百个黄袱,可见在殿上做早晚课的僧人有多少。
张昭华和王妃在殿里上香敬佛之后,由僧人引着往后面走。绕过三座大殿,张昭华又一次被震惊了,因为寺庙的后院占地百顷,松樾盈庭,甚至还有潺潺溪水流过莲池,与王府花园的景色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因为是两条溪水分别汇入,所以东西也是建了两座小桥,这小桥前面有碑亭两座,碑上分书“飞虹桥”,“飞渡桥”,笔力苍劲,为金章宗亲笔所书。越过小桥,前面是万佛殿,又称万佛墙,以石做橱子形,并设门扉,供奉万尊铜铸佛像罗列其中,每一尊佛像前面点燃一支蜡烛,光明洞彻,庄严巍然,使得整座殿堂宛如十方诸佛护佑之佛国净土。
然而这并不是终点,王妃只是在这里重新点燃了九支蜡烛,拜过之后又随着僧弥往后面走。穿过树龄上百年的参天古木,终于停在了一座写着“精蓝丈室”的屋子前面。
“劳为通禀。”徐王妃合十双掌。
不一会儿小沙弥出来了,道:“大师请您进去。”
两人走进了丈室中,最先入眼的是正中央的一尊玉佛,佛前蒲团上面一正一侧坐着两个人,正喃喃念着经。
坐在侧面的人是一个老头,白须白眉,听到声音睁开了眼睛。
张昭华心里暗自抽了一口气,这老头面貌清矍,身形枯瘦,有如一截病梅。所谓的“病梅”,就是“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模样。然而等他睁开眼睛,又让张昭华看得一惊。倒不是因为这一双黑白分明,炯炯有神给她留下了印象,而是因为这眼睛轮廓是三角状的,如此就是上三白眼和下三白眼并存了,听说这种人个性非同一般,自我意识很强,容易出人头地,这要是在别的地方看到这样的眼睛也就罢了,偏偏出现在一个老和尚的面上,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他冲着王妃一颔首,王妃也回了全礼,这让张昭华又重新估量了一下这个人的分量。
道衍大师这个名字,张昭华之前是听过的,高炽说过,是用着他给的方子濯足,效果显著。但是这个人可不是医师,他是燕王手下最信用的谋士。如此推断,这个人的地位非同一般,因为燕王最后造反成功,跟着他干的人肯定将来都有富贵可享。
“三王子在我这里念经一月,”道衍开口道:“今日便可归去了。”
他这么说,背对着她们的那个人才转过身来,这就是安阳郡王朱高燧了,他是洪武十六年生的,如今十二岁。
朱高燧的面貌是很像徐王妃的,端正秀美,是一个翩翩公子,但是因为穿了僧弥的衣服,虽然束着头发,却没有一丝烟火气的样子。
燕王府这三兄弟的长相说起来非常有意思,老大面方耳阔,像佛;老二英武逼人,像爹;老三眉目如刻画,像娘。
高燧的面目是很平静的,但是仔细看却似乎带着一丝不易觉察的阴郁,就算是被王妃抱在怀里也没有丝毫波动。
“王妃可以带他回去了,”道衍道:“明年老衲还在这里恭候。”
听到这一句话,高燧又微微地瑟缩了一下,眼睛也游弋起来。
“还有王妃身边的这一位,”道衍似乎眯了一下眼睛:“老衲可从未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