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章 忒不正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武炼巅峰、唐砖
一秒记住【笔趣看 www.biqukan.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蹇硕睁着眼睛说瞎话,刘宏活着的时候,对哪个皇子都是喜爱有加,舔犊之情,谁都有的,就算刘宏病入膏黄,那也会为了稳定刘氏汉室,而选择刘辩继位的。
传长不传幼,传嫡不传庶,这一直都是常识和礼仪纲领。
况且,十常侍长期在宫内共事,谁不知道谁呢,蹇硕早就被董太后给收买了,扶持刘协,刘协又年纪小,有何居心一听便知,心照不宣了啦。
“哼,蹇统领,莫不是忘了陛下尚有大皇子辩了?皇子辩乃何皇后所生,陛下嫡子,宽厚待人,并无大过,岂有废长而立幼,败坏朝纲的道理?纵是我等十常侍,真从了蹇统领之言,敢问可过得了大将军何进那一关?”
十常侍只是以张让为首,卖张让几分面子,但中常侍里面可不是铁板一块,人人和睦相处。
反驳蹇硕的人,同样是中常侍之一,乃是曹节。
曹节其实还算中立,无论是立刘辩,还是刘协,曹节只想当这皇宫内的不倒翁、常青树,不比同出曹氏的中常侍曹腾已是屁屁歪了,投奔了何进。
“曹中常侍,此乃皇宫,如今我等所商议之事,事关江山社稷,乃是拥立哪位皇子为国君,与何进有何关系?何进纵是国舅,官居大将军,无非亦是个外臣罢了,有什么资格前来干预宫内之事?真当洒家的禁军是摆设不成?”
蹇硕挑不到宫里的好差使,只能去掌管皇宫内的禁军,长久以来,倒让蹇硕身上有了一股狠戾之气,一时之间镇得曹节不再多说。
这时,强出头可不是好鸟,万一押错宝,站错队,事后免不了受人诟病,秋后算账。
曹节绝不会为了刘辩,还是刘协,而得罪了蹇硕,内讧不值得,宦官嘛,图的还不是那几个辛苦钱。有钱,大家一起赚就行了,谁坐上帝位,不都是一介傀儡?
刘辩、刘协,甚至是刘宏,基本都是十常侍眼里的傀儡,用来敛财,以及对付那些挡到财路的人。
像段珪、侯览这些中常侍,干脆就不搭理蹇硕和曹节,而是将头偏张让,等待着张让的意见。
蹇硕和曹节急急地露出了站队和底牌,简直就是愚蠢,身为宦官,服侍谁不是服侍?哪一位皇子问题都不大,问题在于能不能搞得定宫内的两位太后,还有宫外的屠户何进。
“都别吵了,陛下刚逝,帝星移位,必出宫内,不管是皇子辩,还是皇子协,我等十常侍皆以服侍汉帝为己责,助拨乱以正,别无其他。眼下,拥立储君乃是重中之重,但宫内乱成一团,怕是久而生变,还是先稳住宫内局势,再请两位太后出来商议。”
张让知道十常侍在这儿商议得再好,过不了两位太后的关,那都白搭,在座的这些中常侍想去投奔哪一位太后,就随他们去吧。
蹇硕有一点说得对,无论是刘辩即位,成为汉帝,还是刘协继续大统,成为九五之尊,这些都跟何进这个外臣无关。
外戚亦为外臣。
以张让为首的宦官还能左右其中,推波助澜,但绝不给何进插手的机会。
张让将问题推给两位太后,让两位太后斗法,只要其中一位太后强势,拿下了另一位,那这事就好办了。
拥立得势的太后就行了,董太后扶持的刘协也好,何太后所生的刘辩也行,哪一个不需要宦官们来服侍?
不愁没有张让等人的活路。
说不定斗法失败之后,张让还能带着十常侍,长袖善舞,做些小动作,搞点手脚,救下继位失败的另一位皇子,两边讨好,赚尽人情。
突然,张让想到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不禁上前一步,扯着蹇硕衣领,眼神狠辣,怒放冷光,急急地问道:
“蹇统领,你刚才所说,陛下临终之前,只有你一人在身边,不曾有他人,对吗?”
蹇硕怎么算计得过张让,不知是陷阱,只能一脸茫然地点了点头,答道:
“没错,洒家到的时候,陛下已剩下最后一口气了,仍是坚持要传位给皇子协,张中常侍,怎么了?莫非你不信洒家,认为洒家是在信口雌黄?”
要是张让带头反对,改口拥立刘辩,那蹇硕这事就黄了。哪怕蹇硕有禁军,同样起不了什么水花。
“陛下的遗诏,传位皇子,皆由两位太后定夺,洒家问的不是这个,蹇统领,洒家且再问你一次,陛下驾崩,那陛下的传国玉玺呢?你可有藏了起来?”
私藏传国玉玺,那是大罪。
但张让此时顾不上责罚蹇硕,只想让蹇硕将传国玉玺交出来,要是传国玉玺不在手上,往后还怎么给诏书盖印戳章?
那一面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可不仅仅是一块宝玉,乃是权力的神器象征,有了它,诏书才算是诏书,不然写出来的玩意,顶多算个口谕。
没有传国玉玺加持的诏书,忒不正式了。
蹇硕松了一口气,原来是为了传国玉玺,那蹇硕可问心无愧了,他可没拿,自然不会接受张让先入为主的栽赃,挺着大脖子,反驳道:
“张中常侍,洒家岂是这等小人?传国玉玺本是国之重器,洒家哪敢持以自重。当时,陛下一崩,洒家六神无主,不知如何处理,便急着前来寻找张中常侍,仓促之间,哪里顾得上传国玉玺,想必传国玉玺还在陛下的房里。”
这一点,蹇硕说得理直气壮,传国玉玺是宝物,但宦官贪财有个度,不会将手伸到传国玉玺上面去,不是说不敢,而是一堆人盯着传国玉玺呢。
这传国玉玺自秦朝以来,沿用至今,一直以来,都是谁得传国玉玺的皇子,便是新的皇帝。
到了大汉,亦是如此。
张让老谋深算,两位太后尚且还没分出胜算,张让便想先取了传国玉玺,等太后们的宫斗完毕之后,选出其中一位皇子,刘辩还是刘协都行,到了那会儿,张让再乖乖地献上传国玉玺,表表忠心。
蹇硕睁着眼睛说瞎话,刘宏活着的时候,对哪个皇子都是喜爱有加,舔犊之情,谁都有的,就算刘宏病入膏黄,那也会为了稳定刘氏汉室,而选择刘辩继位的。
传长不传幼,传嫡不传庶,这一直都是常识和礼仪纲领。
况且,十常侍长期在宫内共事,谁不知道谁呢,蹇硕早就被董太后给收买了,扶持刘协,刘协又年纪小,有何居心一听便知,心照不宣了啦。
“哼,蹇统领,莫不是忘了陛下尚有大皇子辩了?皇子辩乃何皇后所生,陛下嫡子,宽厚待人,并无大过,岂有废长而立幼,败坏朝纲的道理?纵是我等十常侍,真从了蹇统领之言,敢问可过得了大将军何进那一关?”
十常侍只是以张让为首,卖张让几分面子,但中常侍里面可不是铁板一块,人人和睦相处。
反驳蹇硕的人,同样是中常侍之一,乃是曹节。
曹节其实还算中立,无论是立刘辩,还是刘协,曹节只想当这皇宫内的不倒翁、常青树,不比同出曹氏的中常侍曹腾已是屁屁歪了,投奔了何进。
“曹中常侍,此乃皇宫,如今我等所商议之事,事关江山社稷,乃是拥立哪位皇子为国君,与何进有何关系?何进纵是国舅,官居大将军,无非亦是个外臣罢了,有什么资格前来干预宫内之事?真当洒家的禁军是摆设不成?”
蹇硕挑不到宫里的好差使,只能去掌管皇宫内的禁军,长久以来,倒让蹇硕身上有了一股狠戾之气,一时之间镇得曹节不再多说。
这时,强出头可不是好鸟,万一押错宝,站错队,事后免不了受人诟病,秋后算账。
曹节绝不会为了刘辩,还是刘协,而得罪了蹇硕,内讧不值得,宦官嘛,图的还不是那几个辛苦钱。有钱,大家一起赚就行了,谁坐上帝位,不都是一介傀儡?
刘辩、刘协,甚至是刘宏,基本都是十常侍眼里的傀儡,用来敛财,以及对付那些挡到财路的人。
像段珪、侯览这些中常侍,干脆就不搭理蹇硕和曹节,而是将头偏张让,等待着张让的意见。
蹇硕和曹节急急地露出了站队和底牌,简直就是愚蠢,身为宦官,服侍谁不是服侍?哪一位皇子问题都不大,问题在于能不能搞得定宫内的两位太后,还有宫外的屠户何进。
“都别吵了,陛下刚逝,帝星移位,必出宫内,不管是皇子辩,还是皇子协,我等十常侍皆以服侍汉帝为己责,助拨乱以正,别无其他。眼下,拥立储君乃是重中之重,但宫内乱成一团,怕是久而生变,还是先稳住宫内局势,再请两位太后出来商议。”
张让知道十常侍在这儿商议得再好,过不了两位太后的关,那都白搭,在座的这些中常侍想去投奔哪一位太后,就随他们去吧。
蹇硕有一点说得对,无论是刘辩即位,成为汉帝,还是刘协继续大统,成为九五之尊,这些都跟何进这个外臣无关。
外戚亦为外臣。
以张让为首的宦官还能左右其中,推波助澜,但绝不给何进插手的机会。
张让将问题推给两位太后,让两位太后斗法,只要其中一位太后强势,拿下了另一位,那这事就好办了。
拥立得势的太后就行了,董太后扶持的刘协也好,何太后所生的刘辩也行,哪一个不需要宦官们来服侍?
不愁没有张让等人的活路。
说不定斗法失败之后,张让还能带着十常侍,长袖善舞,做些小动作,搞点手脚,救下继位失败的另一位皇子,两边讨好,赚尽人情。
突然,张让想到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不禁上前一步,扯着蹇硕衣领,眼神狠辣,怒放冷光,急急地问道:
“蹇统领,你刚才所说,陛下临终之前,只有你一人在身边,不曾有他人,对吗?”
蹇硕怎么算计得过张让,不知是陷阱,只能一脸茫然地点了点头,答道:
“没错,洒家到的时候,陛下已剩下最后一口气了,仍是坚持要传位给皇子协,张中常侍,怎么了?莫非你不信洒家,认为洒家是在信口雌黄?”
要是张让带头反对,改口拥立刘辩,那蹇硕这事就黄了。哪怕蹇硕有禁军,同样起不了什么水花。
“陛下的遗诏,传位皇子,皆由两位太后定夺,洒家问的不是这个,蹇统领,洒家且再问你一次,陛下驾崩,那陛下的传国玉玺呢?你可有藏了起来?”
私藏传国玉玺,那是大罪。
但张让此时顾不上责罚蹇硕,只想让蹇硕将传国玉玺交出来,要是传国玉玺不在手上,往后还怎么给诏书盖印戳章?
那一面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可不仅仅是一块宝玉,乃是权力的神器象征,有了它,诏书才算是诏书,不然写出来的玩意,顶多算个口谕。
没有传国玉玺加持的诏书,忒不正式了。
蹇硕松了一口气,原来是为了传国玉玺,那蹇硕可问心无愧了,他可没拿,自然不会接受张让先入为主的栽赃,挺着大脖子,反驳道:
“张中常侍,洒家岂是这等小人?传国玉玺本是国之重器,洒家哪敢持以自重。当时,陛下一崩,洒家六神无主,不知如何处理,便急着前来寻找张中常侍,仓促之间,哪里顾得上传国玉玺,想必传国玉玺还在陛下的房里。”
这一点,蹇硕说得理直气壮,传国玉玺是宝物,但宦官贪财有个度,不会将手伸到传国玉玺上面去,不是说不敢,而是一堆人盯着传国玉玺呢。
这传国玉玺自秦朝以来,沿用至今,一直以来,都是谁得传国玉玺的皇子,便是新的皇帝。
到了大汉,亦是如此。
张让老谋深算,两位太后尚且还没分出胜算,张让便想先取了传国玉玺,等太后们的宫斗完毕之后,选出其中一位皇子,刘辩还是刘协都行,到了那会儿,张让再乖乖地献上传国玉玺,表表忠心。