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乾隆朝造反难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穷苦兄弟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饶!”
“穷苦兄弟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饶!”
湖南乾州,万溶江畔,满清知州宋如春、万溶江巡检江瑶的人头,已经高高悬挂在了乾州城头。
整个乾州城四处都是包着头巾的苗民,他们高喊着杀掉贪官污吏的口号四处巡查。
随着激昂的喊声,乾州城中越来越多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苦苗人、汉人也高喊着,“穷苦兄弟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饶!”的口号跟在了队伍后面。
一杆写着统兵大元帅的旗帜高高飘扬,一个肤色黧黑,面容坚毅的汉子骑在高头大马上,向着众人驶来,高喊的穷苦苗民和汉人更加激动了,他们高喊着‘大元帅’‘大元帅’声震四野。
骑在马上的苗家汉子正是大名鼎鼎的石柳邓,乾隆五十八年川黔湘边界连续大旱,很多地方的溪水都断流了,满清官府的催缴仍然一日胜过一日。
少时习武靠卖草鞋为生的苗民石柳邓不堪压迫,开始以杀贪官、吃大户、救贫苦兄弟为口号,纠集贫苦民众准备反抗。
乾隆五十八年年底,一伙汉人千里迢迢从湘南来找到他,据说是佩服他敢为贫苦兄弟反抗满清的壮志,献上了自发火铳五十杆,火药上千斤,精钢腰刀三百把,精钢枪头一千枚。
石柳邓有了这批军械,立即开始四处联络同样跟他不肯忍受满清压迫的湖南永绥厅苗人头目石三保、乾州苗民吴八月和凤凰厅苗民吴半生,以及川东南秀山的汉、土屯民首领等。
他们约定同时在贵州松桃、湖南乾州、凤凰厅和川东南的秀山等地一起发动起义,历史上声势浩大的乾嘉苗民大起义,在叶开的推波助澜下爆发了!
起义后他们转战川湘黔三省边界,越来越多的无地失地的穷苦农民开始加入他们,整个黔东的仙桃和湘西的乾州厅、凤凰厅等地乱成了一锅粥。
而今天,他们更是打出了起义以来最漂亮的一仗,里应外合打下了湘西重镇乾州。
不过骑在高头大马上的石柳邓知道,在湘西他们也就只能做到如此了,因为再往东去,就是土地肥沃、满清控制力极强的湘中地区。
那里虽然穷苦人也多,但还勉强过的下去,愿意跟着他们造反的人还不多,义军的出路不在湘中,而在比湘西更加穷苦的黔东、黔北。
“石大哥,你真要带大家回黔东?为什么就不能在湘西呢,乾州都被我们打下来了,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要放弃呢?”
原乾州知州的官衙中,义军首领之一,乾州本地人吴八月,皱着眉头看向了石柳邓。
他作为乾州本地人,还打下了乾州州城,正是风光的时候,当然不想跟着石柳邓西去松桃。
石柳邓看着吴八月轻轻的摇了摇头,“满狗的朝廷已经从京城调了大将福康安南下,乾州北边的凤凰厅我们没打下来,东边的辰州府也没打下来,这里很快就会被满狗包围的,八月兄弟,我们必须要回到仙桃的山上去与他们周旋!”
其实除了这个理由以外,石柳邓还有一些私心,他原本不叫石柳邓,柳邓这个词,实际上在黔东的苗语中是守卫故乡,保卫家乡的意思。
作为在松桃长大的穷苦苗人,他以柳邓为名字,就是觉得自己有必要再回到松桃去,去带着他的家乡父老们杀贪官分田地过上好日子。
吴八月四处望了一眼,义军的其他领袖石三保、吴半生等人都支持回到松桃,吴八月也只好点了点头。
“石大哥,我听你的,不过我听说清狗的镇竿镇总兵明安图,已经在松桃附近的盘打扣驻扎,防备我们回松桃去。”
眼见吴八月没有再坚持留在乾州,石柳邓展颜一笑,“八月兄弟勿要担心,我们有两万弟兄归心似箭,那明安图敢挡我们,我们就把他像这宋知州一样,挂到松桃的城墙上去!”
就在石柳邓带着几万苗民义军准备从湘西回到黔东的时候,黔南的南笼府也正处于风雨激荡的前夜。
如果说黔东湘西的苗民大起义是因为天灾的话,黔南南笼府的大起义就完完全全是人祸。
说起来安龙还和明朝有一段渊源,安龙这个称呼,就是因为永历皇帝曾经在这里居住了四年,把这里作为行宫使用过而得名。
也正因为安龙是当年是永历皇帝的驻跸之地,这个黔南的交通要地,成为了满清朝廷最为防备的地方。
雍正后期,改土归流的大潮来到了已经被改名为南笼府的安龙府,看见这个龙字了吗?我大清特意把安龙的龙改成了笼子的笼,南笼、南笼,暗指永历皇帝是一条装在笼子里面的龙。
在一个府的名字上都如此做文章了,此地的改土归流是个什么场景,就完全想象的到。
这时候被称为仲人的布依族歌谣唱到,“官家最凶恶,土司最可恶,仙姑开的田和地,他们来抢夺!”
满清的官吏借着改土归流的时机,将原本安龙的土司驱赶,然后让其他地方忠于满清的土司、地主、高利贷者纷纷进入这里。
他们与当地农村中的土目、亭目、把事勾结起来共同剥削、压迫农民。
新来的土司,不仅强迫农民近乎免费的为他们耕种,而且平时还要强迫农民为其服各种劳役。
封建地主、官吏、乃至差役兵士也利用一切机会敲榨勒索人民,连布依族人穿自己的民族服装,也会被指为违制而受罚!
苛捐杂税多到甚至布依族人都不敢举行婚礼,因为结婚也得交税。
至于原本布依族人所拥有的土地,也都全部被他们霸占,剩余的布依族人就只能继续往深山里面去讨生活。
而当他们在深山里又开垦出熟田后,土司、地主、官吏又会‘恰好’知道,随后把他们熟田收走,留下勉强能度日的粮食和种子,再把他们往更深的山里面赶。
说白了,这些黑心的土司和官吏就是把这些人当做免费开垦荒地的工具人,跟叶开在九龙江真腊人地盘上实行的政策差不多,只是满清这边弄的更加残酷和无情。
这种连牛马都不如的日子,当然激起了布依族人强烈的反抗,而一个叫做王囊仙的小姑娘,仿佛就是为这场反抗而生的一样!
王囊仙原名叫王阿从,囊仙是尊称,就是仙姑的意思。
王囊仙自幼习武,能在山间如同猿猴一般飞攀,她还熟知草药,精通古老的布依族萨满宗教,经常免费为山上的布依族人治病和举行祛病祈福的仪式。
因此深得山上的布依族、苗族和穷苦汉人的喜爱,布依族人叫她为囊仙,汉人则称他为皇仙娘娘,
有了这样的声望,无法忍受压迫,准备反抗的各族人民,就自然而然的汇集到了王囊仙的旗下。
其中以布依族悍匪七绺须韦朝元,以及他的弟子王抱羊、李阿六,还有认为自己能干一番大事的汉人文士桑鸿升等人最为著名。
安龙北乡洞洒寨,王囊仙等人正在为了起义做最后的准备,在这个时空,安龙的布依族和苗族人受到了比原本历史上更为严重的压迫。
主要的原因就是四处都在传说,说王囊仙从天上为布依族人请下来了一亩能打600多斤米的神粮。
这可就不得了啊!现在的满清,大部分的田地亩产都在300斤上下,而且这还的是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不缺灌溉的情况下。
而在安龙府的高山上,一亩能产个200斤,就算是丰收了,至于一亩能产600斤,那是听都没听说过的,必然是神粮无疑!
是以安龙府的大小官吏,地主豪绅更加疯狂的迫害山上的布依族人,而且还屡次组织队伍,想要抓捕王囊仙问出神粮的来源,都有神粮了,不得有什么神仙宝藏之类的?
但其实之王囊仙自己知道,她就是比普通人厉害一些的女孩子,没有从天上请下神粮的本事,那些神粮,实际上是韦朝元从南边带回来的番米,或者说叫玉米!
说起玉米,不少人都把他当成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神粮,似乎一种上这玩意,全中国的农民就可以不挨饿了。
可是认真想想,就知道这完全是扯淡,玉米要有这么神,解放后,改开前,为什么还那么多的农民挨饿呢?
而这个时候玉米,那就更加坑爹了,后世的高产玉米一亩差不多能达到1000-1200斤一亩的收成,但是现在王囊仙等人手里种的每亩能产个500多到600斤的玉米,都是经过严格选种的。
作为一个穿越者,叶开当然会注意到玉米、红薯和土豆这样高产粮食,但真正的接触到之后,叶开傻眼了!
玉米虽然传到中国一百多年了,种植的地区还少的可怜,大多数的农民见都没见过,乾隆早期,盛京将军甚至还把沈阳城外种的玉米当做稀罕物,送到宫里让我乾隆尝尝鲜。
而且玉米的产量也很坑爹,跟后世那些经过嫁接选种的抗旱、抗虫玉米比起来,现在的玉米跟后世的玉米,就好像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现在玉米抗旱和抗风能力极差,也不抗病虫害,一点轻微的蚜虫就能让你颗粒无收,一阵风来就能把玉米全给你吹翻在田地里!
而且亩产也低,堂堂穿越者神器,亩产竟然比交趾之地的三熟稻田产量还低!
当然,这时候玉米的毛病虽然多,但叶开是知道,它确实是未来可以用来救命的粮食的,只是这就需要长期的选种、选育,而且它还有不占良田的优势,可以在坡地和山地大量种植。
所以刚刚成立义信大学的时候,叶开就在义信大学成立了农学系,专门用来培育高产玉米等。
经过三年左右的培育,义信大学的教授,毕业于海德堡大学,还差点被选入普鲁士科学院的生物学家叶选武,终于培育出了相对合格的玉米品种。
这种新品种玉米,既抗风又抗旱,亩产勉强可以达到600斤左右,培育出来后,又让居住在高平一带的桂家人进行了试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同样的土豆也是,经过严格的选种之后,亩产也能达到700斤左右。
至于红薯,产量比土豆高了那么一点,但叶开压根就没怎么关注红薯。
因为这玩意吃着好吃,吃起来也挺管饱,但实际上只能骗骗肚子,一大碗红薯吃下去,两个屁一放,转眼就饿了。
特别对于这个普通民众缺油少盐的时代来说,红薯能在困难时期给人吊着一口气,但你想靠他度日,那还是省省吧!
这玩意在叶开看来,也就一个好处,喂猪,红薯可以喂猪,红薯叶长得快,也能用来喂猪,同时鸡鸭也喜欢吃,用来发展养殖业还是很不错的。
而要说全中国那些地方最适合用来种植玉米、土豆和红薯,那必须是贵州和云南。
这两个地方气温还行,日照也充足,雨水也不少,主要是多山地,简直就是种植玉米等最划算的地方。
所以,叶开就通过韦朝元把义信大学培养出来的良种,带到了安龙府,并且利用王囊仙的名望在安龙的大山中,大规模的种植。
而种植的结果就是王囊仙的仙姑名声更上了一层楼,连带着七八个义信大学农学系派去帮忙的学子,都成了天上的神仙下凡。
至于为什么韦朝元会这么配合,那是因为他在回到安龙府闹事之前,实际上是在桂北当米饭主的悍匪。
叶开从马师爷报上来的名字中,发现了这个难得一见的布依族悍匪,继而早就想把乾嘉苗民大起义搞得声势更大的叶开,就直接把韦朝元招到了升龙。
细问之下,叶开就确定了他确实是历史上的韦朝元,一个计划就在叶开心里形成了!
那就是提前催化南笼布依族大起义,因为历史上的乾嘉苗民大起义没有川楚白莲教大起义闹的那么大,那是因为同属于乾嘉苗民大起义的石柳邓和王囊仙是一前一后起义的,这就给了满清朝廷以喘息之机。
要知道乾嘉苗民大起义闹出的乱子可不小,历史上石柳邓等人是真把清政府给打惨了的。
他们在黔东的大山中,生生拖死了时任云贵总督的福康安和四川总督和琳,击杀了贵州南笼镇总兵花连布和湖南镇竿镇总兵明安图。
清政府调集了云贵川湘鄂桂粤八省绿营前去镇压,前后出兵十几万,耗费军费四千多万两。
这还只是单单为了平定湘西黔东的石柳邓,如果加上安龙的王囊仙,乱子就更大了!
川楚白莲教大起义闹的那么大,就是因为满清政府在镇压苗民大起义中,已经耗费了大量的有生力量,连福康安这样的满洲擎天白玉柱都死了。
而且因为要镇压苗民起义,清政府调集了川湘黔楚和两广的所有精锐绿营,造成了湖北和四川的兵力空虚。
加上为了军费而不得不大肆摊派,让原本就活不下去的川陕豫鄂的穷苦棚民完全没了活路,他们除了造反就只能等死,这才让王聪儿等人能瞬间拉起几十万大军。
这松桃石柳邓起义,加上南笼王囊仙起义,再加上原本就快要爆发的川楚白莲教大起义,不用叶开动手,只要把这三次大起义的时间催化的隔得近一点,就能把满清给打掉半条命!
所以对于一个知道历史大致走向的穿越者来说,乾隆朝造反难吗?
乾隆四十年以前确实难,难如登天,几乎不可能,但乾隆四十年,特别是乾隆五十年以后,真不难!
“穷苦兄弟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饶!”
“穷苦兄弟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饶!”
湖南乾州,万溶江畔,满清知州宋如春、万溶江巡检江瑶的人头,已经高高悬挂在了乾州城头。
整个乾州城四处都是包着头巾的苗民,他们高喊着杀掉贪官污吏的口号四处巡查。
随着激昂的喊声,乾州城中越来越多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苦苗人、汉人也高喊着,“穷苦兄弟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饶!”的口号跟在了队伍后面。
一杆写着统兵大元帅的旗帜高高飘扬,一个肤色黧黑,面容坚毅的汉子骑在高头大马上,向着众人驶来,高喊的穷苦苗民和汉人更加激动了,他们高喊着‘大元帅’‘大元帅’声震四野。
骑在马上的苗家汉子正是大名鼎鼎的石柳邓,乾隆五十八年川黔湘边界连续大旱,很多地方的溪水都断流了,满清官府的催缴仍然一日胜过一日。
少时习武靠卖草鞋为生的苗民石柳邓不堪压迫,开始以杀贪官、吃大户、救贫苦兄弟为口号,纠集贫苦民众准备反抗。
乾隆五十八年年底,一伙汉人千里迢迢从湘南来找到他,据说是佩服他敢为贫苦兄弟反抗满清的壮志,献上了自发火铳五十杆,火药上千斤,精钢腰刀三百把,精钢枪头一千枚。
石柳邓有了这批军械,立即开始四处联络同样跟他不肯忍受满清压迫的湖南永绥厅苗人头目石三保、乾州苗民吴八月和凤凰厅苗民吴半生,以及川东南秀山的汉、土屯民首领等。
他们约定同时在贵州松桃、湖南乾州、凤凰厅和川东南的秀山等地一起发动起义,历史上声势浩大的乾嘉苗民大起义,在叶开的推波助澜下爆发了!
起义后他们转战川湘黔三省边界,越来越多的无地失地的穷苦农民开始加入他们,整个黔东的仙桃和湘西的乾州厅、凤凰厅等地乱成了一锅粥。
而今天,他们更是打出了起义以来最漂亮的一仗,里应外合打下了湘西重镇乾州。
不过骑在高头大马上的石柳邓知道,在湘西他们也就只能做到如此了,因为再往东去,就是土地肥沃、满清控制力极强的湘中地区。
那里虽然穷苦人也多,但还勉强过的下去,愿意跟着他们造反的人还不多,义军的出路不在湘中,而在比湘西更加穷苦的黔东、黔北。
“石大哥,你真要带大家回黔东?为什么就不能在湘西呢,乾州都被我们打下来了,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要放弃呢?”
原乾州知州的官衙中,义军首领之一,乾州本地人吴八月,皱着眉头看向了石柳邓。
他作为乾州本地人,还打下了乾州州城,正是风光的时候,当然不想跟着石柳邓西去松桃。
石柳邓看着吴八月轻轻的摇了摇头,“满狗的朝廷已经从京城调了大将福康安南下,乾州北边的凤凰厅我们没打下来,东边的辰州府也没打下来,这里很快就会被满狗包围的,八月兄弟,我们必须要回到仙桃的山上去与他们周旋!”
其实除了这个理由以外,石柳邓还有一些私心,他原本不叫石柳邓,柳邓这个词,实际上在黔东的苗语中是守卫故乡,保卫家乡的意思。
作为在松桃长大的穷苦苗人,他以柳邓为名字,就是觉得自己有必要再回到松桃去,去带着他的家乡父老们杀贪官分田地过上好日子。
吴八月四处望了一眼,义军的其他领袖石三保、吴半生等人都支持回到松桃,吴八月也只好点了点头。
“石大哥,我听你的,不过我听说清狗的镇竿镇总兵明安图,已经在松桃附近的盘打扣驻扎,防备我们回松桃去。”
眼见吴八月没有再坚持留在乾州,石柳邓展颜一笑,“八月兄弟勿要担心,我们有两万弟兄归心似箭,那明安图敢挡我们,我们就把他像这宋知州一样,挂到松桃的城墙上去!”
就在石柳邓带着几万苗民义军准备从湘西回到黔东的时候,黔南的南笼府也正处于风雨激荡的前夜。
如果说黔东湘西的苗民大起义是因为天灾的话,黔南南笼府的大起义就完完全全是人祸。
说起来安龙还和明朝有一段渊源,安龙这个称呼,就是因为永历皇帝曾经在这里居住了四年,把这里作为行宫使用过而得名。
也正因为安龙是当年是永历皇帝的驻跸之地,这个黔南的交通要地,成为了满清朝廷最为防备的地方。
雍正后期,改土归流的大潮来到了已经被改名为南笼府的安龙府,看见这个龙字了吗?我大清特意把安龙的龙改成了笼子的笼,南笼、南笼,暗指永历皇帝是一条装在笼子里面的龙。
在一个府的名字上都如此做文章了,此地的改土归流是个什么场景,就完全想象的到。
这时候被称为仲人的布依族歌谣唱到,“官家最凶恶,土司最可恶,仙姑开的田和地,他们来抢夺!”
满清的官吏借着改土归流的时机,将原本安龙的土司驱赶,然后让其他地方忠于满清的土司、地主、高利贷者纷纷进入这里。
他们与当地农村中的土目、亭目、把事勾结起来共同剥削、压迫农民。
新来的土司,不仅强迫农民近乎免费的为他们耕种,而且平时还要强迫农民为其服各种劳役。
封建地主、官吏、乃至差役兵士也利用一切机会敲榨勒索人民,连布依族人穿自己的民族服装,也会被指为违制而受罚!
苛捐杂税多到甚至布依族人都不敢举行婚礼,因为结婚也得交税。
至于原本布依族人所拥有的土地,也都全部被他们霸占,剩余的布依族人就只能继续往深山里面去讨生活。
而当他们在深山里又开垦出熟田后,土司、地主、官吏又会‘恰好’知道,随后把他们熟田收走,留下勉强能度日的粮食和种子,再把他们往更深的山里面赶。
说白了,这些黑心的土司和官吏就是把这些人当做免费开垦荒地的工具人,跟叶开在九龙江真腊人地盘上实行的政策差不多,只是满清这边弄的更加残酷和无情。
这种连牛马都不如的日子,当然激起了布依族人强烈的反抗,而一个叫做王囊仙的小姑娘,仿佛就是为这场反抗而生的一样!
王囊仙原名叫王阿从,囊仙是尊称,就是仙姑的意思。
王囊仙自幼习武,能在山间如同猿猴一般飞攀,她还熟知草药,精通古老的布依族萨满宗教,经常免费为山上的布依族人治病和举行祛病祈福的仪式。
因此深得山上的布依族、苗族和穷苦汉人的喜爱,布依族人叫她为囊仙,汉人则称他为皇仙娘娘,
有了这样的声望,无法忍受压迫,准备反抗的各族人民,就自然而然的汇集到了王囊仙的旗下。
其中以布依族悍匪七绺须韦朝元,以及他的弟子王抱羊、李阿六,还有认为自己能干一番大事的汉人文士桑鸿升等人最为著名。
安龙北乡洞洒寨,王囊仙等人正在为了起义做最后的准备,在这个时空,安龙的布依族和苗族人受到了比原本历史上更为严重的压迫。
主要的原因就是四处都在传说,说王囊仙从天上为布依族人请下来了一亩能打600多斤米的神粮。
这可就不得了啊!现在的满清,大部分的田地亩产都在300斤上下,而且这还的是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不缺灌溉的情况下。
而在安龙府的高山上,一亩能产个200斤,就算是丰收了,至于一亩能产600斤,那是听都没听说过的,必然是神粮无疑!
是以安龙府的大小官吏,地主豪绅更加疯狂的迫害山上的布依族人,而且还屡次组织队伍,想要抓捕王囊仙问出神粮的来源,都有神粮了,不得有什么神仙宝藏之类的?
但其实之王囊仙自己知道,她就是比普通人厉害一些的女孩子,没有从天上请下神粮的本事,那些神粮,实际上是韦朝元从南边带回来的番米,或者说叫玉米!
说起玉米,不少人都把他当成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神粮,似乎一种上这玩意,全中国的农民就可以不挨饿了。
可是认真想想,就知道这完全是扯淡,玉米要有这么神,解放后,改开前,为什么还那么多的农民挨饿呢?
而这个时候玉米,那就更加坑爹了,后世的高产玉米一亩差不多能达到1000-1200斤一亩的收成,但是现在王囊仙等人手里种的每亩能产个500多到600斤的玉米,都是经过严格选种的。
作为一个穿越者,叶开当然会注意到玉米、红薯和土豆这样高产粮食,但真正的接触到之后,叶开傻眼了!
玉米虽然传到中国一百多年了,种植的地区还少的可怜,大多数的农民见都没见过,乾隆早期,盛京将军甚至还把沈阳城外种的玉米当做稀罕物,送到宫里让我乾隆尝尝鲜。
而且玉米的产量也很坑爹,跟后世那些经过嫁接选种的抗旱、抗虫玉米比起来,现在的玉米跟后世的玉米,就好像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现在玉米抗旱和抗风能力极差,也不抗病虫害,一点轻微的蚜虫就能让你颗粒无收,一阵风来就能把玉米全给你吹翻在田地里!
而且亩产也低,堂堂穿越者神器,亩产竟然比交趾之地的三熟稻田产量还低!
当然,这时候玉米的毛病虽然多,但叶开是知道,它确实是未来可以用来救命的粮食的,只是这就需要长期的选种、选育,而且它还有不占良田的优势,可以在坡地和山地大量种植。
所以刚刚成立义信大学的时候,叶开就在义信大学成立了农学系,专门用来培育高产玉米等。
经过三年左右的培育,义信大学的教授,毕业于海德堡大学,还差点被选入普鲁士科学院的生物学家叶选武,终于培育出了相对合格的玉米品种。
这种新品种玉米,既抗风又抗旱,亩产勉强可以达到600斤左右,培育出来后,又让居住在高平一带的桂家人进行了试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同样的土豆也是,经过严格的选种之后,亩产也能达到700斤左右。
至于红薯,产量比土豆高了那么一点,但叶开压根就没怎么关注红薯。
因为这玩意吃着好吃,吃起来也挺管饱,但实际上只能骗骗肚子,一大碗红薯吃下去,两个屁一放,转眼就饿了。
特别对于这个普通民众缺油少盐的时代来说,红薯能在困难时期给人吊着一口气,但你想靠他度日,那还是省省吧!
这玩意在叶开看来,也就一个好处,喂猪,红薯可以喂猪,红薯叶长得快,也能用来喂猪,同时鸡鸭也喜欢吃,用来发展养殖业还是很不错的。
而要说全中国那些地方最适合用来种植玉米、土豆和红薯,那必须是贵州和云南。
这两个地方气温还行,日照也充足,雨水也不少,主要是多山地,简直就是种植玉米等最划算的地方。
所以,叶开就通过韦朝元把义信大学培养出来的良种,带到了安龙府,并且利用王囊仙的名望在安龙的大山中,大规模的种植。
而种植的结果就是王囊仙的仙姑名声更上了一层楼,连带着七八个义信大学农学系派去帮忙的学子,都成了天上的神仙下凡。
至于为什么韦朝元会这么配合,那是因为他在回到安龙府闹事之前,实际上是在桂北当米饭主的悍匪。
叶开从马师爷报上来的名字中,发现了这个难得一见的布依族悍匪,继而早就想把乾嘉苗民大起义搞得声势更大的叶开,就直接把韦朝元招到了升龙。
细问之下,叶开就确定了他确实是历史上的韦朝元,一个计划就在叶开心里形成了!
那就是提前催化南笼布依族大起义,因为历史上的乾嘉苗民大起义没有川楚白莲教大起义闹的那么大,那是因为同属于乾嘉苗民大起义的石柳邓和王囊仙是一前一后起义的,这就给了满清朝廷以喘息之机。
要知道乾嘉苗民大起义闹出的乱子可不小,历史上石柳邓等人是真把清政府给打惨了的。
他们在黔东的大山中,生生拖死了时任云贵总督的福康安和四川总督和琳,击杀了贵州南笼镇总兵花连布和湖南镇竿镇总兵明安图。
清政府调集了云贵川湘鄂桂粤八省绿营前去镇压,前后出兵十几万,耗费军费四千多万两。
这还只是单单为了平定湘西黔东的石柳邓,如果加上安龙的王囊仙,乱子就更大了!
川楚白莲教大起义闹的那么大,就是因为满清政府在镇压苗民大起义中,已经耗费了大量的有生力量,连福康安这样的满洲擎天白玉柱都死了。
而且因为要镇压苗民起义,清政府调集了川湘黔楚和两广的所有精锐绿营,造成了湖北和四川的兵力空虚。
加上为了军费而不得不大肆摊派,让原本就活不下去的川陕豫鄂的穷苦棚民完全没了活路,他们除了造反就只能等死,这才让王聪儿等人能瞬间拉起几十万大军。
这松桃石柳邓起义,加上南笼王囊仙起义,再加上原本就快要爆发的川楚白莲教大起义,不用叶开动手,只要把这三次大起义的时间催化的隔得近一点,就能把满清给打掉半条命!
所以对于一个知道历史大致走向的穿越者来说,乾隆朝造反难吗?
乾隆四十年以前确实难,难如登天,几乎不可能,但乾隆四十年,特别是乾隆五十年以后,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